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是大海的海,飞是飞翔的飞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十年前,海飞和我是同行,我们都为报人,喜好的却是文艺兮兮的腔调。而在做报人之前,海飞做过不少行当,当兵,当工人,当保安,摆过小摊……这是我最近才知道的。最近的海飞,我们可称他为作家、编剧和《浙江作家》杂志的主编。
  最早认识海飞,是在他的家乡浙江诸暨,他张罗一场笔会活动,同游五泄同吃西施豆腐什么的。当时我的印象是,海飞怎么可以这么年轻就写得这么好?而且更匪夷所思的是,又挑不出他的什么毛病。真的,我倒不是爱挑人毛病,而是说作家文人多少都有点小毛病,比如有的好酒,有的好色,有的口无遮拦,有的颇有口吃,有的是话痨但又言不由衷……这其实都是个性或可爱的一面。在某些场合,海飞很文静,但有的时候他又成了一名梁山好汉。有一次喝酒,我等选择啤酒,而他自愿选择他家乡的“同山烧”,不用说最后喝高的一定是他。
  作为一名同行,我很喜欢海飞的文字。那时我在《都市快报》上编一个叫“浓情小说”的版面,一听名字就知道,这类似一种巧克力奶茶,海飞也给我们写过这一类的稿子。后来我编书的时候选了一篇叫《野花》的,我觉得这是我们报纸的光荣。四千字左右,也有故事的起承转合,就是这样一种多少有点粉色的文字,海飞也是极为出色的。那时的海飞一手散文,一手小说,流畅和诗意都是兼而有之的。因为我不懂小说,尤其不懂短篇小说,我听有人说过写小说不能太流畅的,是要故意设置一些障碍的,正如田径比赛中的跨栏和障碍跑。但我读海飞的小说,从十年前到今天,在我这个外行看来,感觉他跑得好轻松,比如《干掉杜民》,我是一口气看完的。而《像老子一样的生活》,一看目录上的题目,就想去找来看看。而《向延安》这样的,我就很自然地想到,他怎么可以把“红色”写出这样的故事呢?当大家都挤在一堆“新现实”“新历史”“新谍战”时,海飞总能找到一条突围的路,或许我们只看到这路上的鲜花,却没有看到那些刺血的荆棘;而海飞自己也从来不讲写作的苦,因为他知道这会有作秀之嫌,所以他平常说话会用一些小幽默首先拿自己开涮,而朋友们呢也喜欢叫他“海大人”。在最近的一个饭局中,海飞他们几个小说家讲起小说之道,让我旁听到了几句,海飞讲到一个意思,他说好小说是不会被埋没的,从古至今没有被埋没的。而所谓“埋没”,在今天大概就是指没有评上奖或者没有入选各种年度选本,诸如此类的。这话大概也反映了海飞对小说的自信。但他更有清醒或叫自省的认识,他说他也偏爱自己的《赵邦与马在一起》。这小说是讲一个叫赵邦的人,因为很不信任人,只喜欢与他的马在一起……但海飞说这也可能是有问题的小说,因为这里还有一个读者接受度的问题,何况你要让这小说像卡夫卡的《变形记》那样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很可能,卡夫卡的时代跟海飞的时代,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但是人性呢,欲望呢,包括马和甲虫是不是都变化了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现在的海飞就像在田径场上撒腿欢跑的选手,他跑着跑着,就跑出了围墙外面,他跑到影视圈里去做编剧了。
  这在小说家中,自然不乏先例的,比如王朔,比如各类题材都拿得出手的刘恒,再比如广西的鬼子和东西,还有我们曾经很熟悉的王彪。小说家去写剧本,那一定比诗人和散文家去写要来得靠谱,这是不需要我来论证的。而至于说小说家为什么要去写影视剧本,这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我想可能还出于一种心理,那就是试试看呗,作家在内心总有要尝试一切的欲望,何况在作家眼里,国产的大多数影视剧都是很滥的,这表面看起来门槛不是太高啊,所以那就试试吧,包括像笔者这样无知者无畏的也去试过,而结果就是——影视剧像一条大河,有的人下水之后就被淹没了,有的上岸之后就再也不肯下水了,也有的下去之后就不肯上来,而有的上来下去上来下去变得游刃有余了,海飞无疑属于最后一种。
  在海飞的影视作品中,我一集不落看得津津有味的当属《旗袍》,尤其是王志文和马苏的戏,这是属于男人和女人的情欲戏了。一般的谍战剧,比如要杀个人复个仇什么的,多是直奔主题而去的。但是好的剧,即使是杀人者和被杀者,除了有必要的身份符号之外,他们又都是生活中的凡人,至少也要呈现凡人的一面,比如王志文饰演的那个角色,他是个旗袍癖,这样的人最后可能不是死在信仰和价值观上面,而是死在他的癖好上面,所以海飞说谍战剧中他最喜欢的是《潜伏》《借枪》和《暗算》,这个口味倒跟我很是相似,我想这大概就是有一种文艺范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吧,这肯定也是作为小说家的编剧最为在乎的地方,当然你忧伤也罢,史诗也罢,最后也得取决于制片方和导演的美学趣味。
  海飞的影视剧,看起来似乎非常顺风顺水,短短几年,从《旗袍》开始,接着就一部部华丽登场,《旗袍、旗袍》《大西南剿匪记》《从将军到士兵》《太平公主秘史》《隋唐英雄》等都已搬上荧屏,而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向延安》也将要开拍,而且海飞的题材也绝不囿于某一方面。乍一看完全是市场行为,东一枪西一剑的,他成了影视剧编剧中的“抢手货”。作为他的粉丝,海飞做了我做不了的事情,这一点让我很好奇,他以前是一手散文一手小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又是左手编剧右手小说,这个是怎么做到人格不分裂、时间不冲突的呢?
