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 朱德庸幽默馆落户杭州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来,中国在封建传统礼教的捆绑下,对幽默二字十分轻忽,总认为那不是一门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学问。直到迈入现代社会后,许多杰出的创作者,以他们的努力,让人们看见幽默怡情养性、陶冶灵魂的力量,才使得幽默晋身艺术之列,得到各方的肯定。
  朱德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漫画与绘画的差别,只不过是外界对美术形式的一种粗浅的分类罢了。事实上,朱德庸笔下被称为“漫画”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各界疯狂的喜爱与欢迎,是来自于他丰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敏锐通透的世情观察。朱德庸的有趣,不是令人发噱的插科打诨,而是一种隽永,戏却不谑,逗人会心一笑之后,胸口还洋溢着温暖柔软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人文风雅荟萃的浙江杭州,准备投下巨资,兴建一座“朱德庸幽默馆”的缘故。
  这座居于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总体环境占地3亩,四面环水,总体建筑三层,总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朱德庸幽默馆”,已经引起两岸三地的瞩目。
  它是以个人命名的主题性艺术馆,计划将以朱德庸的幽默艺术观和艺术视角为线,运用平面、多媒体、立体雕塑、装置艺术、装饰艺术、互动等等方式,立体展示朱德庸的幽默艺术。该馆将成为杭州的地标文化建筑,也是首座展现中国人幽默智慧和艺术创意水平的时尚空间,非常令人引颈期盼。
  骨子里留着中国名士文人血液的朱德庸,早在许多年前就爱上了杭州西湖的氤烟美景,时常造访、驻留创作。除了“朱德庸幽默馆”的计划,他也应邀在西湖湿地设立“朱德庸工作室”,当地喜爱他的粉丝无不感到与有荣焉,甚至已经举办了两届“朱德庸日”,希望这位幽默大师的入驻,能为这座江南的文化古城,更添雅致逸趣。
  
  话不多,脸上常带着微笑的朱德庸曾经感叹:“幽默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
  多年以来,他以幽默艺术表达强烈的人文关怀,以文化影响力传达爱心、公益和健康,先进的主流价值观,也确实尽职地担任了上帝的信差。让世界知道中国人也是有幽默感的民族,东方幽默有其独特细玩之处,藏有人生哲学,不同于西方似乎总是稍嫌鲁莽的滑稽主义。
  朱德庸是最早把林则徐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禁烟英雄形象化成反烟害公益大使的艺术家。他笔下绑着可爱的麻花辫、穿着“潮气十足”篮球衫的活泼青少年,成功地让许多瘾君子对吞云吐雾说“不”,帮助青年学子远离、拒绝烟草的诱惑,捍卫了人们的健康。
  这位低调却难得的艺术家,试图在创意、文化、思想、人文、人性观察、时尚、文雅、嬉皮、幽默、城市阅读之间,找到形式和内容的最佳结合,不仅深度观察、深度思考,也与通俗流行搭起沟通的桥梁,把握了最佳的平衡点,因此能引领、影响华人时尚文化潮流二十年。
  
  朱德庸影响所及的族群很广,包括:新新人类、时尚女性、夫妻、上班族、甚至儿童。
  他的图像语言总是以淡彩表现人性,醋溜、酸涩的新时代女性,双响炮一般的现代夫妻,上班族的苦中作乐,人们心里那个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正发表着百分之百非大人的观点……朱德庸以幽默对无奈人生作出反击,引领读者细品看似平凡人生的幸福真义。他所虚拟的人物角色,就像是我们身边亲爱的亲友邻居,也像是我们自己。故事散发的强烈文学性、张力与生命韧度,都让读者与人们获得生活前进的勇气与鼓励。
  “我能做到的只是我的每一个作品对自己负责,把忠于自我放在第一位。”朱德庸表示,杭州好山好水,他希望日后能在此尽情创作,更投身他的幽默艺术之中。他也笑道,做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眼睛要雪亮,得一眼就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世界。除了期盼自己能发现更美丽的新世界,带领喜爱他的人们前往,朱德庸也渴望读者能在他的作品里,发现连他自己都没发现的心灵角落,得到抚慰。
  
