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囊匣制作技艺”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囊匣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9月,扈啸被评为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囊匣制作技艺”传承人。
  “囊匣制作技艺”,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带着对“囊匣制作技艺”的好奇,我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找到了“囊匣制作技艺”传承人扈啸。初识扈啸,我们对他的印象是:中等身材,个子不高,话语不多,干起活来特别认真。扈啸看到我们,连忙放下了手上的工具,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高兴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囊匣制作技艺”的有关情况和相关制作过程,使我们有机会走进“囊匣制作技艺”,让读者对“囊匣制作技艺”有所接触和了解。
  “囊匣制作技艺”是传统文物、古玩装潢技艺的核心。它由若干个技艺工序组成,是文物、古玩装潢技艺中运用最多,最为常见的一种制作技艺。其产品主要有:囊匣盒、传统抽盖盒、字画盒、书画盒、书函盒等。囊匣盒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囊匣盒就是专门为文物“盖的房子、做的衣服”,是专门用来包装、装载,保护文物、古玩的用具。
  “囊匣制作技艺”起源于唐宋时期,据《唐六典》记载“崇文馆有装匠五人,秘书省装潢匠九人,专职整理内府书画”。宋《翰墨志》中记载有“建文思院,设六种待诏”,“列装裱家入官职”,对良工赐予“待诏”、“博士”等称号。明代《装潢志》、清代《赏延素心录》中记载的收藏、古籍字画装潢工艺、工具、材料、方法一直沿用,加工工具的制作方法一直保留至今。清随明制,江苏各地的传统手工技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到了近代,由于上海文物、古玩业的交流十分兴旺,来自江浙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沪申,为文物、古玩的收藏专门制作囊匣盒。“囊匣制作技艺”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地,近代主要集中在上海。
  “囊匣制作技艺”的传承脉络
  “囊匣制作技艺”始于上海。用“囊匣制作技艺”制作的囊匣盒有古色古香、书香味浓的特点。囊匣盒的结构分为内外两个部分,设计时注重整体性。为烘托文物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制作囊匣盒时非常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搭配,根据文物的不同年代、历史背景和质地,制作与其相适宜的囊匣盒,使文物、古玩得到保护并能起到装饰效果。根据装饰物件的特点需要,可以进行单独设计,使制作出来的囊匣盒能展示出被装饰物品的个性,囊匣盒不仅只是为了包装,且囊匣盒本身亦是精美的艺术品,既实用、又美观。
  扈啸的祖父扈永松(1891年生)17岁即到上海“詹元记装潢古玩店”当学徒,满师后,独自在上海创立了“扈永记装潢古玩社”,专门从事文物、古玩装潢的制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函套盒,就是扈啸祖父扈永松承制完成的,被誉为“扈氏古玩装潢”技艺。1956年,全民公私合营,扈永松率“扈永记装潢古玩社”全体人员加入上海第十五生产合作社,主要从事包装盒的加工、生产。195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曾发函,邀请扈永松赴京从事文物装潢的制作,由于扈永松的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扈啸的父亲扈桂仙(1937年生)从小在上海长大,耳濡目染“囊匣制作技艺”的过程,十几岁便跟随扈啸祖父扈永松学习“囊匣制作技艺”。1958年,扈啸的父亲扈桂仙应武汉国营东风制盒厂邀请来汉授艺,后落户江城,从而将祖传的“囊匣制作技艺”带到了湖北。1980年,在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先生、钟鸣天先生的推荐下,扈啸的父亲扈桂仙应邀来到湖北省博物馆专门从事文物囊匣盒的设计制作。自此,湖北省大量的出土文物,为“囊匣制作技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和生存空间。
  “囊匣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扈啸,生于1963年。1980年随父扈桂仙学习“囊匣制作技艺”,至今已有30多年。扈啸工作以后,为了增加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1985年,扈啸考上了广播电视大学,经过3年的努力学习,扈啸对中国通史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他面对文物时,可以准确地了解到它们的年代。2006年,扈啸撰写的《传统手工艺囊匣的设计与制作》一文发表于《武汉文博》杂志。
  目前,扈啸的爱人汪友芝(1964年生)与扈啸一起从事“囊匣制作技艺”的传承、利用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汪友芝已成为扈啸的工作助手。汪友芝不仅能独立完成部分囊匣盒的制作工序,且还掌握了传统囊匣盒的加工过程和技艺。湖北省博物馆一直非常重视“囊匣制作技艺”的传承工作,为扈啸设立了工作室,使“囊匣制作技艺”在湖北的传承、利用得到了基本保证。
