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结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文言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究其缘由:一方面是文言字词生僻不易解,教师唯恐学生不知之,总是“多多益善”地讲;另一方面学生又整天听老师在解字释词上打“持久战”,“觉得很没意思”。
  它只是“老大难”,而非“教学难”。因为时下很多老师在备课不充分的情况下,时常还会偏爱教学文言文。拿着教材教参外加练习册,无需多少教学艺术,以老师的平常知识积累,一堂课下来,串讲加分析,那是唾沫横飞,浑身乏力;学生拼命作笔记,书本上那是密密麻麻、红红黑黑、圈圈点点,甚是壮观。试问费时费力的说文解字有意义吗?回答:不这样教,考试怎么办?
  纵然,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能使“言”的理解和掌握得以深化和加强,也能促进学生对“文”的理解和感悟。但是一味地串讲,至少会造成学生听觉上的疲劳,扼杀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由于串讲式教学,教师句句翻译,字字落实,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空间,要做的就是记下教师讲的内容,课后去花时间记忆,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只有“言”而无“文”的僵局,于是就成了“老大难”问题。
  对于这样的现象,其实很多老师也已经意识到了,尤其是在公开课、展示课中略见一斑。然往往正因如此,这些老师又反而轻“言”重“文”了,在学生尚未充分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便匆匆进入了文本解读,又将文言文上成了现代文。
  矛盾由此而生。这样看来,其实文言文教学挺难的。
  那么,文言文教学到底如何进行呢?著名的黄厚江老师说过:文言文教学应是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也就是说,理想的文言文教学应是“文言结合”。
  案例描述
  案例一
  (这是校推门听课周中一堂被听的课《山市》。)
  笔者也深知学生对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抵触心理,在课文听读、自由朗读、齐读之后并未马上进行字词落实教学。
  师: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注释自由翻译课文,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先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如果还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待会儿呈现在黑板上共同解决。
  學生饶有兴趣地读着课文、读着注释,读书的声音、小声讨论的声音顿时弥漫在教室里。
  师:有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字词要写在黑板上的?
  此话一出,没曾想学生非常地积极,争先恐后地要上来写,于是我也便顺应了形势。心中甚是窃喜。
  师:都上来吧!
  呈现在黑板上的有:邑 然 恒 同人 相顾 未几 以亿万计 而已 乌 屑屑 或遂 鬼市 云(有重复,显得有点乱)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师:请几位同学逐句翻译课文。先读一句,再翻译一句,并且告诉同学们在这句里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生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奂山的山市,是县八大景之一,但是好几年经常不能见到一次。重要的字词是“邑”、“然”。
  师:“数”呢?在《狼》中我们接触过。以刀劈狼首……
  生:又数刀毙之。“数”作为几的解释。
  师:在这句中,“恒”也很重要,作经常的解释。下一句?
  ……
  师生共同完成了文意疏通后,课堂时间所剩无几。
  师:同学们关于山市的变化内容也已了解了一些,那你们知道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时间词语短语有什么用吗?聪明的你,肯定会找得到这些词语的。
  生:忽 无何 未几 忽 逾时 倏忽
  师:真棒,圈出来吧!那你们知道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呢?看看这些词语的意思。
  生1:说明山市变幻莫测。
  师:山市变化的特点:快。
  生2:让我们知道了山市是如何一步步变化的。
  师:嗯,那你知道它是怎么变化的吗?
  生2:先孤塔耸起,宫殿也出现了,后来城郭出现又消失了,最后一座高楼耸起直至慢慢消失。
  师板书:初生阶段 发展阶段 高潮阶段。
  生3:使文章层次清楚。
  ……
  反馈:
  一:“言”的教学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落实了,但是“文”呢,怎么安排的?这样“文”“言”脱离了,课文的整体性如何体现?需注重“文”“言”结合的教学。
  二:要求学生找出时间短语再去思考这些词语的作用是否不妥?而应是启发学生山市的特点文章是如何巧妙地体现。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我这是常规课中的先言后文典型代表,而之所以为之,我想:一、备课简单,教学简单,简单得我非常好操控这个课堂;二、自以为深谙古文考试的侧重点,故落实字词、狠摘笔记、加强背诵则成了我的不二选择。
  惭愧!
  案例二
  (第二日,在自己任教的另一个班级我便尝试了另一种方法。)
  在朗读之后,这次我并未进行平常教学的文意疏通。
  师:你觉得文中描述的山市有何特点,你从哪些字词句可以看出来。
  生1:不常见,罕见。文章第一句。
  师:这句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1:奂山的山市,是奂山县的八大景色之一,但是经常好几年不能看见一次。
  师:这句中你认为哪些字词尤其能体现罕见的特点呢?
  生1:然 恒 数年
  师:开了个好头。但倘若同学能自己结合起来讲那就更有意思了。
  生2:很逼真。文章最后一句。山上的人、店铺都与人世没有什么差别,“与世无别”嘛!
  生3:为什么说是“鬼市”呢?
  此话一出,教室立马沸腾了。气氛很好,我心中默念。
  师: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所以称那是“鬼市”呢?
  生4:人烟市肆,与世无别。它太逼真了,让人不敢相信,所以称它为“鬼市”。   师:又闻早行者,又听说一位早起赶路的人,其中“又”说明“人烟市肆”只是他之所见,文中是否还有句子同样也能够体现“逼真”,让人觉得它就是“鬼市”。
  生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楼上的人来来往往的很忙,有的靠着有的站着,个个都不一样。跟我们平常的生活非常相似,也很逼真。
  ……
  师:罕见、逼真,全都是山市的特点。我们文中描述的情景是多人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吗?
