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从统计学类硕士研究生来看,其就业方向可分为统计教学与科研、政府统计、金融统计、市场调查与分析、企业统计等;对应的就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素质、科研与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培养方式可分为课程学习、科研与职业训练、社会实践等。据此可构建起以就业为导向的统计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应倡导跨专业选课、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并不断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关键词: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改革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同时,“十三五”规划也强调“高校需要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革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高等院校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人才”。因此,如何提升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成为高校和教育部门探索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之一。
本文以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需求视角,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展开重点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问题及原因,最后对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革新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传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激发学生思维
不重视鼓励研究生的创造性学习以及创新思维,将会使学生缺乏标新立异、开拓进取的勇气。这导致教学的中心还在老师身上,研究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限制了研究生的思维模式,降低了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研究生的教学质量。所以,研究生应该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以培养他们独立创新的思维以及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
2.研究生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
目前,我校大部分的研究生教育是3年制。第一学年,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二学年,着手专业课题研究,而课题一般由导师指定题目,研究生一般不需思考课题题目;第三学年,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研究生不愿思考,不喜欢课堂讨论,更倾向于听课,这种教学模式固化了研究生思维,导致他们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趋势,这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研究生培养方向脱离社会需求
目前,研究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往往集中于校园内部,研究生的社会实践与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并且双导师制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的校内理论+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是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需求视角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过往统计学研究生培养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和交流,研究生更多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理论知识,鲜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本文认为应增强学制弹性,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充分发挥课外研讨、学科竞赛、企业实践等多种培养方式的优势,汇聚育人合力,激活统计学研究生培养的活力。
1.注重硕士研究生研究团队建设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导师研究团队的建设,通过开展“导师沙龙”项目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开展导师小组和导师团队学术交流,带领所指导的研究生赴高校、学术组织及机构参加学术交流。第二,开展导师团隊实践调研活动,带领所指导的研究生赴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及机构参加调研活动,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行业适应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素养。
2.创新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
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组与指导导师相结合的方式,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人格品德示导、政治思想教导、科学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多元化
采用分层次的课堂教学方式:一方面,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主要以课堂讲授形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的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研究讨论相结合、国内外一流期刊文献阅读与国内外公认权威教材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讲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同学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研究式、讨论式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开发,注重培养原创性思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科研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作业形式使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数据分析任务,在此过程中锻炼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编程能力。
4.建立课外研讨会制度
研讨会是提高研究生探索和研究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考虑到统计学的专业特点以及“新财经”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教学实践,研讨会教学法可分为前期准备、台上讲解、学生点评、辩论交流、教师指导以及提交正式成果这六个环节,整个流程不断循环,在迭代中不断提升。
5.提高研究生学科竞赛水平
每年应举办统计建模竞赛,在“新财经”背景下,近两年的比赛赛题与业界实际问题应密切相关。同时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科竞赛有利于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是对研究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6.实习活动多样化
统计学专业实践性较强,课程实验和实训实习必不可少,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积极寻求与政府合作,与企业合作。应成立相应的研究实验室,努力与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应与企业之间建立广泛的校企业合作,提倡知名公司进校园,定期邀请来自业界的经验人士进行讲座;鼓励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使研究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启动校企互动式合作和“订单式”合作,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和实习与就业联体。
参考文献:
[1]刘险得.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就业素质内涵、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
[2]杨娟娟.就业压力背景下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时代教育,2016(9).
[3]梁传杰.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审视与重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1): 1-7.
[4]徐龙炳,付艳,周文萍,等.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路径探索—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2): 30-35.
[5]王孟欣,周甜甜,张思乾.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5(10): 20-21.
[6]彭国富.以就业为导向的菜单式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11): 8-9.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财经大学2020-2021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资助项目-“基于社会需求视角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研究成果。
关键词: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改革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同时,“十三五”规划也强调“高校需要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革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高等院校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人才”。因此,如何提升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成为高校和教育部门探索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之一。
本文以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需求视角,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展开重点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问题及原因,最后对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革新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传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激发学生思维
不重视鼓励研究生的创造性学习以及创新思维,将会使学生缺乏标新立异、开拓进取的勇气。这导致教学的中心还在老师身上,研究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限制了研究生的思维模式,降低了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研究生的教学质量。所以,研究生应该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以培养他们独立创新的思维以及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
2.研究生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
目前,我校大部分的研究生教育是3年制。第一学年,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二学年,着手专业课题研究,而课题一般由导师指定题目,研究生一般不需思考课题题目;第三学年,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研究生不愿思考,不喜欢课堂讨论,更倾向于听课,这种教学模式固化了研究生思维,导致他们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趋势,这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研究生培养方向脱离社会需求
目前,研究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往往集中于校园内部,研究生的社会实践与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并且双导师制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的校内理论+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是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需求视角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过往统计学研究生培养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和交流,研究生更多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理论知识,鲜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本文认为应增强学制弹性,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充分发挥课外研讨、学科竞赛、企业实践等多种培养方式的优势,汇聚育人合力,激活统计学研究生培养的活力。
1.注重硕士研究生研究团队建设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导师研究团队的建设,通过开展“导师沙龙”项目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开展导师小组和导师团队学术交流,带领所指导的研究生赴高校、学术组织及机构参加学术交流。第二,开展导师团隊实践调研活动,带领所指导的研究生赴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及机构参加调研活动,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行业适应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素养。
2.创新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
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组与指导导师相结合的方式,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人格品德示导、政治思想教导、科学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多元化
采用分层次的课堂教学方式:一方面,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主要以课堂讲授形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的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研究讨论相结合、国内外一流期刊文献阅读与国内外公认权威教材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讲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同学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研究式、讨论式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开发,注重培养原创性思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科研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作业形式使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数据分析任务,在此过程中锻炼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编程能力。
4.建立课外研讨会制度
研讨会是提高研究生探索和研究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考虑到统计学的专业特点以及“新财经”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教学实践,研讨会教学法可分为前期准备、台上讲解、学生点评、辩论交流、教师指导以及提交正式成果这六个环节,整个流程不断循环,在迭代中不断提升。
5.提高研究生学科竞赛水平
每年应举办统计建模竞赛,在“新财经”背景下,近两年的比赛赛题与业界实际问题应密切相关。同时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科竞赛有利于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是对研究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6.实习活动多样化
统计学专业实践性较强,课程实验和实训实习必不可少,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积极寻求与政府合作,与企业合作。应成立相应的研究实验室,努力与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应与企业之间建立广泛的校企业合作,提倡知名公司进校园,定期邀请来自业界的经验人士进行讲座;鼓励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使研究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启动校企互动式合作和“订单式”合作,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和实习与就业联体。
参考文献:
[1]刘险得.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就业素质内涵、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
[2]杨娟娟.就业压力背景下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时代教育,2016(9).
[3]梁传杰.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审视与重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1): 1-7.
[4]徐龙炳,付艳,周文萍,等.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路径探索—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2): 30-35.
[5]王孟欣,周甜甜,张思乾.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5(10): 20-21.
[6]彭国富.以就业为导向的菜单式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11): 8-9.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财经大学2020-2021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资助项目-“基于社会需求视角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