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理插图教学的几种做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插图是地理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配合,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发挥着课文、地图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正因为如此,现行高、初中教材共附有插图和景观图近千余幅。这些插图类型多样,有原理性示意图、地理事物构成图、相关图和变化结构统计图、素描图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题突出、形象直观、论理性强。因此,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特点之一。下面以中学地理教材为例谈几点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以图释文,把抽象知识直观化、图像化
  
  课本上每一幅插图,都是密切配合课本内容而制作的。但它反映内容的角度和方法往往不一样。教学运用时,必须仔细研究,结合教学,选择恰当的方法,其中以图释文,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插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现象的特点、规律、成因等感性知识去印证课文内容、核实课文内容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课文、解释课文、增强理解力,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图像化。
  高中地理第三章“水循环示意图”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化,使自然界水循环这个复杂的问题得到简明扼要地表达。教学中,借助这幅插图边讲边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整个地球水循环的水体运动过程和形式,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区分出水循环的三种主要类型。在讲到“地形雨”时,教材配了一幅“地形雨示意图”,这幅图形象地表示出了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状况,它既是对课本内容的注释,又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教学中首先引导复习,回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大气降水的形成原因,然后边讲边画出“地形雨示意图”,请学生比较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流运动特点、水汽状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造成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的原因。
  
  二、以图思文,活化、深化教材
  
  以图思文,就是对课本插图上显示的地理事物现象进行判读和纵横分析,揭示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课本知识,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说明图象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日本》一节分析日本工业“临海型”布局特点及原因时,教材安排了一幅“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插图,教学中我首先要学生通过读图找出日本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到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然后引导学生查阅已学过的“世界铁矿、锰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和铁矿石输出路线示意图”和“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要求读图思考两个问题:(1)世界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日本铁矿石的进出口情况如何?铁矿石主要来自哪些地区?(2)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是哪里?主要输往哪些国家或地区?学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很快得出了答案,并进一步认识到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较贫乏、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进口量较大的国家。最后教师联系插图结合学生回答的问题,从日本的港湾条件、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进出口状况、产品的消费市场等方面对日本工业生产和布局作了全面综合的分析,提示了日本工业布局“临海型”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对日本工业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这一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
  
  三、以图设疑,启发学生思维
  
  课本中的一些插图,不仅可以用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原因,反映其时间的演变和空间上的扩展,而且还蕴含着智力因素,这类插图在运用时应侧重于以图设疑提问,通过启发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透过插图的表象,挖掘插图的知识内涵,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课的教学分析中,教材配了四幅插图,我启发学生读图思考三个问题:(1)地面和低层大气是怎样增温的?(2)多云的夜晚与晴朗的夜晚相比气温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夏季,为什么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昼夜温差小,而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用课本图示的原理加以说明。其中第一问是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图”和“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图”,帮助学生搞清地面和大气增温的过程和原因。第二问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帮助学生掌握大气逆辐射的方向、特性,并结合多云和晴朗夜晚气温差异的实例来理解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第三问是指导学生在全面掌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现象差异进行成因上的综合分析说明。教学中,密切联系课本插图,提出的问题步步深入,能力要求层层提高。这对学生深刻领悟教材,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智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239400安徽省滁州市明光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纵观中外古今,凡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学生作文,虽非文学创作,也强调真情实感。可是面对初中生的作文,却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二是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我经过一段教学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素材的平时观察积累,因而感悟生活的能力不强。因此,切实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期刊
学好低年级应用题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很重要。其中它蕴含着一般应用题的几种数量关系,如果能独立而熟练地分析一般应用题中的问题、条件,并找到数量关系,对于学习复合应用题来说就打下了基础。学生是喜欢动脑思考的,关键是教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而应用题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找到动脑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都可实现。下面谈谈我们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总结的确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无疑,多读书,读好书,对学生大有裨益。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课外
期刊
在新的学期、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设计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又回到了旧的教学模式中,有的甚至认为“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还实在些。为什么总是处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呢?我想:其一是没有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透彻,根本就不知从何下手;其二是不敢舍弃自己的旧思维进入新理念,怕失败。  那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摒弃传统弊端,大力加强“预设问题”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设计大部分展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谈谈具体教法。   【关键词】音、形模式联系 具体情景结合    一、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    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词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使学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对应的形联
期刊
如今,人类已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每个人来说,这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仅仅需要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具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创造和把握时机,从而创造更有价值的财富。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老师
期刊
人教版数学新课标教材的出现,一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实施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
期刊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提高效率关键在于教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倡实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方式,以促使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素养。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支持下的“支架式教学”最能实现学生在历史学科的有效学习。因为历史知识的一度性、综合性、贯通中外古今的复杂性等,往往使学生很难完全自主地理清历史知识体系,也更难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精心梳理历史知识,在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与历史学习目标之间建立理解支架(即学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场戏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就能赢得观众;一篇文章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能吸引读者;同样,一堂课若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就能吸引住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