  生10:不是的。它内容丰富。
  生11:山市变化很快。变化莫测的。从一些时间短语看出来。
  师:哪些时间短语?
  生11:忽 无何 未几 忽 逾时 倏忽
  师:这些时间短语可以感觉出它的变化之快,那么,我们朗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读呢,是否也应让大家感觉到它的变化之快。我们齐读一遍。注意这些时间短语。
  同样的答案,在不同的情景下出现。有了对照,才能明白其中的差别。我感慨万分。
  案例反思
  一、重视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容忽视。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课前,要创造一种文言文诵读的环境;课中,要强调一种文言文诵读的感觉;课后,更要营造一种文言文诵读的氛围。
  两个案例虽然都设计了朗读环节,但都只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而本应该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在课堂教学中便被忽略了。缺乏诵读的课堂,它不是语文课堂。而课前课后的朗读那更是空中楼阁了。
  二、注重主问题的设计。文言结合教学,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结合,它应该是文章的文学、文化、文字的完美融合,呈现出来的应是一个整体性。所以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就是这堂课的灵魂。主问题就犹如提线木偶的那根主线,一扯便牵动全身。
  案例二中:“你觉得文中描述的山市有何特点,你从哪些字词句可以看出来。”把文字和文章有机结合了。
  《聊斋》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是情节的复杂性,奇是情节的虚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这是《聊斋志异》艺术力量之所在。
  所以在主问题之后的追问“我们文中描述的情景是多人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吗?”来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短语的妙用特点外,其实也是引导学生感受《山市》起伏的情节——消失与出现的变幻。
  如此,《山市》的文学艺术特点就融入了“言”的教学中。
  在《桃花源记》教学时,我的主问题是“桃花源中什么美,美在哪里?”“桃花源中什么乐,乐在哪里?”“桃花源中什么奇,奇在哪里?”;在《核舟记》教学时,我的主问题是“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大苏泛舟’这一主题呢?”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文章第2--4段。
  也许还很肤浅,但已在努力中。
  三、理清文章结构脉络。文章的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清作者的思路和观点。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首先自己要先理清脉络层次,体会文章章法。
  《山市》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論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由此,教师可以产生“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来小结教学。
  再如《三峡》,先写山,再写夏季景色,后春冬合写,后又独记秋天。我们可先抓住“两岸连山”做文章:峡,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同时,写山势的连绵险峻也为下文写水流迅猛湍急做铺垫。三峡的景物中,夏水暴涨,最具三峡特色,所以作者用“至于”将思路转折到“夏水”,我们应品味“襄”、“猛”、“急”,体会水的特点。接下来写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是由水势涨落而安排的。
  教师在“文言结合”教学时,更应将文章的结构脉络渗透其中,倘若自己不清不楚的,那么又如何适时点拨学生呢?文章的整体性也会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课后,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做分门别类的整理,避免出现学生学一课懂一课,遇到新课又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这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古汉语,让他们真正领会文言文中“言”的内涵。在教学时我们强调“文言结合”,但决不能忽视了字词的落实情况。
  总之,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我们不应再“有言无文”、“有文无言”、也不再是对“言”和“文”的简单相加,而应该以扫清文字障碍来解读文章,把“言”的理解还原到句子中去,文章中去,通过文章的理解来促进“言”的理解,促使“言”和“文”的完美结合!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所关心的问题。而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处理好教材中的数学推理,让学生多思辨,以提高其数学能力。  关键字:新课程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场所和基本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旨在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的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使学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中不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和灌输,而是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的发挥。数学实验就是在此情形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创新思想的教学策略。数学实验能让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验体验和观察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益于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现学现用和学以致用,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一定程度上促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成功实现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课程改革。  关键字:情感教育 空白 情感体验  现行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光艳夺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体会到了诗歌的意境美、小说的形象美、散文的神韵美、议论文的说理美、说明文的艺术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审美性决定了语文教育与“情感”
期刊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优秀的民族也必然是一个文化发达、重视读书的民族。读书不仅让人增长知识、启迪智慧,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形成一定的文化尊严和文化自觉。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向前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化产品的普及,人们的读书率越来越低。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构想,笔
期刊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够让音乐教学的质量更高,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情感教育工作,对现代教学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字:初中 音乐教学 情感教育  前言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因为情感能帮助学生真正感悟音乐,真正认识音乐,真正明白融情感于音乐学习中方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范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能力培养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而是把教育能力的培养寓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地发展。  关键字:小学美术 教育能力 培养  中小学
期刊
摘 要: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转换为具体的、简明的几种思维方式:整体性思维方式、连动性思维方式、多向性思维方式、逆向性思维方式和跨跃性思维方式,对初中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字: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思维方式  一、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训练的意义。  1、数学一向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旨在追求思维品质的提高。
期刊
学习古文,是学好语文的必须。正所谓博古通今。那么,如何去学好古文,一些同学陷入了困顿。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学习古文要在“量”上下功夫,然后才有“质”的飞跃。看过一个材料,说得明白。且先录用,以供论证。  材料说:怎样学习古文?我们翻开《唐才子传》,在《王勃》传里,说:“六岁善辞章” 。他六岁已经会写诗文了。当时的诗,就是古诗、律诗、绝诗,当时的文,即古文、骈文。六岁怎么就会写这样的诗文呢?再看《骆宾
期刊
提起历史,人们的印象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其实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中。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人类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这一切都是供我们利用的材料。历史能使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历史教学,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