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关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里、教师间、学生中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验中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疑难和困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解决和克服这些矛盾和困难,就应处理好这样几个主要的关系。
  1.困惑与信心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训模式的改革、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考试评价的机制的形成等诸多方面,是一个极具复杂性与艰巨性的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课程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与疑惑是在所难免的。例如:与过去相比,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后的中考、高考怎么办?一味地对学生采用表扬、赏识的方法,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得日益脆弱,难以接受生活当中的挫折,以后怎样面对现实生活?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的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课改”会不会半途而废?……面对这许多“怎么办”,“会不会”,我们是束手无策,还是积极思考、主动研究?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是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的,每一位课程改革的参与者都应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这次“课改”的重大意义,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正视困难,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心。
  2.课标与教学的关系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因长期受“教学大纲”的影响,缺乏对课程标准的研读,仍就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以致导致了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难于落实的状况,一些教学仍然处于机械训练、题海战术之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领悟其精神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坚决摒弃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凡是教材中因繁、难、偏、旧而删去的内容或课程标准没要求的内容,不应再添加补充、拔高要求;则是能够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获取的知识,就不要让学生重新回到机械训练、重复练习的旧套套中去,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3.备课与教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不关注过程本身,始终牵着学生循着教案走,忽视学生主体。其实,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学过程有诸多的因素,教学过程的发展因此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正是取决于对这多样可能性的正确选择。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把备课简单地等同于编写一个预设的(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教案,而要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备学生、备“可能”,在教案中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手中有教案”。
  4.教研方式与“校本教研”的关系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而教学改革必然会遇到问题和矛盾,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对如何解决问题与矛盾进行研究。这些问题与矛盾成了学校教学研究的内容和主题,而教师成了研究者,这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
  原来学校的教研大多属于“计划型”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形式单一,教研内容没有针对性,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在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发言的往往是学校里有职务的或几个骨干教师)因此教研实效差,难于解决实际问题,难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而以校为本的教研是以学校、教师面对的问题为对象,教研的内容来自一线教师,来自于学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研形式多样化,打破时空限制,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即时反思,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研究者。教师在这种教研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参与者。同时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5.课堂活跃与教学实效的关系实验一阶段来,我们深切地感触地说现在课堂最大变化是师生关系的悄然转变。这一转变打破了课堂“鸦雀无声”、“正襟危坐”的沉闷气氛,使课堂活了起来,学生敢想、敢问、敢说,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开发生命潜能”的教育价值得到彰显。但我们也不难看出,这种“活跃”的课堂,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瞎起哄”的“积极投入学生”的假象,手动了、嘴动了,但大脑没有真正动起来,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对此,我们有必要区分表面热闹的“活”与深层次思维“活”的关系,真正做到活而有序,活而有思,活而有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乐于合作,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及自主、主动发展的良好意识,关注差异,利用差异,以趣激趣,以“活”激“活”,使每位学生的思维都活起来,全身心地参与学的全过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这样的“活”才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认识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要依赖于各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1.读功读是指读书,读什么书?首先要以语文课本为基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几千年来各民族人民不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的一部分,蕴含丰富的营养,可谓文质兼美,对这些文章要
期刊
[摘要]高一年级的学习起着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与过渡作用,能否搞好高一年级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成败。本文就高一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这一衔接与过渡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一年级;过渡    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同学,一进入高中后,尤其是月考——进入高中第一次考试,以及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中考考那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导、学、探、练、清”教学法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操作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逐步的总结出一种“导、学、探、练、清”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符合教育规律及新课程理念,对提高课堂效益作用较大,现将操作方法简述如下:    1.导: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1导入新课: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的革新者,要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自主参与者,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这需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
期刊
[摘要]语文老师要营造一个书香班级,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环境,读书批注,三分钟演讲,分享好书等活动来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相伴他们一生。  [关键词]阅读;班级书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在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阅读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
期刊
在新的课改中,兴趣教学和情感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兴趣、情感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满足学生的“需之切”,学生必会“乐其业”。    1.引导要有新鲜的感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其认知的心理需要呢?我想,结合教学的实际,利用现代教学设施给课堂注入一点新鲜动感的活力元素,让学生兴奋,以引起学生兴趣。例如:《
期刊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敢于竞争,敢于质疑问难,从而成为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强调指出:要改革课程目标过分注重传承知识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教
期刊
[摘要]学习习惯是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形成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差下生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状态;原因;如何    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深知学困生的苦恼。随着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从初中开始,学生出现们学习障碍往往要大于其他学科。而数学又是一门非常
期刊
我校自设立英语分层次教学法以来,其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外语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本人的研究课题。下面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外语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1.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要不断的进行思想情感的渗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本意识。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觉的意识和能动作用下愉快的、积极地进行自我、小组和集体合作交流学
期刊
[摘要]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英语教学心理学中一个非常有利教学的概念,英语教师应该对此有彻底的了解,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期待;英语;教学    教师期待的研究以罗伯·罗森塔尔(Rosenthal)和雷诺尔-贾可布森(Jacobson)1968年所做的“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的试验报告为起点。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