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需要缜密地推敲与验算,因此部分技校学生感觉学习数学非常吃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当、存在畏难情绪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运用导学案提升技工学校教学效果的经验,提出教师应从基础抓起,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解决技校学生对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 心理 现状 导学案
现阶段,技校数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课堂氛围或者死沉、或者嘈杂,师生之间互动缺失,教学目的无法实现。如何破解教与学难题,本人通过问卷、交流等形式调查分析,并结合部分教学实践与体会,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探索。
一、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决定要深入思考研究,这也正是它“难”的地方。笔者在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太难,学好不太容易”;10%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缺少学习兴趣”;其他原因如将来工作用途不大、缺少学习方法、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合计不到10%;而90%以上的受访教师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态度不端正。
1.学生现状
一是基础知识薄弱。绝大多数技校学生之所以选择就读技工学校,主要是因为文化课基础弱。以某技校为例,录取分数主要集中在200~300分区间。就是说,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总分一般为300多分,绝大多数为200多分,较差的只有100多分,甚至还有几十分的。数学又是学科中的重灾区,及格人数很少(10%左右),十几分、几分也大有人在。基础知识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在技校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产生了知识储备与递进学习的撕裂。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经历,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点,他们会感到手足无措、困难重重。
二是心理问题突出。绝大多数技校学生都是十六七岁,正是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时期。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差、时常违反纪律等原因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加之心智上的不成熟和人生观的不定型,极易放弃自己,认为比别人差是天经地义的,逐渐产生不思进取、叛逆暴躁、情绪低沉甚至出现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他们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细致的学习计划,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学习依赖心理强烈;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对学习基础知识不情愿,认为数学对于将来的工作用处不大,实用性不强,于是心安理得地放弃。
2.教学现状
我国五千多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升入高中再考进一所理想大学仍然是大多数家庭的第一选择,整个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还比较歧视,技工学校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不高,处于教育选择体系末端。近年来,国家虽然大力扶持和鼓励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但观念转变绝非一朝一夕,职业教育在人才吸引和硬件设施更新上还相对落后。
受体制机制约束,技工学校与职高和普高分属两个系统,技校教师向教育系统学习的渠道不畅、次数有限。一方面部分技校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陈旧,基本按照教材要求讲授面上知识,通过反复做题巩固知识点,教学趣味性不强;教学模式相对落后,部分停留在粉笔、黑板、“一言堂”阶段。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或是上课根本不听,或是我行我素,玩手机、聊天甚至打闹现象时有发生,使得部分教师对上课也产生了恐惧,教育陷入到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恶性循环中。
二、教学改革尝试
“穷则思变”“变则通”,面对教学上的困境,部分教师认真思考,交流学习,努力实践,力图寻找提升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他们尝试了多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下面,列举点评部分典型做法。
做法一:补习初中知识。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或者整个学年着重讲解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点,夯实学生数学基础,为技校阶段学习减少障碍。
这种做法存在大量的积极因素,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知识点,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否则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浪费时间、毫无意义,进而厌学;而成绩偏差的学生还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问题,不是简单地讲清楚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清楚概念的内涵就能转变的。
做法二:降低学习难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就业需求,适当删减部分难度大但应用领域不大的课程内容,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这种做法切不可回避学生基础薄弱这一核心问题。由于在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学习中缺少基础积累和成功经验,这些学生在技校阶段学习中会缺失自我效能感,加之没有升学压力,无形中降低了他们的努力程度,我们最初设想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了。
做法三:删除数学课程。部分教师认为技校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产业工人,高中数学知识在其将来工作中用处不大。掌握初中甚至小学数学知识就完全够用,建议技术班不开设高难数学课程,着重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
这种做法不可取,它忽略数学学科地位和对人的影响,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理性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统筹性。
三、运用导学案提升教学效果
入学之初是重塑学生人生观和学习观的最佳时间节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也试图改掉不当学习方法和不良学习习惯,获取新知识,得到新老师和新同学的认可。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从新生入学之初抓起,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系,融会贯通,实现数学由难到易的转变,从而解决技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困难。
鉴于技校学生课业压力不大、课余时间充裕,笔者归纳总结几种尝试的有益经验,认为做法一中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短板应是现阶段最主要的切入点,只需将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细化。强化导学案的应用就是这一做法的5.0版本。 广义的导学案是指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它有助于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导学案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构成,包括学生学案和教师导案两部分,其中学生学案是重点。
