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形成了新的文化场域。网络文化的新场域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提供了机遇又提供了挑战,在新的文化场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发展网络文化,创造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提高大学生网民的道德意识和信息文化素养,营造优良的网络文化生态。
  【关键词】网络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指引,是国人当下生活的精神家园。在网络信息时代,在新的文化场域之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建设和引领新的文化,是新环境下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场域
  作为历史地凝结地人之生存方式,不同人群在不同时空场域中必然产生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当下,伴随着互联网以及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网络文化这一新型的、特殊的文化形态也随之产生。作为一种后现代文化,网络文化表现出了和传统文化不同的新特点:
  (一) 从时空维度来看,新的文化表现为超时空的“虚拟文化”。
  在理性成为了人类的主宰之后,人们依靠网络实现了对生存空间的另类延伸,在这个世界里,物变成了虚拟实在,人们的现实世界成为了虚拟的对象实在。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新的语言依靠新的编码系统转化成了新的信息符号来交流和传递,人与人、人与万物的时空距离都被新的条件下的无界信息沟通所突破,他们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紧密和开阔,从而也就开拓产生出了新的时间和空间。这显然也就是网络文化所赖以生存和活动其中的的时空场地,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网络文化本就属于一种虚拟的文化,具有非常强烈的超现实性。并且伴随着对现实时空的拓展,现代性的文化精神(民主、自由和平等等等)也就借网络文化之手予以延伸,并诞生了人类文化的新形态——网络理性。“网络理性崇尚网络主体性、网络自由、网络民主等主要网络理念,是网络文化的灵魂。网络文化是虚拟技术和网络理性的复合,虚拟技术提供了网络文化创建的结构框架和技术逻辑这些形式化的东西,网络理性赋予网络文化实质性精神内容”[1]。人类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根源,网络文化同样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它最终的目的依旧是为了发挥和增强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网络这个大舞台,每个纯粹的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传播者,网络时代也标志着“自”时代的到来,一切信息产生、消费和传播的所有环节都开始自由发挥,人们随心所欲,加之虚拟的网络身份,原本复杂的政治参与过程将被小小的鼠标轻松简化,现实社会中传统的等级、尊卑观念也将不复存在,人们可以完全平等地参与到过程之中,这些都让人们产生了明显的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
  (二)从文化类型来看,网络文化属于后现代文化类型。
  在虚拟化的时空环境下,人们在经济实力、政治地位、文化信仰等方面的界限渐趋模糊,人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增强,网络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面都表现出了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精神特质。具体来看:第一,现实世界中传统意义上的精英生产者被网络文化生活中的普通大众所取代,知识权威被许多独立的个体所消解,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多点开花”,表现出娱乐性、利益性、时尚性的特点。第二,保守受控的消费方式被开放的消费方式所取代。相对于传统的文化消费来说,网络文化的消费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开放,表现出了极大地隐蔽性和随意性以及主动性。第三,传统的实物信息传输方式被虚拟化的数字方式所取代。通过网络、手机等先进的工具,人人都成为了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周期更短。
  在网络文化的场域之中,中心和权威被消解,无所谓霸权和统治,人们完全身处自在自为的状态之中,每个个体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相互渗透,相互吸收,模糊了其中的界限,在解放个性的同时人们也实现了人人平等。例如,在以网络文化为基础的空中课堂中,传统课堂的优势地位将不复存在,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始变得多元,而且课程的主体(教师)也面临着无穷的变数,过去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等级秩序被逐渐打破,教育的客体(学生)受传统教育的限制越来越小,他们将越来越多地依靠自身的兴趣来选择课程和学习,教育的主客体地位正在自由地变换。可以说,网络文化真正实现了对权威的消解和全民的民主平等。
  (三)从现实生活来看,网络文化容易走入迷途
  当前,关于网络文化的政策、法律规章都还有待于完善和补充:( 1)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起步较晚。上个世纪后期中,国家先后制定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等,一直到2000 年9 月,才开始正式颁布实施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可以说,在如何对待和处理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造谣生事的违法行为,我们都还缺少整套的政策法规和处理程序,并无成文规范。(2) 当前,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这也直接导致了部分网民在好奇、猎奇的心态下酿铸大错,导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如2011年全国多省市地区普通群众大肆抢购碘盐事件,起因就是浙江的某网民在网上发布了虚假的信息。(3) 市场经济发展的资本逻辑影响。市场逻辑所决定的商品经济的不断的自我超越、自我扩张,资本的增值成为市场条件下的唯一目的。在网络文化的世界里,资本的逻辑同样粗瓷发挥作用,低成本高投入的盈利方式使得人们在利益面前变得毫无底线可言,各式非法的网络信息漫天飞舞,不惜以任何代价来获取利益。(4) 专业的管理人才还严重缺乏。尽管从2009 年以来,我国许多地区相继设立了“网络信息文化管理办公室”,但是其具体的工作效果、人员素质来看,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
  (一)机遇
  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网络文化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受众范围和数量。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现有网民的规模也日渐庞大。尤其是近年来,移动网络、手机各类媒体的普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平台,这也出现了所谓不懂网络的人将是新社会的文盲。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3 年发布《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5.64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509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2.1%,较 2011 年底提升3.8 个百分点。”[2]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媒体等信息文化传播方式,网络文化彻底颠覆了传统地理意义上的时空的限制,将所有置身于其中的人都纳入其中,接受相关的文化信息熏陶。
  1. 是网络文化可以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在网络文化的世界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将被新型的平等教育所代替,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中心和权威,网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和自觉性,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他者交流和碰撞,在这个碰撞中,人们自然改变了核心价值观枯燥乏味的音响,同时,通过此方式,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心态也更利于把我,从而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真正有的放矢,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
