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感悟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全面实施几年了,从刚开始对课标课程的不适应、迷茫,在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专家解读,材料的学习,以及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再加上自己的探索研究,逐步地理清了思路。对于课标课程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些自己的感悟。
   一、对课标课程理念的理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觉得它既有秉承了旧课程的一些理念,又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如课标课程中与原课程理念有一致的地方,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三点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也是常提到与重视的。又如课标课程中提到:与时俱进,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认识“双基”;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三点应该是对以往理念的整合与归纳。再如课标课程中提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四点的提出是划时代的创新。
  二、课标课程与原课程教学要求的区别与联系
  有专家说旧课程是大纲教材的教学,它是具有苏联式教学的特色,过度强调双基,要求知识全面、系统;而课标课程是模块教材,模块联系不强,它是具有美国式教学的特色,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我觉得上述说法挺贴切,大纲教材的教学过分追求全面系统,逻辑思维的严密,常注重“为什么”、“什么办”、“找什么”……,而课标课程体现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常注重思考、观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上网咨询等,如“你可联系实际生活”,“你还想到了什么”……,让我们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下面是对几个章节的两种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比较
  1、集合的要求相同点:集合的初步知识目的在于应用,能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不宜编制繁、难、偏、怪的问题,进行过多的训练。不同点:课标课程中着重提出重视图形的利用,并多次提到充分利用Venn图或数轴的直观展示,体现数与形的结合与转化。在教学中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后进行交流,目的是重观察、发现、思考,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能力。
  2、函数的要求相同点: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掌握指对数运算性质,指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淡化反函数、繁琐定义域,值域的讨论、一般的幂函数定义,不要求复合函数的一般概念和性质,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并提出不引进反函数符号。在教学中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并提出要有意识地渗透算法思想。
  3、立体几何的要求相同点:都提出按照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的综合转换中教学,减弱综合推理的训练,提倡用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并从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再到图形的训练,加强图形的运用。不同点:课标课程中提到对相应的判定定理在必修中的教学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在教材例题教学中较多地提出以探究、实践的方式来学习。
  三、课标课程教学中几个课的处理
  1、启发式教学课。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课,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是通过设计多个问题,逐步深入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如问题1:(课本)碳14含量与生物体的出土年代间的关系,提出对数函数定义。问题2:研究(y=log2x)的图象与性质,除了课本给出的几个特值,能利用计算器另外再求出其它点吗?问题3:研究了几个具体函数我们能仿照指数函数性质的规律,类比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吗?等问题的给出,让学生动手参与探究来达到本节课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课。必修一《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我就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进行上课,新课前让学生玩一个猜数字游戏,随机抽取一个1—100的自然数,给你十次机会你能猜出这个数吗(每答一次,系统会提示太大、太小或猜对);然后再提出减少次数能猜出吗?
  通过事例,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然后给出二分法概念,再利用几何画板体会二分法,以及精确度的确定让学生利用计算器重复的实验,最后用幻灯片打出程序图,让学生感受算法程序。让学生感官体验到数学的有趣,信息技术的运用。
  3、活动实践课。在上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我在课前先介绍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并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实验该节内容。上该课时叫学生带好课本,白纸和铅笔,到操场集中上课(让学生感到新鲜)。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动手作图,画教学楼(棱柱、棱锥的组合体),综合楼(圆柱、半球的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几何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并分配小组(四-五个人),散开在操场的周边合作交流完成任务,下课前三分钟集中交作业。期间教师在各小组指导课本“思考”栏目中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且提到准备数码照片,做为参考画图,经历了这样一节课后,让学生体验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了兴趣和美感,引发了学习的激情。
  面对课程改革,而今我想应该:—要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二要注重教研,教师间合作、交流提高;三要有选择性地对教辅进行处理,深广度把握,并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做深入的研究。教学是件难事,也是件常事,应对课标要求下的阶段性目标定好位;在教学中不随意删减、补充,重过程学习、重思想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性地教学;使课堂上开展真正意义的合作、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兴趣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其他文献
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
期刊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
期刊
“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要想让学生听课达到“唯恐聆取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效果,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还要有完善精要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唯其如此,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 因此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
期刊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句话经典的概括了课堂导入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它为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定下了一个基调,作好了一个铺垫。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是否完全融入课堂之前,会怀有一种期待:今天这整堂将带给我一个什么的感受,我将会获得哪方面的提高。因此,课堂的导入先给学生带来一种心理的满足感,进而让他进入教师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所要追求的课堂效果。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很多学生认为有些
期刊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复习,课前不预习,作业马虎,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形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使学生经过一年或两三年的学习,提高数学成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是使教学能有所成效的根本保证。
期刊
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老师对那些“好学生”的赞叹:××,多聪明,从不让老师费心。但同样也能发现这些老师共同的焦虑:这些“好孩子”经不起半点的批评和指责。然而,生活中哪能一帆风顺呢?  毫无疑问,尖子生是班级里学习成绩的佼佼者,是家长眼里的宝贝,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是其他孩子羡慕的对象。于是,太多的表扬、荣誉让他们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这些也往往造成了他们心理的脆弱,一旦他们的目标、需要和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因此而成为了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
期刊
内容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方式开展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取得了良好的教授教养效果。文章从围绕精妙处质疑、模糊点质疑、兴趣点质疑、空白点质疑、延伸点质疑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授教养中采用质疑方式开展教授教养的内涵。  关键词:质疑 语文课堂教学 内涵     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运用质疑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加深了学
期刊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既要重视基本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又要重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通过做而学。”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