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ICU患者常见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来源 :医学与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as6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为抢救和治疗重危病人提供了最得力的医护力量和现代化的监护治疗手段,同时也向医疗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课题。目前认为“健康”的含义应该包括体格健全、心理状态良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三个方面。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和行为活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愉快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良好的作用。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早日康复。反之,消极的思想情绪(如愤怒、恐惧、忧愁、悲伤、痛苦等),可导致神经活动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抑制等改变,不利于机体康复。 ICU医护人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1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心理反应
  
  1.1各种不适带来的恐惧和焦虑
  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由疾病对患者死亡威胁引起,也可因恐惧手术,担心预后所致以及切口疼痛、各种引流管和监护导线及四肢固定,制约了身体的活动,各种治疗处置所致的疼痛、咳痰,更换体位后的不适,身体各部位的充分暴露产生的不安和羞涩感。
  1.2对ICU特殊环境的不适应
  陌生的环境,缺少亲人的陪伴,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各种监护设备工作及报警的声音,医护人员对有关各种病情的谈论刺激及进行抢救匆忙的身影,自身的不适及个别医护人员漠不关心等[1]。
  1.3孤独、绝望的心理
  由于患者住入ICU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只是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对自己的病情及手术情况不十分了解,患者往往会产生孤独、害怕、烦躁不安、自卑等心理。对疾病的治疗丧失了信心的重症及残疾患者,整天沉浸在悲伤之中,悲观失望,认为前途黑暗。
  1.4无助、依赖心理
  患者由于离开亲人,在监护室得到了全面的照顾,熟悉和习惯了监护室的环境,并且生命安全有较大的保障,不愿离开监护病房,对离开监护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2护理干预
  
  2.1术前访视
  对拟做大手术后转入ICU的患者,建立术前访视制度。主动介绍自己的身份,了解病人病情及以往生活习惯、需求,向患者讲述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不良心理反应,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在ICU的治疗护理工作。如病情许可,术前可带领病人进入ICU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的作用及ICU 的环境、工作程序,以消除对陌生环境和各种监护仪器报警声带来的紧张和濒危感。
  2.2改善环境
  营造温馨的救治环境。医护人员无力改变病房的设计和病房条件,却可以为病人创造浓厚的生活氛围。如为病人准备报纸、书刊、杂志等,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播放音乐等娱乐节目,以调节过度紧张的ICU气氛。病房布置力求舒适协调,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适合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仪器安装隐秘,灯光柔和;两个病床之间用屏风遮挡,尽量不用或少用影响病人定向力的药物。
  2.3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由于ICU护理单元的特殊性,病人容易出现孤独和恐惧感。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应主动介绍自己,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通过对病人面部表情、音调、手势、及身体姿态等方面的细致观察,了解病人心态,并主动与之交谈,耐心倾听并解答病人的问题。对于气管插管、切开的病人,由于无法用语言与医护人员交流,为此更应耐心介绍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采取主动提问,病人只要点头或摇头的即可表达自己的需要,或使用手语,信息交流卡片等。
  2.4 有技巧的沟通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在ICU病房中,家属与病人隔绝,不能与患者直接交流,医护工作环境封闭,家属对医疗工作缺乏了解而疑惑,在费用方面也觉得叫盲目。针对这种情况,建立每日探视制度,让家属观看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并酌情让他们对话。并有专人向家属介绍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转归,即时通报医疗费用情况,发放一日清单,以取得家属经济上的支持。在转达病人各种需要的同时,将亲朋好友的问候关心带给患者。在病人病情平稳转出ICU之前,向家属讲述相关护理注意事项,使家属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和护理能力。这样,既增加了病人家属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2.5建立良好的病人支持系统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更何况是身患重病的ICU病人,他们离开在自己的亲人独自忍受这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随时都在为自己的生死而担忧。因此病人更需要全方位的援助。而护士是监护下最主要的支持因素。在调节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为监护治疗任务重而忽视了对病人的精神支持。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开朗幽默的性格和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病人面前,使病人在与护士的合作中受到感染。
  
  3讨论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危重病人更需要呵护,更应得到尊重。针对ICU患者的特殊情况,把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作为护理目标,倾听病人的心声,关注病人的精神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自觉地预防和排除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增加起治疗疾病的信心。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增加病人及家属对ICU的了解和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疾病救治率和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护士工作能力,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宏霞、刘璞娟.浅谈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319.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1例克罗恩病的诊治,总结克罗恩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氨基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是本病基本治疗药物;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腹痛、腹泻的护理是该病护理的基本要点。  关键词 克罗恩病;治疗;护理     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
期刊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壳核出血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的60%,丘脑出血占全部的10%。我院急诊科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脑出血123例,护理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男70例,女53例;年龄31~8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9例;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呕吐、偏瘫、失语、尿失禁、血压升高、高热、瞳孔散大
期刊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有95%的患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可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一般以狭窄程度〉70%较明显[1],由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易致脑缺血性中风发作,以往临床治疗多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上采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CMA),扩张狭窄的颈内动脉,改善脑血管供血不足,本文对我科开展的首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护理总结如下。
期刊
摘 要 青霉素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抗生素,它抗菌广,包括格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格兰氏阴性球菌及螺旋体感染,并对其他细菌也有一定的作用,而它本身的毒牲小,价格也较适合,是基层患者比较容易接受的药物。但它也有副作用,其作用主要是病人用后会出现过敏反应,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反应。青霉素霉过敏反应可发生于任何给药途径。可发生于皮试时,也可发生在规定时间不需作皮试时,甚至皮式阴性或连续用药中,其反应情况
期刊
摘 要 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利于保护静脉。方法:对132例肿瘤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穿刺PICC置管,并进行院内及院外护理。结果:穿刺成功率高,省时省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精心护理,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护理    临床传统的静脉给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常因药物浓度高、滴速快及一日多次穿刺而对静脉
期刊
随着医学的发展,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作为诊断、治疗呼吸系统病变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是纤支镜检查是一项刺激性很强的侵入性操作,很多患者因畏惧心理而拒绝检查,也有一些患者因缺乏必要的检查配合知识使得检查不能顺利进行。怎样既能使患者既消除畏惧心理,又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检查,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院采用全程护理的模式,取得满意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期刊
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eSnydrome,GBS)是常见病,多发病。它指一种急性起病,一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任何年龄和男女均可得病,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肌肉大多有萎缩。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急进性病情发展恶化,自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进行性向近端发展,甚至累及胸背部、颈部肌群,造
期刊
全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和鉴别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它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可确定动脉瘤及其部位、脑血管是否畸形、颈动脉是否狭窄、是否有斑块以及为脑血管梗死程度作判断等,为手术提供可靠客观依据。目前,很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全血管造影术的检查得到明确诊断,有的进而神经介入治疗,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我科自2009年1月起至8月已成功实施24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其中
期刊
摘 要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对于此类疾病,术后有效的护理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有效的护理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为患者减少了不必要的痛苦与额外的支出。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神经功能损害较重,术后并发症较多,精心全面护理降低了并
期刊
脑出血是一种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由于患者脑出血后病情变化迅速,往往难以在发病时判断其转归。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血清蛋白,当机体遭受严重疾病及创伤等应激事件时,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可以在短期内升高,影响疾病的演变和转归。我们测定了47例脑出血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观察其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4月的急性原发脑出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