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性数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在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从环境和材料两方面入手,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性的数学区域活动条件,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有序环境
  1.创设合理的空间
  在创设自主性数学区域环境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它在活动室中的位置问题,以有利于幼儿形成安全感和目标感、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为设计原则。
  第一,选择适宜的地点。数学活动需要幼儿认真专注地操作,所以数学区应该被安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可与比较安静的美术区、阅读区等区角靠在一起,尽可能和比较热闹的音乐区、角色游戏区等区角分开,以免干扰幼儿的思考与探索。
  第二,进行有效的分割。教师可以利用桌子、柜子、纸板等对本区域进行分割,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区角环境,这样不仅能避免幼儿活动时受干扰,使他们感到安全,也方便幼儿与其他区域活动建立联系。
  第三,考虑过道的设计。过道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幼儿进出区域时自主有序以及拿放材料方便,又要避免幼儿在其中发生奔跑现象,从而保证幼儿的活动不受影响。
  2.张贴清晰的标志
  整洁有序、标示清晰的数学区域本身就可以向幼儿传达一种秩序感和结构感,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可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从而为幼儿充满创意地使用操作材料提供极大的方便,并有利于他们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
  标示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区域标志。通过数学区域标志,激发幼儿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2)材料摆放标志。如在玩具柜、材料箱上贴上与所放材料及其数量相对应的图标或数字,便于幼儿自主取放。(3)活动类型标志。可利用材料筐的颜色、图案等暗示幼儿区分活动类型,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建立起联系。(4)活动规则标志。可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活动的玩法、规则等,让幼儿体验到自主探索数学的乐趣。
  标示提供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由教师主导设计。教师根据教育意图设计标志,并引导幼儿了解标志的意义。(2)由师幼共同讨论商定。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标志的图案、作用等,以充分发挥幼儿在区域环境创设中的自主性。(3)由幼儿自主设计。幼儿对活动规则的理解存在个体差异,如能将个别幼儿的自主操作过程通过照片的方式予以展示,可发挥同伴的示范作用,让其他幼儿形象地理解活动的玩法与规则。
  3.设计有意义的墙面
  活动室的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如墙面(柜面)和吊饰等,延伸数学区域空间:(1)教师可将墙面(柜面)设计成操作平台,利用磁板、胶带等将幼儿的操作材料固定在墙面(柜面)上,比如在柜面上张贴迷宫底板,以扩大幼儿操作空间。(2)教师可将墙面(柜面)或吊饰设计成展示区域,用以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或结果,供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与美术作品等不同的是,数学活动的操作结果通常有唯一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展示内容时要有所考虑,以免导致幼儿的简单模仿。教师可以选取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例如在小班幼儿刚刚开始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时,教师可将幼儿点数的行为拍成照片,供幼儿互相学习。而对于多样化的操作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相应的照片或实物,譬如将幼儿按照不同模式串成的项链、手环等悬挂在空中,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激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让静态的墙面(柜面)或吊饰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提供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的操作材料
  1.体现丰富性
  一个数学区域通常要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操作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注意提供足够的、能让较多幼儿使用的材料。与其他区域活动相比,数学区域中单个活动的操作时间有时会比较短,如果操作材料过于单一,幼儿难免要重复该活动,这会使他们感到单调、疲劳,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种类的丰富性。如在小班数学区域中既可提供“嵌板游戏”材料,让幼儿感知图形的特征,也可提供“夹夹乐游戏”材料,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幼儿可以在自主选择和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并乐于较长时间地从事某个数学区域活动。
  2.体现层次性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数学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尊重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获得多样化的数学经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个性化体验,从而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因此,对于同一数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不同的材料、提供不同的操作方式、制订不同的规则,让幼儿在具有多元化、层次性特点的材料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经验,让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例如,同是相同物品的匹配,有的可以是将完全相同的两个物品图片匹配在一起,有的则可以是将物品图片和物品轮廓加以匹配。
  3.体现开放性
  操作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式,在数学区域中,教师会提供大量的材料供幼儿通过操作建构自己的数学经验。但教师常常发现,自己费心费力设计的许多活动,幼儿参加过几次后就不愿意再继续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材料的操作规则、结果都过于封闭,幼儿有了这个材料的操作经验后便不愿意重复了。为此,教师应注意材料的开放性,要有意识引导幼儿发现材料的变化,不至于失去操作兴趣。如教师将感知数量关系的目标融入“飞行棋”中,幼儿既可以借此建立等量关系,也可以借此进行数量关系的比较。这里,下棋的规则是可以变化的,如可以根据两个骰子的点子之和或之差来决定走棋的步数,玩法的多变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让幼儿乐此不疲;“小熊排排队”为幼儿提供了大小、颜色不同的小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决定玩法。例如,可以按大小或颜色规律给小熊排序,可以开展对应、匹配等活动;“迷宫天地”中的迷宫是由幼儿自行设计的,可活动的小隔板让迷宫路线富于变化,大大增加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总之,开放、可变的材料不仅让幼儿拥有探索的兴趣,也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把握数学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两个关系
  1.活动环境的变与不变