  
  相关链接
  
  朱德庸幽默艺术二十年
  ●当代华人文化的四大绝技(金庸的武侠、罗大佑的歌曲、琼瑶的爱情小说、朱德庸的漫画)之一
  ●四格漫画的顶尖代表人物——连载四格漫画专栏最久的漫画家(大陆最有影响力的《三联生活周刊》从2000年专栏连载至今)
  ●华人漫画领域的领军人物——所有作品单本正版发行量均超过30万册;正版总销量过千万册;每个系列主题均引发媒体和读者热议,是惟一可抗衡日本漫画的东方不败
  ●以高产、高品质、高销量的漫画作品长期跻身华人畅销书作家行列
  ●以作品内容、主题衍展领域授权合作最广、表达形式最多样化、立体化形成了有影响力的华人文化品牌
  ●以幽默漫画艺术跨界结合时尚产品最多的艺术大师:电子产品、汽车、主题酒店、网络产品、信用卡
  
  朱德庸引领(影响)华人时尚文化潮流二十年
  ●族群影响:新新人类、时尚女性、幽默夫妻、上班族、儿童
  ●主题及概念影响:酸涩女郎、醋溜概念、双响炮真爱幸福、上班族耍贱与嘲讽、百分百非大人观点、无奈人生的反击
  ●形态影响:漫画、语言、个性主张、幽默表达、淡彩时尚
  ●角色影响:极具张力和生命力的形象均成为当代社会的虚拟时尚形象代言
  ●深度观察:人性的无奈(什么事都在发生)、逆向折射的思考(绝对小孩)、爱情和人性的荒谬(涩女郎、双响炮、醋溜族)、辛辣的上班现象批判(关于上班这件事)
  ●超前趋势:醋溜族的预知与流行、大家都有病的先知、她时代的预言与终结、后儿童时代的到来、上班的打混与无可逃避
  
