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受资助学生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是国家财政对学生关注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国家援助的行为,因此,激励学生努力成才和未来更好服务社会是一项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的工作。师范类院校是承担着未来基础教育培育师资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受资助学生大多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才,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从行为导向及制度设计的视角对受资助学生的激励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并以师范类院校为例,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从而为做好学生激励教育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師范类院校; 受资助学生;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186-03
  ○、引言
  我国的师范生资助政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益完善,随着我国进入黄金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受资助面较广
  自2009年国家设立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正式制度化、系统化开展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以来,经过数年快速发展,学生资助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和健全,现已建立对高校“奖、贷、助、减、补、勤”为一体的多元化学生资助体系,师范类院校全面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各省级人民政府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师范类学生学费减免、中职升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补助、大学生应征入伍退役复学、退役士兵入学和直招士官学费补助等资助项目,基本已涉及和涵盖当前师范类高校在读学生中可能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各个身份层面,确保全体受资助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读书。
  (二)学生中农村家庭占比较高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国家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了让每个农村家庭学生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良好教育,帮助农村学生学习成才,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鼓励师范类院校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招生规模,帮助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农村家庭学生走出山村。目前教育扶贫应该以大学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师范院校的教育扶贫应秉承“顶天立地”的服务理念,突出“师范”特色,借助资源优势,在教育扶贫中承担重要角色。[1]加之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入学“绿色通道”、师范专业学生学费减免政策,为贫困地区和农村家庭学生顺利入读师范类院校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因此,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师范类院校学生中农村家庭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三)受资助前后的生活情况变化较大
  据了解,受资助的学生在受资助前后经历了从无助到希望,从悲观到乐观,生活情况因国家援助而改变,在食、住、行等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对调动受资助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受资助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面临两个问题:生活上很拮据和心理上的困惑迷茫甚至自卑。受资助后,学生在校不因学费、生活费的窘境而发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高校学习生活中去,能够积极主动和老师以及同学们交流沟通,学业成绩也逐渐提升,从而获得更多自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部分受资助学生对于获得国家资助心态不端,在争取资助时不够诚信,在获得资助后又盲目攀比,肆意挥霍资助金,这必须引起重视。
  (四)受资助学生的学习及适应能力参差不齐
  受资助学生大多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农村,属于特殊学生群体。由于各地农村贫困地区经济、教育、生活水平不均等,受此制约,多数受资助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储备较少,各方面素质较低,学习动机和适应能力也参差不齐,在进入高校学习后面临学习生活环境的挑战较城市困难家庭学生更大,适应起来更加吃力。有些受资助学生一方面从小家庭生活很艰苦,沉默寡言,交际圈也十分有限,且他们的业余爱好也不广泛;但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内心追求成功的欲望很强烈,喜欢瞻前顾后做事,急功近利,一旦受到挫折,就会失去学习和生活信心,甚至会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
  综观以上特点,我们应做到如下两点:
  一、确立师范类受资助学生激励的主要定位
  (一)思想定位:受资助,我成才
  国家高度关注师范类院校受资助学生的成长成才,强调资助育人功能。每一学年,师范类院校按国家规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国家资助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让他们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促进成才的机会。
  师范类院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受资助学生全面发展。正确引导所有受资助学生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笔资金及正确认识国家奖助学金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在学校里安心地读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引导受资助学生应实现个人提升,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生活上自立自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勤俭朴素的良好作风,懂得知恩图报,增强社会责任感,勤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立志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国家资助、激励受资助学生努力成才,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文化定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指社会上爱心人士默默为他人做出了奉献,使他人能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人人为我”;而生活在社会上,不管是谁都有义务为社会的发展,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社会上的他人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为人人”。我们以“自立自强,学会感恩,回馈社会”为宗旨,组织受资助学生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做到由他助到自立到助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最形象诠释。对国家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读书加强修养,并要尽自己力所能及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就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于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如何树立受助者“诚信感恩”的责任意识,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热心帮助他人。只有打破传统等价交换的思维,才能真正实现感恩互助。   (三)功能定位:激励成才,服务社会
  随着国家资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那么应如何树立受助学生的社会服务责任意识呢?我们应培养受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回馈社会”的观念,并且师范类院校要积极开展为社会服务的活动,使他们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实习是每个师范生必经的阶段,师范类院校可组织应届毕业生参与为社会服务实践,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又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我们也激励受助者毕业后自愿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要求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掌握服务于社会的基本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也正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意义所在。[2]
