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诗意、激情的完美融合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爱梁衡,是从读到他的《大无大有周恩来》这篇散文开始的。当时我正被周秉德写的《我的伯父周恩来》这本书感动得热泪盈眶,刚好读到梁衡的这篇散文更是潸然泪下。从此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他的所有人物散文。后来开始关注梁衡这个散文家,才知道原来他还是新闻理论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他的正业曾是新闻写作、公文写作,业余才是散文写作。他写的散文前期主要是山水散文,后期主要是人物散文。《千秋人物》这本书收入50篇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户晓的伟人,还有文惊当世,传之百代的文人,每一篇都气度不凡、精彩绝伦。这些散文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当我人生得意时,便去他的散文中找到理性和冷静;当我暂时失意时,又在他的散文中找到勇气和智慧。
  梁衡的人物散文蕴含着大气磅礴的思想。他把千秋人物当做普通人来写,一人一事均能引发自身命运乃至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他评价人物相当客观、立体、生动、深沉。比如把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张闻天、邓小平等政治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历史发展状况、担当的政治角色等角度,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价,亮点纷呈;比如写范仲淹、辛弃疾、李清照、柳永、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以史实为依据,重点挖掘人物心灵,探究历史沉浮,思考文化变迁,既感人肺腑又催人奋进;比如写马克思、居里夫人、普京等外国名人,充分体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的标新立异和赏心悦目。
  梁衡写的人物,往往是民族的灵魂、历史的脊梁和时代的骄子,他们的身上有着政治的理想和时代的气质。如《周恩来让座》中,写周恩来的作风是,尽量为他人着想,绝不摆什么架子。而《邓小平的坚持》中,邓小平的坚持是意志力的表现,但意志力的背后是思想的穿透力。对韩愈这位命运坎坷的唐代文学家,梁衡最敬佩的是“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对宋代名将范仲淹,梁衡最为折服的是他那“先忧后乐”的名言,“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读后有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他写的人物大都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诸葛亮、韩愈、范仲淹、柳永、辛弃疾、李清照、林则徐、瞿秋白、彭德怀、张闻天……他们有时身处命运的逆流却能在逆境中奋起,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人在感叹唏嘘之外,更体会一种悲壮之美。正如梁衡说的“复杂的背景,跌宕的生活,严酷的环境,悲剧式的结局更能考验和拷问一个人的人格。”
  我想,梁衡之所以选择这些人物书写,之所以能够写出他们可歌可泣的灵魂气质和悲壮之美,肯定也是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分不开。季羡林就曾这样评价过梁衡,说他是一位肯动脑,很刻苦,又满怀忧国之情的人。“难得他总能将这一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读梁衡的人物散文,还能享受到优雅浪漫的诗意,这当然得益于他遣词造句的用心和节奏韵律的自如,从而带来心理镜头的韵味。他曾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提到古诗词对他的写作影响很大。当碰到某个感觉、某种心情无法用具像的手法和散体的句式来准确表达时,就要向诗借他山之石,以造成一种意境、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所以,在他散文的字里行间总是流露出浓浓的古诗词的美感。《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写邓小平“文革”中被贬到江西强制劳动。“他每天循环往复地走在这条远离京城的小路上,来时二十分钟,去时还是二十分钟,秋风乍起,衰草连天,田园将芜。”这里用古诗里的句子,借秋景来营造一个意境,抒写他忧郁的心情。如《梁思成落户大同》一文的结尾:“我手撫这似古而新的城墙垛口,远眺古城内外,在心中哦吟着这样的句子:大同之城,世界大同。哲人之爱,无复西东。古城巍巍,朔风阵阵。先生安矣!在天之魂。”这种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久久不息的效果,没有借助诗词又如何能够表达到位呢?
