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封癌友的冬日来信
【主持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最近很多患者朋友来信、来电说,听了您的讲座,很受启发,根据其中的抗癌做法坚持下来,有的病情已经稳定,有的大有好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何教授】 患者的康复和鼓励是对医生最好的礼物,有时患者的话语中也包含着一些真知灼见,给我们中医药治疗癌症以启发。请看我手里这封信(为保护个人隐私,故模糊姓名):
尊敬的何教授:
您好!
我是XXX,告别您后回福建福鼎市老家已两个多月了,遵您所嘱于前些天复查肺部CT示“病灶较前略有变小”,这一结果让我家中大小及亲友们十分欣喜。一年多来有幸承蒙您的诊治,惊恐的心渐渐平静下来,睡眠也有了好转。我不再害怕了,我相信一定能在康复路上走的更远。
我每天依然坚持练气功,空余时间看书散步,修剪盆景,浇花养鱼,偶尔挤点时间会会牵挂我的亲友。前几日一朋友介绍给我一位5年前曾经您治疗的一肺癌病人,他已康复很好,他的例子更给了我坚定的信心,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以后我还要常和他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我虽停职养病不能为工作尽力,但多年来对济灾救困、修路铺桥、助资学校等公益慈善乐于其中,已助资约10万元。最近原知青点要建个“知青亭”,要搞生态农业,农村旅游等。那里的人们为人憨厚、朴实、热诚,至今我刻骨铭心。此次我捐资2万元,能力虽小,但量力而行,平凡而又快乐的生活使我自感心里踏实。这也符合50岁以前“收”,50岁以后“出”的精神。佛说:“心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您也讲过:“把心调适到寂静的时候是很容易安眠的”,我仍须努力。
久不提笔,词不达意,不敢再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敬祝
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XXX敬上
2011年12月29日
信心是一味大药
【何教授】 从信中可以看出,这位患者初具“抗癌明星”的基本条件和素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著名作家在一篇报告文学中使用了一个新名词——“抗癌明星”,从此这个新名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有人对这些明星作过调查,发现虽然每个明星所患癌症的种类、治疗方法不同,但他们几乎都有以下共同之处:乐观的心态、科学的治疗、合理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并以适当的方式回归社会生活等。
【主持人】 请您详细讲一下。
【何教授】 这里我重点说说第一点和最后一点,其他要点以前我曾经讲解过,这里不再重复。
新的医学模式中,特别强调病人的主动参与,那么肿瘤患者如何拥有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不请自来的疾病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一是要积极接受医生必要的治疗,因为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真心地向癌症患者伸出了援助之手;二是要学会积极面对现实,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个性中的一些不良偏向,如性格过于内向等。经常进行自我心理减压与合理宣泄,包括向朋友和家人倾诉不快,还可做一些放松训练(如做深呼吸);三是患病后尽快转移大脑的兴奋点,切忌封闭自己,比如培养某种新的兴趣或爱好等;四是多参加以科学抗癌为宗旨的康复乐园之类康复组织的集体活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心理康复治疗模式。
别做另类的大熊猫
【主持人】 好,接下来请您解说“抗癌明星”最后一点共同之处。
【何教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癌症患者还没怎么样,家属倒首先乱了阵脚,表现出对患者的“过度关怀”。比如在患者面前表示明显的怜悯与同情;关怀照顾过于无微不至,甚至连挤牙膏、拧毛巾都包办代替;有意隔断患者与社会的联系,过于严格地限制探视、禁止患者看书读报、缩小其活动范围等;不适当的忌口,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正常的夫妻生活也被婉拒剥夺。
诚然,肿瘤患者在患病和康复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实际上癌症患者只要不是病情特别严重,不是特别治疗时所必须采取的辅助措施(如有时实施化疗时需要隔离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完全没有必要限制其正常活动,饮食毋需忌口,性生活不必取消,而应让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功能锻炼,鼓励其从生活自理开始,向社会靠拢,则有益于其康复。
我有位患者,是个企业老总、市优秀青年企业家,拼命工作,不幸被确诊为淋巴瘤。被确诊后第一天,妻子就下了命令:“以前就让你注意身体,你就是不听;从此后你就待在家里,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听我的。”因为他家里条件很不错,他妻子就天天在家里陪着他。六七个月以后,每次看病他都和我反复强调:“活得没有意义。每天我躺在家里我就在想,我还能活多久。我是另类,我肯定不行了。就算我还能够活下去,也只是行尸走肉了。”这时,我觉得他的失落感和失败感非常严重,没法适应这种生活。于是,我就建议他妻子陪他参加一些适合他的活动,比如参加群体抗癌组织,容许他去公司走走。开始他妻子不理解,我开导说:这也是心疼你丈夫的一种方式。结果一试之后,患者心情大大好转。二、三年后我又建议他妻子不妨陪他到处旅游。如今他康复的很好,病情稳定,有事可做所以总是乐呵呵的,现在一晃过去15年了。所以,回归社会,尽可能和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和工作,是肿瘤康复的最终目标。
