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最爱与书为伴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乾嘉时期的大才子袁枚,钱塘人,因其隐居地在南京小仓山随园,被世人称为“随园先生”。他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乾嘉重考据之学,文坛也受考据学风的影响,但袁枚通脱放浪,个性独立不羁。他宣扬性情至上,肯定情欲合理,认为没有个性就丧失了真性情,所以与当时大部分中规中矩的知识分子十分不同,于风雅之事样样皆通:中了进士,做官小有政绩,红颜蓝颜知己无数,三十几岁辞官隐居南京,经营随园与卖书兼顾且日进斗金……与袁枚同时期的学者章学诚最看不惯他的作派,咬牙切齿地说他应该被凌迟处死。连大家熟悉的刘墉“刘罗锅”都觉得他太“纵情逸志”,要狠狠收拾他,却被他的奉承诗哄得满心欢喜,收拾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袁枚确实活得“骀荡恣意”,但他的真性情特别招人喜欢。他有“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的冷静与热情;他有“一诗千改始心安”的文字洁癖与文学追求;他有“不羡神仙羡少年”的纯真情怀。袁枚的诗文大都感情真挚,生动清新而富有个性,敢于冲决传统观念,其所作《马嵬》诗,其中一首写道:“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诗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与杜甫的《石壕吏》对比,将帝妃悲剧转向民间夫妻惨别,翻出新意的同时渗透着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可见其内心的悲悯情怀。
  他有最淳朴的自然情感,伤春悲秋、感怀伤逝。他的《祭妹文》每每读至“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都忍不住心内大恸。他还有让恪守礼教之人恨得牙痒痒的离经叛道作风。他经营随园,售卖《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书(这个《子不语》的书名就来自于《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一句,顾名思义,这本书里写的都是“怪力乱神”,喜欢读鬼故事的人可以移步一看)。这篇《所好轩记》也体现了袁枚的一贯风格。袁枚主张“性灵”,他的文学创作和评论强调一个“真”字,表达顺适自然和舒张天性的人生观。
  这篇小文紧紧抓住一个了“好”字,从嗜好谈起。文章简短而流畅,站在一个“有欲有求”的自然人角度揭示自己种种平凡的欲望,毫无掩饰,看似毫不费力,却文气十足。试问芸芸众生,谁人无好?但是坦率地承认自己并不那么“高雅”的嗜好,很多人还是不好意思吧!中国自古就有“粉饰”一词,尤其是好面子的士人阶层,将“不风雅”的短处加以遮盖处理,尽可能呈现美好与超脱的一面。袁枚对此却毫不介意,他觉得生为平凡人就当有欲求,他坦言自己的“好”——好味,喜欢吃好吃的;好色,喜欢精致美好与朝气蓬勃;好葺屋,对生活环境精益求精;好游,游罢归来放纵笔墨,模山范水,颇有情致;好友,觅志同道合之人陪伴,心灵可得舒展;好花竹泉石,美景宜居可使人心旷神怡;好圭璋彝尊,好名人字画,君子爱财,只要取之有道即可,种种奢侈之物喜欢也无妨。虽说“食、色,性也”,但到了清代,在士大夫阶层中,程朱理学的禁欲思想又占了上风,像袁枚这佯敢于公开自己“不风雅”爱好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他并不认为拥有众多嗜好有什么不妥,相反认为这是人性之自然,无可非议。
  袁枚在“好”以上种种的同时也“好”书。在《黄生借书说》中,他写自己从小家贫,家中无书可读,借书也很不容易,步入仕途经济转好后,尤喜买书收藏。他没说最爱书,反而是表明对书的“好”与对其它的“好”没什么区别,没有先抑后扬,拔高自己。可是为什么独独把书斋命名为“所好轩”呢?他在文中说得明白:“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少年时才会好美色,口腹之欲不得餍足才会好美食,寻求精神交流才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清明前后、暮春时节的好天气和美景才会引人出游,对宫室花石古玩的爱好也就是在刚购得感到新奇与满足的时候,没过多久就不新鲜了。而书这种东西却不受上述限制,无论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有止境。
  而對书之爱也不必太刻意,不用舍弃世俗种种而独爱书。“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
  袁枚拒绝虚伪和不合时宜的做法,用调侃的语气说出他好书的理由,其一为众嗜好皆有消长之时,受年龄、身体、季节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唯好书不受限制,其二为众嗜好与旁人无异,其中所得乐趣为人人共有,唯“好书”与之亲近所得的精神体验只属于自己,是他人无法感受也无法替代的。简而言之,袁枚觉得生于世俗之中,其他的爱好是可以产生类似感受的,可以依从别人,只有爱书是依从自己,且他又不遗余力、不吝金钱到处搜求书籍,筑楼而藏,唯恐逸散,那 “所好”归于书也就没什么不妥了。
  袁枚活了八十二岁,可算得上高寿。他的一生虽饱受非议,但确实活得真实精彩。这篇小文不仅说明了书斋之名“所好轩”的由来,也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心灵追求。
其他文献