  梁衡的散文语言还特别讲究节奏韵律。《读柳永》文末,梁衡直接抒怀“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共性。人各其志,人各其才,无大无小,贵贱不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段短句节奏明快、字字珠玑,振聋发聩,醍醐灌顶。而《青州说寿》结尾写到,“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肩动历史车轮的人。”这里使用舒缓的长句,将全篇的立意再次升华。《红毛线,蓝毛线》中“红毛线,蓝毛线,二尺小桌,石头会场,小石磨、旧伙房,谁能想到在两个政权最后大决战的时刻,共产党就是祭起这些法宝,横扫江北,问鼎北平的。”这里则把长句和短句完美结合,节奏韵律显得轻松自如又贴切意境。梁衡对于人和事的观察都非常细致,对细节的勾勒又特别具体,从而带来了心理镜头的韵味,营造了优雅浪漫的诗意。
  梁衡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为文第一要激动》。他谈到为文为什么要激动,就是为了产生一种爆发力,才能震撼人心,感动读者。我在阅读梁衡散文时,确实每时每刻都在体会着这种爆发力。《把栏杆拍遍》,梁衡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他说辛弃疾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期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读着梁衡的这些文字,内心激动不已。正所谓“心不动,难为文”,这种“目既往还,心亦吐纳”的爆发力也推动着梁衡在写作的过程中,既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力,又有反观当下的现实力。
  《假如毛泽东去骑马》,梁衡想象1965年至1969年,毛泽东深入民间四年,当他骑马走黄河流域时,勾起对战争岁月的回忆和对老区人民的感念;当他走长江一线更多的是政治反思,是关于在这里曾发生过的许多极“左”的思考。历史不能重复,但是可以思考,在思考中寻找教训,捕捉规律,再创造新的历史。读完这篇文章,不由得佩服梁衡的想象力。《心中的桃花源》在梁衡的笔下,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地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去解脱。而《普京独行在空旷的大街上》更有意思,是梁衡在网上看到普京对内低调对日强硬的几条新闻,随即写成的一篇短文。文中,他想象着微风吹起普京西服的下摆,他扬起光头,甩开一幅摔跤手的臂膀,目光向前。他一身胆气,淡定自然。这不只是因为他柔道出身,有一身好武艺,还因别有一种政治上的自信。随后他又联想起毛泽东在延安的街头,周恩来说戏,希拉里与儿童对话,默克尔买菜等等,梁衡说“他们都有一个坦诚的我,不是总拿自己当个官”。梁衡通过分析新闻或史实的资料,结合当下所有历史环境因素和人物的性格心理状态,竟然写出一篇篇像“纪录片”似的巧夺天工的散文。他的散文还能让人们对照现在发生的事情,新的矛盾、新的课题,想起过去的伟人,发现许多事情在他们那里早已解决,或者深受启发,得到一把打开现实之锁的金钥匙,让人读着不禁拍案叫绝,又似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梁衡践行形、事、情、理、典“文章五诀”,倡导书写大事、大情、大理。我以为,梁衡的散文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这种教育不是说教,不是唱高调,而是能启发人的哲学思考,这正是梁衡所说的“散文的哲理之美”。我想,这也是梁衡散文31篇、71次入选各类大、中、小学课本的原因所在吧。
其他文献
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沉默而忠实的朋友。阅读穿越时空,为人类开启了一个遥望世界的无限星空,让我们 “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执着地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理想 。它与人生同步,却可以与时间逆行。通过读书,可以不间断地唤醒内心,回归纯真善良,更加独立地思考,更加勇敢地前行。  在每一個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不朽的作品。西周的诗经、战国的楚辞、两汉的散文,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的小说。先人的智慧和理想
期刊
提起花开,很少有人想到冬季。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花只有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才能绽放,春天似乎成了花的代名词。其实不然,许多花在冬季里依然开得热烈红火。隆冬的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腊梅却迎霜傲雪,斗寒怒放,幽香彻骨。冬季的南方,北风萧瑟,寒风凛冽,紫荆花、三角梅、一品香、水仙花……却凌寒盛开,艳丽无比,香气袭人。  人们常说,北有傲立风雪的腊梅,南有绚丽绽放的紫荆。紫荆花又称“香港兰”,因其叶酷似
