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学生才能发展学生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为全面启动标志的我国本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教学一线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情意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经历10多年的摸索,“生本课堂”“学生中心”等教学观念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尝试转变“教师中心”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如何使得自己的教学遵循人的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建议广大教师潜心研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撰写的《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一书。
  该书首次出版于1992年,1995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誉为我国第一部思维心理学专著,至今已经修订3次,在教育界影响甚广。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状,提议教师研读本书(2011年版)的几个视角,供大家参考。
  一、辩证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在当前教师积极尝试“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有夸大学生主体作用的现象。例如,把学生自学作为日常教学的常态模式一刀切地运用在所有学科课堂上,学生每天从早自习到晚。
  该书在第一章第一节系统地论述了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关系,指出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教的活动领导着学的活动。然而,教师的教,为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学,所以,教师的教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的作用及其发挥的程度,必然地要以学生发展的原有水平为基础。
  书中对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以及教与学的交互作用进行了一一论述,言语精炼,深入浅出,相信能促使大家透彻理解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教师满堂灌的课堂与学生全自习的课堂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需要探寻能有效引发学生学习内因的方法和途径,结合具体教学任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学。
  二、科学认识学习的本质
  教师的教要引发学生的学,教师就需要明白人是怎样学习的,学生作为一个尚未全面发育的个体其学习有何特点。
  对于学习本质以及学生认知特点的论述,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些方面的论述,该书与其他心理学书籍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该书从教学的场景出发展开探讨,而不是单纯就心理学论心理学,因此更易于教师理解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学;第二,该书立足于教师专业需求的角度而不是心理学本身的视角展开讨论,所以书中对学习理论以及学习与发展史的介绍,易于教师吸收和内化;第三,该书基于著者30多年的一线教学实验成果,结合具体学科为教师展示学科教学应该怎样遵循学习规律以促进学生发展,能极大地帮助教师将学习本质的理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第四,该书对30多年一线教学实验成果的介绍,不仅有助于教师理解学习本质,还能在方法论上指导教师如何研究学生、理解学生。
  因此,本书是中小学教师走进心理学、理解学习本质从而学会研究学生的最佳读本,也是教育部规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必修书籍。教师在研读该书时,务必要在这些方面求得收获,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以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能力。
  三、高度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人们常说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什么是学生发展呢?本书精要地介绍了中西方学习与发展研究史,并就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论述,指出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能的突破口。
  根据20多年的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理论、实践研究的成果,本书指出,心理能力不是空洞的,它总是要和一种活动或者和一种认知联系在一起。其中一种显著的表现,就是和学科教育相联系,构成学生的学科能力。书中以多轮教学实验的结果揭示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结构与思维品质特征、语文能力结构与思维品质特征,为当前学科教学整合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内容框架和实施途径。
  书中还提出,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关系,主要来自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即思维是概括的反映。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的过程。没有概括,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学到知识;没有概括,就难以形成概念,同时由概念所引申的公式、法则、定理、定义就无法被学生所掌握;没有概括,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无法形成,从而也难以建立对学科体系的整体认识。所以,学科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授之以渔”,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四、全面把握学习的内因
  教师的教要触动学生学习的内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证实,学生学习的内因不仅有智力因素,还有对学生学习存在重大影响的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等非智力因素。该书在最后三章着重论述了非智力因素和个体差异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整体改革的思路与实证案例,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与价值,转化教学观念,实践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书中概括介绍了人们对非智力因素认识的过程,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并一一展开论述。为探究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著者编制了《中学生学习品质评定量表》,从10个方面(包括感知理解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应用操作能力6个方面的智力因素和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意志力、兴趣4个方面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论述,书中首先介绍国内外对超常学生、学困生的已有研究,然后阐释个体心理能力认知方式的差异对学生学习和思维品质的影响,最后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多维度的表现归类,促使教师全面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心理与生理机制,帮助教师科学地理解学生。
