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事实证明,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学生只有在优秀的集体里,才能较快地养成社会所期望的品德和能力。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形象,丰富学校的内涵,凸显学校的特色。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优美的班级环境能给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可以说有怎样的班集体文化就会培育出怎样的学生。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呢?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1.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我认为,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作为老师不能只制定一些方案和措施就行了,因为老师也是班级的一份子,也是主人,必须参加到班级建设中去。因此,平时的工作中,我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我做起。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纸屑要主动捡起,课桌排成一线,椅子推进去,每节课下课都由班长带头喊出我们班的保洁口号:下课三个一,捡垃圾,摆桌椅,不追跑。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是我家”。
2.名人名言上墙,让墙壁也“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16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有书法特长的学生书写自己喜欢的名言、古诗和日记,并且每周进行一次更新。每写一次,就进行品读,并告诉学生一些道理,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等。我也知道,一则日记,一篇作文、一句座右铭,对学生的思想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3.学生亲自动手,优化教室墙报
教室的墙报是学生施展才华,摄取知识的宝库,在整个教室的环境中占的面积较大,是班级自己的田地。因此,用心经营它,让它焕发活力,变得生动起来,出产班级的优质“土特产”,成为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好帮手,也成为学生的一个精神乐园。在出黑板报时,具体的版面设计、策划全由学生主动完成,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享受美的熏陶,力求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
4.和谐统一,美化教室“四角”
教室的布置要做到寸土尺金,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个角落,让教室的文化韵味,书香气息遍布整间课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渲染的作用。因此,在教室前门的正对面贴着学生亲手创作的绘画作品,让喜欢手工剪贴的学生进行表框、打扮。靠近黑板的地方开辟一个小范围的公告栏,里面包含课程表、值日表、班务分工等,力求条理性、实用性;黑板的左侧张贴眼保健操图示,时刻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用眼。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黑板报的右侧设计了“世界窗”,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世界,知道每天的时事。在“世界窗”旁边有个“我最棒”,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语文手抄报,一个星期更换一次。读书能使我们思想深邃,所以“图书角”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室黑板报的北侧摆放了一个黄色的书柜“智慧屋”,除了学校赠送给班的图书外,学生还从家里主动地拿来自己的书籍放在里面充实班级的图书柜,供全班同学共享,并安排一周两个学生进行对图书的管理和归类摆放,做好借阅登记,让学生下课后可以有课外书看,养成阅读的习惯。特别是在午餐后,为了不让学生吃饱后到处跑,他们用餐后都能自觉地到“智慧屋”拿自己喜欢的书到教室的走廊坐着看书。同时我还不定时地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制作读书笔记或读书手抄报等,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此外,我还在图书角旁边养两盆绿色的植物点缀教室,消除疲劳;为教室增添了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赏心悦目的场所,给学生一种视觉的享受。
5.荣誉墙,凝聚集体力量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具有共同的思想、组织、才能、情感和行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马卡连柯也认为:教育整个集体是正确教育的唯一途径,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而“集体”则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组织、共同的才能、共同的情感基础上采取共同行动的团体。因此,我在教室墙壁的空白处设计了荣誉角“硕果累累”,醒目的班风“以文为礼,以雅同行” 张贴在墙壁上,同时也张贴着学生在体育节、艺术节、劳技节等学校的竞技节获得的奖状张贴在上面,记录着学生为班级取得的各种荣誉,经过努力后取得的每一份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身为班级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光荣,教室文化建设的功效也完全发挥出来了。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
1.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优秀的班级会有一個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创设班级的奋斗目标时,我充分发挥民主,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按大多数学生的愿望设定,必要时还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因为有学生自己的参与,有他们自己的意见,所以目标会更吸引,他们的表现也会更积极。
2.培养良好的班风
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良好的班风是教育的力量,又是教育的途径。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如:我班的班名是荷花班,来源于周敦颐的《爱莲说》。周敦颐对莲花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也是老师对给予学生的希望,希望全班同学都像荷花一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荷花班”的精神是“虚心正直、积极向上”,“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班级响亮的口号。荷花是圣洁的代表,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也是友谊的种子,故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学生的座右铭。作为“荷花班”的成员,在学习中得像荷花的茎一样不蔓不枝、独立自主;在合作展示的时候,尽管是荷叶,但也要用碧绿衬托出荷花娇美的粉红;在生活中,更要像荷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在交往中,要如荷花一样友好地相处,作友谊的象征。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纪律是最直接影响班级建设的因素,没有良好的纪律保证,就不会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班风形成。我接管这个班后,就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我班的班规,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什么该做,怎样做,什么不能做……当然,组建得力的班干领导班子也是很重要的,我定期召开班干部培训会,听取他们的汇报和给予一定的工作指导。要形成一种班级文化制度,并且要建立一种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鼓励、批评、监督的作用。开学初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早上到校,听从轮值小班长的领导,一起读卡片,一起朗读课文,中午就餐,排好队自己打饭,吃多少装多少,吃饭时不讲话,吃完放好餐具后能安静出教室看书。因为规矩是学生自己定的,所以会容易做到。