期刊
在博平岭山脉东北延伸支脉的群山皱褶间,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如一柄祥云缭绕的如意,静卧其间。几百年来,绿色的山风亘古地吹拂,白色的云雾持续地滋润,溪涧清流,山花鸣禽,把村庄涵养得既浑朴又秀逸,既深沉又清新。  一条宽阔的公路萦绕在崇山峻岭的深绿和斑斓之间,银链般闪着现代化的色彩。沿着这样的路,舒适地一边赏“十里花街”的风景,一边向往这个叫做“福田”的村落。  距离华安县城仅36公里的路程,就是拿来染绿
期刊
今年的夏天, 看到网友在朋友圈晒着湖林岛濑荷花的相片,不禁激起了我心中的涟漪,恨不得马上飞到那里饱饱眼福,了却心愿。终于,挨到周末,我与朋友相约去了岛濑,吮吸着乡村的别样空气,来了一趟赏心悦目的旅行。  去岛濑的那天早上,刚下了一场雨。雨过天晴,水洗过的天空格外的清澈透亮,空气更显清新。我们开着车,穿梭在绿流间的山道上。摇下车窗,凉爽的微风拂面而来。我们呼吸着乡野的新鲜空气,瞬间荡涤了心灵的尘埃。
期刊
坐在酒店大堂等待漳州朋友来接,一坐下,工作人员嘴角含笑,口气像对待邻家的阿姨一样亲切,“给您来一杯茶,好吗?”来不及回答,车子到了。时常到处游走,住过不少五星酒店,享受细致的服务不稀奇,但这里是漳州,小小的城市,贴心的招待,惊喜不已,边往外走边回头说:“下次喝。”  这是受训以后的表现,抑或本来待人就体贴亲切?听说漳州旅游并不发达。到老街去逛,一路当地人为多,对于容易赚钱的旅游业漳州似乎不如其他城
期刊
心中始终藏着一片蔚蓝的海。那种海梦幻唯美,但真实可及,就像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那靠近海岛沙滩的、浅浅淡淡的泛蓝海水。像是用颜料染成,蓝得那么纯、那么澄澈通透,可以一眼看到沙底。海,带给我们的大多都是绵绵的诗意与遐想。  小时候,最先从书里认识海。书里的海总是神奇,有许许多多生物与奥秘,它的优美、辽阔总让人产生无尽向往。对那时的我来说,海很神秘,无比博大与深奥。那些描写海边情景的文字,成了我最初的大
期刊
年关前后,冬暖果藏。这个时节来漳州长泰做客,主人家就会摆上红澄澄、甜滋滋的“长泰芦柑”,让远道而来的您尝个够。尤其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备上大大的柑桔迎亲访友,贺喜拜年,大“桔”大利嘛!  闽南栽培芦柑历史悠久。据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和清代《闽产录异》等史料记载,自唐宋起闽南就广植柑橘。“蜜取花间液,柑藏树上珍”,这是唐初漳州别驾丁儒 “闲居二十韵”中题咏芦柑之诗,足见漳州植柑历史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
期刊
二十七年前那个春节刚过,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刚满二十周岁的我到长泰县岩溪镇实习,开始模拟成年人的生活。我是个顶真并且有洁癖的人,喜欢讲道理,事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恰巧成年人的生活是有两张脸的,常常不讲道理。我接受不了生活背面那张不讲卫生的脸,很快,一口气生生堵在了胸口,肺都要炸了。我连续三天吃不下饭,怒火翻过眼镜噌噌噌往外燎,两眼珠拉满了血丝,走在路上像景阳冈上那只等待武松的吊睛白额大老虎。  我的
期刊
周末,总有人约我一起到湿地公园跑步,一跑起来,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部美国著名电影《阿甘正传》,“跑,福雷斯,快跑!”珍妮的那句呼喊总在我耳边回响。  阿甘的一生确实都是在不停地奔跑,他把孩子们的追打抛到身后,把同学们的歧视甩到身后;他跑过了橄榄球,跑进了大学;他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死亡,跑过乒乓球外交的战场,跑遍全美国!可以说,跑是阿甘所能做的最拿手的好事。上帝给了一个孩子75的智商,
期刊
一  每次路过县人民大会堂门口,总会不经意回望,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样一幅画面: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手捧着一本书,或卧或坐于大会堂门口的青石板凳上,怡然自乐。那个小女孩就是儿时的我。童年大部分时光都是跟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祖父是党校的职工,那时我们住的是单位的宿舍。我清楚地记得宿舍后窗仅一尺之遥就正对着牛头城大门遗址。那座城门虽已是断壁残垣,但因靠得太近,屋内光线很不足。那时我就会经常带着书到离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