  在全面发展与整体改革的论述中,本书着重指出德育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建议将德育置于教育改革的首位。同时,倡导多学科统筹规划、整体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后,还以教学实验结果来证实书中所提的整体改革思路与方案确实有助于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并提出整体改革的关键是抓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论述能给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诸多的启示。
  以上提出的四个方面的阅读视角,希望能成为广大教师阅读本书时吸取、概括和反思所读内容的“脚手架”,以达成对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当然,相信读者阅读本书时,收获的不仅仅是这四方面的内容,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很多收益。同时,也相信读者认同书中提出的“要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学生的发展”的观点,大家会积极地将自己阅读学习本书的收获付诸实践,从而切实转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李奇志)
其他文献
一、组织公民行为:教师职业特性的需要  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劳动具有劳动主体与工具的同一性,即教师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教育教学的工具[1]。而学校组织是松散联结的系统,即教育组织内部的人员、机构间的联系呈现松散联结的特征[2]。这便要求教师具有自觉和自律的德性,而组织公民行为正是教师自觉和自律的表现。组织公民行为,即个体自愿表现出来的超出制度范围要求的与奖惩无关的利
本刊讯(张迿)2014年10月29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2014)》。《报告》显示,15个副省级城市中教育发展指数最高的是成都市,得分为0.928。教育发展指数排在前五位的是成都、沈阳、武汉、杭州和南京。  除此之外,该监测报告还包括教育公平、教育条件保障等部分。教育公平指数前五位的分别是宁波、杭州、成都、青岛和武汉。教育条件保障指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如何围绕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最近对粤西一个欠发达的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以“实事求是、摸清情况、提示问题、促进发展”的科学态度,实地考察了当地城区、乡镇和农村的16所中小学及4所幼儿园,并与校长、师生和家长进行座谈,就教育问题展开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我国的课堂教学改进,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社会发展及国家具体政策希望教育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回应。2001年以来由教育部在全国范围逐步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即为典型。这种课堂教学的变革由于获得政策支持,规模大,范围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但由于牵涉范围广,课堂改革难以有效地针对各地区、各学科的情况进行。第二类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此类教学改革源于教学第
汪卫民,湖北省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黄冈市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冈市教科院教研信息部主任等。  《中国教师》:汪老师,您好,从2001年实验版课标的颁布实施至2011年课标标准版的颁布已经过了十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黄冈市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的落实情况吗?  汪卫民:从全市来看,整体在跟进,但从地理学科来讲,我个人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我便一直担任班主任,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愈发深刻,在工作中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更是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可。在他们的眼里,似乎什么样的班、什么样的学生我都能管理好。在相互交流中他们问我能做到这些的秘诀是什么,仔细回想这些年的工作,我认为得益于两件“法宝”:一是勤跑腿,二是善表扬。本文结合我去年的工作谈谈使用这两件“法宝”的一点体会。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去年学校安排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目的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执教,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了解这一政策的有效性,教育部师范司和联合国儿基会就“特岗计划”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此项政策效果良好,值得大力
师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教育的首要条件。教育没有了爱,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等于零。那么,怎样理解师爱,师爱与其他的爱有什么区别和特定的要求呢?    一、师爱是一种“公爱”,而不是“私己的爱”    所谓“私己的爱”,就是个人之间的爱,情爱、友爱、手足之爱、亲子之爱就属于此类。这些爱可以感人,也可以动人,甚至施爱主体可以为受爱对象作出牺牲,包括献出生命,但是,这种爱却不负社会责任,也不追求社会效果
2007年教师节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的专业工作者。教育科学研究是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为了构建思想政治高效课堂,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有三方面。  一、变“独演”为“互动”  “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应是师生地位平等,进行互动和教学相长的平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可尝试将课堂最开始的五分钟作为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根据教学计划和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并由学生民主选举主讲人。为此,可要求学生在周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