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研究与质的研究的融合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now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学前教育研究与质的研究的融合方法,有理有据,值得借鉴。
  学前教育研究 质的研究 融合方法
  学前教育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幼儿教育科学,揭示和发现幼教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进而用于指导幼儿教育实践,改进幼教内容和方法,提高幼教质量,更好地完成幼儿教育的任务。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学前教育就其本质讲是一种启蒙性整体效应,较之系统的、分科的学校教育,更加强调各种教育活动在效应上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根据我国国情,日托幼儿在园时间一般为9~10小时,全托幼儿每周连续五天在园,幼儿园环境构成幼儿大部分的成长环境。因而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对在托幼儿的发展所产生的整体性影响便相对突出,将幼儿园教育作为连贯的动态整体进行全面研究的必要性也就更为显著。然而,此类研究涉及面广、周期较长、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难以控制与对比,而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现状和条件,目前尚不具备高度科学的控制、测量手段和设备、技术条件,以开展严格的综合性教育实验。质的研究则为之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我们应该将质的研究列为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并在探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加完善的研究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可采用质的研究的多种资料收集方法。例如,在诊断过程中主要运用观察法中的样本描述法、轶事记录或事件取样等方法,使研究者客观而准确地了解幼儿行为、实际教育过程、教师的态度和方法及效果、幼儿与环境、教师、材料的相互作用水平等,以便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干预。预诊中还可运用访谈法,此方法通常在家中、教室或游乐场所等自然情境中进行,结合观察法根据孩子回答的答案,作为线索再问另一些适当的問题,这种探究幼儿的方式,适合于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形。与家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收集资料,尤其是了解幼儿个性、情感、品德、社会化等,更应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来进行。
  质的研究法使研究者通过深入接触实践,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针对性,也可使研究课题在动态中不断得到调整、反馈和改进,如此,推动教育研究自身的发展,并增强研究者的水平和能力。在研究中,幼儿教师有机会经常得到理论指导,有助于建立合理的教育态度与观点,明确改革的必要性;幼儿教师因受到尊重,有发表意见的平等权利,而易于焕发其丰富的教育创造性和积极性。正如《学前教育评价中的问题》一文指出:“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研究人员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得益将直接影响实际教育过程和水平,从而改革教育、提高效益,使幼儿从中受益。可见,除研究成果之外,质的研究过程本身已经在产生价值,且受益面涉及全部有关者。
  从整体上看,质的研究也符合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
  其一,质的研究方法符合学前教育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学前教育是一个介于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既涉及社会组织的建设,又关注个体(幼儿、教师、管理人员)的成长。而“质的研究”可以同时关照这两个方面。它不仅可以对教育现象、园(所)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探究,而且可以从被研究者个人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质的研究的人文性使其非常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中的人,要求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类人(如幼儿、学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家长)的生存状态、情感感受、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探究。由于可以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质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了解处于幼儿园这一社会组织中的个体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相互之间形成了什么关系,他们是如何互动的,他们是如何在幼儿园中成长的。
  其二,质的研究能明确地、直言不讳地对价值予以认可,符合教育研究的导向性特点。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导向性。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任何教育实践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群体的厚重积淀。因此,教育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追求“事实”本身的“真实”和“客观”的层面,还需要关注教育活动中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而“质的研究”力求关注人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标准、行为动机和利益关怀都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三,质的研究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使其特别适合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是一个自然发生的、并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育中的人和事均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学前教育研究不能只是切割某些片断,对其进行静态的、孤立的、脱离情景的考察;还应该对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进行跟踪,了解事情在自然状态下变化的趋势。而质的研究非常适合这么做。
  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地,对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追踪调查,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与对方的情感共鸣与理解。教师如果自己单独从事这种研究,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随时进行,不必专门设置一个人为的情境。如果我们同意“教育是一种有组织的、持续进行的并以引发学习为目的的交流”,那么质的研究方法可以说为这种交流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
  研究方法本身也是学科的认识客体,随着学科的发展,研究方法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方法的改进反过来也能促进学科的发展。
其他文献
影响英语教学成败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非智力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既然情感因素能对英语教学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就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了。  高中英语 情感培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英
期刊
教师必须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研究,从而对物理创新教学提供依据,为普遍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学习 障碍 思维规律 对策  学生的普遍反映初中物理比其它学科难学,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外,与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研究,从而对物理创新教学提供依据,为普遍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打好坚实的
期刊
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其结果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事倍功半。我认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学质量,其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便是一种科学有
期刊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以其先进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赞美了真、善、美,抨击了假、恶、丑。人物形象典型生动、情感色彩强烈鲜明、思想感情真诚深刻,都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作为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探究文本,让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也绽开美丽的花朵。  读名篇、品美文,培养高尚情怀,塑造健全人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部分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
期刊
目前,许多初中英语教师虽然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毋庸质疑,但是从实际的、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至今英语阅读讲评课教学仍然还存在 “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做法和片面追求气氛热烈的讲评课堂。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当今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清楚,我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也不再是生产者与被加工产品的关系,而是综合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具体地讲就是生生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我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试与同人共勉。  一、以微笑的方式授课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上课开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能力与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更是学生是否能成才的关键。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1.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心理学表明,人对理解自己周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新旧教学理念之间的关系。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分层次教学”的启示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普通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理念 差异性教学 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所以合理设计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针对知识的生长点 设计启发性问题  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找到答案。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
期刊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情理相容、感情融 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积 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 愉快中学习。  小学语文 教学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