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在何处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kimi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赏石文化活动近30年的复苏及近10年来的深入开展,观赏石资源急速地被开发利用,使得有的知名石种已经出现资源萎缩,甚至面临绝产[图1]。在我国东部的某些省区,已经由于资源的后劲不足而感到难于采捡到上品的天然石头了,甚至已面临无地可捡、无石可采的境地;相当一部分优质的传统石种,也只有被迫向原生露头的基岩直接开采后用人工打磨的手段来扩充资源了。观赏化石、观赏矿物也不例外,比如盛产一时的湘西奥陶纪“三叶虫群落”化石[图2],以及云南菱锌矿、江西黑钨矿、湖南的含镉闪锌矿等等。
  资源告急这一现实,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答案只有一个——努力拓展资源!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高瞻远瞩,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拓展潜领域,探索新资源,挖掘新石种,加强研究提倡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扩展资源的目的。
  
  一 拓展潜领域——发挥潜能、物尽其用
  
  远见卓识——由“石”到“玉”的实例分析及启迪:
  1、桂林鸡血红碧玉:最早经笔者研究,由桂林唐正安开发利用,从“三江红彩卵石”到“龙胜红碧玉”,再到“桂林鸡血红碧玉”的玩赏领域拓展实例颇具代表性[图3]。
  2、云南黄龙玉:从黄蜡石的玩赏到龙陵黄龙玉新兴玉种的开发与确立——完成了从“石”到“玉”的飞跃,如今已尘埃落定!并进而转化为“新玉种”的产业化优势——“云南模式”[图4,图5]。
  3、大化彩玉石:从大化石到大化彩玉石,再到极少量“大化彩玉”的雕件——玉化而较凝润的顶级大化彩玉,其局部含有微晶质透闪石及阳起石(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应该认识到:在大化彩玉的釉面石皮上,所显示的“皲裂纹-哥窑纹”以及由锰质沉淀的“模树石-水草花”,不是什么“瑕疵”,而应视其为大化彩玉石“锦上添花”的一笔!
  4、红水河在贵州的支流产的“望谟古玉”[图6、7、8],在1994年笔者著《合山奇石》一书时,亦见有与小块的“望谟古玉”极为相似的“合山古玉”。红水河在合山河段及贵州支流的望谟河段中的“似和田古玉”,以及千年前遗留下的“古玉卵石”的重要提示和溯源思考[图9],非常值得石界及玉文化界重视和展开研究。
  5、类大化石:云南澜沧江下游及出境的湄公河,产有丰富的类似大化石的大块度水石,俗称“湄公河大化石”,广西石友早有开发、经营和收藏[图10]。
  6、云南金沙江也偶见有类似大化石的中小块度的卵石,已经有人进行雕琢加工试验[图11]。
  7、祁连山“新兴玉种”资源的潜力大:笔者近期加入“亚洲宝玉石研究会”及参与“深圳龙园奇石分会场”的活动与鉴评时,对当地石友采集的一批“祁连玉”样品进行了初步鉴定后,也受到了很多“资源拓展”的启发,也旁证了观赏石资源应向我国人口稀疏的西部扩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各地所产的梅花玉、云纹石、木纹石、叶蜡石、蔷薇辉石、蛇纹石、大理石、山彩石、佛塔石、叠层石等,多可用作打磨的彩色图纹石类观赏石。
  “拓展潜领域,物尽其用”而充分地发挥观赏石潜能的很多实例,值得赏石界重视、研究和开发利用。
  
  二 探索新资源——向西部拓展,向边远地区突破
  
  笔者1958及1960年,曾因“勤工俭学”的地质生产实习而沿着金沙江两岸进行频繁地徒步考察与采样,受大自然山水魅力吸引,自认为是“金沙江之子”。从2010年春,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决定编写《金沙江赏石文化之旅》大型专著,2010年秋,笔者先后受《中华奇石》及《长江石文化》两家杂志约稿,逐步展开了对“金沙江及大长江石文化资源探索”的研究和撰稿报道。
  由此经过资料分析研究,结合历年的考察实践经验,提出了:将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带”——干热河谷区,以及高原低海拔河谷区,划为最有利的重点赏石资源突破领域,实际上包括了金沙江[图12]、澜沧江[图13]、怒江[图14]及其主要支流优质的丰富石种。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分析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笔者早年研究、发表的“山溪出美玉,小河产巨石”的创新观点和理论指导的意义。从长远来看,应逐步向我国人口密度稀少的西部拓展,向河流上游区深入,侧重于向西南区的降水及融雪水丰富的山区河谷展开探索;并逐步向有条件的大西北广袤的山麓地带以及岩石荒漠地区和戈壁滩突破。
  