  2.是网络文化有利于民众理解并接受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的世界里,核心价值观可以做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这样就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和有趣,自然也就增加了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挑战
  网络文化对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挑战首先表现为文化霸权消解意识形态的认同。基于对于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利用网络推行他们的文化帝国主义战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技术优势将其所谓的“民主”、“博爱”、“自由”等价值观在网络上包装美化并大肆传播。他们甚至利用网络任意丑化别国的优秀文化,贬低他者文化,宣传文化达尔文主义,主张文化的西方化,实质就是赤裸裸地文化入侵,妄图破坏和颠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种族主义等妄图达到这一目的的错误思想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国内的部分地区、部分人群中产生了影响,他们以互联网为工具,用文化交流为幌子,大搞意识形态渗透,将他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大规模输出,这直接给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带来了挑战。
  其次,民族向心力的淡化。在网络文化的世界里,没有中心,也没有权威,表现出高度的原子化、离散化特性,加之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网络无政府主义也随之诞生。他们强调,网络空间的无限自由和多元,反对任何的限制和监督,主张有绝对的自由生活。这样一来,网络上民族国家的界限日渐模糊也必然带来现实中大学生对于主权国家的漠不关心,对于民族文化越来越模糊,民族身份渐被淡化。
  最后,大学生道德意识受到挑战。网络文化对于利益、点击率的盲目追求实质就是消费主义文化,在此文化的驱动之下,人们的欲望被无限扩大,暴力、色情成为了提高点击率的手段,加之在网络文化的空间里,几乎处于无人监管之状,个体的全部社会关系似乎也被淡化,平时生活中的压力就有可能被无限放大,为图宣泄,他们放纵自我,出现极端的自由主义、利己主义,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网络文化出现了垃圾信息泛滥、恶搞之风盛行的趋势,对于思想还处于成熟发育期的大学生来说,极易诱发其道德行为的错位和滑坡。
  三 、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面对网络文化世界多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性场域,如何培育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合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变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大家自觉行动的力量,思考、自觉行为的精神力量,占领制高点。
  (一) 坚持不懈地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发展网络文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已经成为了客观趋势,文化碰撞、价值冲突的时代特征也愈发明显,网络也成为了意识形态领域交锋的新战场和主阵地,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为了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领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凝聚人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牢牢把握网络文化的建设权、主导权,将网络文化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的新平台、新阵地,认清先进和落后,提高政治辨别力,抵御各种错误的网络文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二) 创造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
  网络文化产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之举。网络文化产品又称“数字内容产品,是以创意为核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精神产品,类型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短信、网络广告、网络出版产品、网吧产品、网络文化会展产品、网络文化产业教育产品、手机3G 综合产品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短24个字终究需要文化产品来作为载体将其传播,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关键节点,创造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通过创造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来引领、创作、传播网络文化,并使其达到广泛认知的目的。首先要创作出能够反映和传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同时对于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也应当予以借鉴,坚持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创造出网络文化精品。其次对于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开发,将其转化为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用的网络文化产品。这就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积极探索将现有的优秀文化作品变成网络文化作品,另外一方面,就是利用虚拟互联网空间所形成的网络文化资源加以利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最后要注重网络游戏、网络品牌的开发和创造。当前,网络游戏已然是网络文化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产品类型,尽管其属于娱乐业,但是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却不容忽视,而相比发达的日韩等国而言,我们的网络游戏作品还有不少差距,因此,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融入到网络文化游戏的产品开发中,创造出反映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网络文化作品,在潜移默化和娱乐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网民的道德意识和信息文化素养,营造优良的网络文化生态。
  在网络文化的世界里,其高度的虚拟实在性容易使人放纵自己,出现道德滑坡现象,“人们内心的心理情感和道德认知不同程度地受到扭曲和异化,在信息符号里缺乏方向和指导”。因此,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将现实社会道德的规范与个人综合素质引入到网络文化,这也就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问题。在网络文化这个开放的、虚拟的时空里,培养出大学生的网络理性,培养其信息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文化素养和道德意识就尤为重要。这也是一个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工程,因此,我们首先需要通过设立出符合网络文化特点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将政府、网络运营商、网络内容的创造者等各个行为主体的各个环节纳入到监管和控制之中,使其明确各自的权利边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立法、立德的每一个过程之中,建立起和个人自由相匹配的网络秩序,协调发展。同时,要做好创造优良网络文化的顶层设计,整合校园文化力量,依托现有资源营造出优良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可以考虑成立由学院职能部门领导、辅导员、优秀学生骨干组成的网络文化引导小组,明确其网络监督、舆论搜集、思想引导的职能,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层次展开不同的教育。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载体的优势,大力开发挖掘现有的优秀文化资源,着力将社会突发事件、重大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展现出来,将其中与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充分发掘,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主流意识形态。例如可将当下人们最关心的各类“‘最美’标签”与 “小悦悦事件” 、“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等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从而匡扶正义,积极引导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尚。