  1990年,武汉市博物馆部分文物赴日本大分市参加武汉市与日本大分市蹄结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活动,外展文物的囊匣盒制作,均由扈啸独立完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扈啸先后应邀赴上海、苏州、南京、长沙、广州等地,协助有关部门筹备相关的展览和对外交流活动,其家族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在开拓新材料,探索新方法等方面长期进行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囊匣制作技艺”。
  从1981年开始至今,扈啸已先后为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以及相关的文博单位设计加工制作了近万件文物囊匣盒,使外出展览的文物得到了保护,没有发生一起文物受损事件。
  2008年,扈啸参加了湖北省第三届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其作品荣获“名人奖”的荣誉。
  囊匣盒的制作技艺
  囊匣盒的制作根据需要,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物、古玩量身定做。其主要制作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选料。囊匣盒的结构分为外盒和内囊两个部分。用来制作外盒的材料主要有:黄板纸、工业纸板、木板、木夹板,还有宋锦、交织锦、棉布等。用于制作内囊的材料主要有:棉花、药棉、绸布、金丝绒、泡沫板、纸板(泡沫板和纸板有时也用于外盒的制作)。囊匣盒的制作是从备料开始的。在挑选材料时,一般都选择正品原材料。这样,既能保证材料质量,又能保证使用年限相对较长一些。
  囊匣盒盒体的主要材料是黄板纸,黄板纸的厚约1毫米左右,在加工囊匣盒之前,先要将单层号码的黄板纸裱糊加工成双层或多层。裱糊好后,要静压一天,待纸板相粘后取出晾晒,以风干效果为最好。风干后,依次平整地码放整齐,纸板在裱糊后会变型,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平压后才能平直。所以,通常都是提前一年以上预备裱糊黄板纸。这样,经平放平整后的纸板再用来加工囊匣时才不会变形。加工方法为一般小盒五层厚,中型盒六七层厚,大型盒八九层厚。成品盒外盒材料的裱糊加厚和初次裱糊方式不一样,不是对裱,而是中间夹裱。中间夹裱的纸板纹路和上下两纸纸板的纹路成垂直。上下是纬线(纹路),中间是经线(纹路)。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借不同纹路的伸缩力来抵消纸板间的张力。   宋锦为丝织品,遇水即会变形。在对宋锦的初步加工时,主要采用平铺喷水,上浆固定,去除伸缩力。在上浆时,面浆要稀释,但不能含水太重。刷浆时,要轻、匀、簿,不能渗透到面料上面。主要方法为:将面料反面朝上平铺在工作案上,喷水成雾状,刷匀整平,调整好纹路后,均匀地上浆。水份要轻,轻匀地刷好后,拉扯平直,固定好四周并风干。宋锦、交织锦,因是丝织品,所以一定要预先加工,棉布则不必。
  制作工具。制作囊匣盒的主要工具有:马蹄刀、凿刀、雕刀、剪刀、直尺、角尺、钉锤、木锤等。
  囊匣盒的设计和制作要做到准确,就要靠传承人掌握的扎实技艺才能完成。所以,扈啸在学习“囊匣制作技艺”之初是从磨刀、裁纸、钉钉等基本功开始。
  马蹄刀是一种传统的刀具,形如马蹄状,许多古籍文典中都有马蹄刀的记载。磨马蹄刀时,先浸泡磨刀石,后平放固定好,将马蹄刀平端略带斜度轻轻在磨刀石上推磨。磨好后的刀蹄刀锋应是一条直线,刀口无痕只有一抹黑线。为了掌握磨好马蹄刀的技术,扈啸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在手艺行业内有一句俗话:师傅的手艺好不好,看他磨的刀就知道。
  裱糊。裱糊囊匣盒是“囊匣制作技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扈啸制作的面浆有两种:一种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裱糊的面浆;还有一种就是用糯米粉制作而成,用来粘连成品囊匣盒的糯米浆。
  首先,将面浆用开水冲拌,其中配上少许明矾,依据用途的不同分别调配。糯米浆是专门用来粘连材料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粉稀释调拌在一容器并置于蒸锅内汽蒸。要反复搅拌多次,产生粘连效果后取出备用。用面浆裱糊囊匣盒时,力度轻了刷不动,力度重了可能将纸张刷破。
  在裱糊囊匣盒外盒的面料之前,要先将盒体打磨整理光滑,摸上去无凸凹之处,方可再裱糊。若是裱有花纹图样的宋锦、交织锦面料时,要先喷水再上浆。此外,在制作囊匣盒时要使浆糊水份尽快挥发,在加工浆糊时应渗一定量的糯米粉以加强其粘结度,调入适量的苯甲酸钠(防腐剂)以防止浆糊变质,同时防止日后囊匣盒生虫腐烂。原料的初步加工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囊匣盒的质量和使用年限。
  量制囊匣盒。文物和古玩虽然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器物大小、体积各不相同,所以加工囊匣盒必须是量身定制。在丈量这些器物时必须要注意器物的质地、体积、形态等各个方面。依据质地决定囊匣盒的面料;依据体积大小和形态的特征考虑囊匣盒内囊采取什么方式固定器物;同时,还要考虑囊匣盒内囊使用何种材料,以及材料的颜色,能使囊匣盒起到美观作用,烘托效果。
  体积大的囊匣盒,外盒的面料可采用深色图案,选用大几何图形的面料,一般的器物用料则随意一些。在囊匣盒内囊的加工处理上,对一些光彩亮丽的瓷器可选用丝绸做为囊匣盒的内囊材料。
