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流淌动人的情感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都应该是情感的课堂,语文课堂尤应如此。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秦时明月,语文是大漠孤烟;语文是田畔的绿柳,语文是横空的雁阵;语文是慈母的眼泪,语文是消失在碧空的那片孤帆。语文就是投身世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潜心思索人类的命运和未来。”亲近美丽的语文课堂怎能没有情感?近一年来,听了很多或成功或失败的课再加以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语文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在这种情感的流淌中起着何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课例,在课堂静静流淌的情感过程中,谈谈教师的“作为”。
  
  一、教师的态度:呼唤情感
  
  课堂就是一种生活,是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是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是师生、生生在特定场合的相逢。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完整、独立意义上的“人”。还原生活、自然,尊重学生、民主。只有教师持这样的课堂观,课堂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这也是学生参与、融入课堂的情感基础。
  我最佩服那些在众多听课者面前执教还保持一颗平常心的教师。曾听过广州天河区肖颖佳老师的一节百人公开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颗“平常心”。那节课学的是《圆明园的毁灭》,通过课前的亲切交谈,开课后的点学号抽查朗读,学生反映出的羞涩的表情和说话的结巴,肖老师知道了这班学生并不是惯常的那种适于公开课的所谓“优生”。只见她摸了摸一个涨红了脸的孩子的头说;“没关系,这节课肖老师就是来和你们一起学习的。来,跟老师一起来读。”课堂教学就这样朴实,甚至有点磕磕绊绊地(以至后面超时近10分钟)进行了下去,但坐在下面听课的我却一路走向了感动,因为我分明感受到了课堂上逐渐涌动着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源于老师的平和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源于学生对课文逐渐进入角色的解读。
  
  二、教师的情怀:激发情感
  
  “以情激情”是我们经常说起的一个词,其作用在一节课的导课之时尤为重要。“未成曲调先有声”,教师用自己的激情营造学生解读文本的情境,影响、调动了学生进入文本的激情,延长了学生用心感悟课文的有效过程。
  《小珊迪》这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课前成语接龙、相反动作游戏,同学们玩得兴味盎然)同学们,你们快乐吗?幸福吗?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日子多么快乐。我们在美丽的学校学习、生活,我们有最关心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我们身边。(音乐《避难所》忧郁地响起)然而,有许多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在饥饿、痛苦中度过的,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故事。接下来,由于自己的激情投入,笔者迎来自己没曾预设的精彩:“来,轻轻地唤一唤他的名字!”而笔者本来准备的一句话是:“来,读一读课题。”
  这节课,笔者上得很成功。这与笔者自己贯穿始终特别是导课的激情投入不无关系。
  当然,笔者不喜欢教师任意煽情。如《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的主题词是“美”,但这种“美”不同于《桂林山水》,不同于《美丽的清澜港》,它充溢的是一种异域风情的美。写旅游风光,中国作者一贯感情奔放、直抒胸臆,读者在初读时就能感受到文章在说“美”。但马克·吐温不同,《威尼斯的小艇》不同,它不愠不火、明快轻巧。这种“美”文静、不热烈,它是随着威尼斯的水气慢慢地弥散开来的,扑面而来的是异域风情的“美”。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课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静静地走进课文、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想象(录像直观感受也不错)、角色体验(假设自己就是小艇上的船夫操作小艇,假设自己就是下船而来的商人等)、对比(顺德北江,或者说苏州)中感受并体会这种带着异国情调的美。轻轻地读——舒服地想(假设)——回味地说(演)——美美地读。应该给师生、生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地实现对话,让学生自己更多地、更主动地发现“美”——课文语言的“美”、威尼斯异域风情的“美”。教师不要滥用感情,动不动就激情导入或激情穿插,教师的作用是评价中促动“美”涌动在课堂。就像李镇西教《冬天》那样,在对话中让“感动”荡漾在课堂。
  
