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立体几何主要任务是研究空间点、线、面、体的位置关系和度量.“棱”是属于线的范畴,又是多面体的重要构成元素,在一些试题中,命题教师比较看重“棱”的功能,在四面体中不惜重墨宣染,将有关棱的问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使这些试题富于探究性、挑战性,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考、自主招生和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笔者在老师指导下,收集高考复习时资料中出现的题目,剖析如下,与同伴们分享.
一、由棱长求四面体个数问题
例1 (2007年浙江省数学竞赛题)以1,1,1,2,2,2为六条棱长的四面体个数为( )
A.2 B.3 C.4 D.6
解析 以这些边为三角形仅有四种:(1,1,1),(1,1,2),(1,2,2),(2,2,2).
固定四面體的一面作为底面:当底面的三边为(1,1,1)时,另外三边的取法只有一种情况,即(2,2,2);当底面的三边为(1,1,2)时,另外三边的取法有两种情形,即(1,2,2),(2,1,2).其余情形得到的四面体均在上述情形中.由此可知,四面体个数有3个,应选B.
二、关于棱所成的角
例2 (2008年吉林省数学竞赛题)有六根细木棒,其中较长的两根木棒长分别为3a,2a,其余四根均为a,请你用它们搭成三棱锥,则其中的两条较长的棱所在的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63 B.0
C. 0或63
D.以上答案皆不对
解析 由于6根木棒中有两根与众不同,对它们所在位置要合理分类讨论,做到不重不漏:(1)当长分别为3a,2a的两根木棒在同一个面内时,如图1,不妨设AB=AC=AD=BC=a,CD=2a,BD=3a,可得BD、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2)当长分别为3a,2a的两根木棒为四面体对棱时,如图2,不妨设AB=AD=BC=CD=a,AC=2a,BD=3a,取AC的中点E,连BE,DE,则AC⊥BE,AC⊥DE,所以AC⊥面BDE,进而AC⊥BD,从而它们所成角的余弦值为0,但由于此时BE+DE 三、关于棱长的取值范围
例3 (2012年重庆理9)设四面体的六条棱的长分别为1,1,1,1,2和a,且长为a的棱与长为2的棱异面,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2) B.(0,3)
C.(1,2) D.(1,3)
图3
解析 如图3,将长为a的棱看作橡皮筋一样可以伸缩,也即两个三角形△BCD、△ACD可绕CD边转动,从两个极端看,当A、B快重合时,a接近0,当两三角形平面成以CD为棱的1800平面角时,a就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长,此时a为2,故选A.
例4 (2010辽宁理数12)有四根长都为2的直铁条,若再选两根长都为a的直铁条,使这六根铁条端点处相连能够焊接成一个三棱锥形的铁架,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6+2) B.(1,22)
C. (6-2,6+2)D. (0,22)
解析 根据条件,四根长为2的直铁条与两根长为a的直铁条要组成三棱锥的铁架,有以下两种情况:(1)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三条侧棱长为2,a,a,如图4,取BC中点D,连结SD、AD可知AD=3,SD=a2-1,在△SAD中,则有2-3 所以(6-2)2=8-43 即有6-2 (2)构成三棱锥的两条对棱长为a,其他各棱长为2,如图5,取AB中点D,此时CD=SD=4-a24,在△SDC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24-a24>a,得0 在实际考试中,学生往往看到四个表面三角形,只能粗略求得0 很难深入内部构建三角形,再利用三边关系建立不等式组,若用极端原理,就很容易知道:
由图4变成如图6,当AS、AD成平角时,此时a=SB=SC=SD2+BD2=1+(2+3)2=8+43=6+2.
由图4变成如图7,当AS、AD成零角时,
此时a=SB=SC=SD2+BD2=1+(2-3)2=8-43=6-2,
所以6-2 对图5,当S、C,A、B接近重合时,a趋近0;当二面角S-AB-C为180°
时,由SC=AB=a,SA=AC=CB=SB,可知四边形SACB为正方形,此时a=22 ,所以0 四、由棱长求体积或其最值
例5 (1999年上海高考理科试题第12题)若四面体各棱的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的值是(写出所有可能的值).图8
解析 要构造出满足条件的四面体,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知识确定每个面上的3条棱,排除(1,1,2),可得(1,1,1)、(1,2,2)、(2,2,2),用这3类面(三角形)在空间中构造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四面体,这就要进行分类讨论了.另外一个难度体现求三棱锥的高,这要利用图形对称性及三角形中的面积关系,如图8.
其体积可能值是:1112,1412,116 .
