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赏识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推进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 赏识教育;体育教学;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90-01
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赏识教育能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善于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肯定、鼓励、期待、表扬、奖励等正面教育手段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必要也有可能实施赏识教育。
1 赏识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1 帮助中小学生增强其体育自信心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对他们所做的动作给予肯定和称赞,使孩子们感到“我行,我一定能行的!”,从而克服他们的自卑和怯懦。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这类挑战。
1.2 可维护其自尊心,学会自爱,减少体育课中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既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及问题,使孩子们懂得自爱,减少攻击性行为。
1.3 可挖掘其最大体育潜能
每个正常的学生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对他们的进步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使不断的接近其最近发展区。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在体育运动中也是一样的,有的学生擅长短跑,有的学生擅长乒乓球,有的学生擅长篮球,不尽相同,所以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积极地引导和挖掘他们各方面的才能和兴趣。
1.4 可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培养其运动兴趣和习惯的最佳时期,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各种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方式。而赏识教育在培养学生兴趣和习惯方面正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2 赏识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2.1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发现优点,是实行赏识教育的前提,没有发现,就不可能有赞赏,也就没有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老师的应该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如内向胆小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积极性不高,因为他们害怕做的动作不好,在大家面前出丑,但一次偶然的热情很高,老师应抓住时机立即当着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他做的动作很好,多次之后就会习惯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了,从而也提高了上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
2.2 赞扬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赞扬可以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学生在教师的赞扬中,能充分看到自己能力存在的价值,进而增强了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这种动力可以不断激励着学生去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可常用的方法有:语言赞扬;书面赞扬;行为动作赞扬等方法,来激励学生争取有更好的表现。
2.3 尊重和关爱学生
尊重和关爱学生是老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充满关心和爱心,必须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学生,接近学生,爱护学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赏识教育尤其是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体育差生应有更多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因此,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首要条件。
3 运用赏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赏识并不是不能进行批评
不能把赏识教育误认为迁就教育,有些老师产生了误解,只敢热情鼓励,不敢严格要求,因而一味的姑息迁就,回避缺点,回避困难,这种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做法,怎能培养出祖国所期望的合格人才。在体育教学中,只要注意策略,可以大胆的批评,要与学生站在同等地位,注意不要正面批评,要与学生建立一种规则,一种学生乐于接受、并有能力承担起责任的规则。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接受批评,因为这是他应承担的责任。
3.2 赏识要注意因人施教
赏识教育并不是灵丹妙药,要因人而异,教育是极其复杂的长期过程,每一成功教育范例的背后都包含着无数的心血,而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它的利弊。运用赏识教育也要因人而异,如对双差生不宜一味赞赏。双差生缺乏义务与责任感,纪律性差,对这样的学生,虽应适当施加期望效应,但更应让他明确义务要求,端正价值观念,对他实施集体舆论监督;对较自负易骄傲的学生不宜过分赞赏而更多地是要提醒他们戒骄戒躁;对自尊心强但成绩差的学生不宜不当赞赏,对这类学生的不恰当的赞扬,有可能反被认为是嘲讽,而不切实际的肯定,也有可能会使他们欲求不得之后产生更大失望,甚至会彻底动摇他们学习的信心。因此,赏识教育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方式,要因人施教。
3.3 赏识不能过度
进行赏识教育,不但要欣賞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撅不振。所以,应适当地把握赏识的度,对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要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纪律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3.4 赏识要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赏识教育主张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孩子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地赏识。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对有错误行为的孩子更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随机教育。如当孩子犯了错误不愿承认时,你可暂时回避五分钟并告诉他们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给他们留下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赏识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孩子在学会怎样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
【关键词】 赏识教育;体育教学;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90-01
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赏识教育能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善于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肯定、鼓励、期待、表扬、奖励等正面教育手段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必要也有可能实施赏识教育。
1 赏识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1 帮助中小学生增强其体育自信心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对他们所做的动作给予肯定和称赞,使孩子们感到“我行,我一定能行的!”,从而克服他们的自卑和怯懦。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这类挑战。
1.2 可维护其自尊心,学会自爱,减少体育课中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既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及问题,使孩子们懂得自爱,减少攻击性行为。
1.3 可挖掘其最大体育潜能
每个正常的学生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对他们的进步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使不断的接近其最近发展区。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在体育运动中也是一样的,有的学生擅长短跑,有的学生擅长乒乓球,有的学生擅长篮球,不尽相同,所以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积极地引导和挖掘他们各方面的才能和兴趣。
1.4 可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培养其运动兴趣和习惯的最佳时期,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各种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方式。而赏识教育在培养学生兴趣和习惯方面正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2 赏识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2.1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发现优点,是实行赏识教育的前提,没有发现,就不可能有赞赏,也就没有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老师的应该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如内向胆小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积极性不高,因为他们害怕做的动作不好,在大家面前出丑,但一次偶然的热情很高,老师应抓住时机立即当着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他做的动作很好,多次之后就会习惯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了,从而也提高了上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
2.2 赞扬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赞扬可以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学生在教师的赞扬中,能充分看到自己能力存在的价值,进而增强了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这种动力可以不断激励着学生去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可常用的方法有:语言赞扬;书面赞扬;行为动作赞扬等方法,来激励学生争取有更好的表现。
2.3 尊重和关爱学生
尊重和关爱学生是老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充满关心和爱心,必须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学生,接近学生,爱护学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赏识教育尤其是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体育差生应有更多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因此,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首要条件。
3 运用赏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赏识并不是不能进行批评
不能把赏识教育误认为迁就教育,有些老师产生了误解,只敢热情鼓励,不敢严格要求,因而一味的姑息迁就,回避缺点,回避困难,这种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做法,怎能培养出祖国所期望的合格人才。在体育教学中,只要注意策略,可以大胆的批评,要与学生站在同等地位,注意不要正面批评,要与学生建立一种规则,一种学生乐于接受、并有能力承担起责任的规则。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接受批评,因为这是他应承担的责任。
3.2 赏识要注意因人施教
赏识教育并不是灵丹妙药,要因人而异,教育是极其复杂的长期过程,每一成功教育范例的背后都包含着无数的心血,而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它的利弊。运用赏识教育也要因人而异,如对双差生不宜一味赞赏。双差生缺乏义务与责任感,纪律性差,对这样的学生,虽应适当施加期望效应,但更应让他明确义务要求,端正价值观念,对他实施集体舆论监督;对较自负易骄傲的学生不宜过分赞赏而更多地是要提醒他们戒骄戒躁;对自尊心强但成绩差的学生不宜不当赞赏,对这类学生的不恰当的赞扬,有可能反被认为是嘲讽,而不切实际的肯定,也有可能会使他们欲求不得之后产生更大失望,甚至会彻底动摇他们学习的信心。因此,赏识教育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方式,要因人施教。
3.3 赏识不能过度
进行赏识教育,不但要欣賞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撅不振。所以,应适当地把握赏识的度,对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要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纪律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3.4 赏识要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赏识教育主张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孩子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地赏识。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对有错误行为的孩子更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随机教育。如当孩子犯了错误不愿承认时,你可暂时回避五分钟并告诉他们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给他们留下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赏识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孩子在学会怎样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