急性心理应激的化解
【主持人】 刚才是对癌友及其家人的开导,听了很受启发。何教授,您讲过: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今年元旦春节相隔较近,年底大家工作都比较忙碌,经济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都比较大。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放松身心、预防疾病、尤其是远离癌症呢?请您给大家以指导吧。
【何教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压力、忙碌、突发事件不期而至时,人们内心会出现思维、情感、行为三方面的剧烈变化,而且短期内很难恢复平静。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当事人往往容易产生压抑、无助、抑郁等心态,甚至造成心理问题。在此,我总结了10种心理平衡自我调节法,供大家参考:
1、换一种方法思考。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而所有事务中,没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了。
2、不做无谓的联想。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
3、多结交朋友,学会及时释放压力,善于及时表达情感。社会支持理解度越高,患癌的可能性越低。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有助于释放压力。读好书,有解郁及稳定情绪之功。
5、任何人的情绪、心理、体力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低落或心身疲惫时应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
6、快节奏、高强度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应经常改变一下。
7、不要试图同时做许多事情。记住:即使是爱因斯坦,系鞋带时也只能专注于如何穿进鞋孔。
8、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回馈“松弛”的机会,特别是对待部下、同事包括家人和孩子。
9、冬季多晒太阳,适度进行户外活动,是治疗抑郁、缓解压力、调整身心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这还能改善睡眠状况。
10、保护、优化和美化环境,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有积极的保健之效。
【主持人】 谢谢何教授,提前祝您春节愉快,祝各位朋友健康幸福!
【主持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最近很多患者朋友来信、来电说,听了您的讲座,很受启发,根据其中的抗癌做法坚持下来,有的病情已经稳定,有的大有好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何教授】 患者的康复和鼓励是对医生最好的礼物,有时患者的话语中也包含着一些真知灼见,给我们中医药治疗癌症以启发。请看我手里这封信(为保护个人隐私,故模糊姓名):
尊敬的何教授:
您好!
我是XXX,告别您后回福建福鼎市老家已两个多月了,遵您所嘱于前些天复查肺部CT示“病灶较前略有变小”,这一结果让我家中大小及亲友们十分欣喜。一年多来有幸承蒙您的诊治,惊恐的心渐渐平静下来,睡眠也有了好转。我不再害怕了,我相信一定能在康复路上走的更远。
我每天依然坚持练气功,空余时间看书散步,修剪盆景,浇花养鱼,偶尔挤点时间会会牵挂我的亲友。前几日一朋友介绍给我一位5年前曾经您治疗的一肺癌病人,他已康复很好,他的例子更给了我坚定的信心,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以后我还要常和他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我虽停职养病不能为工作尽力,但多年来对济灾救困、修路铺桥、助资学校等公益慈善乐于其中,已助资约10万元。最近原知青点要建个“知青亭”,要搞生态农业,农村旅游等。那里的人们为人憨厚、朴实、热诚,至今我刻骨铭心。此次我捐资2万元,能力虽小,但量力而行,平凡而又快乐的生活使我自感心里踏实。这也符合50岁以前“收”,50岁以后“出”的精神。佛说:“心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您也讲过:“把心调适到寂静的时候是很容易安眠的”,我仍须努力。
久不提笔,词不达意,不敢再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敬祝
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XXX敬上
2011年12月29日
信心是一味大药
【何教授】 从信中可以看出,这位患者初具“抗癌明星”的基本条件和素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著名作家在一篇报告文学中使用了一个新名词——“抗癌明星”,从此这个新名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有人对这些明星作过调查,发现虽然每个明星所患癌症的种类、治疗方法不同,但他们几乎都有以下共同之处:乐观的心态、科学的治疗、合理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并以适当的方式回归社会生活等。
【主持人】 请您详细讲一下。
【何教授】 这里我重点说说第一点和最后一点,其他要点以前我曾经讲解过,这里不再重复。
