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严重的肝病引起的并发症,也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症统称为肝性脑病。目前,诱发肝性脑病的病因正处于探索阶段。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采集113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探讨诱发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发因素,并根据相关的诱因实验总结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期加强医患双方对肝性脑病的认识,从而针对其发病的诱因及早的采取防护措施,最终除去相应的诱因,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肝性脑病;诱因;防护措施
肝性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是为意识昏迷、行为障碍和精神失常,产生这种症状最直接的原因是主管人类意识思想的中枢神经系统失调功能失调,间接原因是由严重肝功能疾病导致的新陈代谢紊乱。肝性脑病也称为肝昏迷,在英文中被称为HE—hepatic encephalopathy。为使得肝性脑病患者得到及时的、积极的护理和治疗,明确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集了113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了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并针对相应的诱发隐私致力于防护措施的研究。
1 肝性脑病病例的临床数据分析
1.1 基本资料
实验采用的是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肝性脑病患者病例113例, 其中男性93例,女性20例,年龄在15~81岁之间。113例肝性脑病病例的原发疾病中:有40例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有13例是乙型肝炎和酒精混合型肝硬,有3例是酒精型肝硬化,有2例是肝豆状核变性型;有3例急性重型肝炎,有7例是亚急性重型肝炎,有45例是慢性重型肝炎。也即由肝硬化失代偿引起的肝性脑病病例58例,占51.3%,由重型肝炎引起的肝性脑病病例55例,占48.7%。
1.2 研究方法
实验采用回顾性调阅病历分析法采集了113例肝性脑病病例的相关数据,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根据统计的结果对诱发病因进行因素分析,并根据相应的诱因采取防护措施,观察措施产生的效果。
1.3 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得出:104例肝性脑病患者有诱因可寻占104例, 也即有效病例104例,无效9例。诱因因素依次为: 医源性因素7例(7.29% ),感染33例(31.73% ),消化道出血27例(25.96% ),肾功能不全6例(5.76% ), 便秘4例(3.13% ),饮食不当13例(12.50% ), 饮酒2例(2.08% ),电解质紊乱8例(7.69% ),原因不明4例(6.73% )。由此可见,肝性脑病的诱发病因以感染、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为主,也有些是由肾功能不全、便秘、饮食不当、饮酒、电解质紊乱等诱发的。
2 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分析
2.1 感染诱因
33例感染诱发的肝性脑病中,感染的来源各不相同,主要来源包括:细菌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等。对于肝性脑病患者应该多多观察,这样当出现感染时能够及早发现,尽早做好防护措施,改善病情。
2.2 高蛋白饮食诱因
13例因高蛋白诱因诱发的肝性脑病患者病例中,大多都是与患者的饮食不当造成的。他们在发病之前大多偏好高蛋白的饮食,大量的进食高蛋白含量的动植物,比如动物内脏、鸡鸭鱼肉、排骨等,或者是喝大量的高蛋白饮料。对于此类的患者要严格的控制其饮食的种类,一方面杜绝高蛋白的摄入有利于控制发病源,另一方面给此类病人清洗结肠,改善其肠道环境,并配合相应的药物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
2.3 消化道出血诱因
27例因消化道出血诱因诱发的肝性脑病患者病例中,有的患者严重的时候会发生肝昏迷现象。这主要是与进食不当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关,比如进食生硬冷的食物、服用片剂药物、大量喝酒、精神紧张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现,从而诱发肝性脑病的发作。对此类的患者应当加强对其饮食的护理,并要注意及时止血,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3 肝性脑病的护理干预措施
3.1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得患者了解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学会调节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饮食不当的发生,降低蛋白质的摄入量,最终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达到减少肝性脑病复发的目的。
3.2 做好防护,预防感染
医院应该保持干净舒适的环境,随时注意通风换气,并适时的对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打扫。尽量降低医院外来探视人员的流通率,这也是避免医源性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执行严格的卫生规章制度。对于肝性脑病患者,要适时提醒其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注意加强护理,尽可能的避免感染。此外,对于女性患者还应该指导其做好会阴部的护理工作,从而有效的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
3.3 加强饮食护理,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
护理人员应该反复的强调饮食护理的重要性,使得患者本人和其家属能够提高饮食护理的认知,积极配合医生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家属学会观察患者的各项表现,包括对患者的行为、性格、睡眠等方面的观察,当其出现异常变化时,及时向医生或者护士报告。有肝昏迷倾向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当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家属应该禁止给予患者蛋白质的摄入,应给予适当的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补充患者每日的能量所需。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患者,尤其应该加强饮食护理,其家属应该提高饮食护理意识。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产生的消化道出血,从而降低肝性脑病的复发几率。
3.4 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各种状态的变化进行记录,精确患者每天的液体的进出量,比如每天测量体重、腹围等。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当患者精神不振,浑身无力,多尿腹胀时应该及时的提醒医生给患者补钾,比如进食含钾量高的水果香蕉橘子等。当患者少尿时,应该适当的进行钾摄入的控制。如果患者出现头痛、肌肉痉挛、烦躁嗜睡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可能是有急性低钠血症。
3.5 使患者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通畅可以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对于肝性脑病来说,保持大便通畅是一个很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肝性脑病患者每日可用2%温盐水加食醋进行2次灌肠,这样可以有效阻止氨在肠道的吸收,使肠道的pH保持酸性。
3.6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情绪对患者来说很重要,与其病情息息相关。患者常存在焦虑、烦躁、抑郁、躁动等精神障碍很容易导致肝性脑病的复发。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有利于肝性脑病的控制。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战胜疾病,耐心的引导患者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加强自我控制。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使得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冬玲. 52例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实用全科医学, 2005, 3(5): 440.