例6 三棱锥S-ABC中,一条棱长为a,其余棱长均为1,求a为何值时,三棱锥S-ABC体积最大,并求最大值.图9
解析 如图9,由于图形的对称性,容易求出高,所以很多学生会将体积表示为a 的函数,也能求出答案;但还有更妙的方法:这个三棱锥可以理解成两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以棱BC为轴可以互相“开合”,两个顶点A、S之间的连线就是a(想像成橡皮筋),要使体积最大,当底面ABC一定时,只要棱锥的高最大即可,所以平面SBC垂直于底面ABC时,高最大,即为△SBC的高h=32,所以Vmax=13×34×32=18 ,此时,a=32×2=62. 例7 (2010武汉大学自主招生题)有4条长为2的线段和2条长为a的线段,用这6条线段作为棱,构成一个三棱锥.问a为何值时,可构成一个体积最大的三棱锥,最大值为多少?图10 图11
解析 和例6有相似之处,只是变化的线段多一条,若方法不当,觉得无从下手且复杂,方法选好照样简单.由例2知构成三棱锥有两种摆放方式:
(1)当2条长为a的线段放在同一三角形中,如图10,不妨设底面BCD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要使体积达到最大,必有BA⊥底面BCD,此时由BA=2求得AC=AD=a=22,所以
Vmax=13×34×22×2=233;
(2)当2条长为a的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那只能是对棱的位置,如图11,不妨设AD=BC=a,BD=CD=AB=AC=2.取BC中点E,连结AE、DE,则AE⊥BC,DE⊥BC,从而BC⊥面AED.
所以V=13S△AED·BC.在△AED中,AE=DE=4-a24,AD=a,
S△AED=12a4-a24-a24=12a4-a22 ,所以
V=16a24-a22=1614a2·a2·(16-2a2),由三元均值不等式a2·a2(16-2a2)≤(163)3.
当且仅当a2=163时等号成立,即a=433时,Vmax=16273<18273=233.
综上,当a=22时,可构成一个最大体积的三棱锥,最大值为233.五、棱长和向量的完美结合图12
如图12,在四面体ABCD中,不妨设AD=a,BC=b,CD=c,AB=d,则有如下一个优美结论:
2BD·AC=(a2+b2)-(c2+d2)
证明:因为BC=BD+DA+AC,
所以BC2=(BD+DA+AC)2=BD2+a2+AC2+2BD·DA+2BD·AC+2DA·AC,
b2=(BD2-2BD·ADcos∠ADB)+(AC2-2AD·ACcos∠DAC)+a2+2BD·AC,
又由余弦定理,得d2=a2+BD2-2BD·ADcos∠ADB,c2=a2+AC2-2AD·ACcos∠DAC,
从而b2=(c2-a2)+(d2-a2)+a2+2BD·AC,
即2BD·AC=(a2+b2)-(c2+d2).
由上述结論可得:①已知四面体任意两组对棱的长,可求第三组对棱的数量积,但要注意两向量的方向,从图12中看出,两向量方向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和y轴的正方向;②如果将结论左边BD·AC看作一个量,可以“知四求一”;③若再知道BD和AC的长,则能求得异面直线AC和BD所成角的余弦值.设异面直线AC和BD所成角为θ,BD=e,AC=f,则2efcosθ=(a2+b2)-(c2+d2),谓之推论,也即知道四面体的所有棱长,能分别求得三组对棱所成角的余弦值.
例8 (2016届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理科15题)空间四点A、B、C、D满足|AB|=2,|BC|=3,
|CD|=4,|DA|=7,则
AC·BD=.
解析 由结论知:
2AC·BD=-[(AB2+CD2)-(BC2+AD2)]=38,
所以AC·BD=19.
例9 (金丽衢十二校一模理科15题)如图13,在三棱锥D-ABC中,已知AB=2, AC·BD=-3,设AD=a,BC=b,CD=c,则c2ab+1的最小值为.
解析 由2BD·AC=(a2+b2)-(c2+d2),
得-6=(a2+b2)-(c2+4),即c2=a2+b2+2,
所以c2ab+1=a2+b2+2ab+1≥2ab+2ab+1=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此时c2ab+1的最小值为2.
例10 如图14,将一副三角板拼接后,再使三角板BCD沿BC竖起来,使两块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AD和B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 不妨假设△BCD是一个角为300,另一个角为600的直角三角形.令CD=a,则BC=3a,BD=2a,AB=AC=62a,
因为面BCD⊥面ABC,CD⊥BC,所以CD⊥面ABC,从而CD⊥AC,求得AD=102a.