  二、构建基于行为导向和制度设计的受资助学生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将激励对象/激励客体的行为纳入一定规范并由此而对其施加影响,通过客体自我的梳理和鉴别而逐步产生认同感,激发内在动力,进而实现与主体目的同向行动的各项工作环节之总和。[3]建立科学激励机制,我们从行为导向和制度设计两大方块的议题进行研究,以期使国家资助真正成为受资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最终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助推器。
  (一)基于行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行为导向”指以激励方法为主导方向改进激励教育策略。基于行为导向建立激励机制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对受资助学生的学习激励。二是对受资助学生的精神上的嘉奖和鼓励。重视激励机制有益于调动受资助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共同进步、感恩上进的良好学风,确保科学的激励机制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激励。
  1. 目标激励:脚踏实地,达成目标
  目标激励,是指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学生展示动机和创造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时刻要思考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新世纪教师,一要培养崇高的师德;二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三要牢固好专业知识以及师范生基本技能。因此,高校资助办在管理上要制订合理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获得相应的奖励;给予受资助学生一个明确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所以,受资助学生应为达到目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不断向高目标追求,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2.竞争激励: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国家奖助学金是为了激励高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其对自己要有信心,发挥自身无限的潜力,争取超越他人,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受资助学生是特殊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易导致信心不足,若班主任、科任老师或亲朋好友能及时、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那么受资助学生就能坚定学习信念,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反思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受资助学生不但要适应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而且要善于合作,与同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3. 榜样激励:比学赶超,学习先进
  榜样激励法是指师范类院校的资助办对做法先进、成绩突出、品德高尚的受资助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全体受资助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这些奖助学金包括物质奖励,但更重要的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帮扶,这样才能提高榜样的效果,使师范生学习榜样的动力增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激发学生比、学、赶、超的动力,使其他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作用。若师范生处在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环境中,受身边同学刻苦学习、学风浓郁的感染,能给师范生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因;与上进心强的学生同座位,受资助学生内心会有种志同道合的倾向,从而产生发奋学习的愿望。因此,高校资助办要根据师范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对学习产生更大兴趣。
  4. 荣誉激励:我受资助,我感恩我上进
  国家奖助学金体现了国家对受资助学生的关注,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师范类院校应在全校树立励志青春人物,将学习励志楷模教育贯穿于资助工作、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道德实践的始终。用励志楷模精神,激励和引导受资助学生刻苦学习,并立志成才、建功立业,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荣誉激励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
  (二)基于制度设计的激励机制
  1.效率原则
  制度设计需要做到:第一,建立差异化的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的等级对象,需要有针对性的建立个性化的激励机制,以解决不同档次情况的影响。比如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受资助学生,还可以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通过两种激励手段保证受资助学生能够获得多项奖励。第二,搭建学生资助信息驿站,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资助讯息,使学生能及时、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并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依据,让符合条件的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申请办理有关的资助项目。第三,实施精准资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一是对象精准,根据指导标准确定具体的认定标准和资助档次,二是力度精准,加大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三是分配精准,优化国家奖助学金等名额和资金的分配机制,四是发放精准,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标准、方式发放资助资金。完善资助方式,把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激励相容原则
  激励相容指所制定的制度对每个参与者都能产生激励,也就是让受资助学生能收到同等的激励作用。根据国家资助政策所制定的目标和要求,制度设计应使学校资助办行为结果与给定的二级学院目标相一致。资助办在设计激励相容机制时,要真正做到使受资助学生都受益,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证奖助学金价值实现的同时,能够使受资助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發挥,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知识的升华和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受资助学生与奖助学金价值“双赢”。
  具体如何实现“双赢”?在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要采用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培养青年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在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环节,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受资助学生成长成才。
  3. 帕累托改进的原则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任何一方福利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现有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它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途径和方式。也就是说一个或一部分学生受到激励并不影响另一部分学生受到激励,而前提是激励机制要面向所有受资助学生而不是少数,运用帕累托改进获得教育资助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师范类院校设有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各地省级政府及学校奖学金制度就是在资助所有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基础上,对于品学兼优的受资助学生进行奖励激励。但在有些家庭贫困学生比例较大的师范院校,这些国家和政府奖助学金制度覆盖仍不够全面,应对其加以补充,加强校级奖助学金制度、突发特殊困难资助、特殊优异表现奖励制度的建设,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在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受资助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三、结论
  受资助学生的激励机制,就是通过一定的行为导向和制度设计,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并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实施激励,从而弥补或解决这类学生的思想和短板问题,最终达到实现激励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林闻凯.论师范院校的教育扶贫[J].高教探索,2014(5):58-61.
