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更侧重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精神进行培养,目前,小学科学课程虽然加入实验的内容,但是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价值,在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方面都有待提升。因此,科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究小学科学实验的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获取科学知识,并拥有探究思维。本文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278
引言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很重要的部分,其不仅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让学生最为直观地了解到知识点的原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学阶段,实验不受重视,教师开展的实验教学活动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这种教育模式明显降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率,难以培养其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由此,教师应当对目前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充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以教师为中心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大多实验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保护学生不因实验而受到伤害,其一般会自主操作,让学生在旁观察。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并没有亲身实践参与其中,从而导致学生只是看到表面的内容,而忽视实验背后的实验原理,降低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实验流程混乱
因为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少,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在实验操作的流程中,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式错误混乱,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不仅容易失败,更容易打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对学生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三)实验内容脱离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对于抽象性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如果科学实验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对实验内容作出反应,也对实验结果不感兴趣,这时学生很难积极配合教师组织的探究活动,由此科学实验的操作意义会大打折扣。
二、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观察与实验为主的基础课程,旨在促进小学生对于自然世界的客观认知。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交互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向学生讲述相关的注意事项,设置惩罚措施,要求学生必须遵循实验室注意事项,通过反复强调与阐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实验规范化操作的习惯,为其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实验
与生活实际挂钩的科学实验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主要是让学生从科学实验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比如水就是一个生活中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物质,通过水可以做很多的科学实验,水和其他素材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发现物理和化学世界里更多的奇妙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水完成各种科学实验,比如溶解实验、扩散实验等,让其在自主实践中认识到水的特性,并对科学产生探究兴趣。
(三)借助信息技术组织科学实验
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可以合理使用科学材料,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断打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
比如教师在对《哪种材料硬》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海绵、泡沫和石头等实验材料,让学生用手感受,判断哪一个物体更硬一些,也让学生对硬度和软度产生一定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对科学知识产生正确的理解。
(四)应用实验解释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验进行概念教学,让小学生观察直观的实验现象,有利于小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行总结实验规律,找到对应的科学概念,从而使小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与本质。
比如教师在对《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进行教学时,可以以生活小实验组织本课教学,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养殖经历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月,组织小学生养殖绿豆芽,让其观察和记录绿豆芽的生长环境。根据小学生的养殖经历,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等要素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收集学生养殖绿豆芽存在的问题,比如豆芽叶子发黄、成长较慢等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为绿豆芽提供的养殖环境和各种要素进行建议,让学生通过实践改善绿豆芽的生长,让其更深刻地掌握绿豆芽的生长习性。
(五)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小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以实验模拟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在实验中应用科学知识,以实验操作与实验设计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其获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对《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教学时,可以鼓励小学生利用其在本课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让小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对象,根据物体的材质、质量等记录物体沉浮的表现以及物体沉浮的原理,总结物体发生沉浮的原因与规律。在实验中,小学生会自觉使用控制变量这个科学探究方法,也会利用科学概念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
(六)组织小组协作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实验模拟,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深刻记忆学习的内容,并且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在错误中不断地前进,才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而在小组协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降低学生出错的概率,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其科学核心素养。
结语
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引导者,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多样化的科学实验。教师通过不断打造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参与到科学学习领域中。教师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应该树立新颖的教学理念,让小学生面对科学知识时,充满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张春花.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65.
[2]崔兴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20(09):52-53.
[3]邱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创新教学设计策略[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278
引言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很重要的部分,其不仅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让学生最为直观地了解到知识点的原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学阶段,实验不受重视,教师开展的实验教学活动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这种教育模式明显降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率,难以培养其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由此,教师应当对目前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充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以教师为中心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大多实验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保护学生不因实验而受到伤害,其一般会自主操作,让学生在旁观察。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并没有亲身实践参与其中,从而导致学生只是看到表面的内容,而忽视实验背后的实验原理,降低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实验流程混乱
因为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少,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在实验操作的流程中,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式错误混乱,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不仅容易失败,更容易打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对学生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三)实验内容脱离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对于抽象性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如果科学实验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对实验内容作出反应,也对实验结果不感兴趣,这时学生很难积极配合教师组织的探究活动,由此科学实验的操作意义会大打折扣。
二、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观察与实验为主的基础课程,旨在促进小学生对于自然世界的客观认知。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交互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向学生讲述相关的注意事项,设置惩罚措施,要求学生必须遵循实验室注意事项,通过反复强调与阐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实验规范化操作的习惯,为其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实验
与生活实际挂钩的科学实验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主要是让学生从科学实验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比如水就是一个生活中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物质,通过水可以做很多的科学实验,水和其他素材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发现物理和化学世界里更多的奇妙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水完成各种科学实验,比如溶解实验、扩散实验等,让其在自主实践中认识到水的特性,并对科学产生探究兴趣。
(三)借助信息技术组织科学实验
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可以合理使用科学材料,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断打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
比如教师在对《哪种材料硬》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海绵、泡沫和石头等实验材料,让学生用手感受,判断哪一个物体更硬一些,也让学生对硬度和软度产生一定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对科学知识产生正确的理解。
(四)应用实验解释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验进行概念教学,让小学生观察直观的实验现象,有利于小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行总结实验规律,找到对应的科学概念,从而使小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与本质。
比如教师在对《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进行教学时,可以以生活小实验组织本课教学,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养殖经历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月,组织小学生养殖绿豆芽,让其观察和记录绿豆芽的生长环境。根据小学生的养殖经历,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等要素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收集学生养殖绿豆芽存在的问题,比如豆芽叶子发黄、成长较慢等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为绿豆芽提供的养殖环境和各种要素进行建议,让学生通过实践改善绿豆芽的生长,让其更深刻地掌握绿豆芽的生长习性。
(五)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小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以实验模拟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在实验中应用科学知识,以实验操作与实验设计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其获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对《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教学时,可以鼓励小学生利用其在本课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让小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对象,根据物体的材质、质量等记录物体沉浮的表现以及物体沉浮的原理,总结物体发生沉浮的原因与规律。在实验中,小学生会自觉使用控制变量这个科学探究方法,也会利用科学概念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
(六)组织小组协作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实验模拟,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深刻记忆学习的内容,并且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在错误中不断地前进,才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而在小组协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降低学生出错的概率,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其科学核心素养。
结语
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引导者,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多样化的科学实验。教师通过不断打造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参与到科学学习领域中。教师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应该树立新颖的教学理念,让小学生面对科学知识时,充满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张春花.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65.
[2]崔兴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20(09):52-53.
[3]邱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创新教学设计策略[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