  三、教师的评价:推动情感
  
  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其情感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师个性的不同,或是一条涓涓不息的细流,或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在情感之流悄悄流淌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投入的一块小石子,激发思考;应该是夜路的一盏灯,指明方向;应该是一场春雨,滋润心田。显然,在课堂整个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都应该是自然、和谐,与文本的情感相一致。
  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却疏忽了这一点。笔者一直非常喜欢朱自清的《匆匆》,觉得这篇文章语言的韵律和形象都让人觉得美。作者叙述的动情,那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婉惜、思考,一句一句触动着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曾听一个六年级老师授《匆匆》,多媒体的情境创设和教师的深情范读是成功的,但教师的评价、引导之言却让人有不舒服之感,因为他的语言在破坏情境。当学生课中汇报“你从哪读出了时间的匆匆?请读一读”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充斥课堂的是“你真能干!”“你真有眼光!”我想,这么动情的文字,教师用这么简单、乏味的语言回应学生能行吗?如果换为“你在生活中有这种感受吗?说说看!”“你读得这么好,你一定与作者有相同的感受,是吗?”课堂是不是就能够更好地向学生的情感深处行进呢?
  还有,课末拓展环节,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惜时、伤时诗句文章之时,一个学生深情地朗读了一个《明天餐馆》(这个故事对深化《匆匆》的主题再贴切不过了)的小故事,教师竟然以责怪的语气说:“故事太长了!”教师的评价语言如果换为:“我先给他掌声!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他是读懂了的,你们读懂了吗?”多让几个同学谈谈,将是一个求之而不得的好结果。
  
  四、教学的手段:渲染情感
  
  如果说,教师的态度、情感、语言评价是教师主体直接调节、推动课堂情感的手段,那么,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表演、辩论等就是渲染情感的辅助手段。其中,笔者特别钟情于用音乐渲染情境。如教学《草原》这一课时,播放草原上滚滚的马蹄声、牛儿欢快的叫声、牧人的吆喝声等组成草原“交响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着、想象着进入新课;如执教《昨天,这里是一座村庄》这一课,播一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听着旋律感受深圳的变化,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些,相信很多老师都是深有体会的。
  有人说,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让课堂流淌情感,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教师的心流淌情感、充满诗意;让课堂流淌情感,实际上就是让孩子的心感受、认识、体验真、善、美。
其他文献
各位委员: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第六次全国少代会落下了帷幕。党中央高度重视本次大会。5月31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少代会代表,给全体代表和全
日 期会议名称举办地点联系网址1.15~ 18尾矿和矿山废物 2 0 0 1美国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 lhinshaw@engr.colostate.edu1.2 8~ 2 .2辐射肿瘤学戈登研究会美国加州文图拉 grc@gr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人人
作者、读者的支持是我们杂志的生命之源。我们的作者,有的身居基层第一线,握有最生动、最权威的资料,文章带着新鲜的青草味儿;有的长于思考,既有工作阅历又有凝练提升,文章立
当今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普遍低下,其中原因很多,而造成此种结果的一个直接原因主要就是小学课堂上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不得法。小学语文教师如能在读写教学中把有效的“读”
对两台同样的1110型单缸柴油机进行保养时,发现机油均变成白色。据经验判断,可能是阻水圈损坏,冷却系统的水进入油底壳所致。 打开机体检查气缸垫和阻水圈,表面无损蚀现象,
儿子小时候,具备了婴幼儿讨人喜欢的两大特点:既白又胖。他长得不漂亮,尤其是鼻粱矮,鼻孔朝天。他的属相是猪,我们叫他名字“迅迅”时,都变成了“亨亨”。儿子说话和走路是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数学化的社会”中,数学阅读已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
记者经常旁听开庭审理案件,对许多被告人及其家属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一天,记者路过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门前时,看见一位小姑娘低声哭泣。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我走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流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我们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开阔眼 Mr. Ye Shengtao once s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