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品德回归生活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即教育”,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因此,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政治教育应回到人自身,回到人的真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全面、主动的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 内涵 原则 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性地位,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政治教育应回到人自身,回到人的真实生活世界。采用贴近生活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被动适应社会到主动参与创新,最终达到全面、主动的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教学,让學生从发生在身边的鲜活的事例中去感悟、体验、理解思想品德课所讲述的道理;通过课后社会实践,知道用所掌握的思想品德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为现实生活服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回归,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结晶,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现实的人出发,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将教学的主体置于生活,教学的目标贴近生活,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教学的方法融入生活,从而确立一种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新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用切身的生活体验去感悟、去生成、去发展,最终以生活化的方式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果,实现“知”与“行”、“学”与“做”的统一,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并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一方面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和获得启迪;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不等于生活本身,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要遵循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容、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避免因知识脱离生活实际而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必须遵循实践性、互动性、系统性的原则,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实效。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课堂导入“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想品德知识和情境,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而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瞄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结点,有意识地和学生一起从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知识有联系的、熟悉的场景、事例,用丰富的生活素材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使生活素材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一开便能吸引学生,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学习过程“生活化”
  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活的教育需要活的课程,而活的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世界,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使每个学生学好课程,热爱课堂。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以回归生活的课程观为指导,强调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从而使课堂不仅仅成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以达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
  如,在学习《我和父母》一课时,首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面对本来文化素质就不高的父母,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懂父母的心?”同学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结合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与父母沟通,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增强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引发了学生人生价值的思考。
  3、课堂语言“生活化”
  课堂语言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将教学置于生活的再现,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也应该显示其生活化的特点。政治理论知识比较多、抽象,但通过教师的生活化、人性化的语言来阐述一定的思想观念,不仅使课文内容可以变得生动、简洁、易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获得精神上满足,而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4、活动开展“生活化”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对教育的启示在于: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深化学生的认识,就必须延伸课堂教学,把课外实践活动纳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知识,形成共识,促进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在学完《维护消费权》一课后,安排“搜寻计划”调查活动,让学生到商场、社区、消协调查有多少曾在商品交易中上当受骗的事例,调查他们受骗后有没有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法途径,用展示资料或编成小报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生活即教育”,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初中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方长明.基于生活化课堂的思考.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8
  [3]李永才.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课程材教学研究,2007.2
其他文献
【摘 要】对课堂进行有序的管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由于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中职学生进校初期,不同程度表现出一种学习兴趣不浓、进取心不强、自卑心明显等特征。许多学生是带着一种失落和无奈来就读的,他们对自己的前途非常迷茫,找不到發展的方向。尤其在英语课上,大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课枯燥乏味、太难学,根本不愿意听英语课,让英语教师陷入只有少数学生抬头听讲、自己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那么,该如何消除学生对
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最敏感的因素。目前,氮肥投入量过高,氮肥利用率低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突出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观测叶片颜色来确定水稻的需肥状况,提出一套新的施肥方案—实地氮肥管理模式(SSNM),并研究在该施肥模式下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生长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高产水稻需氮供氮的叶色诊断指标叶绿素测定仪(SPAD)测定值与叶片绿素含量(g·m-2)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色卡(LCC)读数与SPA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的感官带来多样化的体验。目前虚拟现实动画运用于众多领域,主要是在培训、教育等行业,将这种技术运用于动画创作还是比
期刊
寿州窑陶瓷器再研究的现代意义不仅把其看做是一种为实用而制作成有用的"器",还要用一种造型意识上的"道"来诠释其时代精神本质,通过对寿州窑陶瓷器的造型语言以及装饰艺术等
春暖花开,夏日炎炎,又是一个三年,三年一轮回。眼看着即将毕业的小家伙们,总有许多的不舍。小家伙们纯真可爱,脑袋瓜里总有很多奇思妙想。他们总爱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现出来。  情景初现:好玩心性,鼓胀的肚子  记得在中班一次户外活动中组织孩子们玩球。有的孩子在拍球,有的孩子在踢球。一个小身影从我面前闪过。怎么回事?好象有些不对劲。我喊道:“洋洋,你过来一下。”走近一看,原来小家伙把皮球塞到了衣服里,
期刊
本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选取通辽地区近些年来常用的67份自交系品种和19份杂交系品种作为材料,在两个肥力水平下,研究其敏感度,源库性状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库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它通过离子束注入生物细胞,来研究其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理,用于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方面。1986年首次将离子束注入技术应用于诱变育种,通过离子束注入诱变,在多种植物、微生物中已获得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变体。但是,离子注入对细胞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离子的穿透能力很弱,离子能否进入生物细胞及诱发基因发生突变仍然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氮离子束注入棉花花粉引起的生物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仅把实验当作是得出结论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实验设备落后、化学实验的探究性不强及忽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此不断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用实验来激发、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手实验能力,让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积
期刊
【摘 要】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对学生个体进行数学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进行有效目标引领,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和引入竞争机制等策略,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自已产生要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愿望和动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内驱力 作用 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