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阅读中进行语言运用的实践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wn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能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能够感受作者是“怎么写”雾凇的。
  3. 能够从语言文字中读出雾凇的美丽景观。
  4. 能够从语言文字中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读要求
  1. 看了课题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
  2. 整体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 读通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
  (2) 读懂课文,能弄懂课文写什么?
  (3) 研究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应探究哪些问题?
  (4) 这篇课文怎么写雾凇的?
  3. 分部研读课文,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读第一节,课文“写什么”“怎么写”?
  (2)读第二节,课文“写什么”“怎么写”?
  (3)读第三节,课文“写什么”“怎么写”?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雾凇。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课题中“雾”这个字也是本课中的一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字,出示:雾。
  学生分析“雾”结构,教师范写(边板书边说:雾是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学生描红一个,练习写一个。
  2. 通過预习,你知道什么是雾凇吗?(生答)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雾凇。
  3. 展示学习成果,认识生字词。
  出示:
  笼罩凝结模糊弥漫缀满湖畔
  蒸腾镀上零下淹没俗称摄氏度
  评析:了解学生课文自学情况。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设计便于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现实基础进行教学;同时也激发学生在自学时能够认真研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定向目标”
  1. 提出问题: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课文读好了吗?我们分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板书:写什么、怎么写)
  2. 学生讨论:写什么——雾凇的美丽奇观。怎么写的呢?先概括描绘雾凇的奇特美丽,接着详细介绍了雾凇是如何形成的,最后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欣赏赞叹雾凇奇景)。
  教师小结、板书。(用一个词概括:奇观形成赞叹)
  评析:围绕“怎么写”架构课文。一方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是否读通课文?是否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课文结构进行整体架构——作者怎么布局谋篇的?这样设计教学便于学生从课文事例中学习写作构思。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从“整体”入手,再去探究“部分”。
  三、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引导探究”
  (一) 赏读第一自然段
  1. 作者笔下的雾凇奇观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他又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欣赏雾凇吧!指名诵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读完后,你觉得雾凇怎么样?
  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形成共同的认识:美!
  怎么写它的美——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请大家自己轻声地一边读,一边想?从哪里看出它的美?
  “十里长堤”“缀满”——从多可以看出美(板书:多)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从色彩可以看出美(板书:色彩)
  谁来读?
  师:这么美的雾凇,你想亲眼看一看吗?
  2. 播放图片。(配乐)
  指名读。
  3. 我们一起朗诵,感受这个画面。好吗?(齐读)
  4. 这样的雾凇奇观,是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出示填空,试着背诵。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的霜花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这就是的吉林雾凇奇观。
  评析:引导学生围绕怎么写雾凇的美进行阅读,既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构段的,学习作者构段技巧;又让学生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学习通过阅读写作表达自己美的感受。
  (二) 赏读第二自然段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多美的雾凇景象啊!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怎么介绍雾凇形成过程的?(这一自然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原因、过程)
  1. 过渡: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形成原因。
  交流“雾凇形成的原因”。
  (1)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由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水汽就是雾气,过于饱和,就是雾气——特别充足,特别多。
  2.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描写了雾气的饱和,哪些词语描写了雾气的浓?
  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交流: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雾气真多呀?
  突出词语:“笼罩、涌、淹没、模糊”。
  这些词语形象地写出松花江畔水汽很多,雾气很浓。谁来读?   3. 过渡:那么吉林“过于饱和的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出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有雾气就能形成雾凇吗?还需要什么条件?(指板书齐读:遇冷凝结)要冷到什么程度呢?(点红零下30摄氏度)
  小结:由此看来,雾凇的形成需要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那么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样遇冷凝结的呢?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过程的?
  4. 交流“雾凇形成的过程”。
  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谁来读?
  雾凇形成过程给你什么感觉?(慢)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
  (1)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成)指名读。
  (2)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说明雾气很轻,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指名读。
  (3) 一层又一层——说明了什么?(雾气不断,逐步凝结而成)齐读。
  (4) 镀:说明每一层都很薄,要形成壮观的雾凇需要很长时间。
  (5) 出示:最初像銀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了。
  (师引读:慢慢地,松针、柳枝都变了,最初……逐渐……最后……)出示图片。
  (6) 朗读:雾凇是美丽的,雾凇的凝结过程也很美,你能把这种缓慢的美读出来吗?(齐读)
  (配乐)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地,缓缓地,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指名读)
  5. 让我们一起回到松花江畔去感受一下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吧。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6. 雾凇的形成过程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出示:闻名全国的奇观)
  评析:引导学生围绕怎么介绍“雾凇形成的过程”自读课文,一方面便于理清这一段的层次;另一方面益于学习作者语言表达方式。
  四、 学生“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阅读方法和提问方法等方面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评析:引导学生不只是从课文内容等知识方面进行总结反思,更为重要的是从作者写作方法、读者阅读方法和提问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培养学生阅读反思能力。
  五、 学生“迁移创新”——教师“引导实践”
  这篇课文是编者改编的,读作者原文,想一想编者这么改编出于什么目的?
