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文明新春系列活动不过是海淀区精神文明众多活动的一个点滴,但它的确是一项在新形式下不断满足百姓精神文明需求、促进海淀区社会发展的惠民工程,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内涵。
"Technology and Arts Activities" is a new form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aidian, which abundant in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近几年来,海淀区精神文明办、海淀文联和《中关村》杂志社盘活科技文化艺术资源,开展了多次“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文明新春系列活动,谱写了一台台文化艺术大戏,成为海淀区开展社区精神文明活动的一张闪亮名片。
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也需要人民
时值2011年新春,海淀区精神文明办、海淀区文联带领杜希贤、毛水仙、孟繁禧、周持、李道五、刘振英等海淀区著名书画艺术家来到北下关街道,不畏严寒,赋诗作画,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道道文化艺术大餐。同时参加活动的还有清华紫光、新联铁等中关村知名科技企业的代表。
海淀区文联主席卫汉青、海淀区精神文明办副主任于泓和张振西、林德江等北下关街道领导一行,走街串巷慰问看望了社区家庭和服务网点,询问百姓生活生产情况、年货准备情况,并送上慰问的春联、年画等。
冬季的严寒丝毫没有消减现场群众和书法爱好者的热情,他们通过与书画艺术家零距离的接触,对中国画传统艺术、中国书法文化和传统人文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中,艺术家们个个精神饱满,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挥毫泼墨。他们以“国强、家和、万事兴”等为文字题材,为当地群众展示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书写体的风采,也为大家展示了水墨画作的刚劲娇美,短短的几个小时,几十幅格调高雅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让现场观众充分领略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精神文明是社会得以前进的精神动力,而文艺的天职,则在于以艺术的形式反映和表现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和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的精神升华。文艺作品是文明和道德的结晶,艺术的本质是文明。
在坚持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海淀区因地制宜,发扬优势,盘活文化艺术资源,延伸文化服务领域,开辟文化艺术宣传阵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300多位艺术家和十几家科技企业参加的“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文明新春系列活动,科技和艺术不再呈现一种游离于普通人生活之外,相反,它深入并改善了海淀区百姓的生活。
“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文明新春系列活动不过是海淀区精神文明众多活动的一个点滴,但它的确是一项在新形式下不断满足百姓精神文明需求,促进海淀区社会发展的惠民工程,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内涵。艺术家们在海淀区精神文明办、海淀区文联的组织下,以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创作出一幅幅具有时代色彩的文艺作品,与社区居民共享。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通过开展“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活动,为艺术家和百姓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让社区百姓共享了科学艺术教育优质资源,共提科学理念、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操,推动了海淀区科技和艺术领域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
立足中关村核心区
关注社区精神文明
近几年来,除了开展“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活动为社区百姓送温暖外,海淀还启动了多项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百姓在文明社区创建的浸染中,融入海淀,并在这片沃土上获得幸福的归属。
随着《规划纲要》的批复,北京市为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上国务院原则同意的中关村“1+6”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到2020年将达到10万亿元。回顾过去的20年来,中关村的经济总量增长了900倍。到2010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1.5万亿元,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发展的产业高地。
2010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十百千工程”,提出要培育一批收入规模在十亿元、百亿元、千亿元级的创新型企业,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群。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区科研院所林立,高等院校密集,经济发展迅猛,文化旅游资源丰厚。海淀园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造就了海淀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浓厚科技、教育、文化氛围。
近几年来,海淀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科普示范城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县、全国“双拥”模范城和首都文明区等,生态建设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其中,海淀区创建和打造社区精神文明的功劳功不可没。
2010年,海淀区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先期完成北下关街道大慧寺社区、万寿路街道沙窝社区、燕园街道中关园社区等15个老旧社区升级改造,2011年计划升级改造20个老旧社区,2012年计划升级改造25个老旧社区,三年累计升级改造老旧社区60个。
海淀区借鉴先行试点的成功经验,区文明办、区市政市容委、区综治办、区文化委等7个区属职能部门和22个街道工委、办事处,加大了对老旧社区创建力度,成立了“老旧社区文明创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2010—2012年海淀区推进老旧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实施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思路、职责区分、工作制度、落实措施等方面,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
各职能部门和街道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文明社区建设标准,各司其职,积极开展对老旧社区的道路修整、路灯维修、下水管网改造、绿化补植、技防设施安装和文化环境等软硬件建设。目前,有的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建起了综合性的生活服务中心、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等,绿化美化了院落环境,为广大市民创建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海淀区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以老旧社区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强文明引导,积极调动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绘画、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文明创建的力量,强化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展示文明风采。
在新的一年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淀社区居民享受到社区精神文明成果。