  [2] 梁艳清,侯维芝.对高职院校服务社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7(6):24-26.
  [3] 胡星平.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18).
  [责任编辑:钟 岚]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高校发案情况的统计归纳,发现大部分可防案件没有得到遏制,这反映出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安全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是安全教育内容脱离校园实际情况导致的。2015年9月学校在安全教育中增加了对发生在校园中真实案例以及作案手段的介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行动研究,在历经实践、反思、改进后,2016年学校实现了涉校网络诈骗案件连续4个季度下降。本轮行动研究,笔者从重构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输送,是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途径。海南大学文科实验班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本科层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从培养理念和目标、培养对象和要求、培养内容和手段、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对海南大学的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可以为推动国内本科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
[摘 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实验实践课程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但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践课程目前存在不少问题。高校可以借助目前正在进行的“卓越计划”工程和转型发展的契机,针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环境下软件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和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卓越计划”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和转型发展改革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建议;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结合发展需求归纳总结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
期刊
[摘 要]针对武汉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标准,细化级别跨度,建立不同的级别的升降激励机制,合理选用分级教学教材,扩大大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注重重分级培训及学生心理疏导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
期刊
[摘 要]当代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验室教学,开放实验室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實践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针对金陵科技学院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验教学中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该专业的特点,通过引入创客文化,建立创客开放实验室,探索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途径,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 要]研究在分析生产实习(集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任务驱动的生产实习(集中)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专业“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实习队”集中生产实习为例对该模式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剖析。研究表明: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生产实习(集中)进行教学设计与管理,通过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与学习任务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实习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
期刊
[摘 要]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对时政的关注度。首先研究了该校研究生对时政热点关注的实际情况;其次对研究生思想动态进行深入分析,分别从政治面貌、文工学科、性别三个方面对时政关注点进行对比,并基于AHP法设置权重,引用Yaahp软件进行计算;最后基于调查的结论提出合理化意见,为该校思政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问卷调查;时政;关注程度;AHP法;Yaahp软件  [中图
期刊
[摘 要]如何提高地方性高校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专业承诺、学习投入是反映大学生在校学习状况的重要指标。该研究采用专业承诺、学习投入问卷对××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统计结果发现,当前该学院的大学生在专业承诺、学习投入上的分值偏低,大学生学习状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性别、专业等的差异能够明显影响学习投入,专业承诺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着积极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运用项目化管理理论指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其学习效果,并以长沙7所高校大学生为样本,实证研究项目化管理与自主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自主学习项目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大学生是否具备项目管理知识、有无制订学习计划、计划执行的偏差度大小以及事后是否总结分析等均与自主学习效果显著相关;高年级学生较易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文章还提出了推广大学生自主学习项目化管理的一些建议。  
期刊
[摘 要]产业融合发展是21世纪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具备产业融合识别与分析能力,对于接轨农业转型发展非常重要。论文介绍了产业融合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以及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构建产业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产业融合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产业融合实践教学的培育目标、课程教学、实训实践、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构建产业融合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