[2]樊娟.肝性脑病特殊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现代医学卫生, 2009, 25(2): 286.
[3]王永梅.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吉林医学,2008,29(20): 1706-1707.
【关键词】 肝性脑病;诱因;防护措施
肝性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是为意识昏迷、行为障碍和精神失常,产生这种症状最直接的原因是主管人类意识思想的中枢神经系统失调功能失调,间接原因是由严重肝功能疾病导致的新陈代谢紊乱。肝性脑病也称为肝昏迷,在英文中被称为HE—hepatic encephalopathy。为使得肝性脑病患者得到及时的、积极的护理和治疗,明确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集了113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了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并针对相应的诱发隐私致力于防护措施的研究。
1 肝性脑病病例的临床数据分析
1.1 基本资料
实验采用的是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肝性脑病患者病例113例, 其中男性93例,女性20例,年龄在15~81岁之间。113例肝性脑病病例的原发疾病中:有40例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有13例是乙型肝炎和酒精混合型肝硬,有3例是酒精型肝硬化,有2例是肝豆状核变性型;有3例急性重型肝炎,有7例是亚急性重型肝炎,有45例是慢性重型肝炎。也即由肝硬化失代偿引起的肝性脑病病例58例,占51.3%,由重型肝炎引起的肝性脑病病例55例,占48.7%。
1.2 研究方法
实验采用回顾性调阅病历分析法采集了113例肝性脑病病例的相关数据,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根据统计的结果对诱发病因进行因素分析,并根据相应的诱因采取防护措施,观察措施产生的效果。
1.3 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得出:104例肝性脑病患者有诱因可寻占104例, 也即有效病例104例,无效9例。诱因因素依次为: 医源性因素7例(7.29% ),感染33例(31.73% ),消化道出血27例(25.96% ),肾功能不全6例(5.76% ), 便秘4例(3.13% ),饮食不当13例(12.50% ), 饮酒2例(2.08% ),电解质紊乱8例(7.69% ),原因不明4例(6.73% )。由此可见,肝性脑病的诱发病因以感染、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为主,也有些是由肾功能不全、便秘、饮食不当、饮酒、电解质紊乱等诱发的。
2 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分析
2.1 感染诱因
33例感染诱发的肝性脑病中,感染的来源各不相同,主要来源包括:细菌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等。对于肝性脑病患者应该多多观察,这样当出现感染时能够及早发现,尽早做好防护措施,改善病情。
2.2 高蛋白饮食诱因
13例因高蛋白诱因诱发的肝性脑病患者病例中,大多都是与患者的饮食不当造成的。他们在发病之前大多偏好高蛋白的饮食,大量的进食高蛋白含量的动植物,比如动物内脏、鸡鸭鱼肉、排骨等,或者是喝大量的高蛋白饮料。对于此类的患者要严格的控制其饮食的种类,一方面杜绝高蛋白的摄入有利于控制发病源,另一方面给此类病人清洗结肠,改善其肠道环境,并配合相应的药物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
2.3 消化道出血诱因
27例因消化道出血诱因诱发的肝性脑病患者病例中,有的患者严重的时候会发生肝昏迷现象。这主要是与进食不当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关,比如进食生硬冷的食物、服用片剂药物、大量喝酒、精神紧张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现,从而诱发肝性脑病的发作。对此类的患者应当加强对其饮食的护理,并要注意及时止血,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3 肝性脑病的护理干预措施
3.1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得患者了解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学会调节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饮食不当的发生,降低蛋白质的摄入量,最终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达到减少肝性脑病复发的目的。
3.2 做好防护,预防感染
医院应该保持干净舒适的环境,随时注意通风换气,并适时的对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打扫。尽量降低医院外来探视人员的流通率,这也是避免医源性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执行严格的卫生规章制度。对于肝性脑病患者,要适时提醒其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注意加强护理,尽可能的避免感染。此外,对于女性患者还应该指导其做好会阴部的护理工作,从而有效的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
3.3 加强饮食护理,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
护理人员应该反复的强调饮食护理的重要性,使得患者本人和其家属能够提高饮食护理的认知,积极配合医生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家属学会观察患者的各项表现,包括对患者的行为、性格、睡眠等方面的观察,当其出现异常变化时,及时向医生或者护士报告。有肝昏迷倾向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当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家属应该禁止给予患者蛋白质的摄入,应给予适当的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补充患者每日的能量所需。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患者,尤其应该加强饮食护理,其家属应该提高饮食护理意识。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产生的消化道出血,从而降低肝性脑病的复发几率。
3.4 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各种状态的变化进行记录,精确患者每天的液体的进出量,比如每天测量体重、腹围等。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当患者精神不振,浑身无力,多尿腹胀时应该及时的提醒医生给患者补钾,比如进食含钾量高的水果香蕉橘子等。当患者少尿时,应该适当的进行钾摄入的控制。如果患者出现头痛、肌肉痉挛、烦躁嗜睡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可能是有急性低钠血症。
3.5 使患者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通畅可以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对于肝性脑病来说,保持大便通畅是一个很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肝性脑病患者每日可用2%温盐水加食醋进行2次灌肠,这样可以有效阻止氨在肠道的吸收,使肠道的pH保持酸性。
3.6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情绪对患者来说很重要,与其病情息息相关。患者常存在焦虑、烦躁、抑郁、躁动等精神障碍很容易导致肝性脑病的复发。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有利于肝性脑病的控制。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战胜疾病,耐心的引导患者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加强自我控制。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使得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冬玲. 52例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实用全科医学, 2005, 3(5): 440.
[2]樊娟.肝性脑病特殊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现代医学卫生, 2009, 25(2): 286.
[3]王永梅.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吉林医学,2008,29(20): 1706-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