山上一日,人间千年。  ——题记  考试刚结束,我寻着蜿蜒的小路,踏上了东塔山。  越是往上走,树林越幽深。冬日山上仿佛还藏匿着夏天的足迹,两旁灌木里伸出长长的叶子,垂落在台阶上。空气里仿佛含着胶水,将树叶间破碎的空气粘合在一起。使地上一片湿漉漉的,我每一步总要走得格外小心翼翼。抬起头,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如同一块巨大的黑幕横亘在天地间,模糊了时间,偷走了日子。  “咣当”!我走近看,才发现脚底是
期刊
日子是什么?是柴米油盐还是酱醋茶?  太多人把日子过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抱怨着越来越不开心了。可是却从未想过,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给表层的喜爱套上理想的模样,到幻灭的时候又斯德哥尔摩症状发作难解难分。  我们的日子里从来就不会缺少惊鸿一瞥时的怦然心动,也不会缺少纷争喧嚣时的大失所望,更不会缺少岁月倥偬时的言辞穷尽。可这些日子里,可这个人生里,最不会缺少的,是我们眼中蕴藏的春秋大梦,是我们年复一年,日
期刊
年难留,时易损。逝者如水去,捧不得,跌不得,视之若珍宝,亦留不得。千百般不舍或依恋,目送着远去,任凭惆怅涨上来。日子一去不返,而我渐渐长大。  穿行在人海,望不到尽头,前方有一条路,敞开又聚拢。我向前走,不回头。一两个熟悉的身影,又掠过。未看真切,却不知已到何处,只是向前,一直向前。在日子里彳亍、徘徊,两手空空,捧不住流水。  乘一只木筏,从流飘荡,不知远方。周遭皆是成片的高大乔木,隐在叶中的,是
期刊
我曾设想过有一个镜头,像一个纸飞机一样从高空慢慢抛下,慢慢会看见地面。楼群如蝼蚁,慢慢地,蝼蚁会生长,接着,建筑物开始露出原本峥嵘桀骜的模样。我们的镜头一直向下,慢慢平行着地面滑行,直到贴在地面上,如同路边一只流浪的懒狗,呆呆地趴着,把脑袋搭在地上一样,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那是一条大理石板的地面,我们能看见细碎的小石屑。我们把镜头拉长一点,有一双红色的高跟鞋几乎踩着镜头走过去,接着是几双皮鞋、拖鞋
期刊
总觉得日子是如此的单调与乏味,渴望着爱与激情,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繁琐与枯燥,我想这是多数人的感受。渴望生命的深度,却被日子消磨地肤浅,猛然间我们会觉得与这现实的日子如此陌生,不禁地在心底偷偷地发问:日子是什么?日子怎样展现生命的深度?爱与激情又在何方?  也许日子应该是浪漫的,不然便荒废了此生。日子应该像《雪国》中的那条清水隧道,纯净、自然,不带任何杂念。沿隧道徐行至放着耀眼白光的出口,将眼前的那
期刊
何 杰 南开大学汉文化学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曾赴拉脱维亚大学讲学、任教两年,同时在波罗地海语言中心讲学。曾应邀赴德国汉诺威参加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一篇论文入选。出席第6届、9届、11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2009年论文入选美国布莱恩大学北美语言学会议。2012年应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邀请赴美交流学术。出版《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等三
期刊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2。其胜群好奈何3?曰:袁子好味4,好葺屋5,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6、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7。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8,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9
期刊
2018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西安终于迎来了今冬气温的最低值。暴雪连消带打,荡尽了关中大地的最后一丝余温,零下十六度的凛冽让人们缩首缩尾,连张口吃饭都成了消耗身体热量的奢侈动作。就在这样严寒的夜晚,我涮完热气腾腾的火锅,跑去看了一场印度电影。  宝莱坞电影不知何故,引进中国院线上映时,片名都非常土气。《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我的个神啊》,乏味中还透着些许吊诡的色彩,不仅引不起人心灵层面
期刊
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悲惨过去不能忘;  轻薄一哂,何其不尊,敬畏之心应长存。  游客在大屠杀纪念馆前的搞怪留影,说到底是一种敬畏感的缺失,一种人为的失忆,一种自欺欺人的麻痹。  生而为人,都会对大屠杀纪念馆中的凄唳心惊肉跳。那些令人窒息的残忍,那些无所安放、无处诉说的苦难,一遍遍地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曾上演过的荒诞剧,为要阻止地狱再次降临。然而,游客在这种情况下搞怪,分明就是刻意遗忘建立纪念馆的初衷,
期刊
闲逛南开大学,风细细吹来,老旧的家属楼透出昏黄的光,有学生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几丝淡淡的不知是什么花的香飘来。夜色温柔。  路过荒岛书店的时候,本打算凭窗望望,谁知又被里面新到的旧书吸引,所幸绕到正门闪了进去。书店是小小的一爿地界,铁门上挂着牌子,毛笔写的“窄门”端端正正。整间店不过占了个家属楼一楼的一间屋子,隔成一大一小两间,里面有叫王子的猫,肥而高傲,偶尔越过读者的脚,也不会回以一个抱歉的眼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