  三 挖掘新石种,扩大资源面
  
  1、由已知到未知的实例:
  ①火山岩发育区:各种叶蜡石、缙云火山喉管内保存的古火山石球、石泡、火山石珠[图15];
  ②岩浆岩发育区:矽卡岩一广东青花石;角岩一九龙璧,芒市河佛塔石;
  ③变质岩及花岗岩发育区:构造破碎带石英脉一黄蜡石,含矿大理岩,含矿伟晶岩;
  ④沉积岩中的石结核一铁胆、石胆、雅丹石、含化石结核;
  ⑤结构均匀的岩石中由小卵石随急流带动旋转而磨蚀成的“水臼”(巨人窝)及摩尔石等。
  
  2、未开发利用的新石种:
  ①干热河谷特有的“风砺水石”——“油卵”[图16];
  ②冰川终碛堤特有的冰碛石;
  ③东南沿海岩岸地段的“海石”——滨岸带的海卵石、火山弹[图17];
  ④还有人迹罕至的峡谷、急流、险滩等未开垦的资源“处女地”,等待有志者前往探索,一道由乡民就地捡来的江滩卵石围墙,块块美石令人流连忘返[图18]。
  
  3、走出国门去将资源引进来:世界上能形成优质观赏石,特别是水石类观赏石及宝玉石、彩石、矿物、化石的有利自然产区不少,是未来的国外广义的“石产业”资源地。
  
  四 加强研究提倡交流——培养技术力量开展资源调研
  
  发挥赏石文化展馆的科普教育优势,依托教育青少年一代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科学的良好风气。做好媒体的宣传教育和交流学习工作,网站、杂志要传播、编辑出优质的赏石文化信息,读者要舍得花点烟酒钱去联网、订杂志,要热心学习、交流,扩大视野,增强鉴赏力。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玩石人要不断进取,否则不进则退。
  有条件的赏石社团组织、石文化企业家,应重视技术力量,发挥人才专长,开展石资源调研与资源远景预测。赏石协会要团结,要只争朝夕地有所作为,才会有影响、有地位;才能有向政府、向各级领导争取支持而深入发展的基础。
  成功属于有志者。
其他文献
拍卖在石界刚刚起步,但石友参与和探索的热情十分强烈。今年各地列入计划的拍卖不在少数,春季在石家庄和济南已举行的两场拍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正如大家观察和感受的,奇石拍卖离真正的成功尚有一定距离,而我们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拍卖组织与拍品征集    成熟的拍卖公司在运作艺术品拍卖时,通常都是拍卖公司自己组织主题作品征集、拍品选择、评估、公开预展等。反观目前石界的奇石拍卖会,组织工作则多由展会
期刊
根据中国观赏石协会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理论研究科普教育主要研究课题或项目有:  1、研究建立观赏石理论体系  2、研究“中华名石”评选方案  3、研究建立观赏石命名原则  4、研究建立观赏石价值评估体系  5、研究制定观赏石国家鉴评标准  6、研究建立普及观赏石基础知识新机制  7、组织编撰《中国石谱》  以上这些研究课题,有的是作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实施赏石文化创新工程”
期刊
越南。虽然和我所在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仅一水之隔,但一直没有机会前往,特别是听说那边有好石头,想一睹为快的心情更加迫切。20lO年年底,总算办到了一本有效期半年的边境通行证,有了前往越南的机会。12月29日至30日,我和金平县奇石协会会员杨福发、罗荣清以及向导小黄(金平县金水河村人)组成了一个所谓奇石“考察团”,一起到越南“侦查”石情。  29日中午,我们在金平县金水河那发口岸办完人和车
期刊
记得第一次在石界前辈那儿看到戈壁石,就立刻被那炙热而浓烈的色彩和变化万千的形态所深深吸引,而它那丰富多变的材质更是令人着迷。无论是清透的玉髓、温润的冻玉,还是色彩艳丽的彩石,件件都让人目眩神迷、爱不释手。  每次看着石友挑出一个个精品,说猴就像个孙大圣,要人物还能摆出个十八罗汉,而我挑出来的却啥都不像,只是每一块都五彩斑斓、质地出众,都是加工的上选材料。一直记得第一次加工研磨戈壁石的感觉,当我在研
