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产品生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csolit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公众在寻求安全补硒方法和富硒食品方面的误区,以安徽省为例,例举富硒农产品生产中不符合科学生产方法的生产手段和现象,提出了加强硒的二重性宣传教育、制定农产品富硒含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对富硒产品进行认证和风险评估的监管对策及宣传导向,以期有效促进硒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富硒农产品;安全;二重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3-261-02
  Abstract Aiming a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people keep looking for selenium supplement methods and seleniumenriched food, with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ncorrect production methods and phenomenon in producing seleniumenrich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list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duality propaganda education of selenium, formulating the standard of seleniumenriched cont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detection methods, certificating seleniumenriched products and risk evalua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elenium industry.
  Key words Seleniumenrich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Duality; Countermeasures
  硒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1],在自然界中以有机硒和无机硒两种形式存在,分布相当稀少且分散。中国农科院发布的中国土壤硒元素含量分布图显示,安徽省属于严重缺硒地区[2-3],缺硒与人体多种疾病相关[4-7],也与多种癌症有关[8]。因此,在低硒地区人们通过添加外源性硒来补充营养元素硒,最主要的做法是通过富硒农产品来补充[9]。富硒农产品是利用农作物吸收无机营养并能够在生长过程中逐步转化为有机营养的生物功能,运用技术手段为农作物制造一个生长的富硒环境,由农作物将无机的硒酸盐转化为生物化硒,富集在作物的籽实和茎叶中而成的,是农作物的生理功能和硒元素的生理功能相结合的产物。
  富硒农产品中的生物硒是人体利用硒的重要硒源。合格的富硒农产品如富硒木耳、富硒大米等对低硒人群的安全补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0]。我国的富硒农产品开发起步较晚,以安徽省为例,市场上富硒产品种类繁多,但都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有效硒含量没有统一标准,富硒农产品产业有待规范。因此,笔者结合安徽省富硒农产品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富硒农产品行业建设规范提供借鉴。
  1 富硒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以无机硒充当有机硒
  无机硒一般是亚硒酸钠,一种含硒盐,价格低廉,因此常用作食品添加以及保健食品生产,但其本身毒性较大,中毒量与需要量之间的界限非常接近。有机硒主要是无机硒通过生物体转化而来,利于人体吸收,相同含量下其毒性远远小于无机硒,但其生产成本要比无机硒大很多。常见以无机硒充当有机硒的处理方式为亚硒酸钠直接喷洒谷类、水果表面,当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亚硒酸钠等无机硒。
  1.2 过分追求产品高硒含量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方式,把一般的富硒产品做到了高含量水平,甚至达到有毒的地步。例如某一合作社生產的富硒大米中硒含量达到0.67 mg/kg,而我国国家标准《GB/T 22499-2008富硒稻谷》中规定大米中硒含量应为0.04~0.30 mg/kg;一些不法人员在送检样品中利用茎秆注射硒肥可以提高枣[11]、金桔[12]、苹果[13]中硒含量的特性,通过植物茎注射入高浓度硒溶液,硒溶液随营养流由茎输入水果,形成无机态硒含量极高的富硒水果;甚至直接将硒溶液加入水、酒中,生产出富硒水、富硒酒等。
  1.3 宣传中过分夸大硒的作用而忽视了硒的毒性
  富硒产品的宣传和推介中很少提到硒的剧毒性。作为营养元素,硒遵循着一般的生物规律,即Wenberg效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有营养价值,高于一定的浓度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14]。正常人对硒的耐受上限为400 μg/d,过量会形成慢性中毒,每天摄入量达到15 mg时,会形成严重硒中毒[15],植物体内不同形态的硒化合物对人和动物的毒性也有较大差异[16],而一旦产生硒中毒,目前无特殊解毒剂可供治疗。
  1.4 生产过程中忽略了硒对环境的危害
  一般的土壤中硒含量极低,硒对植物的营养作用仍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没有硒的介入和循环,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含硒肥料。但为了在贫硒地区生产富硒农产品,人们主要是通过外加硒源的方法达到目的。例如在水稻田中施入含硒的肥料或在水稻的特定生长期直接以叶面肥的方式喷施富硒营养液,以亚硒酸钠为例,喷施4 g相当于约2 000 mg硒,而水稻能吸入利用的只有150 mg左右,多余的硒会全部进入环境,增加了环境对硒的负载量,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毒害,影响农业生产。如果把硒原矿粉通过球磨机研磨成细粉,再撒施到田间,对环境和作物的潜在性危害更大,因为硒原矿粉中硒含量不到1%,还含有镉、铅等许多重金属,作物吸收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2 对策建议