新的医学模式中,特别强调病人的主动参与,那么肿瘤患者如何拥有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不请自来的疾病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一是要积极接受医生必要的治疗,因为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真心地向癌症患者伸出了援助之手;二是要学会积极面对现实,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个性中的一些不良偏向,如性格过于内向等。经常进行自我心理减压与合理宣泄,包括向朋友和家人倾诉不快,还可做一些放松训练(如做深呼吸);三是患病后尽快转移大脑的兴奋点,切忌封闭自己,比如培养某种新的兴趣或爱好等;四是多参加以科学抗癌为宗旨的康复乐园之类康复组织的集体活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心理康复治疗模式。
别做另类的大熊猫
【主持人】 好,接下来请您解说“抗癌明星”最后一点共同之处。
【何教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癌症患者还没怎么样,家属倒首先乱了阵脚,表现出对患者的“过度关怀”。比如在患者面前表示明显的怜悯与同情;关怀照顾过于无微不至,甚至连挤牙膏、拧毛巾都包办代替;有意隔断患者与社会的联系,过于严格地限制探视、禁止患者看书读报、缩小其活动范围等;不适当的忌口,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正常的夫妻生活也被婉拒剥夺。
诚然,肿瘤患者在患病和康复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实际上癌症患者只要不是病情特别严重,不是特别治疗时所必须采取的辅助措施(如有时实施化疗时需要隔离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完全没有必要限制其正常活动,饮食毋需忌口,性生活不必取消,而应让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功能锻炼,鼓励其从生活自理开始,向社会靠拢,则有益于其康复。
我有位患者,是个企业老总、市优秀青年企业家,拼命工作,不幸被确诊为淋巴瘤。被确诊后第一天,妻子就下了命令:“以前就让你注意身体,你就是不听;从此后你就待在家里,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听我的。”因为他家里条件很不错,他妻子就天天在家里陪着他。六七个月以后,每次看病他都和我反复强调:“活得没有意义。每天我躺在家里我就在想,我还能活多久。我是另类,我肯定不行了。就算我还能够活下去,也只是行尸走肉了。”这时,我觉得他的失落感和失败感非常严重,没法适应这种生活。于是,我就建议他妻子陪他参加一些适合他的活动,比如参加群体抗癌组织,容许他去公司走走。开始他妻子不理解,我开导说:这也是心疼你丈夫的一种方式。结果一试之后,患者心情大大好转。二、三年后我又建议他妻子不妨陪他到处旅游。如今他康复的很好,病情稳定,有事可做所以总是乐呵呵的,现在一晃过去15年了。所以,回归社会,尽可能和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和工作,是肿瘤康复的最终目标。
急性心理应激的化解
【主持人】 刚才是对癌友及其家人的开导,听了很受启发。何教授,您讲过: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今年元旦春节相隔较近,年底大家工作都比较忙碌,经济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都比较大。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放松身心、预防疾病、尤其是远离癌症呢?请您给大家以指导吧。
【何教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压力、忙碌、突发事件不期而至时,人们内心会出现思维、情感、行为三方面的剧烈变化,而且短期内很难恢复平静。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当事人往往容易产生压抑、无助、抑郁等心态,甚至造成心理问题。在此,我总结了10种心理平衡自我调节法,供大家参考:
1、换一种方法思考。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而所有事务中,没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了。
2、不做无谓的联想。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
3、多结交朋友,学会及时释放压力,善于及时表达情感。社会支持理解度越高,患癌的可能性越低。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有助于释放压力。读好书,有解郁及稳定情绪之功。
5、任何人的情绪、心理、体力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低落或心身疲惫时应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
6、快节奏、高强度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应经常改变一下。
7、不要试图同时做许多事情。记住:即使是爱因斯坦,系鞋带时也只能专注于如何穿进鞋孔。
8、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回馈“松弛”的机会,特别是对待部下、同事包括家人和孩子。
9、冬季多晒太阳,适度进行户外活动,是治疗抑郁、缓解压力、调整身心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这还能改善睡眠状况。
10、保护、优化和美化环境,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有积极的保健之效。
【主持人】 谢谢何教授,提前祝您春节愉快,祝各位朋友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