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佛山市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访谈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分析了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调研结果表明,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农业推广机构运行乏力、队伍结构不合理、管理不顺等,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问题与对策;佛山市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05-02
农业科技推广是指农业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示范等活动,将农业技术(包括种子、植保、土肥、栽培等物化和非物化技术)和科技成果传播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有关农业技术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扩大面积和规模,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1]。农业科技推广是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对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3]。近年来,佛山市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但是,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在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体制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因此,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对于促进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目前,高明区设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包括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植物检疫、农产品加工等,全区每个乡镇(街道)设农业科技推广站。近年来,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3年,高明区建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面积733.33hm2,水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300hm2。引进、示范作物新品种45个,其中水稻新品种30个;经济作物新品种15个,示范面积1 533.33hm2,幅射带动面积0.97万hm2。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50个行政村,服务农户1.2万户,推广面积1万hm2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42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 420户;开办农技培训班58期,培训农民4 513户;举办现场咨询会、观摩交流会8场次,累计接受咨询4 465人次;累计派发培训、宣传资料42 310多份,免费派送优良种子种苗约2.5万包(株)、高效低毒农药约4.2万多包(瓶)、优质肥料约8.5t等。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加强了农民的科技培训,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
2 农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
2.1 农业推广机构运行乏力 高明区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共5个,其中:区级推广机构1个,乡镇(街道)4个。目前农业科研和推广人员的科研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农技推广单位属于政府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执行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在技术推广中,长期以来高明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全市农技推广单位办公条件都较艰苦,乡镇站中,有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无办公场所,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推广工作停留在“一张嘴,两条腿,眼观手摸”的原始状态,已有的办公用房破旧,年久失修,部分已成危房。乡镇农业技技术推广站,达到“四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标准的几乎没有。且个别乡镇没有列支专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除了人员的工资外,没有任何事业费和专项费,开展工作十分困难,甚至负债运转,制约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正常进行。
2.2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职称结构看,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高级职称占10%,中级职称占42%,初级职称占35%,其他站13%;同时,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其中大专及以上占51%,中专或高中占46%,初中占3%。从专业结构看,畜牧、兽医、农学、蔬菜等传统专业人才较多,农经、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另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三老化”问题严重,而人员老化,结构老化,知识老化。同时由于人才流动不畅,新毕业的大学生因编制原因进不来,人才队伍日趋老化,很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断层现象比较严重。
2.3 管理体制不顺,推广服务功能不强 目前,高明区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多数是由农学、畜牧、蔬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合而成,乡镇负责行政管理,人事安排,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业务指导。这种按行(下转45页)(上接5页)政区域设置“小而全”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不仅难以适应农业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而且增加了管理难度,使业务主管部门在宣传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时感到力不从心。加之乡镇(街道)农技人员的经费也与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完全脱钩,使得区业务主管局在人事调整、新技术推广、新品种试验示范和业务工作考证考核上难以管理,导致区、乡镇(街道)两级业务断链。同时乡镇(街道)农技综合服务中心都有包村任务,农技人员大部分被安排去做行政工作,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从而挤占了他们开展农技推广业务工作时间,导致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弱化,形成了“区上管不了,乡镇管不好”的不利局面。
3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推广机构建设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农技推广的基本条件之一。针对佛山市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硬件设施不完备的情况,笔者建议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具体对策如下:第一,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整合现有各类农业科技推广资源,建立市、县、镇(街道)、村五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第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上规模、有特色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在就业市场有影响的培训品牌[4]。为有效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各基地可由首席专家负技术总责,制定生产方案确定主推品种与技术,把基地分新品种、新技术、课题試验等区域,使基地成为品种展示、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培训创业的平台;建立县、镇(街道)、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突出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对示范区域内的村民进行科技培训,现场指导,提升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 3.2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农技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作风,强化服务,使他们逐步树立起爱岗敬业、为民服务思想,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强化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不断“充电”,提高農技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5]。同时,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区广播电视台开办农业科技知识栏目,由农技人员按农时季节为农民进行专题技术讲座;三是加强农技队伍的管理,严把农技人员进出关。凡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确保农技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健全农技人员工作、学习、纪律、考核、奖惩制度,对农技人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使农技队伍形成一种人人有事干、个个争贡献的新风貌。
3.3 理顺农业推广管理体制 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实行“双重管理、以区里为主”、人财物“三权”归区里的管理体制。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负责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领导,具有领导权、指挥权、协调权、监督权、考评权和站长任命的推荐权,乡(镇、街道)农技人员副科级后备干部的推荐以乡镇为主。区农业科技推广主管部门负责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编制、财产财务、业务工作管理,对乡(镇、街道)农技人员的任职、调动、考核、晋级、评先,要充分听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协调;实行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服务对象按4∶3∶3比例计分的三方考核机制。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确保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一年70%以上的工作日从事农技推广服务。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经费由市财政保障,基本工资及阳光工资由市财政列入对口的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发放,其他政策性补贴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春芳,王济民,周慧.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培训问题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3(04):1-5.
[2]郑洁.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创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02):243-248.
[3]钟秋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3.
[4]王利清.农民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困境与出路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02):67-70.
