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地理教学难关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的特点是将“空间概念”和“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这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进行地理教学时如何让学生“快”而“准”地读懂图表信息,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现在的初中及高中学生地理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等综合能力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多表现为不会通过读图来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发展方向,所以有不少高中地理教师对初中地理教学发出了呼吁:“要切实抓好初中地理教学,夯实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和图表的读与析的能力。否则,高中地理教学步履艰难。”
  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图和图表资源,挖掘地图和图表信息,进行最佳的地理教与学呢?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三读、三问”的学习方法。
  一、三读
  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读内在关系。当一幅地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时,我们不能毫无目的的去读图,而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严格按一定的步骤去学地图。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针对“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一图,教师让学生第一说出图名,第二读图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第三找出图中相关的知识关系,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识别昼半球和夜半球,怎样找到太阳的直射点,怎样认识某一地的地方时刻,怎样比较几个地方的地方时早晚,等等。如果不经过这“三读”去 学此图,学生恐怕就会无从下手,像无头的苍蝇乱撞,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同样也不会解决。我们平时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学生强调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人的眼睛和工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仍然不会主动去重视地图。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教给学生以识图、读图的方法,教会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想到甚至主动利用地图来认识事物,感受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历史等学科的效率。
  二、三问
  一问是什么,二问为什么,三问怎么办。这一阶段是读图的最关键的一步,是对地理事物认识的升华、是产生创新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对地图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程中,存在两个层面:意象接受层和意象孕育重建层。而意象的接受、重建不只是对地图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它是接受者主体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最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各具形态的新的 意象。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只要坚持“三问”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学习等值线类图(等温线)时,我事先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第一此图是什么等值线?第二此时陆地等温线为什么向高纬突出?第三此时我国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会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能掌握有关等温线的知识了。再如,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特点对于第十章教学来说,是重点,亦是难点。为此,我们利用Flash将一月、七月风向图制作成动画示意图,利用Powerpoint适时插入一些与之对应的景观图片及录像,让学生在分析季风的形成的过程中,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动态的风向箭头,又给学生极其深刻的印象,鲜明的颜色使学生立即发现一月、七月风向是截然相反的,于是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叫季风,进而读出风向:一月是东北季风,七月是西南季风。那么,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特点又是什么呢?画面上黄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风的源地,多数学生能答出“一月东北季风来自陆地,故寒冷干燥”,同时,配上一段南亚冬季的景观录像,让示意图生动起来。七月西南季风来自海洋,它有什么性质?它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这一难点,同时,进一步启迪思维,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得愉快,记得扎实,自然愿意深入思考,教学效果非常好。
  有人说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教师应教学生学习如何“学答”,更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多媒体技术为此创造了条件,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展示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模拟的图像等的观察和阅读,来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是思维空间扩展的另一种方式。如中央电视台《极地跨越》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极地跨越》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冰天雪地的南极景观变得不再遥远和陌生,通过对考察站的房屋等景观的观察,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他们会问:图像中的房屋是架高的,离地约1米,就象傣家的高脚楼,这是为什么?这和该地区的气候、地形有什么关系吗?又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出透明的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垂直的地球、走向为南北方向的阿尔卑斯山脉等,学生又会想;假如地球真的是透明的话,地球会有昼夜的变化吗?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变成垂直的关系,四季会是现在这样吗?这样,通过提出问题,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发展发散性思维。
  地图、图表是地理学习的最有力的拐杖,最有效的武器。所有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原因大都可利用地图分析,简易实用而又行之有效。地理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神奇与活泼的百花园,它以其广阔的天地、博奥的内涵,吞吐日月、包孕万物,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努力探索,尝试着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我们手上的、网络上的地图与图表资源,使得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犹如插上飞翔的翅膀,越飞越高。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情境教学来自于小学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李老师先是从外语的情景教学中得到启迪,创立了情境教法。其后,借鉴我国文论的“境界学说”,逐步建立了情境教学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向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学习的成功范例。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小学语文 应用  情景教学法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
期刊
一、电源屏故障处理一般步骤  1.查看告警内容。  系统出现故障时,一般会有声光告警:故障灯亮,蜂鸣器告警;监控单元故障灯亮,蜂鸣器告警。查看系统监控单元的告警内容,根据告警内容便可以确认故障范围。 电源模块发生故障时,一般还可以根据模块板上的状态指示灯大致判断模块的故障内容。  2.根据告警内容,对故障进行核实。  3.故障检修。  根据故障内容和实际情况,应该积极地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的安全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评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客观公正地使用激励性评价,真正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出发,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激励 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
期刊
摘 要:中学语文在中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更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读书时间越长,语文学习的热情反而越低,特别是到了中学,更是轻视语文,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本文将以中学语文为出发点来分析并探讨中学语文的教学。  关键词:中学 语文 教学 质量 赏析  一、阐述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特色  1.灵活性和互动性的特色。中学的语文体现出明显的灵活性,不再是传统的填
期刊
摘 要:对过去教学的设计、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行为进行重新思考就称之为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上完一节课或经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不断地进行教学的反思,才能不断调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就教师的“教”的反思来说,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教
期刊
一、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而这种道德是由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法权的观念和正义的观念组成的。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为达到这一
期刊
摘 要:一部动画片,角色造型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动画角色造型是动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造型是一部动画影片的基础,从某个角度来说,动画片里的角色造型相当于传统影片里的演员,能够向观众传达感情和意义。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则是导演根据剧本中的要求而随心所欲地设计出最符合剧本人物的角色,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假定形象。演员的选择将直接导致整部影片的成败。动画角色造型在影片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动
期刊
物理概念的建立是人们认识物理规律的起点,是探索物理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钥匙。物理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概念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忽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和背景,断头去尾,取其表而略其质;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把概念孤立起来。这种教法的结果,使学生对概念只会死记硬背,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如果我们的教学能根据物理概念的特点,
期刊
【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两直线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将两直线交点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直线方程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由此体会“形”的问题由“数”的运算来解决。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经历求解直线方程,掌握了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以及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2.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
期刊
下列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后活动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甲乙两处的地貌形态分别是什么?解释成因?  3.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第1题在已经学习了褶皱形成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通过岩层的形态判断出甲处是向斜、乙处是背斜。  第2题从地貌形态上学生也可以判断出甲处是山岭,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