  我的家乡吉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每当到了冬季,我的家乡就变成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漫步在松花江畔,只见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冰条儿,犹如一朵朵白菊傲雪怒放;挺拔的松树上结满了树挂,洁白晶莹,就像披上了华丽的银装。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树挂上,反射出夺目的光芒。我踏着积雪向前走去,一片片树挂不时落在我的头上、身上,凉飕飕的,开心极了。
  小朋友,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它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呢。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吉林的冬天,由于从丰满发电站流过来的水温度较高,这样的江水流到市区,蒸发的水汽“飞”到冰冷的树枝上,结成了冰霜。冰霜越聚越多,就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雾凇。
  评析:引导学生将“原文”和“编文”对照,感受作者和编者的不同思路,学习从不同角度品析语言文字。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计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进行语言实践运用。
  1. 围绕“怎么写”整体感知课文,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策略。设计者引导学生从作者“怎么写雾凇”入手进行阅读,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者围绕“奇观、形成、赞叹”三方面进行构思,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策略。
  2. 围绕“怎么写”分段研读课文,学习作者语言表达方式。设计者在研读“奇观、形成、赞叹”三段时,让学生围绕“怎么写”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对“奇观、形成、赞叹”的独特语言表达方式。
  3. 围绕“怎么写”总结反思课文,学习作者情感表达技巧。设计者在总结反思阶段,引导学生围绕“怎么写”进行反思阅读,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 围绕“怎么写”拓展赏析课文,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设计者在安排巩固练习时,不是让学生做一些语言文字练习,而是引导学生将原文和课文对照阅读,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和编者两种角度表达的“惟妙”。
  作者简介:
  陈云,江苏省洪泽实验小学教师,在市、县两级教学活动中多次上展示课。
  李建成,江苏省洪泽中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当今困扰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难题,如何有效进行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笔者想通过党建品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个案的探讨,引发对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思考,让党建品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成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品牌创建组织建设特色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学校党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既要起到监督作用,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调动全体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
期刊
钱峰,高级教师,宜兴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国家级英语导游员。《江苏教育》专栏主持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无锡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带头人,宜兴市首届名师工作室导师。“多元目标英语教学”积极倡导者。主持国家级、省级和无锡市级基础英语教学与研究专业性课题三项,发表文章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英语沙龙》《教育研究
期刊
【摘要】教师从实际出发,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抓住有关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追问,引发深层次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探究发现建构提升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知道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的知识基础上得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的含义,进一步渗透2和5的公倍数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究2
期刊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天空,是向未知挺进的旅程,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是点燃学识智慧的火把。有魅力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暗藏的契合点呈现给学生,唤醒学生封存的记忆,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张扬个性,激活思维,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田湘军老师一直是笔者心中的偶像,因为他总能把英语课堂打造成一块磁石,深深吸引每一位学生,他执教的Games一课
期刊
【摘要】体验式活动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本文以《政治生活》为例,通过模拟真实的社会政治生活,创设真实的民主政治活动场景,组织丰富多彩的政治学科社团活动等方式引发学生的直觉体验,让学生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知识的内在意蕴,在活动中习得体验,弥补课堂的不足,求得价值的认同,指导规范自己的政治生活,做合格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体验活动教学
期刊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从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显得至关重要。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人数较多,隔代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祖辈们文化程度以及教育理念的缺失,造成有的孩子语言表达困难,过分依赖,缺乏自信。在家里,祖辈们对孩子过于呵护,主要表现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事件都由家长包办代理,而且活动还受到很多方面限制,这个不能玩,那个不准碰,担心孩子出意外、有危险;动画片任意看,封闭在家里,独自活
期刊
【摘要】恰如因材施教一样,预探导学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但是,我们努力让一个面目陈旧的词生长出春天的新芽与嫩叶。枯燥的计算课在预探导学策略的关注下,变得生动而高效,最重要的是促使数学课堂在悄悄转型。  【关键词】预探导学预学单  传统的计算课比较枯燥,教师讲得多,学生表达的少。为了转变教师忽视学生已有经验、一授到底的现象,我们采用预探导学策略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预学单,教师先行批阅,了解
期刊
曾经有人问我: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开心?什么是快乐?”  我说:“课堂上,看到学生眼里闪烁着兴奋而智慧的光彩,我幸福;看到学生的习作发表了,书法作品获奖了,我开心;下课后,学生还围着我,与我交流、谈心,不肯离去,我快乐。”  忘不了,一份有趣的“情书”——一次上语文课后,我正准备回办公室,班上一位女孩塞给我一份“情书”:石老师,你讲的课太好听了,我好喜欢你。课后,看着这份令我动容的“情书”,我偷
期刊
【摘要】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学习审美能力写作生活  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她与生活同在,是色彩斑斓,生意盎然的
期刊
【摘要】孩子的成长过程里很难风平浪静,特殊家庭孩子的成长更容易状况百出,面对这些出现问题的孩子,我们要给予关爱,更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家校之间积极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与学校的不同表现,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树立校纪权威、结对指导、定期交流等,帮孩子找回自信,找到集体归属感。此外,我们还要有耐心,静待孩子们的成长。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校合作帮扶  一、 背景描述  (一) 问题产生  中考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