同时,为助推海淀经济腾飞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提升区域整体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海淀将推进科技与人文共同发展,为海淀社区精神文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Technology and Arts Activities" is a new form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aidian, which abundant in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近几年来,海淀区精神文明办、海淀文联和《中关村》杂志社盘活科技文化艺术资源,开展了多次“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文明新春系列活动,谱写了一台台文化艺术大戏,成为海淀区开展社区精神文明活动的一张闪亮名片。
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也需要人民
时值2011年新春,海淀区精神文明办、海淀区文联带领杜希贤、毛水仙、孟繁禧、周持、李道五、刘振英等海淀区著名书画艺术家来到北下关街道,不畏严寒,赋诗作画,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道道文化艺术大餐。同时参加活动的还有清华紫光、新联铁等中关村知名科技企业的代表。
海淀区文联主席卫汉青、海淀区精神文明办副主任于泓和张振西、林德江等北下关街道领导一行,走街串巷慰问看望了社区家庭和服务网点,询问百姓生活生产情况、年货准备情况,并送上慰问的春联、年画等。
冬季的严寒丝毫没有消减现场群众和书法爱好者的热情,他们通过与书画艺术家零距离的接触,对中国画传统艺术、中国书法文化和传统人文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中,艺术家们个个精神饱满,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挥毫泼墨。他们以“国强、家和、万事兴”等为文字题材,为当地群众展示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书写体的风采,也为大家展示了水墨画作的刚劲娇美,短短的几个小时,几十幅格调高雅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让现场观众充分领略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精神文明是社会得以前进的精神动力,而文艺的天职,则在于以艺术的形式反映和表现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和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的精神升华。文艺作品是文明和道德的结晶,艺术的本质是文明。
在坚持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海淀区因地制宜,发扬优势,盘活文化艺术资源,延伸文化服务领域,开辟文化艺术宣传阵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300多位艺术家和十几家科技企业参加的“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文明新春系列活动,科技和艺术不再呈现一种游离于普通人生活之外,相反,它深入并改善了海淀区百姓的生活。
“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文明新春系列活动不过是海淀区精神文明众多活动的一个点滴,但它的确是一项在新形式下不断满足百姓精神文明需求,促进海淀区社会发展的惠民工程,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内涵。艺术家们在海淀区精神文明办、海淀区文联的组织下,以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创作出一幅幅具有时代色彩的文艺作品,与社区居民共享。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通过开展“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活动,为艺术家和百姓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让社区百姓共享了科学艺术教育优质资源,共提科学理念、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操,推动了海淀区科技和艺术领域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
立足中关村核心区
关注社区精神文明
近几年来,除了开展“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活动为社区百姓送温暖外,海淀还启动了多项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百姓在文明社区创建的浸染中,融入海淀,并在这片沃土上获得幸福的归属。
随着《规划纲要》的批复,北京市为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上国务院原则同意的中关村“1+6”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到2020年将达到10万亿元。回顾过去的20年来,中关村的经济总量增长了900倍。到2010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1.5万亿元,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发展的产业高地。
2010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十百千工程”,提出要培育一批收入规模在十亿元、百亿元、千亿元级的创新型企业,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群。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区科研院所林立,高等院校密集,经济发展迅猛,文化旅游资源丰厚。海淀园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造就了海淀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浓厚科技、教育、文化氛围。
近几年来,海淀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科普示范城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县、全国“双拥”模范城和首都文明区等,生态建设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其中,海淀区创建和打造社区精神文明的功劳功不可没。
2010年,海淀区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先期完成北下关街道大慧寺社区、万寿路街道沙窝社区、燕园街道中关园社区等15个老旧社区升级改造,2011年计划升级改造20个老旧社区,2012年计划升级改造25个老旧社区,三年累计升级改造老旧社区60个。
海淀区借鉴先行试点的成功经验,区文明办、区市政市容委、区综治办、区文化委等7个区属职能部门和22个街道工委、办事处,加大了对老旧社区创建力度,成立了“老旧社区文明创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2010—2012年海淀区推进老旧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实施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思路、职责区分、工作制度、落实措施等方面,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
各职能部门和街道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文明社区建设标准,各司其职,积极开展对老旧社区的道路修整、路灯维修、下水管网改造、绿化补植、技防设施安装和文化环境等软硬件建设。目前,有的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建起了综合性的生活服务中心、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等,绿化美化了院落环境,为广大市民创建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海淀区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以老旧社区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强文明引导,积极调动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绘画、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文明创建的力量,强化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展示文明风采。
在新的一年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淀社区居民享受到社区精神文明成果。
同时,为助推海淀经济腾飞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提升区域整体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海淀将推进科技与人文共同发展,为海淀社区精神文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