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施工技术上要更加严格控制各个步骤,加强对材料的控制,采取优化技术的策略,保证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断成熟,确保公路施工质量。本文探讨了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的施工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科学合理的沥青混合料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 但如果施工工艺或施工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良好的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也不能得到实现。目前很多地区都在新材料或新型结构的应用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比如各种改性沥青的应用、各种纤维的应用、各种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外加剂的应用等。这些措施确实能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相关性能, 但这些措施往往伴随着造价的提高。在许多情况下, 在施工工艺上的严格控制、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是提高路面质量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
一、原材料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与原材料的质量好坏有直接关系, 为此,路面技术组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应制定适用于公路所在区域气候特点与交通条件的原材料技术指标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路面技術组还积极协助业主加强对碎石、沥青等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一要选用优质沥青材料, 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 应选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优质沥青, 以及经过试验论证、行之有效的改性沥青。其他道路的沥青面层, 可采用符合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或改性沥青。第二选用优质矿料, 比如矿料质量的好坏, 对保证沥青面层的使用品质和性能同样至关重要。矿料的各项质量技术要求, 在现行的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着详尽的规定, 应严格遵照执行。这里着重强调的是, 应尽可能提高矿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要求,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水稳性。建议沥青路面表面层为5 级, 其他4级。当使用属于酸性岩石的矿料时, 应采取有效的抗剥离措施(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剥离剂, 比例为沥青用量的2%范围内)。
二、拌合
1、对搅拌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于沥青混凝土而言,搅拌设备的合理选择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确保拌合料的实际生产能力以及工程规模之间的相互匹配,而且还应该确保拌合料具备全过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性质,能够对数据进行很好地分析,且能够对拌合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除此之外,应该选择一个二级除尘装置。待拌和机选择完毕之后,再对沥青加热设备、装载机以及矿粉的投加等设备进行优选,根据它们实际的性能以及供需功能等方面保证其与混合料拌和机进行配套,最终满足拌和机生产的基本要求。
2、对拌合料的拌制工艺加以优化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做好配合比的设计,做好配合比的合理设计能够确保目标配合比在拌合过程之中得以实现。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两点的标定条件 :
(1)骨料的粒径最大不得超过2cm ;沥青含量一般控制在5%左右;矿粉的投加量一般控制在4%~5% ;在拌合过程中,出现了冷料与热料,应该注意确保二者之间达到平衡,且要保证二者的流量、转速以及筛网孔径的选择等方面的因素;
(2)对于供给集料的温度,一般要设置为(18±2)℃,集料平均的含水率在5% 左右,热集料的出料温度应该控制在160℃左右。
三、沥青摊铺控制技术
沥青面层摊铺前应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清扫或冲洗,将表面污染的杂物洗刷干净,下承层的浮灰扫掉。要对路基宽度、中线进行复核、定位、放样并对路面基层进行平整度,高程的检测,不合格的部分及时处理。
摊铺机的操作应不使混合料沿着料斗的两侧堆积,在任问原因下造成冷却至规定温度以下,摊铺的沥青混合料均应予以废弃。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前面两侧要设至少两人清扫,特别是履带行走路线和基准梁小车前的运行路径应彻底清扫干净, 不允许有任何物品散落,确保摊铺机平稳行走。
摊铺机集料斗在刮板尚未露出,尚有约l0cm 厚的热料时,拢料应在运料车刚退出时进行, 而且必须做到在料斗两翼恢复至原位的时侯,才允许下一辆车开始卸料,严禁送料洒落至刮板以外。在摊铺机的熨平板上,严禁非本机操作人员在其上站立和通行,防止浮动熨平板瞬间下沉,影响路面平整度。摊铺全过程应设专业人员对沥青混合料温度、厚度进行随时检测,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备查用。
四、碾压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3 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1、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t~8t 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速度进行碾压2~3 遍。碾压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一轮胎(4个等间距的宽轮胎)压路机(钢轮接近摊铺机)进行初压。前进时静压匀速碾压,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并振动碾压。
2、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00℃~110℃,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16t 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时先后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 通常不少于8 遍,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
3、终压,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 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4、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作业应按下述规则进行: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 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 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应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在同一断面上,而是呈阶梯形;当天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应停放一切施工设备(包括临时停放压路机),以免产生形变;压实成型的沥青面层完全冷却后才能开放交通。
五、施工接缝的处理
沥青路面施工缝处理的好坏对平整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连续摊铺路段平整度较好,而接缝处较差。处理好接缝的关键是切除接头,用3m 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碾压法,适当结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缝处的不平。
总之,在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所铺设的路面具有良好的质量,除了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施工以外,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层,也必须采取特殊而有效的施工方法与手段。所以,应严格控制、把握各个施工环节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根本所在,在现代公路沥青路面铺设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周伟峰,章嘉强,叶剑英. 深入分析 从源头治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J]. 民营科技. 2009(09)
[2] 张国宝.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及破坏类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22)
