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意象 体味情感——浅谈高中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典诗歌中,意象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将难以言表的感情化身为具体的某个事物,使感情在具体中得到了升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古典文学中必备的文学常识,富有深刻的文化韵味,例如"柳"与"留"同音,"柳"在诗歌中往往表达的是"留"的意思。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不仅仅需要领略前人的精华之作,也需要能够将所积累的知识在考场上在平时运用起来。
其他文献
洞宫山下的生态大县,瓯江源头的千年畲乡。蓝天、白云、永远的青山绿水,滋养着这里的勤劳人民。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境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内容单一,视野狭窄,管理单调,评价呆板,传统的课堂灌输模式,“标准化”班级教学组织模式和考试评价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不利于培养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2013年我校承担了“创新学习的管理及评价”这一课题,为此我进行了“整合教学——动态管理——多元评价”的试验方案,力求增加语文课的信息量,增强时代感,与其他学科沟通融合,形成自己严密的体系;通过动态管理,师生间平等
1999年9月初,在深圳召开的第5次知识经济大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发表了题为《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演讲,他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经济都是有知识的,只是经济是否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只是一味地教授识字、读书、写作,对学生的思想熏陶、情感教育较少,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定程度地提高,但是,语文素养并没有同步得以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由传统的枯燥“填鸭式”转变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学习古今文化的传承,接受中外优秀的思想和智慧的洗礼,把语文的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和文化传承思想、人类智慧与文明的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由单一地提升学
时光匆匆,岁月无痕。不知不觉间,从教已是第八个年头,可真正留在脑海里的有印象的语文课却很少很少,似乎什么课也没有上过,碰到昔日的学生时,他们就会如数家珍般说起我的某一节课、某一句话,甚至某一动作。是他们才让我想起过去曾经上过的课,说过的话,有过的动作。也许我的语文教学的一半意义就在这里。总感觉做老师的收获,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总感觉做语文老师的味道,就像窖藏的老酒,愈久愈醇香……  刚参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特别是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其词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其词所选用的物象总是笼着一层面纱,让我们在品读其词时,不知不觉地沉醉于词人所创造的艺术天地中。以下就其词作中的物象所表现的特点略作探究。  一、普通物象尽现时空烙印  李清照出生于贵族家庭,其父母能文善词。她十八岁便和赵明诚结为连理。这算是她一生中的最美好的
目的:描述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静脉管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及进展的关系。实验设计:在Wisconsin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DR发病率研究。参加实验者为996例30岁前就确诊为
阅过高考作文卷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考试作文没有生活气息,没有自我,没有个性,缺少个体生活体验以及生命感悟的个性魅力。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批阅中,也会看到学生写议论文时用商鞅、屈原、司马迁等人的故事作为论据论证生命与生存等观点,无我之境,多就陈词滥调,乏善可陈,没有新意。  一、解读高考作文题,写生命体验亦可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江苏省高考作文越来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及个体生命的价值。就近年来
阅读教學是初中语文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这些阅读包括的种类繁多,既有洋溢着哲学思辨色彩的外国哲理作品,也有中国现当代名家作品。这些阅读内容不一,有反映人生境遇的,有催人向上的,有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也有表现人文关怀的。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人生、社会以及自然。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笔者试图以此为对象,分析初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受益人解决措施。  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