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尝试与创新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p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尝试与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的创造与发明都要从尝试开始,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尝试是发展创造力的门户。因此,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一个人遇到问题,首先要有敢于试一试的精神,先看书或上网查资料,再向人请教,然后积极思考自己去解决。这就是学习的本质,也是一人终身学习的方法。所以,“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学习方法,就是还学习的本来面目,教人以终身学习的方法。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当前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一、运用“先试后导”尝试法,掌握学习目标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认知对对新知识进行一番尝试探索,把这种“先试”作为教学的起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尝试,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就要使学生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70-(47+16)”时,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在尝试中弄懂“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混合运算”的不同点,并且通过尝试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减法,而不能按原来的知识从左到右运算,接着进一步讨论解决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什么。给机会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促使学生在在探索中发现容易出现的错误。这样通过尝试教学发挥了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旧知识的不断再认加深理解,促使了知识系统化的形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掌握了新的知识,达到了学习目标。
  二、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和技能,必须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形成积极求知的态度。尝试教学法重在学前有铺垫、孕伏,学中有过程、突破,学后有发展、提高,这样新知识的学习建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学到的新知识经过巩固、掌握后,又成为学习更新知识的基础。如教学“表内乘法”在乘法初步认识时,学生通过连加计算得到乘法算式的积,认识了乘法,进一步根据乘法算式得到乘法口诀,让学生了解口诀的来源和含义,知道编乘法口诀的思路和方法,接下来让学生把2、3、4、5的口诀编完整,6、7、8、9的口诀就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完成,如此一来,即完成了口诀的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学生在编口诀是时尽力集中,积极思考,投入专注,兴趣盎然,记好口诀的效率也高了。
  三、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导入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论述过:“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导入是旧知识通向新知识的桥梁。由复习旧知识到学习新知识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导入,也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使学生从思想、方法上得到启发,从而抓住知识的重点所在、关键所在,去思考探索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尝试题明确学习的要求时,应该让这一切来的自然,确保新旧知识点自然过渡,水到渠成,是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轻松自然,激发学生自学课本的兴趣,以饱满的精神,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先带着学生复习学过的数学性质,如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注重探讨这些性质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导入比的基本性质,这时学生头脑中就会闪过“比有什么性质,它的基本性质是怎样呢?”即明确了思维方向,又有了求胜的动力,所以很容易就能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再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上中间有零的除法”时,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计算705÷3=,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之后问其会吗?学生肯定,师持怀疑状,“真会?那再来完成这道题”。出示309÷3=,学生尝试发现问题,弄清与上题不同之处,此刻师再问:怎么解决?这样一弄就把学生那种挑战欲望烧到了极点,师借机讲解板演,一分钟解决问题。之后通过练习题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二课时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下轻松自如的掌握了上中间有零的不同情况的除法计算,重要的是借机曾强了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导入前突出旧知识的共同点,导入时揭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导入后着重解决新旧知识的相通点,学生就比较容易通过自己的学习去获得新知识。这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四、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就是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科学的头脑去观察、认识、思考、归纳、处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和现象,运用数学语言简洁而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近似数后,让学生完成如下习题:9□875≈10万,□中可以填哪些数?在学生完成填空后,教师应进行拓展延伸:一个整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是10万,这个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这样的问题会促使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在分享其他学生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后,教师不应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已知圆的直径、半径、周长求圆的面积,还应进行拓展延伸:以一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多少平方厘米?促使学生把 r2整体代入计算,从而使学生形成整体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用叶澜的观点说,在课堂改革的春风下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一句话改革就是为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的学习必定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教师要把问题提在学生需要反思处,要带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这样的目的来设计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反思。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点拨、启迪学生反思,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学会反思。  关键词:教师 提问 学生反思  教师要带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这样的目的来设计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反思。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
期刊
课堂导入 巧妙运用 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是优化学生心境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精彩的导入一下吸引学生的眼球,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很快
期刊
有人形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并非人人都能成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进入高中阶段后,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数学成绩就是提不高,到最后最
期刊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重要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积极性、主观性等多方面的改善。信息技术对新的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结合,实现物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对推进课程改革有着不
期刊
摘要:作为现代科技成果的多媒体信息信息技术已经与课堂教学实际达到了相互交融的程度,实现了彼此的整合,在教学中,学生对相关信息时行提炼、加工、对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老师组织、指导教学过程,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使文本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的工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学生、教材与多媒体等四个要素整合,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的全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教学中的
期刊
信息技术常被误认为“技能技巧”,其实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技术思想与方法。如何将信息技术思想与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思考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更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呢?笔者在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的教学实践中做了思考与尝试。  本章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了解当前常见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感受利用数据库
期刊
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作为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载体,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将教学内容渗透在不同主题中,单元主题与课题的确定源于并体现着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编排教材内容,以崭新的面貌引领着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谈谈本人
期刊
学生认知方面的研究,传统的教学比较注重,但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灌输系统化的手段,没有将知识的获取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寓教于乐原则是情感教学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始终怀着饱满情趣在快乐中学习!在乐于学习和乐于接受中就符合乐学原则的基本精神,情感心理学实践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是未来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工作效率。我们可以通过在一些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增加课堂中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提取信息、分析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于是“整合”一词多见于报刊杂志、各大网站,一场“课程整合”运动轰轰烈烈地到来了。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关于整合的理论很多,但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实验而言,有一些学校更热衷于上几节课网络课或辅助教学课,便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