照搬照抄导学案是不能解决现在技校数学教学面临的所有难题的,只能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合理优化导学案。从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短板和易于接受新知识的目标出发,在适当降低知识难度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将导学案细化为课前复习和新知识要点两部分。课前复习是把新知识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归类梳理出来,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行复习。这种形式不需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克服了通篇复习初中基础知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缺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短板;新知识要点是教师授课思路、过程和需要重点铭记的知识点,在课前就让学生知晓,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接受新课内容,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印发导学案(学生学案)的提前时间期限以一个星期为宜,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教师只需在课前两至三天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可。
这里必须着重强调,教师应充分考虑技校学生基础知识结构跨度过大的问题。在推进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以下情况:基础好的学生轻松完成;中等的学生可以部分完成,剩余部分需要别人的督促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主动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电脑、手机等媒介对学生关注度的吸引,适时引入“微课”。所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根据“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解惑,启发教学”的微课制作初衷,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作成有图有形、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微信群等,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学习。这种形式可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为增加学习乐趣,也可以开发部分知识积分游戏,组织学生间的比武、PK,寓教于乐。
同时,笔者认为必须充分依靠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开展“组团”学习(班主任是任课教师的具有先天优势),即按照基础好、中等和较差三个层次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带基础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内容,教师适当监督指导。要特别注意平时抽查和课堂检查程序及对象的选择,建议采取随机抽签、小组间相互提问等形式,有意识地多抽查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更好地检验课前预习效果。这样也利于弥补基础差学生心理上的失落感,减少心理问题,增强团队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兴趣。
对部分惰性大、排斥帮带、害怕甚至放弃学习的学生,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进一步优化学科成绩权重。教师或者小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根据课业完成情况作出相应分数评价;建议将技校数学学科总成绩细化为四个部分,课前预习考核25分,课堂表现10分,课后作业5分,考试成绩60分,期末成绩为四项总分折算累加,让学生看到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得到满意成绩的希望。
总之,造成技校数学教学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能绝对化、单一化。导学案只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最终能否收到效果,需要教育主客体双方特别是学生的自觉性来实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度引导,因材施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培养有文化的产业工人。
(作者单位:临安市技工学校)
关键词:基础 心理 现状 导学案
现阶段,技校数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课堂氛围或者死沉、或者嘈杂,师生之间互动缺失,教学目的无法实现。如何破解教与学难题,本人通过问卷、交流等形式调查分析,并结合部分教学实践与体会,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探索。
一、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决定要深入思考研究,这也正是它“难”的地方。笔者在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太难,学好不太容易”;10%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缺少学习兴趣”;其他原因如将来工作用途不大、缺少学习方法、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合计不到10%;而90%以上的受访教师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态度不端正。
1.学生现状
一是基础知识薄弱。绝大多数技校学生之所以选择就读技工学校,主要是因为文化课基础弱。以某技校为例,录取分数主要集中在200~300分区间。就是说,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总分一般为300多分,绝大多数为200多分,较差的只有100多分,甚至还有几十分的。数学又是学科中的重灾区,及格人数很少(10%左右),十几分、几分也大有人在。基础知识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在技校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产生了知识储备与递进学习的撕裂。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经历,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点,他们会感到手足无措、困难重重。
二是心理问题突出。绝大多数技校学生都是十六七岁,正是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时期。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差、时常违反纪律等原因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加之心智上的不成熟和人生观的不定型,极易放弃自己,认为比别人差是天经地义的,逐渐产生不思进取、叛逆暴躁、情绪低沉甚至出现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他们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细致的学习计划,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学习依赖心理强烈;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对学习基础知识不情愿,认为数学对于将来的工作用处不大,实用性不强,于是心安理得地放弃。
2.教学现状
我国五千多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升入高中再考进一所理想大学仍然是大多数家庭的第一选择,整个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还比较歧视,技工学校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不高,处于教育选择体系末端。近年来,国家虽然大力扶持和鼓励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但观念转变绝非一朝一夕,职业教育在人才吸引和硬件设施更新上还相对落后。
受体制机制约束,技工学校与职高和普高分属两个系统,技校教师向教育系统学习的渠道不畅、次数有限。一方面部分技校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陈旧,基本按照教材要求讲授面上知识,通过反复做题巩固知识点,教学趣味性不强;教学模式相对落后,部分停留在粉笔、黑板、“一言堂”阶段。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或是上课根本不听,或是我行我素,玩手机、聊天甚至打闹现象时有发生,使得部分教师对上课也产生了恐惧,教育陷入到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恶性循环中。