  好在我看到了海飞接受《北京青年报》访谈中的一段话,他说——“少有编剧会写小说,他们不是不会讲故事,而是没有好的叙述语言,无法把握小说特别需要的留白。反过来说,也少有小说家写剧本,他们一类是不愿写,一类是不会写。在我看来,剧本和小说同属文学,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接触剧本创作后,很难回到原来的语境中去,在行文中可以看到潦草的痕迹。其实这不是他写作功力的下降,而是他写作心境的改变造成的。编剧的好处在于,他所创作的剧本结构十分牢固,他把什么时候故事该进展到哪儿分得清清楚楚。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地方是,他可能不懂得取舍情节……許多好的影视作品是从小说改编而来的。好多影视作品,只用了小说中的人物结构或者极小部分的事件,但是依然精彩。这是为什么?因为小说接地气。我深知剧本上的一些长可以补小说上的短,同时小说中的长亦可以补剧本上的短。我对写作过程中的小说脚本化十分警惕。我认为小说中不是不可以有影视元素,而是不可以有创作影视作品时的那种心态……”
  海飞还说到,他现在创作小说不多,这两年大概也是每年一个中篇,这是因为很大精力兼顾着剧本创作的原因。
  我想这是海飞的经验之谈,也是真心话。他的朋友和同道,多少有点担心他会在影视剧上越走越远,怕坐不回小说家的椅子上来了,而我则以为,只要有这样的自觉和自省,其实在影视剧的道路上完全可以走得更远一点,甚至可以更大胆一点。目前在影视剧的生产链中,都说编剧很重要,但编剧其实还处于相对比较弱势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那么可不可以不囿于编剧这一角色,可不可以去尝试做导演和制片人,或者说自己组个班子搭个台呢?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作家,是的,他还得靠码字来安身立命,但我想应该有更大的天地去闯一闯,然后再守着一张稿纸一台手提电脑。
  我期待着这一天,海飞将会给我发来一条短信——现在有一个报纸编辑打酱油的角色,你来不来试一下?
