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金矿资源严重短缺,深部找矿工作迫在眉睫。陕西小秦岭地理位置优越,成矿地质背景复杂,通过分析可知该地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对陕西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床地质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小秦岭地区金矿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未来深部找矿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 找矿潜力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S898.1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601―01
陕西小秦岭一带是金矿富集地带,目前已发现多条含金石英脉以及含金构造蚀变带,已探明的大、中、小型金矿床有五十余个,金储量近千吨。这些矿床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因为多年来小秦岭地区已经经历了很多较大规模的找矿勘探和深度开发,所以,该地区主矿区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相关的勘查工作已经难以进行下去,但目前已有的金矿资源又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于是,许多矿山企业都陷入严重的资源危机,一些规模较小的矿山甚至已经无力经营下去,只得关门大吉。因此,开展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寻找丰富后续资源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一、小秦岭地区的金矿矿床地质特点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除了主要的含金石英脉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岩型,例如,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复合型岩型,下面,我们分别对该地区的不同岩型特点进行总结:
1.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点:太华群断裂蚀变带中有大量含金石英脉充填,并且以潼峪金矿田和文峪金矿田的Q401、Q505,S505、S60 等最具代表性。例如,以S505为例,该金矿床产于大月坪背斜南翼大月坪组混合岩、斜长角闪岩中,其中矿石为粒状和交代结构,受到脆韧性以及脆性断裂构造带控制,矿石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等;且矿石呈条带状、块状、蜂窝状构造。
2.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点:以洛南葫芦沟金矿床最具代表性。另外,矿体与含金破碎蚀变带之间并无明显界线,矿石矿物有黄铁矿以及少量自然金;矿石主要为压碎结构,浸染状构造。受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
3.糜棱岩型金矿床地质特点:糜棱岩型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华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矿石矿物为黄铁矿,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矿石为糜棱结构,显微分层状构造等,受韧脆性及脆性剪切带控制,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桐峪Q01等金矿脉。
4.复合型岩型金矿床地质特点:复合型岩型金矿床以含金石英脉与含金破碎蚀变带同等发育为主要表现特征,主要产于太华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中,受到似斜方格状交汇的压剪以及张剪断裂的综合控制,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自然金等;矿石为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团块状、浸染状构造。
二、小秦岭地区金矿的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1.太华群下基底岩系是金的主要矿源层,深部既有太华群,就极有可能找到新的金矿体。
小秦岭地区太华群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巨大。太华群地层在形成之后,已经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最终形成了总体呈一复式背形的构造。在太峪口以西呈向下倾伏的状态,而且处于陕西、河南境内地层的出露也有不同之处,在河南境内出露较多的是下基底岩系,而出露在陕西境内的大多为上基底岩系。而且,太华群区别于周围的其它地质体的地方在于,它是以强烈的重高磁高特征存在的,太华群的分布范围大于地表出露面积,根据相关重磁资料的计算可知,其下延深度可达一百多公里。
2.小秦岭地区燕山期的花岗岩为金的活化提供了热动力条件。燕山期岩浆大规模热液变质,早已形成的含金石英脉遭到改造,华山、娘娘山等岩体这些岩体有的具有局部富化现象,都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是小秦岭金矿形成的主要热动力源。但是在同性质岩体周边找矿发现的分布带并不多,可能是受到热液作用使局部形成了含金石英脉。据此推断,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区域范围应该是华山岩体周边及其深部。
3.矿区外围深部找矿潜力分析。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除了小秦岭地区的深部区域之外,一些主要勘探区的外围也是极有勘探潜力的,例如小秦岭梁脊附近等外围区域均有金异常及金矿点分布,而且根据探勘探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出在这些地区可能有找矿的很大潜力。另外在该区域的外围地区还有部分地表矿化较弱的脉体存在,综合可知,主矿区外围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综上所述,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及外围都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但因为矿体覆盖面积过大,环境较为恶劣等原因,勘查工作一直无法顺利、快速进行。但是,找矿前景可期,我们也能更改努力排除困难深部找矿。
三、小秦岭地区金矿的深部找矿分析
1.重高磁高异常区。在陕豫交界一带沿着该区域内的构造叠加交汇部位进行深部找矿是极有可行性的。这是因为该地区是太华群的高重高区域,该区深部极有可能存在着隐伏岩体,而且该重高磁高异常区在主背形轴部倾伏端,综合考虑分析,潜力很大。
2.华山岩体的周边。华山岩体北东方向与东西方向构造叠加,同时也同样是高重高磁区域,而且四周还形成了独立的金化探异常分带,所以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的绝佳区域。
3.古韧性剪切带。古韧性剪切带是含矿热液的通道和有利的赋矿空间,小秦岭地区沿变质核杂岩周缘发育有燕山期的中酸性岩枝和岩脉,而且发育古韧性剪切带宽的区域非常宽。另外,沿该带已有葫芦沟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存在,所以是极具潜力的找矿区域。
参考文献
[1] 栾世伟,陈尚迪,曹殿春等,小秦岭金矿深部矿化特征及评价标志.[J].秦巴金矿论文集,1993(05):32-53.
[2] 白河,小秦岭,Q8号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资源潜力分析.[J].陕西地质,2003,21(02):19-27.
[3] 侯满堂,王党国,杨宗让等,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J].中国地质,2007,34(01):101-109.
[4] 岳铮生,梁天佑,张天增等,论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成矿远景及找矿方向.[J].中国地质,2007(34):245-249.
[5] 黄建松,李智民,陕西奥陶纪盐田地质特征、勘查方法及开发前景.[J].陕西地质,2001,19(01):44~50.