由推论知,2AD·BCcosθ=|(BD2+AC2)-(AB2+CD2)|,所以30a2cosθ=3a2,
cosθ=3010,即异面直线AD和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010.
综观上述例题,组成四面体的6条棱长短不一,就存在答案多重性,要抓准分类讨论的标准,做到不重不漏;极端原理巧妙运用能减少运算量,做到小题巧做.还有必须清楚线线、线面位置关系,且找到合理的算法、最佳求线段长的途径.特别是和向量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由棱长求四面体个数问题
例1 (2007年浙江省数学竞赛题)以1,1,1,2,2,2为六条棱长的四面体个数为( )
A.2 B.3 C.4 D.6
解析 以这些边为三角形仅有四种:(1,1,1),(1,1,2),(1,2,2),(2,2,2).
固定四面體的一面作为底面:当底面的三边为(1,1,1)时,另外三边的取法只有一种情况,即(2,2,2);当底面的三边为(1,1,2)时,另外三边的取法有两种情形,即(1,2,2),(2,1,2).其余情形得到的四面体均在上述情形中.由此可知,四面体个数有3个,应选B.
二、关于棱所成的角
例2 (2008年吉林省数学竞赛题)有六根细木棒,其中较长的两根木棒长分别为3a,2a,其余四根均为a,请你用它们搭成三棱锥,则其中的两条较长的棱所在的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63 B.0
C. 0或63
D.以上答案皆不对
解析 由于6根木棒中有两根与众不同,对它们所在位置要合理分类讨论,做到不重不漏:(1)当长分别为3a,2a的两根木棒在同一个面内时,如图1,不妨设AB=AC=AD=BC=a,CD=2a,BD=3a,可得BD、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2)当长分别为3a,2a的两根木棒为四面体对棱时,如图2,不妨设AB=AD=BC=CD=a,AC=2a,BD=3a,取AC的中点E,连BE,DE,则AC⊥BE,AC⊥DE,所以AC⊥面BDE,进而AC⊥BD,从而它们所成角的余弦值为0,但由于此时BE+DE
例3 (2012年重庆理9)设四面体的六条棱的长分别为1,1,1,1,2和a,且长为a的棱与长为2的棱异面,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2) B.(0,3)
C.(1,2) D.(1,3)
图3
解析 如图3,将长为a的棱看作橡皮筋一样可以伸缩,也即两个三角形△BCD、△ACD可绕CD边转动,从两个极端看,当A、B快重合时,a接近0,当两三角形平面成以CD为棱的1800平面角时,a就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长,此时a为2,故选A.
例4 (2010辽宁理数12)有四根长都为2的直铁条,若再选两根长都为a的直铁条,使这六根铁条端点处相连能够焊接成一个三棱锥形的铁架,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6+2) B.(1,22)
C. (6-2,6+2)D. (0,22)
解析 根据条件,四根长为2的直铁条与两根长为a的直铁条要组成三棱锥的铁架,有以下两种情况:(1)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三条侧棱长为2,a,a,如图4,取BC中点D,连结SD、AD可知AD=3,SD=a2-1,在△SAD中,则有2-3
由图4变成如图6,当AS、AD成平角时,此时a=SB=SC=SD2+BD2=1+(2+3)2=8+43=6+2.
由图4变成如图7,当AS、AD成零角时,
此时a=SB=SC=SD2+BD2=1+(2-3)2=8-43=6-2,
所以6-2 对图5,当S、C,A、B接近重合时,a趋近0;当二面角S-AB-C为180°
时,由SC=AB=a,SA=AC=CB=SB,可知四边形SACB为正方形,此时a=22 ,所以0 四、由棱长求体积或其最值
例5 (1999年上海高考理科试题第12题)若四面体各棱的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的值是(写出所有可能的值).图8
解析 要构造出满足条件的四面体,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知识确定每个面上的3条棱,排除(1,1,2),可得(1,1,1)、(1,2,2)、(2,2,2),用这3类面(三角形)在空间中构造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四面体,这就要进行分类讨论了.另外一个难度体现求三棱锥的高,这要利用图形对称性及三角形中的面积关系,如图8.
其体积可能值是:1112,1412,116 .
