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互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x168jxx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巧妙地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使课堂效益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 互动 优化
  目前,在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培养自尊、自强、自立、有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了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因此,我结合教材训练重点,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法探讨,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收到较好效果。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课堂互动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老师把春夏秋冬四幅画挂在黑板上),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
  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
  发展互动--拓展:在一定量和质的互动学习基础上,学生向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互动学习、发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以及新的学习中,并形成习惯。全体保持兴奋状态对运用创新产生欲望--运用知识。
  总之,一般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边学边互动,教学方法逐步趋向有价值、有深度、有创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在小學语文教学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建议在小学新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然后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进行了探索,以便能够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 旅游英语 职场化 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体系不健全且产、学、研、践、习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而旅游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制于学生的专业,因此很有必要就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体系作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
在英语学习中,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要写好一篇文章,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习惯用语等,还需要掌握必备的写作技巧。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  1.目前初中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1.1英语基础差,导致在拼写、语法上错误很多。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掌握不牢固,致使出现大量的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人称代词混淆不清,动词时态及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新型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六个环节的具体论述,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应用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写作 研究  合作学习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具体实践中注意结合学
永平铜矿10号坝由于渗漏变形造成公害并危及附近居民的安全,为此采用LP-1化学浆液对坝体进行堵漏加固处理。共用LP-1化学浆液108米~3,经2年多观察,证明效果良好。本文介绍处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人们对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对中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义出发,探讨了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 质疑能力 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造力  新时期、新形势对学生提出新要求,没有创造力的学生,不是一名优秀
由于露天开采破坏的土地复恳量大而产生生态危机,所以近年来库兹巴斯矿区以井工开采法作为其采煤的发展远景。采用井工开采法时,周围环境的生态破坏可缩减到最低限度。 显然
摘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秉承现代的教学理念,逐步实现了新的跨越,创新了教学思路。本文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深入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学习习惯 评价机制  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颇深,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
本文从小麦品质的基本概念、小麦品质性状、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小麦品质遗传特点及其品质改良的主要方法,以期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In this paper,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源泉,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小学阶段就要开始。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关系到每个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只要我们的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具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创新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将来的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努力摆脱“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引导学生轻松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