期刊
百合,原名李艳菊,四川泸州人,爱石成痴。其人美,石美,文也美,在石界被称为“才女百合”。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常常做着一个相同的梦:在一片四周都围绕着水的石滩上,我们姐妹三人漫步其中。天空一片湛蓝,江水轻摇着细浪,洁净的沙滩上,清浅的流水间,芳草稀疏的石滩上,到处散落着一颗颗五彩的雨花石,我们欢快地寻觅着,拾掇着,偶尔因觅到的一两颗精美石头而惊呼雀跃……其实,这不是梦,而是我那段缤纷快乐的童年时
期刊
泥石自上世纪90年代末发现于哈密南湖乡以南80公里的泥石坑并被开发以来,一直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造型、古朴沉静的颜色、奇幻莫测的图纹以及与紫砂相媲美的包浆,不断受到全国各地玩家的追捧。目前的哈密石市,20公分以上的泥石几乎绝迹,仅几个资深玩家尚有极少数家藏,大多哈密石友都以藏有几方像样的泥石为“炫耀的资本”。外地石友来哈密淘宝觅石,泥石是必选品种,泥石坑自然也成为哈密石友“招待”外地石友的必到之处。 
期刊
橘生淮北则为枳。禅宗是由大乘佛教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宗教流派,是中印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混血儿,印度禅学给了它肉身与外形,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赋予了它骨骼和脏腑。范文澜先生曾说:“禅宗是披天竺式袈裟的魏晋玄学,释迦其表,老庄其实。禅宗思想,是魏晋玄学的再现,至少是受玄学的甚深影响。”  禅宗之“禅”,已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本义:静虑和思维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汉民族文化异质,已成为内涵更广,思想
期刊
和友人聊起自己的夙愿——一个萦绕脑间、挥之不去的家园梦:回归大草原,卜一清静地,两三匹好马,四五间土屋,五六亩田园,七八条牧犬。读书写字养精神,赏石种花度天年。一室图书,不染红尘;满架奇石,不带铜臭。终日只与书香为伴,老死不与俗世往来,优哉游哉,自得其乐……  惜乎不过是书生为境遇所累,试图遁世的乌托邦之想。  既不能出世,不妨寄情木石,读书码字。因为心中浓郁的毡乡情结,很久以来一直在寻找两方奇石
期刊
石头,自地壳裂变产生之后,就被风吹、日晒、沙磨、水蚀,亿年之后,有的有观赏价值,成了天然艺术品。古人米芾见石就拜,史称“米癫”;今人石某卖房购石,可谓“石痴”。但若问“米癫”、“石痴”留下了什么奇石艺术佳作,恐无人知晓。  现在石界有一种观点:“人生在世短短百年,说人在玩石。还不如说人被石玩。”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把石头捡回、清洗、配座(饰)、摆放,要不把玩、联想、自乐;要不买卖、收银、他图。联想
期刊
收藏,收集保存,收聚蓄藏。收藏对象可以是邮票,可以是石头,可以是古董……所以收藏可以是每个人的事。但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叫“藏家”?代表着收藏领域高端的藏家们,决定着收藏品市场的发展与走向,一代代新老藏家的交替也让收藏市场起起伏伏。关注新藏家,关注石市新动向,把握奇石市场收藏脉博,让我们和专家一起探讨!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新藏家”的问题,本刊邀请了几位嘉宾坐客本期《对话》栏目,进行讨论。他们是:刘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