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美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62613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美育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美育及美育教育、美育创客空间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理念、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分析,论述我校在美育教学改革、美育教育教学设施建设以及美育创客空间构建等方面的探索,推进信息技术与美育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育 创客空间 智慧美育
  在“互联网 ”浪潮的冲击下,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强势进入学校和课堂,推动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化改革,“互联网 教育”成为教育创客发展的时代命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本论文结合我校美育教学的工作实践,论述如何借力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重新定义美育课堂,探索出一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美育教学改革之路。
  一、学校美育教学的现状
  (一)美育及美育教学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气质、胸襟。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而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用美学形式带领学生去认识外部世界,用美学的眼光去感受事物差异,激发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然后通过自身创作的东西能够再次表达出来。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美育应该是一种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全人教育。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人的气质,不是一种确定的技能,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学校应从知与行各个方面去引领学生认识美,去判断行为之美,话语之美,思想之美,文字之美,让学生在校园的浸润中慢慢摒弃低俗,追求雅致,当审美能力和对美的内在追求都能在学生身上埋下种子,等待他们收获的就是可供一生享用的精神财富,一段更富有情趣的人生。
  (二)学校美育教学的基本认识
  当今世界,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而竞争更是日益激烈。要想我们的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发展高素质、综合素质人才教育,我国学校教育立足于学生在“德、智、体”这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但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美育(甚至德育),或是仅仅把美育当做艺术特长或技能技术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宗旨,忽视了其它学科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作用则是教育的一大误区,导致学校“以智代德”、教师教书不育人的恶果出现。其实,所谓不重要的艺体学科,恰恰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学科,是一切学习的通道和工具。
  (三)学校美育教学的设施与条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从整体上看,美育仍然是学校学科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教育装备配置不达标,美育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美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技术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美育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条件的改进是非常迫切的。
  二、学校美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加强美育育人功能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面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美育整合也将是教学发展的必然。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美育教学,推动学校智慧美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来下手:
  (一)美育教学信息化环境的搭建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美育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场室。美学在教育中,必定是个漫长的熏陶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成长感染。而这,首先体现在造境上。境,是一种场域。而什么样的场域,就能给孩子什么样的暗示。明清之际的生活美学家李渔说过一句这样发人深省的话:“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美育场室,是学生进行美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应该是时时处处透着美,这种美,会每天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通道,给学生大量的信息传递。从空间、从色彩、从形态、从搭配,都在影响着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美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学校应该开设丰富多样的美育课程,提供完整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课程内容不局限纸面教材,引入多媒体资源进入课堂,通过信息技术与美育课程的整合,使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颠覆性变革。再者,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课程的创新,将校园文化、本土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美育课堂教学,将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进行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去深入理解,热爱自己的校园文化和本土文化。
  三、学校“互联网 美育”方面的实践
  基于上述的分析与思考,我校利用“互联网 美育”的创新思维,从美育多功能场室的建设到应用,从课程安排到实践活动,渗入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着“润物无声”的审美教育。
  (一)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信息化美育场室
  在教学环境的建设上,我校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能够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艺术天地。将有趣好玩的沙画艺术引入课堂,让美术教学不再单单是简单的笔画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创意性强、趣味性高、灵活生动的快乐教学。在美育创客室里,学生们通过一抹沙子、一份灵感,随着手指在画面上随意舞动,展现出自己的艺术世界。同时又保留创新了传统美术、书法、手工等特色学科的课程需求,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美术功能室单一的问题,避免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学校教育装备。在美育创客室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通过音视频数据的智能采集、加工剪辑、成果分享等多个环节都能得到保留与展示,在课堂上通过视频采集的方式既便利了教师的演示又记录了学生学习实践的全过程,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或别人的新见解、新看法、新观念、新技巧等,创造出自己的美育学习作品,体现课堂的学习价值,将传统的分数评价体制改变为以创新作品评价体制。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得到汇集展示,创造出一种新型信息化美育课堂,帮助学生成为“互联网 ”时代的创客。   (二)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科渗透
  要使美育课室能被真正地利用起来,进行常态化的教学,必须建立健全适应美育课堂教学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以兴趣为导向,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定制基于云端的沙画、书法、素描、水彩等艺术学科的数字化资源库,改变传统的纸质教材教学的枯燥性,采用动画、音乐、故事、视频等多种内容呈现方式,使课堂讲解、演示、探讨、互动变得多姿多彩,互联网 美育可以扩大教学信息容量,使信息的表现形式交互化、多样化。丰富的信息资源不受时空限制, 弥补了美育教学资源单一、学习氛围枯燥、互动交流面窄等传统教学的缺陷。而在以艺术学科为主体的的同时,我们积极将基础学科与艺术学科进行相互渗透融合,让各个传统学科都能获益。将传统教学与艺术实践完美结合,使艺术学科能够作为传统学科创新教学工具,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美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构建创客空间平台,走出封闭课堂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学习与创新的时代,网络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这无疑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它必定会改变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从而为教学者提供了快捷、方便、开放的信息渠道。