二、教学改革尝试
“穷则思变”“变则通”,面对教学上的困境,部分教师认真思考,交流学习,努力实践,力图寻找提升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他们尝试了多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下面,列举点评部分典型做法。
做法一:补习初中知识。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或者整个学年着重讲解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点,夯实学生数学基础,为技校阶段学习减少障碍。
这种做法存在大量的积极因素,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知识点,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否则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浪费时间、毫无意义,进而厌学;而成绩偏差的学生还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问题,不是简单地讲清楚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清楚概念的内涵就能转变的。
做法二:降低学习难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就业需求,适当删减部分难度大但应用领域不大的课程内容,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这种做法切不可回避学生基础薄弱这一核心问题。由于在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学习中缺少基础积累和成功经验,这些学生在技校阶段学习中会缺失自我效能感,加之没有升学压力,无形中降低了他们的努力程度,我们最初设想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了。
做法三:删除数学课程。部分教师认为技校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产业工人,高中数学知识在其将来工作中用处不大。掌握初中甚至小学数学知识就完全够用,建议技术班不开设高难数学课程,着重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
这种做法不可取,它忽略数学学科地位和对人的影响,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理性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统筹性。
三、运用导学案提升教学效果
入学之初是重塑学生人生观和学习观的最佳时间节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也试图改掉不当学习方法和不良学习习惯,获取新知识,得到新老师和新同学的认可。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从新生入学之初抓起,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系,融会贯通,实现数学由难到易的转变,从而解决技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困难。
鉴于技校学生课业压力不大、课余时间充裕,笔者归纳总结几种尝试的有益经验,认为做法一中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短板应是现阶段最主要的切入点,只需将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细化。强化导学案的应用就是这一做法的5.0版本。 广义的导学案是指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它有助于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导学案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构成,包括学生学案和教师导案两部分,其中学生学案是重点。
照搬照抄导学案是不能解决现在技校数学教学面临的所有难题的,只能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合理优化导学案。从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短板和易于接受新知识的目标出发,在适当降低知识难度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将导学案细化为课前复习和新知识要点两部分。课前复习是把新知识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归类梳理出来,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行复习。这种形式不需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克服了通篇复习初中基础知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缺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短板;新知识要点是教师授课思路、过程和需要重点铭记的知识点,在课前就让学生知晓,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接受新课内容,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印发导学案(学生学案)的提前时间期限以一个星期为宜,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教师只需在课前两至三天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可。
这里必须着重强调,教师应充分考虑技校学生基础知识结构跨度过大的问题。在推进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以下情况:基础好的学生轻松完成;中等的学生可以部分完成,剩余部分需要别人的督促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主动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电脑、手机等媒介对学生关注度的吸引,适时引入“微课”。所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根据“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解惑,启发教学”的微课制作初衷,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作成有图有形、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微信群等,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学习。这种形式可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为增加学习乐趣,也可以开发部分知识积分游戏,组织学生间的比武、PK,寓教于乐。
同时,笔者认为必须充分依靠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开展“组团”学习(班主任是任课教师的具有先天优势),即按照基础好、中等和较差三个层次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带基础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内容,教师适当监督指导。要特别注意平时抽查和课堂检查程序及对象的选择,建议采取随机抽签、小组间相互提问等形式,有意识地多抽查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更好地检验课前预习效果。这样也利于弥补基础差学生心理上的失落感,减少心理问题,增强团队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兴趣。
对部分惰性大、排斥帮带、害怕甚至放弃学习的学生,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进一步优化学科成绩权重。教师或者小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根据课业完成情况作出相应分数评价;建议将技校数学学科总成绩细化为四个部分,课前预习考核25分,课堂表现10分,课后作业5分,考试成绩60分,期末成绩为四项总分折算累加,让学生看到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得到满意成绩的希望。
总之,造成技校数学教学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能绝对化、单一化。导学案只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最终能否收到效果,需要教育主客体双方特别是学生的自觉性来实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度引导,因材施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培养有文化的产业工人。
(作者单位:临安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