潼南笋竹这样长大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1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郁郁葱葱的笋竹重重叠叠,绵延成林,“重庆菜篮子”潼南县又增添了一道迷人的绿色风景——
  
  黄化吉的大生意
  
  黄化吉原是潼南县太安镇个体户,长期经营副食和杂货生意,收入不低。2003年,太安镇开始种笋竹,镇领导有心培植几个大户,他们相中了黄化吉,主动登门拜访,动员他做栽笋竹这桩大买卖。
  “咋个栽法?”黄不知道这个玩意儿,镇领导便详细讲解,并送给他一叠厚厚的资料。
  他没有当场表态。在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他把这叠资料读了又读,到县城走了一趟又一趟。第4天早上,他走进镇党委书记的办公室:“栽!”
  镇上很快协助他租了50亩地,同时从县上请来技术人员,对他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这年6月,他栽下了50亩笋竹。当年11月,他找到镇领导:“再帮我协调协调,再租70亩地。”
  现在,他的120亩笋竹,青翠嫩绿,枝繁叶茂。
  “这些笋竹已进入盛产期,预计今年可产笋竹200吨,总收入100万元。”他带着几分得意,意味深长地告诉家人,“这才是大生意哟!”
  
  刘长清转行
  
  2003年5月的一天上午,民营企业潼南长清球墨铸铁厂厂长刘长清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走进一个瘦高个子的客人,他就是潼南县委书记魏寿明。
  当时,潼南的笋竹已有5万亩,不久将进入盛产期,建立龙头企业搞深加工,做大做强笋竹产业,已迫在眉睫。魏书记上门诚挚地邀请他加盟。刘长清被县领导的诚意深深感动了。经过市场调查,他决定投资建笋竹加工厂。
  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刘长清打算收购已倒闭的天府食品公司厂房作为加工车间,但他又有些犹豫:一旦收购启动,就将面临原料、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宁光贤县长主动找上门:“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有什么问题我们会协调解决。”宁光贤搁置了繁忙的事务,和刘长清一道,一遍一遍地往重庆主城区跑,办理有关手续,聘请专家教授,经过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技术攻关等工作。
  2004年6月,公司准备投产运行,但又面临资金短缺,这时,书记、县长又来到刘长清的身边,为他协调贷款300万元,使公司得以顺利投产。
  “现在我对笋竹加工充满信心,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笋竹加工厂。”刘长清由衷地说。
  