我校在满足教师和学生进行美育创作的环境硬件设施条件的同时,开放美育网络资源共享云平台,该平台富含各类艺术学科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多元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美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网络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等优点,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学系统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抓拍后上传至云平台,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其他教师、学生在看到作品之后,都会将其分享至自己的社交空间,逐渐形成开放共享的学习共同体。他们相互点赞,分享喜悦,使学习热情高涨,真实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有信心地去投入艺术创作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扩大了信息来源,给学生创造了多向交流、发散思维的第二课堂,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随时随地可以感受美的熏陶,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网络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开放性,为学生的创设愉快学习情景和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机会,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能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三)融入本土文化,实现特色教学
  在美育教学过程中,我校大力开展以地域特色为主题的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围绕美育目标,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围绕美育目标,以线上 线下的活动形式展开,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特色文化的育人合力,例如,以“骑楼文化”为主题开展美育活动,通过沙画等艺术形式表现骑楼的具体形态,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课堂作品,实现师生交流互动,在课外,引导同学实地感受骑楼文化,让学生全方位深入了解本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美育教学浸润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除此之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办好校刊,加强校园网建设,开展活力校园的创建,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品味校园。
  四、学校美育的成果与总结
  应用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课程整合成为了素质教育之需要,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给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带来新的生机,创造出新的教学场景。为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为我校发展成为美育特色学校加快了步伐,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美育课堂,大大地提高了我校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为学校输出许多优秀的美育成果,营造了具有浓厚艺术底蕴的学习氛围,相信在“互联网 ”的建设理念指导下,不久的未來,美育之花将开遍整个校园。
其他文献
【摘要】开展课外专题阅读实践活动能提升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其中,传记类专题阅读活动对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着关键的作用。开展传记类专题阅读活动首先要推荐主题阅读书目,增强学生阅读动机,其次可多组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来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通过分析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前后的行为和思想等的变化来归纳专题类阅读活动对学生个体和班级群体的良好影响,总结出开展传记类专题阅读活动的方式方法。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儿女不可遗忘的宝贵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精神应该被充分运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建立德育素养非常关键的小学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策略方面着手,总结出了几点方式方法,希望能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有效性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
【摘要】故事板块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一节故事教学课为例,探讨了在故事前预测、故事中理解、故事后拓展三个环节中,如何基于故事主题意义设计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主题意义;思维品质;故事教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同时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农村小学学校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性格特点复杂等问题,存在一些学困班级。因此,要求学校管理者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使班级的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学困班级的管理策略,目的是提高农村的课程教学效率,解决农村小学学困班级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者要重视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以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造最佳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整
【摘要】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与写作水平成正比,而经典名著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及其精湛卓越的艺术特色,能给学生以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审美、影响、熏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著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强化、科学方法的指导,能促进学生由阅读能力到写作能力的转化,使“读”与“学”、“读”与“写”相得益彰,学以致用,从而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名著;阅读训练;写作技能;厚积薄发 
【摘要】识字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日后语文学习能力的养成打下基础。尤其是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一、二年级这种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是他们首要的学习任务,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是众多语文教师共同关心和探索的议题。为稳步提升低年级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本文提出了對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强化学生的识字习惯、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等来提高学生识字效果,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低年级
【摘要】小学英语学习是英语教学内容的初级阶段,在课堂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教师应当将英语的阅读与写作的初级阶段相互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但在教學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英语学习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发现。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跟读课文,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在进行复习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班主任不但要有“教书”的本领,更要具备“育人”的才干。班主任工作以“爱”为根本,先以情感人,再晓之以理。班主任对学生要做到张弛有度,使班级形成一股凝聚力,发挥群体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领班;鼓励;牵引;帮扶   温文尔雅的唐僧最终能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是因为他优秀的管理策略:其一,对三个徒弟知根知底;其二,各尽所能,分工合作,相互制约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上不求上进,品德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后进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虽小,但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班级各项工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可是,后进生并非生来就落后,他们最初也同其他学生一样,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有自己美好的幻想、抱负。为此,班主任要正确地认识学校教育中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那么,教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