  2.1 加强硒的二重性宣传教育
  强调硒的浓度与人体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公众既认识到硒对人体的营养价值,对健康的积极意义,也意识到硒的摄入量不是越多越好,摄入超量会引发中毒,有机态硒也是如此。如果体内补充的硒过量,可能引发“碱土病”“晕倒症”,导致细胞氧化过程的障碍等[17]。硒的营养性和毒性是硒的二重性,两者并不完全矛盾,硒的生物效应与硒的浓度范围相关[18]。一般来说动物对硒的营养需要范围是0.1~2.0 mg/L[19],达到3.0~10.0 mg/L时将引起慢性中毒,而超过10.0 mg/L会引起急性中毒以致突然死亡[20]。硒的最佳浓度和致毒浓度之间有一个非常狭窄的安全限度,这一点与锌等其他微量营养元素不同。实际上,每个人自身的生化特点和周围的环境因素都不尽相同,所需硒的摄入量也应因地、因人而异。各种硒化合物的毒性大小因硒化合物种类不同而异[21]。单质硒(灰色同素异形体、红色单质硒)实际上是无毒的,因为它既不易被溶解,又不易被吸收;亚硒酸钠的毒性略大于硒酸钠;硒化氢是无机硒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比二氧化硒大5倍。有机硒化合物中,Se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胱硫醚的毒性與亚硒酸钠相当,二甲基硒化物毒性较小。天然谷物中的硒毒性接近于等量的亚硒酸钠或硒酸钠。
  2.2 制定农产品富硒含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
  通过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严把富硒农产品质量关,硒含量过低或过高都应排除在富硒产品之外。检测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检测,可以在一般检测大米硒含量的基础上增加前处理步骤,如规定用35 ℃水浸大米3 min,搅拌1 min,水米比2.5∶1,弃水后烘干,然后进入检测阶段的前处理,执行GB 5009.93-2010食品安全国家安全标准 食品中硒的测定中“6.1.1”以后的进程[22]。
  2.3 对富硒产品进行认证和风险评估
  对境内或境外进入省内的所有富硒产品进行登记管理,依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达到安徽省富硒农产品标准的产品予以登记管理。并对在境内生产的产品进行产地环境追踪评估、外源硒种类备案(如单质硒、无机硒、有机硒、硒粉等)、富硒加载方式备案(如土培根施、叶片喷施、注入等)。政府可委托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的相关团体进行检测和评估,通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保证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安全。
  3 结语
  富硒农产品及硒制剂作为人体营养元素,通过食物或药物形式被缺硒人体普遍应用,安全的硒产品生产、使用和宣传是硒产业必不可少的环节。富硒农业技术目前还是一项高新科技,需要有组织、有规划、有步骤、有秩序的规范运作,只有规模化的产量、规范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才能够制止富硒农产品生产乱象,促进硒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使富硒农产品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发挥补硒、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光碧.硒的化学、生物化学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104-109.
  [2]彭大明.中国硒矿资源概述[J].化工矿产地质,1997(1):37-42.
  [3]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R].2006.
  [4]罗瑞鸿,白厚义.硒·农业·人[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7):14-19.
  [5]苏晓云.中国硒资源及其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气象出版社,1998:3-371.
  [6]COMBS G F.The role of selenium in nutrition [M].New York:Academic,Press Inc,1986:15-40.
  [7]陈铭,刘更另.高等植物的硒营养及食物链中的作用(二)[J].土壤通报,1996,27(4):185-188.
  [8]LI L,XIE Y,ELSAYED W M,et al.Characteristics of selenazolidine prodrugs of selenocysteine:Toxicity,selenium levels,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induction in A/J mice[J]. Life Sci,2004,75:447-459.
  [9]DUMOUT E,VANHAECKE F,COMELIS R.Selenium speciation from food source to metabolites:A critical review [J].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06,385(7):1304-1323.
  [10]李以暖,薛立文.富硒保健食品硒含量标准的探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5):18-21.
  [11]施和平,刘振声,张英聚.番茄幼苗对硒的吸收与硫营养的关系[J].核农学报,1993,7(1):61-64.
  [12]吴其飞,黄达明,管国强.茎部注射硒肥对金桔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2(6):92-95.
  [13]周淑霞,王勇.提高红富士苹果含硒量的方法[J].落叶果树,2004(6):48-49.
  [14]WIBER C G.Toxicology of selenium:A review [J].Clin Toxicol,1980,17:171-230.
