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的国内与国际“追求”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个时期,声势浩大的法国大罢工引得全球瞩目,其背后是法国的退休制度改革问题。1995年,法国工会连续24天的罢工让时任总统希拉克放弃了推行退休改革的计划;如今,萨科齐总统痛下决心,要对法国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弊病动手。法国民众之所以有过激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是担心退休制度改革将拉开法国大幅削减高福利的序幕。法国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在欧洲具有共性的问题,欧洲的经济模式以至于生活模式都还停留在20世纪。
  欧洲模式正面临新自由主义思潮冲击后的“第二次海啸”。欧洲采取“高税收、高福利”为特征的社会市场模式,在于对“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自我摧毁和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的剥削和贫困”的“恐惧”和“回忆”。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西洋两岸“里根主义”与“撒切尔主义”遥相呼应,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实践取得空前成功。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福利不应该被理解为国家的救济,而应当理解为“最大化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总体财富”。欧洲国家经过艰苦努力抵御住了冲击,宁可牺牲经济竞争力和增长,也要维持就业和社会的稳定。次贷危机发生,被欧洲人一贯认为是“堕落的”美国人自食其果,而欧洲模式构建的完备社会保障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去年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针对美国实行大规模的国家救助举措和医保改革,不无得意地指出,美国正准备“向欧洲模式靠拢”。然而,希腊债务危机让人们看清了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可持续。欧洲国家所保障的“基本生活需求”,竟然是靠财政赤字保障,愈发超出税收和人口结构的支撑。
  世界经济复苏的漫长征程令脆弱的金融市场进一步放大了欧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弊病。市场耐心的不断丧失,以及“集体信用”支撑的欧元,都要求欧洲国家在真正的经济复苏来临之前,先解决公共财政问题,而高福利成了首当其冲的削减目标。欧洲的福利政策是在欧元出现之前建立的。当时各国为维持各自的福利,无论是用赤字还是用国债,影响的都是本国的货币和国债信用。而欧元出现后,各国的财政和经济状况就被信用和价值的纽带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欧盟框架下仍旧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只向本国民众负责的政府,倾向于通过透支甚至不惜损害欧元的价值,以换取本国选民的支持。欧元既然作为欧洲国家共同理想的一次实践,就应该得到真正的捍卫。有评论称,欧元是一种在“好天气”时使用的货币。確实,欧元成立以来没有受到真正危机的考验。现在是有风雨的时候,需要欧洲各国承担必要的调整和代价。法国的退休改革和德国推动修改《里斯本条约》制定更严格的财政惩治机制,就是这种努力的体现。但老迈的欧洲,不仅缺乏亚洲民族的勤劳和高储蓄,而且选民结构的高龄化,导致对社会经济变革的保守和僵化,这些都加大了欧洲模式变革的难度。
  美国的自由市场模式失灵后,欧洲模式又露出了破绽,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还在继续,病症的潜伏期似乎延长了。21世纪的金融危机带动了对20世纪经济大萧条的研究热度。许多研究认为,大萧条是可以避免的。在关键时刻的政府干预可以改变历史进程。当时,如果美国政府迅速降低利率、放开信贷阀门、救助大金融机构,就可以避免大萧条和二战。再往后,如果日本政府能够果断及时地大手笔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就可以避免失去的十年。此轮次贷危机,一定程度上给了美欧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这些早就应该实施的救助举措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且不断加码,然而奇迹却并没有出现。危机没有如期退去,真正的经济复苏仅在政治家一次次的许诺里。金融危机使得美欧政坛上推出了诸多新面孔,但经济复苏难以来临,又给那些下台和在野的政客们带来了翻盘的机会。更大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拉长,危机的严重性是在降低、还是在积聚更严重的危机?