作者简介
汪道东(1965.12—— ),男,1986年毕业于长沙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地质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关键词]小秦岭金矿 找矿潜力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S898.1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601―01
陕西小秦岭一带是金矿富集地带,目前已发现多条含金石英脉以及含金构造蚀变带,已探明的大、中、小型金矿床有五十余个,金储量近千吨。这些矿床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因为多年来小秦岭地区已经经历了很多较大规模的找矿勘探和深度开发,所以,该地区主矿区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相关的勘查工作已经难以进行下去,但目前已有的金矿资源又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于是,许多矿山企业都陷入严重的资源危机,一些规模较小的矿山甚至已经无力经营下去,只得关门大吉。因此,开展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寻找丰富后续资源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一、小秦岭地区的金矿矿床地质特点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除了主要的含金石英脉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岩型,例如,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复合型岩型,下面,我们分别对该地区的不同岩型特点进行总结:
1.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点:太华群断裂蚀变带中有大量含金石英脉充填,并且以潼峪金矿田和文峪金矿田的Q401、Q505,S505、S60 等最具代表性。例如,以S505为例,该金矿床产于大月坪背斜南翼大月坪组混合岩、斜长角闪岩中,其中矿石为粒状和交代结构,受到脆韧性以及脆性断裂构造带控制,矿石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等;且矿石呈条带状、块状、蜂窝状构造。
2.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点:以洛南葫芦沟金矿床最具代表性。另外,矿体与含金破碎蚀变带之间并无明显界线,矿石矿物有黄铁矿以及少量自然金;矿石主要为压碎结构,浸染状构造。受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
3.糜棱岩型金矿床地质特点:糜棱岩型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华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矿石矿物为黄铁矿,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矿石为糜棱结构,显微分层状构造等,受韧脆性及脆性剪切带控制,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桐峪Q01等金矿脉。
4.复合型岩型金矿床地质特点:复合型岩型金矿床以含金石英脉与含金破碎蚀变带同等发育为主要表现特征,主要产于太华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中,受到似斜方格状交汇的压剪以及张剪断裂的综合控制,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自然金等;矿石为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团块状、浸染状构造。
二、小秦岭地区金矿的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1.太华群下基底岩系是金的主要矿源层,深部既有太华群,就极有可能找到新的金矿体。
小秦岭地区太华群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巨大。太华群地层在形成之后,已经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最终形成了总体呈一复式背形的构造。在太峪口以西呈向下倾伏的状态,而且处于陕西、河南境内地层的出露也有不同之处,在河南境内出露较多的是下基底岩系,而出露在陕西境内的大多为上基底岩系。而且,太华群区别于周围的其它地质体的地方在于,它是以强烈的重高磁高特征存在的,太华群的分布范围大于地表出露面积,根据相关重磁资料的计算可知,其下延深度可达一百多公里。
2.小秦岭地区燕山期的花岗岩为金的活化提供了热动力条件。燕山期岩浆大规模热液变质,早已形成的含金石英脉遭到改造,华山、娘娘山等岩体这些岩体有的具有局部富化现象,都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是小秦岭金矿形成的主要热动力源。但是在同性质岩体周边找矿发现的分布带并不多,可能是受到热液作用使局部形成了含金石英脉。据此推断,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区域范围应该是华山岩体周边及其深部。
3.矿区外围深部找矿潜力分析。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除了小秦岭地区的深部区域之外,一些主要勘探区的外围也是极有勘探潜力的,例如小秦岭梁脊附近等外围区域均有金异常及金矿点分布,而且根据探勘探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出在这些地区可能有找矿的很大潜力。另外在该区域的外围地区还有部分地表矿化较弱的脉体存在,综合可知,主矿区外围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综上所述,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及外围都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但因为矿体覆盖面积过大,环境较为恶劣等原因,勘查工作一直无法顺利、快速进行。但是,找矿前景可期,我们也能更改努力排除困难深部找矿。
三、小秦岭地区金矿的深部找矿分析
1.重高磁高异常区。在陕豫交界一带沿着该区域内的构造叠加交汇部位进行深部找矿是极有可行性的。这是因为该地区是太华群的高重高区域,该区深部极有可能存在着隐伏岩体,而且该重高磁高异常区在主背形轴部倾伏端,综合考虑分析,潜力很大。
2.华山岩体的周边。华山岩体北东方向与东西方向构造叠加,同时也同样是高重高磁区域,而且四周还形成了独立的金化探异常分带,所以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的绝佳区域。
3.古韧性剪切带。古韧性剪切带是含矿热液的通道和有利的赋矿空间,小秦岭地区沿变质核杂岩周缘发育有燕山期的中酸性岩枝和岩脉,而且发育古韧性剪切带宽的区域非常宽。另外,沿该带已有葫芦沟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存在,所以是极具潜力的找矿区域。
参考文献
[1] 栾世伟,陈尚迪,曹殿春等,小秦岭金矿深部矿化特征及评价标志.[J].秦巴金矿论文集,1993(05):32-53.
[2] 白河,小秦岭,Q8号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资源潜力分析.[J].陕西地质,2003,21(02):19-27.
[3] 侯满堂,王党国,杨宗让等,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J].中国地质,2007,34(01):101-109.
[4] 岳铮生,梁天佑,张天增等,论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成矿远景及找矿方向.[J].中国地质,2007(34):245-249.
[5] 黄建松,李智民,陕西奥陶纪盐田地质特征、勘查方法及开发前景.[J].陕西地质,2001,19(01):44~50.
作者简介
汪道东(1965.12—— ),男,1986年毕业于长沙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地质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