  囊匣盒的外盒。囊匣盒的制作前后需要经过十几道工艺,由选材备料与加工制作两部分组成。普通囊匣盒由内囊与外盒两部分构成,外盒为上下、左右、前后六面构制而成,制作的囊匣盒能够上下开启。其中底部和左右前后是相连的,上部的后方和囊匣盒的后部分相连,前盖部分可以随意开启。依据标准尺寸将加工好的纸板按照一定的规格裁割成型;依照技艺流程先钉好底面,固定好左右、前后;在上盖材料四周粘连围上围条和眉条后,用木锉将钉好的外盒表面去掉毛疵;用木纱布磨平、平放好,带风干后选择好面料,依尺寸长短裁剪好后,用浆糊裱糊在外盒上面,使上下浑然一体。放平风干后,贴好内鉴并稳定好上盖,安装好骨仟,糊上底面纸。外盒加工完毕,放平风干。选择时间,取出需要加工的文物或古玩进行囊匣盒的内囊制作。
  囊匣盒的内囊。囊匣盒内囊的结构、外形是上宽下窄的斗状型,加工好后便于安放。传统的内斗为纸板粘糊而成,形成一个斗形盒。加工时,将器物放置于案上经仔细衡量后底部用防虫剂先铺好,然后依次铺上棉花,依物造型,前后对应,上下呼应。松软适度,使器物放置在囊匣盒内囊之中四平八稳,不摇不晃。在定型好后的棉花上铺上丝绸或者金丝绒,铺放丝绸和金丝绒时,依照棉花形状的高低深凹做一些处理,让面料整齐平整地铺盖在棉花上面不随物而动。轻轻地将囊匣盒内囊平放在外盒之中,用相同面料的围条将四周和外盒紧密的粘连到一起放平,再将文物或古玩平放于盒内。
  内囊的依物造型要依据文物的形态用棉花搓成棉条,由底向上依层次摆放压制整齐,形成凹凸不平的形态。例如:青瓷碗辅设时,就将棉条摆成上宽下窄碗状形,将青瓷碗放置其中时不摇不晃。根据各种文物的不同形态,依其形体分别造型。用棉花揉搓棉条时内紧外松,分别辅设时要里紧外松,不能过紧,过紧文物取拿不方便。也不能过松,过松内囊形同虚设。当棉花造型稳当后,一般都采用白绸或者丝绒来依次辅陈造型。造型时要注意凹凸到位,先将面料直辅到位,再逐次折叠、挤压固定成型。内囊面料的折叠应注意线条的流畅效果,要和文物相映成图案,面料的色彩和有意折叠的线条形成一个烘托文物的装饰面。
  将囊匣盒合上盖,插好骨仟,这样一个完整的囊匣盒才算制作完成。由于囊匣盒的外盒材料多为黄板纸制作而成,所以在加工或加工好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在囊匣盒的上面放置一定重量的物品对囊匣盒进行压制,以便囊匣盒在定型过程中不会变形。
  连接囊匣盒的上盖与底盒的骨仟,是固定囊匣盒上盖与底盒的着力点。它不仅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还兼有装饰的作用。安装骨仟,要依据盒体的大小、长短、高矮来选择不同规格的骨仟。要使安装的骨仟左右对称、力度适中,布条松紧适当、平直不松垮、角度要前紧后松便于打开。
  “囊匣制作技艺”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以文物、古玩、字画、古籍和工艺品为服务对象。依据各类不同类型的文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艺,量身定制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囊匣盒。囊匣盒的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外观古色古香,内囊色彩协调,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囊匣盒与文物两者协调,从而使囊匣盒能够达到装饰装潢文物的艺术效果,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技艺。囊匣盒与被保护物件在色彩、特性上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是文物、古玩、字画、古籍和工艺品不可缺少的“伴侣”。
其他文献
历史也会发生“强震”,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发生于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就是这样的一次强震。《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是盐野七生的又一杰作!在没有主人的地中海世界伊斯兰海盗登场了!时间要追溯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地中海就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右手握着宝剑,左手拿着古兰经”,擅长掠夺和绑架的萨拉森海盗,在地中海肆虐,“难民们不惜铤而走险的把命运交给橡皮艇和破船,渡海前往欧洲各
期刊
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在这里放缓了脚步;巍峨雄峻的大巴山脉,在这里放低了身段;伟人毛泽东同志“高峡出平湖”的愿景,在这里化作绚丽的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这一方热土,注入了灵性与活力,作为一名基层文化艺术工作者,怎样从具体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
期刊
近些年,围绕北京城出了不少书,大家写北京,说北京,一往情深,作者也是五花八门,作家、记者、文史专家等等,但像这两本书以及它的作者这样的还真不多。  这两本书一本叫《我的上世纪—一个北京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一本叫《我的老北京—一个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一看书名就知道,既是“绘本”,便会有图。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关庚先生,建筑师,并不以写文章为主业,但他是既著文又绘图。  这样的作者,是不是不多见?  