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能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让我们携手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为祖国的花朵一起努力吧!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优美的班级环境能给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可以说有怎样的班集体文化就会培育出怎样的学生。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呢?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1.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我认为,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作为老师不能只制定一些方案和措施就行了,因为老师也是班级的一份子,也是主人,必须参加到班级建设中去。因此,平时的工作中,我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我做起。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纸屑要主动捡起,课桌排成一线,椅子推进去,每节课下课都由班长带头喊出我们班的保洁口号:下课三个一,捡垃圾,摆桌椅,不追跑。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是我家”。
2.名人名言上墙,让墙壁也“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16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有书法特长的学生书写自己喜欢的名言、古诗和日记,并且每周进行一次更新。每写一次,就进行品读,并告诉学生一些道理,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等。我也知道,一则日记,一篇作文、一句座右铭,对学生的思想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3.学生亲自动手,优化教室墙报
教室的墙报是学生施展才华,摄取知识的宝库,在整个教室的环境中占的面积较大,是班级自己的田地。因此,用心经营它,让它焕发活力,变得生动起来,出产班级的优质“土特产”,成为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好帮手,也成为学生的一个精神乐园。在出黑板报时,具体的版面设计、策划全由学生主动完成,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享受美的熏陶,力求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
4.和谐统一,美化教室“四角”
教室的布置要做到寸土尺金,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个角落,让教室的文化韵味,书香气息遍布整间课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渲染的作用。因此,在教室前门的正对面贴着学生亲手创作的绘画作品,让喜欢手工剪贴的学生进行表框、打扮。靠近黑板的地方开辟一个小范围的公告栏,里面包含课程表、值日表、班务分工等,力求条理性、实用性;黑板的左侧张贴眼保健操图示,时刻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用眼。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黑板报的右侧设计了“世界窗”,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世界,知道每天的时事。在“世界窗”旁边有个“我最棒”,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语文手抄报,一个星期更换一次。读书能使我们思想深邃,所以“图书角”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室黑板报的北侧摆放了一个黄色的书柜“智慧屋”,除了学校赠送给班的图书外,学生还从家里主动地拿来自己的书籍放在里面充实班级的图书柜,供全班同学共享,并安排一周两个学生进行对图书的管理和归类摆放,做好借阅登记,让学生下课后可以有课外书看,养成阅读的习惯。特别是在午餐后,为了不让学生吃饱后到处跑,他们用餐后都能自觉地到“智慧屋”拿自己喜欢的书到教室的走廊坐着看书。同时我还不定时地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制作读书笔记或读书手抄报等,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此外,我还在图书角旁边养两盆绿色的植物点缀教室,消除疲劳;为教室增添了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赏心悦目的场所,给学生一种视觉的享受。
5.荣誉墙,凝聚集体力量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具有共同的思想、组织、才能、情感和行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马卡连柯也认为:教育整个集体是正确教育的唯一途径,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而“集体”则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组织、共同的才能、共同的情感基础上采取共同行动的团体。因此,我在教室墙壁的空白处设计了荣誉角“硕果累累”,醒目的班风“以文为礼,以雅同行” 张贴在墙壁上,同时也张贴着学生在体育节、艺术节、劳技节等学校的竞技节获得的奖状张贴在上面,记录着学生为班级取得的各种荣誉,经过努力后取得的每一份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身为班级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光荣,教室文化建设的功效也完全发挥出来了。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
1.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优秀的班级会有一個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创设班级的奋斗目标时,我充分发挥民主,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按大多数学生的愿望设定,必要时还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因为有学生自己的参与,有他们自己的意见,所以目标会更吸引,他们的表现也会更积极。
2.培养良好的班风
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良好的班风是教育的力量,又是教育的途径。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如:我班的班名是荷花班,来源于周敦颐的《爱莲说》。周敦颐对莲花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也是老师对给予学生的希望,希望全班同学都像荷花一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荷花班”的精神是“虚心正直、积极向上”,“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班级响亮的口号。荷花是圣洁的代表,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也是友谊的种子,故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学生的座右铭。作为“荷花班”的成员,在学习中得像荷花的茎一样不蔓不枝、独立自主;在合作展示的时候,尽管是荷叶,但也要用碧绿衬托出荷花娇美的粉红;在生活中,更要像荷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在交往中,要如荷花一样友好地相处,作友谊的象征。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纪律是最直接影响班级建设的因素,没有良好的纪律保证,就不会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班风形成。我接管这个班后,就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我班的班规,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什么该做,怎样做,什么不能做……当然,组建得力的班干领导班子也是很重要的,我定期召开班干部培训会,听取他们的汇报和给予一定的工作指导。要形成一种班级文化制度,并且要建立一种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鼓励、批评、监督的作用。开学初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早上到校,听从轮值小班长的领导,一起读卡片,一起朗读课文,中午就餐,排好队自己打饭,吃多少装多少,吃饭时不讲话,吃完放好餐具后能安静出教室看书。因为规矩是学生自己定的,所以会容易做到。
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能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让我们携手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为祖国的花朵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