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_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分析当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强调劳动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促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来促使学生在劳动教育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发
   教师应强调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应抓住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合理地设计劳动教育环节,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学习劳动知识以及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要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价值。然而,在当下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却并没有体现出这种教学思想。劳动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片面化,并没有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劳动,反而在劳动教育中疏于管理,从而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质量。不仅如此,部分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只是把教学当作任务,并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来合理设计劳动教学环节,影响了学生对劳动的体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当下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父母宠爱,甚至是溺爱,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导致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配合、不积极,影响了劳动教学的进行。
   二、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改进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劳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促使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养成乐于劳动、尊重劳动的好习惯,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中小学中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劳动知识以及技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合理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策略
   1.联合家长进行教学
   联合家长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课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不仅局限于課堂内,还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改变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学生的行为,积极宣传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促使家校联动开展劳动教育,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在学校,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在教室内扫地、擦玻璃;在家中,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洗碗、洗衣服、浇花等,促使学生在劳动中进行学习,全面促进学生的进步。
   2.创新教学,改进方式
   创新当下劳动教学方式,可以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促使学生参与劳动课堂,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劳动,从而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状况改进劳动教学,加强对学生劳动的鼓励以及赞扬,还可以在课堂开展劳动比赛,如快速拖地、扫除污渍等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劳动教学的内容,以此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让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因为劳动而变得更加精彩。
   3.将劳动教育实践化
   将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化,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促使学生珍惜别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拥有劳动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到实践中进行劳动,有利于学生劳动技能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快乐,以此来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笔者曾在教学中开展整理抽屉的劳动教育,首先观察每个学生的课桌抽屉,发现很多学生的书籍摆放杂乱无序,且很多书都因为胡乱摆放出现破损的情况,同时还发现由于乱摆乱放导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上课找书麻烦、抽屉空间不够、污渍较多等。然后,笔者给学生展示了比较杂乱的抽屉,强调因为抽屉杂乱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有序地整理自己的抽屉,让学生在自我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带来的收获,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课堂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志敏.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2).
   [2]肖金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6).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劳动教育专项课题“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GS[2020]GHBZX136)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品格是发展持续性阅读的一种动力。阅读品格越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空间则越大,发展速度也会越快,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认知发展特点,着眼于英语阅读品格培养的实践研究,对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全面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及落实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品格;实践研究   阅读素养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英语阅读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和全面发
摘 要: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读是基础,阅读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唯一通道,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拓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个人一生的修养和境界是由自己的阅读能力所决定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可塑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阅读教育
摘 要:在幼儿时期,生命观的培养尤为重要,正是因为幼儿对于世界的未知太多,才更需要明白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幼儿的生命教育展开讨论,涵盖教育意义以及现状分析,以抓蝴蝶为例,深入了解大自然,对蝴蝶进行观察,最终得出自然界才是最适宜蝴蝶生存的环境这个结论,促进幼儿形成珍视生命的意识。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探究   对于幼儿来说,死亡认知这一知识几乎是空白的,他们仅仅凭着自己的喜好,有着强烈的拒绝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幼儿园已成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践基地,其强大的功能让幼儿的科学学习有了质的飞跃,既迎合了幼儿的兴趣点、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投影、拖拽、聚光灯、资源库、放大镜等内置功能也为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观察、比较、分析提供了强大的便利条件,易于突破探究中出现的重难点。基于以上优势,在大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入其中,通过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音乐、图片播放等功能营
摘 要:由于独特的地域特点,西北地区县域内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严重的听力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课堂内外的教学效果,导致该地区高中生英语成绩整体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旨在通过研究,使英语听力焦虑感保持在较佳的水平,以对英语教学起增益作用。   关键词:英语听力;焦虑;研究   一、研究意义   一般来说,市区的高中具有较好的生源,其英语成绩和英语水平较之于县区的学生要高很多。实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差异化教学模式重要性凸显,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顺应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思路等具有重要意义。差异化教学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差距不断地缩小,并为今后数学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文献对比法和案例分析法,将《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作为教学案例,分别从学生差异的了解、预设差异化教学目标、实施差异教学三方面分析和研究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
摘 要: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的必要环节,是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对数学这样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来说,只有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将教材的教育意义真正体现出来。就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分析;策略   教材只能作为教师教学内容的依据,而不能过度地依赖教材。教师应提前做好教材的研读和分析,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思路,结合学生主体的特
摘 要: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多元化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目标,结合教学重点来展开的课堂教学样态。问题解决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适当引入创新点,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实践,将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渗透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当中,促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应用水平以及反思再创新等深层次的思维性内源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实验探究;创新意识;问题解决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激发数学兴趣,提高数学能力,寓教于乐有助于打造互动性强而有趣的课堂,推动学生积极探索,融入课堂。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数学;有效性   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尚处于成长过程之中,该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要在注意教学质量的同时,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尚学的态度和勤勉治学的精神。教师应寓教于乐,尊重学生,使其在快乐氛围中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一
摘 要:孩子是未来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幼儿的学习,人们不单单是关注幼儿“学什么”,而更加注重“怎样学”。在近几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幼儿参与式社会学习与幼儿课程核心价值的联系,参与式社会学习是孩子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锻炼幼儿思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幼儿核心素养和促进幼儿游戏转型的关键抓手。   关键词:大班;社会课程;参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