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现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并会选择一些对自身发展和学习有益的书籍阅读,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同时,学生也会在课外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能坚持下去,使这个群体的整体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很令人欣喜。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改善他们的阅读状况,提高阅读效率,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课外阅读教学,值得语文教师思考。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一、 认识课外阅读重要性,激发阅读欲望
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动力。首先,课外阅读能改变人的气质。古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人的精神气质可以通过阅读不断培养。其次,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这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他认为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不断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只有靠阅读才能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教学设计要以充分挖掘学生已知的知识为目的,而课外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提高学生的智力。最后,课外阅读有助于促进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坚持课外阅读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爱上阅读并一直坚持下去,有助于净化内心,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些名人爱阅读的例子,也可以播放他们关于阅读重要性认识的视频材料等,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阅读的益处,从而爱上课外阅读。
二、 潜移默化,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更多渠道获取阅读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能代替传统阅读,因为,快速阅读方式的到来对人们的阅读习惯产生的影响,更多是使人们习惯于快速浏览信息或文章,而不去深入的思考和想象,通常只将这种阅读作为一种闲暇时的消遣。而阅读书籍则有所不同,不仅是因为它实际的存在感,更是因为它带给人的实际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留给学生一段共同阅读书籍的时间,逐渐让学生养成深读的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书籍。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文章的人文底蕴,让学生因阅读而感动,从而提高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教室的布置,让学生感受书香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系统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单单是指学生能够按时每天坚持阅读,还包括学生能够选择对自身有益的书籍,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坚持下去。合理的阅读计划有助于避免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计划的读书,不仅要读足够数量的书,更要注重有质量的阅读。如可以在睡前或早晨时间进行阅读,并每天坚持,时间久了,习惯就成自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阅读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和进步。
其次,应选择真正有意义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有真正意义的书,进行真正意义的阅读。有些阅读是用于调节紧张身心的,读者不考虑材料的文学和思想价值,只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而有些阅读是希望能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心灵得到更多启发。教师在认可前一种阅读方式的同时更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第二种阅读,选择一些人文经典书籍,懂得排除和借鉴,做到真正意义的阅读。最后,要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独立的阅读。阅读滋养身心,思考使人进步,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过程的思考与创造。阅读过程中要用心灵与作者对话,体验作者的情感,并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共鸣。
四、开展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举行读书节等方式组织学生就课外阅读的心得进行交流,也可以让每位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在班内进行传递,共同分享读好书带来的乐趣。这样既能加深课外阅读的印象,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交流,可以互相借鉴彼此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种交流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比教师单向的指导更加有效。
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长学生的见识,知晓真假善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学会思考和领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达到陶冶身心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最终实现阅读的终极价值。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中心学校(734000)
一、 认识课外阅读重要性,激发阅读欲望
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动力。首先,课外阅读能改变人的气质。古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人的精神气质可以通过阅读不断培养。其次,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这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他认为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不断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只有靠阅读才能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教学设计要以充分挖掘学生已知的知识为目的,而课外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提高学生的智力。最后,课外阅读有助于促进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坚持课外阅读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爱上阅读并一直坚持下去,有助于净化内心,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些名人爱阅读的例子,也可以播放他们关于阅读重要性认识的视频材料等,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阅读的益处,从而爱上课外阅读。
二、 潜移默化,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更多渠道获取阅读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能代替传统阅读,因为,快速阅读方式的到来对人们的阅读习惯产生的影响,更多是使人们习惯于快速浏览信息或文章,而不去深入的思考和想象,通常只将这种阅读作为一种闲暇时的消遣。而阅读书籍则有所不同,不仅是因为它实际的存在感,更是因为它带给人的实际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留给学生一段共同阅读书籍的时间,逐渐让学生养成深读的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书籍。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文章的人文底蕴,让学生因阅读而感动,从而提高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教室的布置,让学生感受书香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系统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单单是指学生能够按时每天坚持阅读,还包括学生能够选择对自身有益的书籍,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坚持下去。合理的阅读计划有助于避免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计划的读书,不仅要读足够数量的书,更要注重有质量的阅读。如可以在睡前或早晨时间进行阅读,并每天坚持,时间久了,习惯就成自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阅读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和进步。
其次,应选择真正有意义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有真正意义的书,进行真正意义的阅读。有些阅读是用于调节紧张身心的,读者不考虑材料的文学和思想价值,只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而有些阅读是希望能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心灵得到更多启发。教师在认可前一种阅读方式的同时更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第二种阅读,选择一些人文经典书籍,懂得排除和借鉴,做到真正意义的阅读。最后,要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独立的阅读。阅读滋养身心,思考使人进步,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过程的思考与创造。阅读过程中要用心灵与作者对话,体验作者的情感,并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共鸣。
四、开展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举行读书节等方式组织学生就课外阅读的心得进行交流,也可以让每位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在班内进行传递,共同分享读好书带来的乐趣。这样既能加深课外阅读的印象,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交流,可以互相借鉴彼此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种交流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比教师单向的指导更加有效。
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长学生的见识,知晓真假善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学会思考和领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达到陶冶身心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最终实现阅读的终极价值。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中心学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