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小学生拥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能够更快的理解知识点、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数学学习中有着更强的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思维 能力培养
1. 引言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逻辑的培养是关键,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同时对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实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逻辑不断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的教学任务一定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小学生进行思维逻辑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提问、多质疑,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思维逻辑能力。
2. 小学生思维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2.1 缺乏有效的学法
小學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限制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数学思想方法中,小学生对统计思想有着明确的应用,但是对其他方法却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应用列举法、观察法以及类比等方法,这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扩展。
2.2 思维指向模糊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指向不够清楚,主要是体现在对核心字眼和信息的分析不够,不能准确的理解语句的表达,对语句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对于关键字眼的理解不足,不能将其化为有效的消息,思路过于限制且懒得动脑思考,长期如此就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2.3 思维缺乏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在解题时,会用惯性思维来处理问题,这就使得问题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思维模式的固定,在数学解题时,缺乏灵活性,这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加强观察能力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解题方法和思路的观察,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小学生需要对数学学习中的多种解题方式、解题技巧进行详细的观察,通过对比,以此来提升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这样不但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思维能力。
3.2 注重教学细节,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一蹴而就的,老师应该要重视多方面的细节,在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进行“20以内的加法”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们布置课堂作业,让其计算,之后选取一些同学回答自己的计算结果,学生既要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同时还要分析计算的过程,如果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创新。当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计算思路,并且指出出错的原因,之后老师对学生的计算进行分析,找出最有效、简单的计算过程。注重数学教学中的细节,才能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3.3 利用比较法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数学的逻辑性更强,在学习中可能会碰到一些逻辑性很强的习题,老师对其进行讲解,学生认为自己已经理解透彻,但是改变题目的题干之后,学生就无法举一反三,不知道如何解题。这时候老师就需要充分的利用比较法进行教学,选取一些题型类似且难度适中的数学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一类型题目的共同解题思路,有利于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做整除方面的习题时,一个数除以6、8、9时,有余数4、2、1,那么这个数最小为几?小学生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时,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这时候就可以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转变:一个数除以6时,余数为4,那么这个数最小是几?将难度降低以后,学生对这道题的理解更深刻,待学生明白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之后再完成上一道题的计算。由于两道题的实质是相同的,因此老师可以将两道题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这种类型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3.4 着眼诱导,激发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对问题的情境进行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让学生能够质疑问难。老师通过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解题的关键点,例如在“正反比例意义”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习题,并且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将其中的数量关系表达出来。
(1)当列车以60km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则行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2)总共要生产300个零件,则生产时间与每小时的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明白在两种变量中,其中一个变量发生了改变,则另一个变量也随之改变,这就是相关的量。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在教学前,向同学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诱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增加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思维的发散。
3.5 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方式,课堂上应该重视语言的表达。老师利用提问的方法,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做到表达清晰、逻辑合理,让每个回答问题的同学意识到自己回答中的不足,从而去转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思考问题的逻辑关系。语言的表达是思维逻辑的重要载体,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和语言表达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注重对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
4. 结束语
总之,老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立足于课堂教学,灵活的应用教学环节,注重教学细节。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并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它需要老师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发散,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老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发散思维,注重对逻辑的训练,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汪圭.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6(10):85-86.
[2] 赵一曼.浅谈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3(33):183-184.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思维 能力培养
1. 引言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逻辑的培养是关键,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同时对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实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逻辑不断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的教学任务一定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小学生进行思维逻辑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提问、多质疑,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思维逻辑能力。
2. 小学生思维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2.1 缺乏有效的学法
小學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限制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数学思想方法中,小学生对统计思想有着明确的应用,但是对其他方法却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应用列举法、观察法以及类比等方法,这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扩展。
2.2 思维指向模糊
在数学学习中,思维指向不够清楚,主要是体现在对核心字眼和信息的分析不够,不能准确的理解语句的表达,对语句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对于关键字眼的理解不足,不能将其化为有效的消息,思路过于限制且懒得动脑思考,长期如此就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2.3 思维缺乏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在解题时,会用惯性思维来处理问题,这就使得问题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思维模式的固定,在数学解题时,缺乏灵活性,这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加强观察能力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解题方法和思路的观察,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小学生需要对数学学习中的多种解题方式、解题技巧进行详细的观察,通过对比,以此来提升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这样不但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思维能力。
3.2 注重教学细节,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一蹴而就的,老师应该要重视多方面的细节,在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进行“20以内的加法”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们布置课堂作业,让其计算,之后选取一些同学回答自己的计算结果,学生既要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同时还要分析计算的过程,如果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创新。当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计算思路,并且指出出错的原因,之后老师对学生的计算进行分析,找出最有效、简单的计算过程。注重数学教学中的细节,才能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3.3 利用比较法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数学的逻辑性更强,在学习中可能会碰到一些逻辑性很强的习题,老师对其进行讲解,学生认为自己已经理解透彻,但是改变题目的题干之后,学生就无法举一反三,不知道如何解题。这时候老师就需要充分的利用比较法进行教学,选取一些题型类似且难度适中的数学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一类型题目的共同解题思路,有利于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做整除方面的习题时,一个数除以6、8、9时,有余数4、2、1,那么这个数最小为几?小学生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时,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这时候就可以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转变:一个数除以6时,余数为4,那么这个数最小是几?将难度降低以后,学生对这道题的理解更深刻,待学生明白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之后再完成上一道题的计算。由于两道题的实质是相同的,因此老师可以将两道题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这种类型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3.4 着眼诱导,激发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对问题的情境进行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让学生能够质疑问难。老师通过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解题的关键点,例如在“正反比例意义”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习题,并且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将其中的数量关系表达出来。
(1)当列车以60km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则行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2)总共要生产300个零件,则生产时间与每小时的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明白在两种变量中,其中一个变量发生了改变,则另一个变量也随之改变,这就是相关的量。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在教学前,向同学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诱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增加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思维的发散。
3.5 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方式,课堂上应该重视语言的表达。老师利用提问的方法,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做到表达清晰、逻辑合理,让每个回答问题的同学意识到自己回答中的不足,从而去转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思考问题的逻辑关系。语言的表达是思维逻辑的重要载体,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和语言表达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注重对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
4. 结束语
总之,老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立足于课堂教学,灵活的应用教学环节,注重教学细节。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并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它需要老师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发散,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老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发散思维,注重对逻辑的训练,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汪圭.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6(10):85-86.
[2] 赵一曼.浅谈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3(3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