期刊
10月6日,进藏支教的画家们凯旋而归,标志着为期近一个月的面包公益活动在北京宋庄圆满落下帷幕。据了解,面包公益活动旨在为孩子们开启一扇艺术之窗,结合宋庄优质的画家资源,对孩子们在艺术领域进行启蒙式教育,用艺术影响、感染孩子。这次支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画家们讲课时注重心灵和思维上的教育。课堂上,他们用激情点燃了自己,也点燃了藏族的孩子们。  今年9月,来自北京宋庄的画家们自驾进藏,路线为北京—甘肃—
期刊
东山,是广州市东山区原属市的一个老行政区,1917年民国政府即在此设区公所,1951年称大东区,次年改称东区,1961年始称东山区。直到前几年,广州市行政区调整撤并,东山区因与越秀区合并,才被取消。而东山一名,则源于此地的东山岗和明代始建、清代重修的东山庙。  我对东山的认识,始自上世纪60年代读中学的时候,但真正开始熟悉它,是在70年代以后。那时,这里也称得上是广州商业比较繁华的地段,有一幢百货
期刊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专业科技博物馆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杭州如期召开,会上博物馆外联部唐志强主任就专业科技博物馆“十三五”期间目标措施和建议研究课题进行了报告。  现在全国专业博物馆除了科技馆以外的博物馆共计1407家。经过5年的发展,专业博物馆已由2008年的280座增长了1.5倍。专业博物馆在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归口单位比较多,历史关系复杂;再加上不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核心职能
期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和伟大追求。党的十八大再次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而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文化复兴和经济复兴具有等量齐观的作用,缺一不可。作为文化产业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的出版业,在二零一四年不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在调整产业结构、拉动文化内需方面,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格局:树立世界眼光  党的十八大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而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变迁,匾额逐渐被老百姓遗忘。作为匾额主流的木制牌匾,流传至今的已寥寥无几。据了解,清朝乾隆年以前保存完好的匾额几近绝迹。 谈到匾额与老百姓的现状,其问题也很让人担忧。传统的匾额被称作“古建筑的灵魂”,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建筑特色的一种装饰构件,它集标名、装饰、建筑、文化等多重意义于一身,是具有中国民族气派和东方特色的艺术奇葩。要继承和发展,就必须了解古代匾额文化,历史学家,古建筑
期刊
在溶洞里跳芦笙舞,是一个贯穿我人生的永久回忆。20岁以前经历的那段时光始终保留在我的脑海中。  黔中一支自称“摩若”的苗族在春节举行盛大跳芦笙舞的聚会,由于这种活动在溶洞中举行,因而称之为“跳洞”。这支文化主体的苗族称“跳洞”为“数岜”。我是这支苗族的一分子,一个小得极不起眼的分子,尤其在“数岜”之时,那时还不会吹芦笙的我几乎在欢快的芦笙舞之外,投以羡慕的眼光。在溶洞里舞芦笙,是一个激情澎湃、令人
期刊
每年正月元宵节前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青林村居民都会团聚一处衍袭耍板龙的习俗。青林板龙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唐代。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作为崇拜敬奉的民族图腾,至今中国人仍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先人们认为龙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消灾除病。在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要想年成好,必须要风调雨顺。因此,每逢喜庆节日,尤其是春节元宵,人们耍龙祈祷神龙佑护,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人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