[3] 韦志娟,许晓瑜.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平整度的控制及其施工技术问题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7(03)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的施工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科学合理的沥青混合料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 但如果施工工艺或施工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良好的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也不能得到实现。目前很多地区都在新材料或新型结构的应用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比如各种改性沥青的应用、各种纤维的应用、各种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外加剂的应用等。这些措施确实能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相关性能, 但这些措施往往伴随着造价的提高。在许多情况下, 在施工工艺上的严格控制、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是提高路面质量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
一、原材料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与原材料的质量好坏有直接关系, 为此,路面技术组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应制定适用于公路所在区域气候特点与交通条件的原材料技术指标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路面技術组还积极协助业主加强对碎石、沥青等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一要选用优质沥青材料, 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 应选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优质沥青, 以及经过试验论证、行之有效的改性沥青。其他道路的沥青面层, 可采用符合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或改性沥青。第二选用优质矿料, 比如矿料质量的好坏, 对保证沥青面层的使用品质和性能同样至关重要。矿料的各项质量技术要求, 在现行的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着详尽的规定, 应严格遵照执行。这里着重强调的是, 应尽可能提高矿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要求,以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水稳性。建议沥青路面表面层为5 级, 其他4级。当使用属于酸性岩石的矿料时, 应采取有效的抗剥离措施(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剥离剂, 比例为沥青用量的2%范围内)。
二、拌合
1、对搅拌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于沥青混凝土而言,搅拌设备的合理选择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确保拌合料的实际生产能力以及工程规模之间的相互匹配,而且还应该确保拌合料具备全过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性质,能够对数据进行很好地分析,且能够对拌合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除此之外,应该选择一个二级除尘装置。待拌和机选择完毕之后,再对沥青加热设备、装载机以及矿粉的投加等设备进行优选,根据它们实际的性能以及供需功能等方面保证其与混合料拌和机进行配套,最终满足拌和机生产的基本要求。
2、对拌合料的拌制工艺加以优化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做好配合比的设计,做好配合比的合理设计能够确保目标配合比在拌合过程之中得以实现。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两点的标定条件 :
(1)骨料的粒径最大不得超过2cm ;沥青含量一般控制在5%左右;矿粉的投加量一般控制在4%~5% ;在拌合过程中,出现了冷料与热料,应该注意确保二者之间达到平衡,且要保证二者的流量、转速以及筛网孔径的选择等方面的因素;
(2)对于供给集料的温度,一般要设置为(18±2)℃,集料平均的含水率在5% 左右,热集料的出料温度应该控制在160℃左右。
三、沥青摊铺控制技术
沥青面层摊铺前应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清扫或冲洗,将表面污染的杂物洗刷干净,下承层的浮灰扫掉。要对路基宽度、中线进行复核、定位、放样并对路面基层进行平整度,高程的检测,不合格的部分及时处理。
摊铺机的操作应不使混合料沿着料斗的两侧堆积,在任问原因下造成冷却至规定温度以下,摊铺的沥青混合料均应予以废弃。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前面两侧要设至少两人清扫,特别是履带行走路线和基准梁小车前的运行路径应彻底清扫干净, 不允许有任何物品散落,确保摊铺机平稳行走。
摊铺机集料斗在刮板尚未露出,尚有约l0cm 厚的热料时,拢料应在运料车刚退出时进行, 而且必须做到在料斗两翼恢复至原位的时侯,才允许下一辆车开始卸料,严禁送料洒落至刮板以外。在摊铺机的熨平板上,严禁非本机操作人员在其上站立和通行,防止浮动熨平板瞬间下沉,影响路面平整度。摊铺全过程应设专业人员对沥青混合料温度、厚度进行随时检测,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备查用。
四、碾压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3 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1、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t~8t 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速度进行碾压2~3 遍。碾压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一轮胎(4个等间距的宽轮胎)压路机(钢轮接近摊铺机)进行初压。前进时静压匀速碾压,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并振动碾压。
2、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00℃~110℃,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16t 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时先后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 通常不少于8 遍,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
3、终压,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 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4、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作业应按下述规则进行: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 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 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应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在同一断面上,而是呈阶梯形;当天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应停放一切施工设备(包括临时停放压路机),以免产生形变;压实成型的沥青面层完全冷却后才能开放交通。
五、施工接缝的处理
沥青路面施工缝处理的好坏对平整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连续摊铺路段平整度较好,而接缝处较差。处理好接缝的关键是切除接头,用3m 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碾压法,适当结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缝处的不平。
总之,在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所铺设的路面具有良好的质量,除了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施工以外,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层,也必须采取特殊而有效的施工方法与手段。所以,应严格控制、把握各个施工环节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根本所在,在现代公路沥青路面铺设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周伟峰,章嘉强,叶剑英. 深入分析 从源头治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J]. 民营科技. 2009(09)
[2] 张国宝.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及破坏类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22)
[3] 韦志娟,许晓瑜.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平整度的控制及其施工技术问题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