  如果真有这一天,那我要求自己设计台词,且是这样的:海是大海的海,飞是飞翔的飞……
其他文献
李前进是独苗,家庭条件在桃花吐就算最好的了。李前进上完高中差五分没考上大学。家里卖了两头猪,叫李前进继续复读一年。一年以后再考,这回差了八分没考上大学。  这就很滑稽了,两头猪非但没有叫李前进前进五分考上大学,还从坡上出溜了一大截倒退了三分。虽然学习上没有前进,但是李前进那年跟同班的同学许腊梅谈了恋爱。也不能说谈了恋爱,俩人也没挑明关系,就是朦胧的情愫。但是在考大学的问题上两个人出奇地默契一致,两
期刊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的开篇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芸芸众生自然会因为各自的情感所系、欲望所得而有不同的体悟。何荣芳小说中的四奶奶生活在高家大屋里,作为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她是破落的传统社会最后的余脉,四奶奶不可动摇的旧时代情绪使其对这个新时代充满排斥与恐慌。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同时又是新时代的阴影,她在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中艰难地继续担当旧式思想的捍卫者,她的拼命挣
期刊
一  宴席终于散了。  是几个在一起几十年的老伙计,为老葛光荣退休攒的一个酒局,席上喝了茅台。老葛舍不得喝,捏着酒盅舔。他们都笑他馊抠,说你喝下去,一口喝下去!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除了警服,就没一身像样的衣裳,你亏不亏嘛!老葛便一仰脖,把满满一盅茅台酒,一口喝干。  盅子小,一盅才六钱。这地方喝酒,时兴“走盅”,一桌子上的酒盅,别管多少,都跟着一个人的盅子走,酒量瓤一瓤的,一趟盅子走下来,就
期刊
阿月在古镇开茶楼,茶楼是父亲买下的。阿月的父亲喜欢去茶楼喝茶,泡一壶好茶,清茶的香气就在身边缭绕,听周围的人谈古论今,说东道西,其乐无穷。  茶楼是两层的小楼,木格子窗户,旧木桌子,旧木凳子,还有旧竹子藤椅。阿月负责送茶,客人一落座,阿月轻轻地走过去,手提一个冒着白色烟雾的长嘴铜壶,缓缓将开水倒入放好茶叶的白瓷杯里,动作轻柔,行云流水般。茶叶在三起三落間,沉入杯底,未饮,清香飘出,不知不觉间让客人
期刊
应王春林教授的邀请,我谈谈自己对文学批评的感想。《安徽文学》非常有锐气和担当,能在此发表文字非常荣幸。我正规从事文学批评工作是2002年在山东读硕士的时候。在此之前,我在国企工作过多年,做过工人、门卫、保管、财务、秘书等工作。因为是文学青年,我也尝试发表文学批评。我还记得,第一篇文学批评是关于张爱玲研究的,发表在一家地方大学学报。2002年,我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求教于著名批评家吴义勤教授门下,攻读
期刊
最冷一天  我将滚动中不断蜷缩的梧桐树叶  认作受惊四窜的栗鼠  但没有低估屋外的沉重  严寒刺激了口腹之欲  也解放了我们犹犹豫豫的手脚  它拆穿虚假的漂亮  如同否认确凿的美丽  好多街道其实从未涉足  一些巷子已经分辨不清  热气是存在的  磅礴却无计可施  潜进室内  中央空调回水的声响  就像麻雀在集体哺乳  哦,妈妈  我决定宽恕这个纸糊的世界下层建筑  十年前,集镇中不存在寺庙  除
期刊
这是一篇不错的小说,但绝不完美。作为编辑要清楚地知道一篇小说的亮点和缺失,要在心里有一套稳定的评价标准和评分体系,《守》可以给60分,尚有40分的空间值得商榷和进步。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传统宗法秩序的维护者“四奶奶”,在当今城市化进程的社会转型期中,愈发格格不入,无论是其刻意维护的、象征着传统家族范式的“高家大屋”,或是她固执坚守的、乡村视域下稳定的道德伦理,都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分崩离析。在
期刊
这个冬天冷,出门少,腿脚都闲出了病,走路有些跛,一定要出去走一走了。  我与老三都住隆康路,得闲时总是约好一同买菜、逛街、去福利院看望姑妈。两人年龄、高矮、胖瘦均相差无几。区别就是一个脸尖一个脸圆,可活着活着就活成了一个样子,她的圆下巴尖了,我的尖下巴圆了;她的高跟鞋矮了半截,我的长头发短了五寸;我俩从一个理发师手中出来的发型,可作双胞胎样板工程。  我说你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吗?题目像句诗——我于昨
期刊
1  睡梦中的许诺是被落在脸上的热吻惊醒的。那吻,像雨点一般落在许诺的脸颊上,额头上……似一阵暴雨,强烈又饱满,还夹杂着花朵的清香,最后,这玫瑰花般的清香凝聚到了许诺的口腔里,逶迤前行至咽喉处戛然而止。许诺猛然从床上坐起身,他的目光在柔和的灯光下寻觅,直至停滞在穿衣镜前。  万籁俱寂的午夜时分,室内的一切都散发着安静的气息。许诺却在刹那间听到了自己剧烈的心跳。伴随着心跳,他的语速也很快,“你是谁?
期刊
1  走读淮河,自然是要走一走淮河最重要的支流——涡河。涡河不仅是淮河的第二大支流,涡河的岸边还诞生了老子、庄子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为寻觅2500多年前的老子留下的圣影和气韵,我们一行四人在春夏时节两次穿越了300公里的淮北平原,沿着亘古流长的涡水,一路行进寻觅,嗅着前人留下的墨香,寻访了河南的鹿邑、安徽的亳州和涡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