  “数学区域需不需要调整,应该怎样调整”是经常困扰教师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提供的环境和材料看似丰富多变,实则缺乏内在逻辑性,只是为了变化而变化。频繁变化的环境和材料实际上并不利于幼儿形成秩序感,反而会使幼儿因兴趣转换过快导致探究不能深入。幼儿的数学学习需要有个过程,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某些环境和材料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当然,一成不变的环境和材料,既可能让幼儿失去兴趣,也无法发挥数学区域活动应有的价值。总之,无论是环境还是材料,都必须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幼儿数学学习的关键经验和发展路径,深入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比如,要随时判断现有的材料能否支持该年龄阶段幼儿的数学学习,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是否依然高涨,幼儿是否依然能够踊跃而且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其中,等等,从而科学地判断环境和材料是否需要改变、何时改变以及如何改变,以保持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新鲜感,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2.活动规则的变与不变
  数学活动是具有一定规则性的活动。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操作,或设定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幼儿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这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是极为必要的,如材料摆放、人数限定等规则可以让活动更加有序。数学活动的操作规则常常蕴含着某些数学核心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规则不可以改变,教师要客观地分析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是出于对规则的不理解还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要。如“喂熊宝宝”的规则是选取一张标记,并按标记喂相应的水果,但有位幼儿没有选择标记,直接将3个苹果喂给了熊宝宝,边喂边说“我喂你吃3个苹果”,这说明该幼儿对物品的数量更感兴趣。在这里,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幼儿对规则的改变,尊重幼儿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按数取物的要求,以促使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环境和材料的有效创设与投放是幼儿自主进行数学区域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在组织数学区域活动时务必建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知识与幼儿数学学习的路径,通过有效观察,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多样化的指导,以让幼儿通过自主、快乐的学习获得发展。
其他文献
轩轩内向腼腆,虽然入园后从不哭闹,但见人总是低着头,从不肯与教师、小朋友对视或语言交流。每当教师主动与他交谈,他就会将头扭向一边,眼睛看向别处。问他话,要么默不作声,要么点头摇头。可据他妈妈反映,他在家说喜欢老师,喜欢上幼儿园,也会表演幼儿园里学过的儿歌、游戏。轩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该如何陪伴他成长?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底,从小班开始,我对轩轩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个案追踪与干预。  小班阶段:静心
一、日常活动  例1 按节奏做动作(小班)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田 方/设计  活动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简单的模式,比如,拍手、跺脚,拍手、跺脚……;拍手、拍肩,拍手、拍肩……。可以让幼儿集体连续做动作,也可以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动作,体会其中的规律。教师的引导语是:“你们看出我的动作有什么秘密吗?”“接下来该做什么动作了?”“我们还可以怎么来做有规律的动作呢?”  例2
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已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功能,把幼儿园常用的戏剧游戏分为7种类型: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戏和专注游戏(详见附录),每一类型的戏剧游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戏剧游戏。  一、戏剧游戏的实施途径  教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开展幼儿园戏剧游戏。  1.教师可以在幼
数运算能力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体系以及解决日常问题情境的基础能力之一,主要反映的是幼儿在数概念学习的基础上对数和数之间组合与分解以及数量变化的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5~6岁幼儿应“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其实,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开始接触有关数运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的水平,即动作水平、表象水平、概念水平,顺应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规律。相应地,在学前儿童数运算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根据儿童年龄的增加和数运算水平的提高。先后实施实物加减教学、口述应用题教学和列式运算教学。这三种教学形式所侧重的数学表征形式各不相同,实物加减教学侧重的是实物情境表征和教具模型表征,口述应用题教学侧重的是口语表征,列式运算教学侧重
我园的绘本CORE课程以绘本为核心,聚焦绘本的核心内涵进行设计,指向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多领域核心经验。CORE的每个字母各有指代:C,即Concordancy,整合性——以幼儿兴趣为指针,以幼儿经验为依托,在不同领域的绘本综合活动中努力实现生态整合。O,即Openness,开放性——鼓励不同的主体对绘本有不同的理解。R,即Representativeness,经典性——努力以经典绘本为课程内容。E,
在开展经典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执教者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那只狐狸,你会怎样和乌鸦说,才能得到乌鸦嘴巴里那块肉?”有的教师担心,如果启发幼儿从狐狸的角度想出各种办法骗取乌鸦的肉,无形中会让幼儿学会欺骗和谎言。的确,问题一经提出,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教师们各抒己见,有的坚决支持,认为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有的明确反对,认为会导致幼儿模仿
2010年4月,中国(湖南)动漫文化与儿童教育论坛在长沙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在动漫产业和儿童教育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引发了动漫文化界和儿童教育界之间的思想碰撞。这是一次促进动漫文化与幼儿教育对接、融合从而获得共同发展的大胆尝试。作为论坛嘉宾,我们想借《幼儿教育》杂志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文化产业发展形势逼人    放眼世界,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动漫等文化
目标:  1.通过猜色游戏提高有意注意能力,探索记忆的规律与方法。  2.熟悉轮流扔骰子的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准备:  1.同种颜色的圆形磁铁扣若干(见图1);饼干或月饼铁盒圆盖若干(见图2);三面为红色、三面为绿色的红绿色骰子一枚(见图3)。  2.游戏卡片若干张,上面分别贴有按不同模式排列的红、绿圆点,其中有的圆点排列有规律,如“红绿红绿……”“红红绿绿红红绿绿……”“红绿
高尔基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多种载体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而让幼儿从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阅读活动“七彩下雨天”中,我尝试运用散文诗般的作品让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以及阅读的愉悦。  一、欣赏  《七彩下雨天》俨然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一首天真烂漫的诗歌。这本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