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困生 创建和谐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iman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教学大纲对教师的要求。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不可能相同,教师在课堂上又难以让所有学生都掌握所讲授的内容,这就有了学困生。有了学困生,课堂上少了些生机、少了些和谐。如何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创建和谐信息技术课堂,这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头疼问题,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总结了一些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成因及应对策略,现提出来与同仁们共勉。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
  1.消极心理。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思维不活跃,课堂上消极应付教师交给的任务,不对问题进行更深的探究,浅尝即止,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2.依赖心理。学困生操作能力低,受课堂练习时间限制,碰到问题自己不作深入的分析、思考,也不问教师及其他同学,而是让其他同学帮忙完成操作任务。
  3.从众心理。学困生对事物不会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如果偶尔有与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就千方百计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认为自己是错的,别人是对的,赶紧把想法纠正过来。
  4.自卑心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比不上别的同学。所以他们总感到自己很笨,在人前矮一等。在计算机操作上一遇到问题,就心里发慌,不知该从何入手。教师提问,就是懂,也不敢说,怕说不对,遭到同学笑话。
  二、学困生的成因
  1.社会原因。游戏厅、网吧、各种带有色情的卡通画册、录像带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2.家庭原因。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学生上网和玩游戏等同起来,生怕他们走上网瘾这条道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殊不知电脑和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不会使用电脑的人就是社会的新文盲。
  3.學校原因。一是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强调主科学习的重要性,致使部分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作是休息课,游戏、聊天的课,使学生不注重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成了信息技术课的学困生,成了信息技术课堂不和谐的一分子。二是课堂教学内容偏难。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偏难,造成学困生接受不了。并且课后又没有作业巩固,学困生便欠下知识“债”。
  4.个人原因。个人生理因素有差异。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不相同。学生的个性往往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些性格内向、胆小、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面对电脑就缩手缩脚,小心翼翼,生怕弄坏电脑,不敢操作。
  三、学困生的转化
  1.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摒弃以往的好生、差生的观念,包容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我们才能和他们平等地、面对面地交流,才能找到他们学习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2.提倡帮扶行动,促进学生共同进步。采取分组学习教学法,提倡同学间互相帮助。分组学习教学法是根据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归类,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组成合理结构的“学习合作小组”的教学方法。小组长必须是乐于助人、交往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小组长就是教师提倡帮扶行动的主要执行人。在帮扶前教师先给他们做好心理上和知识上的辅导,如帮助学困生要耐心、细心。要把复杂的问题演变成一个个简单的问题来教……通过帮扶行动,既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又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3.巧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充分照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共同进步。如:如何使用WORD软件。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从高到低依次为A、B、C层。课堂中除了分层辅导外,还设计和布置分层练习。这样既能保证A、B层学生对WORD知识有更深一层的探究,又保证了学困生能掌握本节课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理论联系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和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利用这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的实例和所要教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真实、有用,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不仅来自课堂,它也源于实际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这提出几点具体做法,希望能为数学今后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一、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有人说:传授数学知识就是传授社会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图文并茂,形象鲜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在激趣生疑、增加课堂密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数与式”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巧妙理解概念,形象探索推导过程,化解重点,突破难点,直击中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强化概念,化难为易  “数与式”在初中数学整个教学中较为关键.知识点众多,概念较多.这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上的权威,主导着整个课堂的教学秩序。教师在讲台上尽情地讲述知识,学生们认真听讲,完成课堂笔记。这种教学通常被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通过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成为解题高手,但一旦题目稍有变化,学生就不知道要怎么应对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工具,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生物学作为科学课程的一部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即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智能,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生命科学素养。  传统的理科教育基本上是以客观主义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它的课程、教学、管理、评价都体现着客观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教学实践
2012年7月4日,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发现新亚原子粒子,疑似“上帝粒子”。至此科学家们对这种赋予其他粒子以质量的神秘粒子的探寻,终于达到了顶点,他们深信“上帝粒子”的存在,找到它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对于解开“上帝粒子”的神秘面纱,物理学家仍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到底什么是“上帝粒子”?它对物理学的进展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在实验中很难找到它的踪影呢?本文将逐一阐述。一、希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疑解难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营造一个富有精神活力的课堂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一个“读”字。“读”就是唤醒,就是领悟。因此,教师应该“读”懂课堂,“读”出课堂的精神活力。那么怎样“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读”懂有形的教材——课本  这是一个活化教材的过程。尽管课本是有形的教材,但课本中的内容却是静态的、无穷的丰厚知识,很多是难以被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的静态模式为主,这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教学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要求。所以,作为教师要开展化学教学研究,推进化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知识,所以他们还没有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对化学知识和理论的空间概念,对于化学实验的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的颁布实施,以及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陆续出台,加之财政部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的修订,需要对会计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更新,提出新的要求。我校从本学期开始,财经专业学生使用《企业财务会计》第四版。在保留第三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对涉及方针政策制度发生变化的相关章节及其内容做了全面修改。我
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认识的基础。在生物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准确地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才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在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存在大量重要的生物学概念,而这些概念是决定能否学好生物学的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这些概念呢?教材上的概念通常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的呈现方式是静止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学生认识自然,获取知识,提高素养都是从观察开始的。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始终重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