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看重积麦秸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五月,当半个月的收、割、碾、打忙完之后,紧接着就是积麦秸了。
  积麦秸就是庄户人把收割碾打后的麦秸堆积起来,堆成垛子。这垛子有圆形的,有上圆下小的,也有上圆下方像火车头那样的。总之,很有讲究。在农耕时代,麦秸有两种用途:一是农家作为引火当柴烧,二是作为牲口草料,一个麦秸垛子,往往能供几个牲口吃一年。所以,麦秸对于农民来说是重要的。但要把麦秸垛子垛得漂亮、积得实在,并且雨水常年渗不进去,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积麦秸便成了农家一件颇具技术含量的活路。
  麦子碾打完毕以后,因家家都要积,所以就得互相商量,由场主安排个先后次序。轮到谁家,大伙都一块去帮忙。装络的装络,抬络的抬络(络是用麻绳结成的大网络,上穿两条杠子,四个人抬着),在选好的地点,有一批身体强壮的小伙用铁叉或木叉往上丢麦秸,上面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挑拨。此人是积麦秸的中心人物,也是重要的技术人物。他挑拨的技术高下,决定着积子的大小、形状,以及麦秸四周薄厚和茬口铺压的严实程度。一般情况下,积子上大下小,并保持绝对周正,不得有半点偏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渗水。下再大的雨也不能让雨水灌进去,这是个绝活。因为一旦雨水灌进去,麦草就会发霉,沤烂变质,牲口一年的吃食就没了。我们村就有几个老把式,他们拨的麦积一个赛一个,并且各有特色。沿着村子周围转一圈,一看麦积样子就能猜到是谁干的活儿。拨积者也不是随便就能请来的,平时在村里人缘不好的人家就很难请到。所以只能请技术差点儿的,这些人拨的麦积不是东倒西歪样子难看,就是一下大雨就出现灌顶的情况。所以,一般人对拨麦积的老把式都很敬重。
  由于积麦秸是农忙时的一项重要活动,所以家家户户都很重视。轮到谁家,主人就要精心准备。买菜、割肉、和面、蒸馍、请人帮忙……做的饭食花样繁多。麦秸积完以后,所有帮忙的男女老少几十人,全都聚集在主人院子里的树阴下,喝茶、抽烟、聊天。开饭时,地摊一围,屁股下面垫个砖头就算开席了。但是,拨积的把式却不能慢待,往往要摆上桌子,放上七碟八碗,和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坐在一起特殊招待,算是谢成。临走时,还要特别给以重礼相赠,有的送一条二三斤重的礼吊(豬肉),有的给扯一块适合于他穿戴的布料,有的特别给带上几碗做好的蒸碗或一大包自产的烟叶……总之,为的是让把式满意,下次好请。这样的区别对待,一般帮忙的人是不会有意见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联合收割机代替了一切,农村用上了煤气或沼气。牲口越来越少,且多为放牧,用不着积攒草料。麦草在地里就打成了捆子,及时送进造纸厂。冬天用上了电褥子,也不用麦秸煨炕,积麦秸的事成了记忆。
其他文献
不嫌家穷  1968年,我16岁,结束十年寒窗的学生时代,回乡当了农民。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养老送终,所谓的传统农民的生存套路在我眼前渐次展现开来。  那是一个冬日里的晴天,正赶镇上集市。逢农历二五八,是集市,乡人叫过会。会散之后,我像一只小羊跟在祖父和媒人身后,去相媳婦。沿着长长的铁路走了十多里,又途经羊肠小道,翻过高高的山梁,再登上山塬,浑身汗涔涔地进了一家种着洋槐树的小土院。未来的丈母娘热情
巨资买戏箱  上世纪60年代,我的老家莱阳北乡门家沟小山村,有“四大宝”名扬十里八村,声响三县:逢四遇九赶大集,十大戏箱唱大戏,南河香梨甜似蜜,村里有个三副书记。  1962年冬天,地里活一闲,当书记、村长的爷爷就发话:猫冬。那年,社员家里生活刚刚解决了温饱,村里形势不错。爷爷点头挥手:给大伙制造点快乐,办门家沟戏团,办全乡全县最好的!三爷爷得令,屁颠屁颠北上大连,戏服、头饰、刀枪、锣鼓,十大木箱
提及现代幼儿教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早教”.如今,“早教”已经被广泛使用,被狭隘化使用.一提到“早教”,更多人对早教的认识还停留在让孩子识字、数学和各种学习的程度上.
在有关随机微分方程(SDE)解的稳定性分析理论中,均方稳定性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随着SDE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关SDE解的更弱的稳定性如p阶矩稳定和几乎必然稳定的理论引起人们越来越
日本数学家Kyo Nishiyama在199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得到了关于无限维向量场李代数W(n)的自然表示的换位子同态代数的结果.本文试图对Nishiyama的工作进行推广.对于charIF=p>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隔着房梁聊大天  塞北山村早先盖房,没有“洋灰”(水泥),用木料四梁八柱起脊,屋内打“隔断”,隔至房柁下,柁以上是相通的,称“一条脊”。  我初到村里,住房东家西屋,往炕上一躺,吓一跳:房顶挺高,烟熏火燎,黑乎乎的,跟望夜空差不多。屋门关与不关一样,堂屋大锅温泔水的酸味,从头顶上弥漫过来;大猫带着小猫在柁上走来走去;椽子之间有燕窝,偶尔喳喳几下;东屋女主人的纺车嗡嗡响,小油灯把她的影子抹在房顶上。
1997年Yakov B.Pesin在他的著作《DIMENSION THEORY IN DY-NAMICAL SYSTEMS:Contemporary Views and Applicantions》中引入了C-结构的概念,从而将豪斯道夫维数,盒维数在抽象
我为爱人、女儿转口粮是35年前的事,准确地说,是转粮食关系。虽说是件小事,却打着时代烙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81年春节,我到营里任职不久,爱人、女儿被批准随军,组织安排我回临朐老家给她们办理随军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转粮食关系。  粮食关系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是吃商品粮的供应档案。据此,粮食部门才能供应粮食,否则,你就無处买粮。  我爱人和女儿是农村户口,随军后就变成吃商品粮的非农业户口
少年时期在天津,下午放学回家,走在大街小巷里,随便什么人家,都会有收音机播放。节目或是相声,或是天津时调,或是京戏评戏,或是单弦大鼓,但是放得更多的,还是流行歌曲,什么《何日君再来》《花好月圆》啊,只听曲调不懂歌词。当时年幼不谙世事,对于这类歌曲优劣,自然也不知道,只是那柔柔的曲调,听起来让人觉得适意。  随后政治运动不断,音乐也随之变调。听过的那些流行歌曲,几乎是同一天从电台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