  [15]杨光圻.人的硒需要量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9,8(5):298-329.
  [16]彭安,王子健,WHALLGER P D,等.硒的环境生物无机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55-61.
  [17]赖利C.食品的金属污染[M].轻工业翻译组,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6:148-149.
  [18]SCOTT M L.The selenium dilemma[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1973,103:803-809.
  [19]丁文靖,刘力,祝小蕾.硒酵母的研制及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2(5):73-74.
  [20]王强,徐辉碧.微量元素硒的毒性[J].生命的化学,1994,14(2):34-35.
  [21]黄开勋,徐辉碧.硒的化学、生物化学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86-387.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硒的测定:GB 5009.93-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 结合我国新常态下的乡村规划编制实践,运用调查问卷、座谈访谈、文献查阅、GIS生态要素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武陵山区骑马坡村区位特色、独特价值、存在问题和现实需要等基础上,注重乡村内生动力开发,从外部协作和内部整治两方面提出乡村发展策略:外部着眼于乡村生产与未来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从多层面上与周边地区实现捆绑、搭载与对接等方式的协作开发;内部立足于村民日常生活所需,通过整治土地利用、道路交
期刊
摘要 介绍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选育及改良利用情况,指出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进步,现在可以更准确地将育种材料归类,使育种方向更明确,减少盲目性。最后从利用方向和性状选择两方面提出对美国玉米种质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玉米;种质;先锋;孟山都;黄淮海地区;品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3-035-02  Abstract The b
期刊
摘要 以粤东A县为例,通过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地籍数据整合建库的原则、技术路线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地籍数据整合建库要遵循全面系统、完整科学、图数一体、严谨严密的原则,严格执行“一张图”输出管理方式,图形成果必须统一坐标系,新测宗地及修补测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整合前数据必须进行有效性筛选,整合过程谨防测绘精度损失,对问题宗地要建立管理数据库。地籍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路线依次为数据转换和处理、宗
期刊
摘要 农村宅基地的利用、退出及其补偿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该研究根据芜湖市农村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宅基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农户对宅基地产权的认知、农户宅基地流转状况、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村宅基地综合管控的制度创新建议。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29;F30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11-2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优良的大范围监测湖泊污染的方法。[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周边四大淡水湖泊(太湖(东岸水域)、阳澄西湖、金鸡湖以及独墅湖)为试点,采用随机采点的方法,利用Radarsat2全极化数据对不同物理散射机制的反映,对湖泊水体散射情況及其所含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苏州市四大湖泊基本类属于中熵区的3、4、5类散射机制(即中熵多次散射、中熵偶极子散射以及中熵表面散射),其中熵偶极子
期刊
摘要 基于对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从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就读情况、日常生活的市民化程度和身份认同等层面展开调查分析,重点考察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合与城市居民接纳度之间的偏差和不对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效促进城市农民工子女的顺利融合。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城市居民;融合;接纳;态度偏差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笔者阐述了国内外绿道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绿道的基本理论,认为绿道建设的实质就是以廊道为纽带,联系分散孤立的斑块,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自然生态体系。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主要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余江县绿地系统的现状,分析了现状资源和绿道规划原则,强调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和绿地资源优势,规划建立余江县县
期刊
摘要 针对当前国内农林产业园规划设计缺乏创意这一现象,以灞桥区泰尔农林生态产业园规划为例,立足项目中低山区和洪庆黄土台塬的实际,从生态、产业、文化、景观、旅游“五位一体”角度进行创意构建,探讨了农林产业园的总体思路与主题命名、功能定位与风格把握、景区划分和景观序列,探索洪庆山林区农林产业园规划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灞桥洪庆山林区;农林产业园;五位一
期刊
摘要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辅助。该研究以土地利用规划为背景,以银川市七子连湖湿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价值量现状等资料,建立了生态价值优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学科技术对研究区域内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的评价应用,得到了七子连湖湿地区域的土地适宜开发程度分级量化成果,分为禁止开发区、限
期刊
摘要[目的]将秸秆应用在荸荠农艺栽培中,为荸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探索新的模式。[方法]铺设水稻、油菜2种秸秆,研究不同秸秆厚度、开沟深度等对土壤养分、荸荠商品率和产量、生长层厚度的影响。[结果]在荸荠栽培过程中引入秸秆,土壤中的N、P、K含量均有提高,还可有效提高荸荠球茎商品率和产量,提升荸荠生长层。[结论]在荸荠栽培过程中引入秸秆,可减轻荸荠在生长过程中深钻的发生几率,为后期的机械化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