  历年各类称谓
  漫画大师、幽默大师、爱情先知、城市先知、最佳评论家、爱情导师、婚姻专家、哲学家、后儿童时代代言人、心理大师
其他文献
鲁迅与藏书票    一般都认为鲁迅和中国藏书票的起源与发展脱离不了关系,那么我们先从他的日记和书简中来看,总共有五处提及:1920年6月12日的日记:“夜访内山书店买《藏书票的话》(斋藤昌三)十元。”1935年5月31日的日记:“收《现代版画》第九辑(李桦等主编)一本”。1936年5月21日的日记:“得《现代版画》第十八辑一本。”这两辑都是在鲁迅支持下,由李桦、唐英伟等人主编的《现代版画》专刊,其
期刊
质朴的黑色条纹木牌,写着白字“先锋书店”。绿色藤蔓遮掩下的入口,右手边,摆放着遮阳伞、户外桌椅,这是书店新增加的店外休闲区。沿着平缓的坡度,往下走,仿佛闯进哆啦A梦的时光隧道,由喧嚣繁闹的城市来到安静的艺术殿堂。  将近4000平方米的空间,让你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扬声器里飘出的轻柔音乐,宛如是情人耳语;抬眼向上,棚顶上有规律地散落着大幅人物像照片,似乎与你分享他们对艺术、对知识的热爱;1000
期刊
三年前詹宏志推出第一本散文集《人生一瞬》,粉丝(FANS)眼睛为之一亮,去年被视为续集的《绿光往事》的出版,更让人惊叹。  长年来,詹宏志对文化、出版、类型文学、网络的观察与解析,动见观瞻。相对于李敖、龙应台批判力强,火力四射,他的推理过程绵密,结论谨慎而自有见地;和南方朔等包山包海,议题无所不谈相比,则又惜墨如金,却在每一回演说或为文中,展现长期关注且思索后的成果,如潜在海底的冰山,底盘深厚而不
期刊
这几年来,香港“保育运动”似乎在不断提醒香港人保留传统的民间记忆。不过在消费式的怀旧背后,我们却无法重获往日的生活空间,让昔日的繁嚣和喧闹市井重现眼前,也许这就是为何马国明从旧作《路边政治经济学》,加入《荃湾的暮年》、《在街头寻找香港本土文化的生母》等文章,读者提供最在地、最本土、最民间的鲜活图画。作者的论点或许比较主观,但当中的思考,却能令香港读者更珍惜路边出现的生活传统。  马国明毕生关注香港
期刊
7月23日,香港书展第二天,因为一个作家访问,我一大早就去了会展中心。为了避免迟到,我比平常提前15分钟到达。结果我还是迟到了15分钟。  这半小时花在了排队上。  香港人喜欢排队,这在每年的香港书展上表现到极致。28号书展结束,收到主办方贸易发展局(以下简称“贸发局”)的资料,今年书展一个星期共有90万人次到场,创20年新高。90万人次是什么概念?从会展中心入口开始,排到行人天桥,然后在鹰君中心
期刊
旧时福州有“送海”习俗,每年五六月份,福州各境社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筹募资金,兴建小龙舟。小龙舟长约二丈四尺、宽四尺三寸,内以杉木为壳、外饰以彩纸,船体虽然短小,但构造极其完整,有帆有舵、有篷有锚、锅碗瓢盆、三牲五祭、桌椅床柜,样样齐全,更有纸糊男女杂役数人,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龙舟堪称是微雕艺术的精品。在出海前一日,百姓们簇拥着龙舟,在各乡各境巡行,以使龙舟满载各乡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破
期刊
《恋人版中英词典》书籍设计由瀚清堂全程打造,试图用开放性的思维展开创作以达到预想效果。就如作者实验性探索写作那般,我们对这本书籍的设计亦经历了一番探索历程。  轻翻这本书,你可以看到整体色彩并不是一般小说书籍设计那样的黑白,色调单一,而是采用了以雪青色和玫红色为两大基色,色彩的隐在性格又分别隐喻了书中男女主角各自的属性和性格特色。雪青色在书中——英国&男主公,玫红色——中国&女主公,玫红色和雪青色
期刊
今年盛夏在北京举办的数字出版博览会,虽然只是第三届,但这个代表大陆数字出版交流水平最高规格的大型会议,却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或许是因为每届数博会我都参加,也或许是由于大陆书业数字出版发展步履缓慢的事实,书业数博会并非如一日千里的互联网产业那样,令人新奇,热血沸腾。  今年数博会的主题是“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推进出版业升级转型”,这个主题对书业而言,或许处处彰显创新;而于数字出版领域来说,并无新意。
期刊
李翰祥说:“演得好的戏,不像演戏。”  写散文,是作者直接登台,台风好坏,高下立见。都说散文很容易写,的确不难;不过,要写得真好,不简单。  好文章,顺眼,顺口,顺耳,还要顺心。  中学时代,读初中的时候,运气真好,遇到一位好老师——俞妙僧先生。他教作文,说了三个字:龙、猪、凤。    龙头+猪肚+凤尾=好文章。  这个比喻很有趣,直到现在没有忘记。  漂亮的开头,和精彩的结尾之间,必须有真材实料
期刊
季羡林、任继愈两先生逝世时,我正在江西湖南道上旅行。有记者来电相告,并邀撰文吊念。以交情泛泛,不敢谬托知己辞之。过两天,则见各报章媒体各式悼忆论评纷纶杂出,令人目不暇给。其中有一文颇奇,被新浪网推荐至首页,说中国若想再出大师就必须恢复书院。听起来好像论据并不充分,但论者会这样说,却是值得注意的。  大陆近年国学热的征象之一,正是书院教育获重新提倡。  本来,书院在清末教育改制,废科举立学堂之后,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