  作为一个时代问题,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须将其放入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来解读与建构,只有全社会的合理建构,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刘同舫:网络文化的精神实质[J].天津社会科学,2005.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2nrd/201301/W020130115444339760410.pdf,2013-01-15.
  [3]陆地、陈学会: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新华出版社,2010 年,第154 页。
  [4] 张毅翔:信息时代、虚拟时空与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15) .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 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CRP(校园资源计划)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2JK180
  作者简介:马临漪,女,1967——,浙江桐乡人, 助理研究员,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校园文化。
其他文献
【摘 要】“体演文化”教学法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研究人员提出,是一种以演练文化为目标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本文从语言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教学内容以及文化教学的阶段性三个方面就“体演文化”教学法的文化教学问题进行一些讨论,试图发现该教学法在文化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体演文化”教学法 文化教学  “体演文化”教学法(Performed Culture Appr
期刊
【摘 要】高校大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对于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自治社团支撑体系,对于社团的发展运作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自治社团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自治社团;支撑体系;问题研究  社会学家柏深思与贝尔(D.Bell)指出,大学己成为社会的中心结构,大学教育的成效足以影响乃至决定一个社会的文化与经济的盛衰。在社会变化发展
期刊
【摘 要】当今是学习社会,成人教育是学习社会的一部分,高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只有成长在学习社会的前面,我们的成人教育才有希望。本文笔者谈了当前成人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通过分析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当前成人教育教师应具有的专业能力  当前由于受改革调整的影响,成人高校专业调整的比例比较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作
期刊
【摘 要】受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西方文化工业呈现出单向度的特质。社会通过文化部门、文化产品塑造着道德形象,在这些形象的感召下,人们与整个社会实现了同一。在文化工业中,个性是虚假的,它是普遍制约下的个性。文化工业的商品化,导致文化产品的虚假化、廉价化;文化工业的广告化,则导致欺骗启蒙实现了对人们的操纵和控制。  【关键词】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欺骗启蒙  20世纪初,资本与科技联姻,催生出
期刊
【摘 要】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任何伟大的理论都鲜明地打着该民族的烙印,体现着该民族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也就是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谓民族特色,就是将中国社会主义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文明当中,使之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特性、中国作风
期刊
【摘 要】学校办公室作为高等院校的中枢协调机构,在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作用重大。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校办的功能在传统职能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即在传统的组织、文秘、信息、督办、接待以及应急处突职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新增了调研、法制和情报等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校办工作模式和思路的变革。  【关键词】校办;职能;管理  目前,国内对高校校办性质与职能的研究正如火如荼。部分高校管理
期刊
【摘 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科学探讨的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专著,书中恩格斯用了将近一半的的篇幅来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问题,在以往哲学史家和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阶级和国家的发展遵循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从产生——发展——消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关键词】家庭;私有制;国家  一、写作背景和内容简介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
期刊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学生遇到各种外部和内部的障碍,在如此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局下,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本文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特征和就业心理特点,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措施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面临较大难度,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但高职毕业生自身存在的就业心理障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高职学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贸易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压力也逐渐地增加。这种现状需要高校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重视教育管理政策的落实。本文笔者主要对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进行了一些阐述,通过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对策  一、加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一)上个世纪九十年我国对教育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手机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元素,已经风靡全社会,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一种媒介文化、大众文化、以青年为主体的亚文化,手机文化迎合了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必然给大学生带来深刻影响,其影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具有时尚性强、便捷性强、个性化强、隐蔽性强等特点。必须辩证分析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深刻透视带来这些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对于高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