例6 三棱锥S-ABC中,一条棱长为a,其余棱长均为1,求a为何值时,三棱锥S-ABC体积最大,并求最大值.图9
解析 如图9,由于图形的对称性,容易求出高,所以很多学生会将体积表示为a 的函数,也能求出答案;但还有更妙的方法:这个三棱锥可以理解成两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以棱BC为轴可以互相“开合”,两个顶点A、S之间的连线就是a(想像成橡皮筋),要使体积最大,当底面ABC一定时,只要棱锥的高最大即可,所以平面SBC垂直于底面ABC时,高最大,即为△SBC的高h=32,所以Vmax=13×34×32=18 ,此时,a=32×2=62. 例7 (2010武汉大学自主招生题)有4条长为2的线段和2条长为a的线段,用这6条线段作为棱,构成一个三棱锥.问a为何值时,可构成一个体积最大的三棱锥,最大值为多少?图10 图11
解析 和例6有相似之处,只是变化的线段多一条,若方法不当,觉得无从下手且复杂,方法选好照样简单.由例2知构成三棱锥有两种摆放方式:
(1)当2条长为a的线段放在同一三角形中,如图10,不妨设底面BCD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要使体积达到最大,必有BA⊥底面BCD,此时由BA=2求得AC=AD=a=22,所以
Vmax=13×34×22×2=233;
(2)当2条长为a的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那只能是对棱的位置,如图11,不妨设AD=BC=a,BD=CD=AB=AC=2.取BC中点E,连结AE、DE,则AE⊥BC,DE⊥BC,从而BC⊥面AED.
所以V=13S△AED·BC.在△AED中,AE=DE=4-a24,AD=a,
S△AED=12a4-a24-a24=12a4-a22 ,所以
V=16a24-a22=1614a2·a2·(16-2a2),由三元均值不等式a2·a2(16-2a2)≤(163)3.
当且仅当a2=163时等号成立,即a=433时,Vmax=16273<18273=233.
综上,当a=22时,可构成一个最大体积的三棱锥,最大值为233.五、棱长和向量的完美结合图12
如图12,在四面体ABCD中,不妨设AD=a,BC=b,CD=c,AB=d,则有如下一个优美结论:
2BD·AC=(a2+b2)-(c2+d2)
证明:因为BC=BD+DA+AC,
所以BC2=(BD+DA+AC)2=BD2+a2+AC2+2BD·DA+2BD·AC+2DA·AC,
b2=(BD2-2BD·ADcos∠ADB)+(AC2-2AD·ACcos∠DAC)+a2+2BD·AC,
又由余弦定理,得d2=a2+BD2-2BD·ADcos∠ADB,c2=a2+AC2-2AD·ACcos∠DAC,
从而b2=(c2-a2)+(d2-a2)+a2+2BD·AC,
即2BD·AC=(a2+b2)-(c2+d2).
由上述结論可得:①已知四面体任意两组对棱的长,可求第三组对棱的数量积,但要注意两向量的方向,从图12中看出,两向量方向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和y轴的正方向;②如果将结论左边BD·AC看作一个量,可以“知四求一”;③若再知道BD和AC的长,则能求得异面直线AC和BD所成角的余弦值.设异面直线AC和BD所成角为θ,BD=e,AC=f,则2efcosθ=(a2+b2)-(c2+d2),谓之推论,也即知道四面体的所有棱长,能分别求得三组对棱所成角的余弦值.
例8 (2016届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理科15题)空间四点A、B、C、D满足|AB|=2,|BC|=3,
|CD|=4,|DA|=7,则
AC·BD=.
解析 由结论知:
2AC·BD=-[(AB2+CD2)-(BC2+AD2)]=38,
所以AC·BD=19.
例9 (金丽衢十二校一模理科15题)如图13,在三棱锥D-ABC中,已知AB=2, AC·BD=-3,设AD=a,BC=b,CD=c,则c2ab+1的最小值为.
解析 由2BD·AC=(a2+b2)-(c2+d2),
得-6=(a2+b2)-(c2+4),即c2=a2+b2+2,
所以c2ab+1=a2+b2+2ab+1≥2ab+2ab+1=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此时c2ab+1的最小值为2.
例10 如图14,将一副三角板拼接后,再使三角板BCD沿BC竖起来,使两块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AD和B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 不妨假设△BCD是一个角为300,另一个角为600的直角三角形.令CD=a,则BC=3a,BD=2a,AB=AC=62a,
因为面BCD⊥面ABC,CD⊥BC,所以CD⊥面ABC,从而CD⊥AC,求得AD=102a.
由推论知,2AD·BCcosθ=|(BD2+AC2)-(AB2+CD2)|,所以30a2cosθ=3a2,
cosθ=3010,即异面直线AD和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010.
综观上述例题,组成四面体的6条棱长短不一,就存在答案多重性,要抓准分类讨论的标准,做到不重不漏;极端原理巧妙运用能减少运算量,做到小题巧做.还有必须清楚线线、线面位置关系,且找到合理的算法、最佳求线段长的途径.特别是和向量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