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儒家《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典没有这个字(只说“诚”而不说“真”),它是道家发扬光大起来的。《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小篆的字形为“眞”,俗作“真”,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其本义是仙人、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许慎还把“眞”拆分为四个偏旁 :匕、目、乚、八。匕,即变化。目,即眼睛(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道书云养生之道,耳目为先,耳目为寻真之梯级。”)乚,即隐匿(段注 :“仙人能隐形也。”)八,指仙人乘载的工具。许慎的这种拆分解释,难免有些臆测、牵强,但“真”在道家的语汇中的确是“高大上”的褒义词,代表着世界和人生的本原、本性,如《老子》第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译的过程中,“真”又融入佛教词汇,出现真如、真言、真空、真相、真界(寺院)、真理、真常、真谛……“真”仿佛处处闪耀着“真知灼见”。许多词汇更进一步转化为世俗语言乃至哲学范畴,例如“真理”,原指佛教教义,后指正确的道理,近现代又上升为哲学术语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既然“真”是本原、真实,那么为人物画像讲究的正是惟妙惟肖,由此“真”自然就衍生出另一个词义:肖像,摹画的人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记载梁元帝的长子萧方等:“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
“写真”这个词汇登场了!写,即描摹。又因为另一个字“传”有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的意思,所以画肖像也叫“传真”(唐代杜荀鹤《八骏图》诗:“丹雘传真未得真,那知筋骨与精神。”)古语中,传真、写真二词同义。现代汉语中,传真指一种通讯方式,写真的词义也在悄悄变化。
日本古代摘取汉字偏旁创造了平假名,近代又把大量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英语、德语、荷兰语翻译成简洁的汉字词汇。他们借用“写真”这两个字,指称摄影或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大约20世纪末、21世纪初,“写真”这个出口到日本的词汇又进口回中国了,但是词义已有变迁,概念变得模糊暧昧起来,一般指人体摄影。这样,以日语为媒介,汉语“写真”的词义就由“手工画人像”变成“相机拍摄人体”了。
以上给“真”拍了个“写真”,“真”相大白,返璞归真。
(作者系民进济南市委会副主委)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译的过程中,“真”又融入佛教词汇,出现真如、真言、真空、真相、真界(寺院)、真理、真常、真谛……“真”仿佛处处闪耀着“真知灼见”。许多词汇更进一步转化为世俗语言乃至哲学范畴,例如“真理”,原指佛教教义,后指正确的道理,近现代又上升为哲学术语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既然“真”是本原、真实,那么为人物画像讲究的正是惟妙惟肖,由此“真”自然就衍生出另一个词义:肖像,摹画的人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记载梁元帝的长子萧方等:“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
“写真”这个词汇登场了!写,即描摹。又因为另一个字“传”有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的意思,所以画肖像也叫“传真”(唐代杜荀鹤《八骏图》诗:“丹雘传真未得真,那知筋骨与精神。”)古语中,传真、写真二词同义。现代汉语中,传真指一种通讯方式,写真的词义也在悄悄变化。
日本古代摘取汉字偏旁创造了平假名,近代又把大量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英语、德语、荷兰语翻译成简洁的汉字词汇。他们借用“写真”这两个字,指称摄影或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大约20世纪末、21世纪初,“写真”这个出口到日本的词汇又进口回中国了,但是词义已有变迁,概念变得模糊暧昧起来,一般指人体摄影。这样,以日语为媒介,汉语“写真”的词义就由“手工画人像”变成“相机拍摄人体”了。
以上给“真”拍了个“写真”,“真”相大白,返璞归真。
(作者系民进济南市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