  有分析指出,一战之后,英国还想维持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并坚持金本位制,而相当一部分国家也认为一战前的政治经济秩序维护了繁荣,而难以下定决心推动真正的变革,从而埋下了大萧条的祸根。不应该低估理顺国际经济秩序和货币体制在避免金融危机重演上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都起源于美国。萨科齐在推动国内福利改革的同时,也希望利用法国即将担任20国集团主席国的机会,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对美元本位制提出挑战,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法国国内的困境和欧洲经济的疲弱明显削弱了萨科齐设定全球议题的能力。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般说来,社会改革永远也不会以强者的软弱为前提,它们应当是而且也将是弱者的强大引起的。”这也适用于国际经济秩序变革领域。
其他文献
有一句老话叫:“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不过,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真的仅仅用“无知”或者“偏见”就能完全解释,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吗?    “被找茬”、“被误读”、“被偏见”    在21世纪度过第一个十年之际,中国崛起成了西方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2010年元旦,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在这幅漫画里,中国龙嘴里咬死了阿克毛,屁股顶开了印度总理,龙鳞扯烂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右爪压住了达赖,在龙的挤
“国防战略”服从于两岸关系现实;“陆强台弱”趋势加速,“守势”思想形成:仍未放松“大陆为假想敌”。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出现,马英九当局加快推动落实“守势国防”战略的势头日益彰显。3月中旬台湾当局正式提出首份“四年期国防总检讨”,从战略层面系统地规范了防务政策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方向,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台建军备战的首要指导思想。    “不打第一击”    根据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台当局
2006年7月9日早晨,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0客机在伊尔库茨克降落后又突然冲出机场跑道,引起大火,造成150人死亡。机上有三名中国乘客,一人脱险,两人罹难。50多名脱险乘客惊心动魄的经历再次警示人们遵守航空旅行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使馆和总领馆紧急启动应急机制    中国驻俄罗斯使馆获悉空难发生后,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刘古昌大使亲自指挥,指示领事官员迅速向俄紧急状态部、机场
结识韩国韩中文化艺术FORUM会长柳在沂先生是缘于三年前的一次采访当时他是韩国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本刊在那年的春节期间做了一期以“韩剧何以打动中国”为主题的封面话题此后因为工作的关系又有了几次交往记者一直为他热心文化事业热心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所感动柳先生的中文水平很高,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有时会打断翻译,说某某地方译错了,某某地方译少了他甚至能在谈话中准确使用“未雨绸缪”这个在中国人中也未必耳熟能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苦等的石油果实,终于快要成熟了。  近日,世界油价每桶已突破100美元。世人对石油开发也愈加关注。就在这个当口,沉寂多年的伊拉克石油项目竞标工作适时启动。并日渐成为角逐热点。据伊拉克石油部透露,超过70家国际石油公司向伊拉克政府有关部门递交了欲参与伊石油项目的投标书。伊拉克有关部门将对参与投标的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全面研究、考察和评估。并在3月份公布被批准进入伊能源市场的石油公司名单
●民国外交人系列●  本系列主持 石源华    1912年11月3日,是中国与外蒙古关系中的一个标志性的日子处心积虑将外蒙古从我国领土分割出去的沙俄,诱使外蒙古分裂势力签订《俄蒙协约》,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外蒙古事件  此时,正值梁如浩担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立即成为众矢之的面对困局,梁如浩束手无策,向总统袁世凯递交辞呈,并不等批准就出走天津,以示不负责任梁如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中国第三批留美
随着叙利亚紧张局势持续升级,11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乔治·布什”号核动力航母已靠近叙利亚近海一带。随之,12月2日,俄罗斯权威媒体援引俄军总参谋部消息灵通人士的话,曝出猛料:俄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联合派遣舰艇组成的编队将赴地中海地区。这个舰队包括“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还包括“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一艘护卫舰和一艘补给舰。一时间全球瞩目:美俄两国正在叙利亚“展示肌肉”吗?相对此前
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埃格蒙宫是比利时外交部所在地,由于工作缘故,我曾数次出入其间,既感受了比利时建筑的古典优雅,又目睹了其现代化的一面。    一入:惊鸿一瞥    2001年秋天,作为一名礼宾人员,我随同朱镕基总理代表团访问比利时,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一个欧洲大陆国家。展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生动,加上时差效应,一切又似梦似真。  比利时外交部所在地叫埃格蒙宫,比利时首相伏思达在那里为朱总理举行
肯尼亚曾被视为非洲民主火炬,但此次肯尼亚危机让一些人怀疑齐贝吉是否走向独裁背离民主    自2008年1月5日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向美国方面允诺要建立“民族团结政府”以来,外界对总统齐贝吉将运用“权力分享”模式来化解肯尼亚危机产生几多期许,国际头面人物也纷纷表示有兴趣充当肯尼亚党派纷争的调停人然而,才不过三天,1月8日,齐贝吉就匆忙任命内阁官员而令人失望的是,所有关键职位均被齐贝吉党派和身边人所担任,
8月19日,台湾“立法院”临时会三读通过“陆生三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及“专科学校法”)部分条文修正案,标志着台当局将有限度地正式承认大陆学历,并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    水到渠成    “陆生三法”修正案的通过,是两岸关系大幅改善、大陆积极推动、台湾社会各界强烈呼吁的结果。  缓解“拼经济”压力,解决教育资源浪费问题,是马当局修正“陆生三法”的直接原因。民进党执政八年导致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