[5]宋红艳,张慧坚,方佳.热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3(11):92-96.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问题与对策;佛山市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05-02
农业科技推广是指农业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示范等活动,将农业技术(包括种子、植保、土肥、栽培等物化和非物化技术)和科技成果传播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有关农业技术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扩大面积和规模,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1]。农业科技推广是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对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3]。近年来,佛山市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但是,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在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体制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因此,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对于促进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目前,高明区设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包括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植物检疫、农产品加工等,全区每个乡镇(街道)设农业科技推广站。近年来,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3年,高明区建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面积733.33hm2,水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300hm2。引进、示范作物新品种45个,其中水稻新品种30个;经济作物新品种15个,示范面积1 533.33hm2,幅射带动面积0.97万hm2。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50个行政村,服务农户1.2万户,推广面积1万hm2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42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 420户;开办农技培训班58期,培训农民4 513户;举办现场咨询会、观摩交流会8场次,累计接受咨询4 465人次;累计派发培训、宣传资料42 310多份,免费派送优良种子种苗约2.5万包(株)、高效低毒农药约4.2万多包(瓶)、优质肥料约8.5t等。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加强了农民的科技培训,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
2 农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
2.1 农业推广机构运行乏力 高明区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共5个,其中:区级推广机构1个,乡镇(街道)4个。目前农业科研和推广人员的科研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农技推广单位属于政府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执行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在技术推广中,长期以来高明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全市农技推广单位办公条件都较艰苦,乡镇站中,有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无办公场所,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推广工作停留在“一张嘴,两条腿,眼观手摸”的原始状态,已有的办公用房破旧,年久失修,部分已成危房。乡镇农业技技术推广站,达到“四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标准的几乎没有。且个别乡镇没有列支专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除了人员的工资外,没有任何事业费和专项费,开展工作十分困难,甚至负债运转,制约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正常进行。
2.2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职称结构看,高明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高级职称占10%,中级职称占42%,初级职称占35%,其他站13%;同时,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其中大专及以上占51%,中专或高中占46%,初中占3%。从专业结构看,畜牧、兽医、农学、蔬菜等传统专业人才较多,农经、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另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三老化”问题严重,而人员老化,结构老化,知识老化。同时由于人才流动不畅,新毕业的大学生因编制原因进不来,人才队伍日趋老化,很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断层现象比较严重。
2.3 管理体制不顺,推广服务功能不强 目前,高明区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多数是由农学、畜牧、蔬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合而成,乡镇负责行政管理,人事安排,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业务指导。这种按行(下转45页)(上接5页)政区域设置“小而全”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不仅难以适应农业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而且增加了管理难度,使业务主管部门在宣传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时感到力不从心。加之乡镇(街道)农技人员的经费也与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完全脱钩,使得区业务主管局在人事调整、新技术推广、新品种试验示范和业务工作考证考核上难以管理,导致区、乡镇(街道)两级业务断链。同时乡镇(街道)农技综合服务中心都有包村任务,农技人员大部分被安排去做行政工作,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从而挤占了他们开展农技推广业务工作时间,导致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弱化,形成了“区上管不了,乡镇管不好”的不利局面。
3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推广机构建设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农技推广的基本条件之一。针对佛山市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硬件设施不完备的情况,笔者建议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具体对策如下:第一,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整合现有各类农业科技推广资源,建立市、县、镇(街道)、村五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第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上规模、有特色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在就业市场有影响的培训品牌[4]。为有效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各基地可由首席专家负技术总责,制定生产方案确定主推品种与技术,把基地分新品种、新技术、课题試验等区域,使基地成为品种展示、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培训创业的平台;建立县、镇(街道)、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突出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对示范区域内的村民进行科技培训,现场指导,提升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 3.2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农技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作风,强化服务,使他们逐步树立起爱岗敬业、为民服务思想,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强化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不断“充电”,提高農技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5]。同时,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区广播电视台开办农业科技知识栏目,由农技人员按农时季节为农民进行专题技术讲座;三是加强农技队伍的管理,严把农技人员进出关。凡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确保农技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健全农技人员工作、学习、纪律、考核、奖惩制度,对农技人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使农技队伍形成一种人人有事干、个个争贡献的新风貌。
3.3 理顺农业推广管理体制 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实行“双重管理、以区里为主”、人财物“三权”归区里的管理体制。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负责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领导,具有领导权、指挥权、协调权、监督权、考评权和站长任命的推荐权,乡(镇、街道)农技人员副科级后备干部的推荐以乡镇为主。区农业科技推广主管部门负责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编制、财产财务、业务工作管理,对乡(镇、街道)农技人员的任职、调动、考核、晋级、评先,要充分听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协调;实行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服务对象按4∶3∶3比例计分的三方考核机制。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确保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一年70%以上的工作日从事农技推广服务。乡(镇、街道)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经费由市财政保障,基本工资及阳光工资由市财政列入对口的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发放,其他政策性补贴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春芳,王济民,周慧.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培训问题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3(04):1-5.
[2]郑洁.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创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02):243-248.
[3]钟秋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3.
[4]王利清.农民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困境与出路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02):67-70.
[5]宋红艳,张慧坚,方佳.热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3(11):92-96.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