  “竹林局长”田丹奇
  
  潼南县林业局局长田丹奇“竹林局长”的“帽子”是群众给他戴上的。
  2003年3月,刚当上县林业局长的他为了解全县笋竹发展情况,在10多天里走了500多里路,拜访了400多户农家。
  要推动笋竹产业快速发展,身为局长,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是不行的。田丹奇专程到四川农业大学,向竹类专家江心教授请教。江教授事务繁忙,田丹奇前后跑了6次,才见到他。江教授为他“六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不仅向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而且主动到潼南指导技术培训,担任潼南笋竹生产技术顾问。
  田丹奇的工作地点除了办公室就是笋竹林。今年1月,梓潼镇新生村付洪发等5户笋竹种植户出现了技术难题,打电话向田丹奇求教,正在参加父亲寿宴的他,毫不迟疑地辞别老父亲和亲朋好友,带上技术人员赶了过去。
  …………
  自2002年实施笋竹产业化工程以来,潼南县已栽植笋竹7万亩,去年产鲜笋5000吨,加工鲜笋3900吨,带动种笋农民每亩增加纯收入1200元。
其他文献
重庆重汽集团、地维水泥公司、四维卫生陶瓷公司、江津增压器厂……全市66户重点增长企业,渝西有7户;14户“小巨人”企业,渝西有2户。如今,渝西地区已建成以建材、机械、纺织、冶金、化工、食品等为重点的工业体系,水泥和平板玻璃占了全市的半壁河山,卫生陶瓷产业基本上集中在渝西,重型汽车工业基本上布局在渝西,璧山的皮鞋、大足的小五金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抓住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制造
期刊
3月31日,一辆身披大红字幅的“第2500辆”红岩牌新型康明斯汽车,带着车城人的自豪与斗志,载着“区小志大,压力自加,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双桥精神”,缓缓驶下了总装厂装配生产线。  双桥,这座汽车城正在大踩油门。  从1966年第一辆红岩整车下线到2001年月产1000辆整车下线,从2003年月产2000辆整车下线到今年月产2500辆整车下线,重汽人的一次又一次跳跃,无不伴随着双桥建区30年发
期刊
在渝西,江津、合川、永川等城市正向5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级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与此同时,大足龙水镇、璧山青杠镇、永川双竹镇等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实力较强的明星城镇和若干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体现特色风貌、与主城区联系紧密的大中小城镇连绵群,已经在重庆西部崛起!
期刊
34岁的袁学峰,1998年从万盛红岩煤矿掘井队下岗,直到去年8月重庆美华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他才到这里找到一份当保安的工作。对于在井下采煤长达10年的袁学峰,如今最感欣慰的是,工资比过去增加了2倍,还有机会学习新本领。他对在井下工作了34年如今已退休在家养老的父亲说,这辈子没想到还能找到这样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在美华公司,与袁学峰一同改变命运的,还有10来个同样经历的小伙子。
期刊
距永川主城区12公里的双竹镇在成立之初,政府办公地点暂设于卫星湖畔的原永川县党校校址内。当时,青墙青瓦的两层办公楼就是最时髦的建筑物了。如今漫步双竹镇,笔直的大道两旁绿树簇拥、高楼矗立,热闹的景区游人如织……一座闻名渝西的小城镇,已经悄然崛起。  2003年,永川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公路交通干线为轴,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为点,构筑“大字枝干,众星捧月”的城镇群。将双竹镇、
期刊
3300多户农民建大棚养鸡,年创产值2亿多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7元,这就是让人惊奇的——    谭朝荣的养鸡账    3月的孙河村春意正浓,绿荫中掩映着一排排整齐的房舍。49岁的农民谭朝荣说,这些砖房都是他修的“鸡别墅”。  2002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落户璧山,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发展规模养鸡。  很快,一些养鸡户的腰杆上就别上了手机,还流传开了一句顺口溜:“左手一只鸡
期刊
南川的生态农业大观园,合川的洋三元PIC生猪基地,江津的花椒基地,璧山的丁家苗木基地,潼南的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永川的水果批发市场,铜梁的茂田禽蛋市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渝西地区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积极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和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一批现代农业展示区正崭露头角!
期刊
小镇上的步行街    “这条步行街搞旺了我的生意。”4月7日,铜梁县石鱼镇的逢场天,石心村5组高代远一边张罗饭馆里的生意,一边和我们说着心里话。  去年4月,镇里开会征求建步行街的意见,高代远当场就给干部一个“猫洗脸”:“从来没听说哪个乡镇建步行街,现在有车子过路,我们的门面都关起‘养蚊子’,要是把车子拦在外头,‘鬼大爷’才来光顾这个场!”  这也难怪。2002年场镇搞开发时,高代远等数十户被征地
期刊
在渝黔高速公路綦江出口处,一块大型广告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的眼球:“中国西部齿轮城”。  这块广告牌不是某个企业制作的,出钱的是綦江县政府。  对市属企业不歧视,对县属企业不忽视,綦江县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中,走出了一条市属和县属工业企业“两翼共振”、和谐共进的新路。  市属企业在綦江县丝毫没有“外人”的感觉,从土地到其他所有优惠政策,綦江县对县域内所有市属企业进行全方位扶持。重庆綦江齿轮传动有限
期刊
今年春节前夕,在外打工的父母来电话说要回来,15岁的杨名玉和8岁的杨玉璇姐妹兴奋得睡不着觉。她们已有5年没见到父母了。  那几天,姐妹俩常常在村口去等,看见有人来,心里就“砰砰”跳,终于,年根前,她们盼回了日思夜想的父母。然而,当父母把她们揽在怀里的那一刻,姐妹俩竟怯生生的,眼里噙满了泪水,“爸爸”、“妈妈”却怎么也叫不出口。  杨名玉的家在万盛区石林镇星台村。贫瘠的小山村里,人们贫穷了很久,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