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带着一定的研究课题或问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作研究性质的真实阅读,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特定的成果,并在成果构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等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模式,设置情境,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我所执教的语文课浅谈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朗读,调动审美情趣
語文教学要在“读”上下功夫,通过挖掘教材本身的美,使用美的教学手段,构成优美的教学活动,力求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情感打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比如《秋颂》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传统的方法是听读课文。其实,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初读时,让学生出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出文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进一步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速读全文,要求复述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之后,再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进入最关键的品读,让学生在细致的品读中,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多种形式的读,始终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情趣得到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二、角色扮演,调动学习热情
“好表现”是现代大多数中学生的一个共性,此时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老师、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文中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想所感,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
在课堂中我一般使用两种方法:分角色朗读和改编课本剧。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如分角色朗读《皇帝的新装》,学生接到任务必然对课文认真地研究,对人物的性格、语言仔细地揣摩,通过一番思考和练习,让皇帝、老大臣、骗子、天真的小孩活跃在课堂上,好像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改编课本剧。教材中有些篇目,如《皇帝的新装》《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特别是人物对话较多。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而且学生在实际演出中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采用各种竞赛,激发学习动力
孩子喜欢争强好胜,都有种不服输的念头,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开展各项竞赛,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课堂中有时采用“辩论”方式,利用文中的一些问题,设置正反两个观点,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为了各自的论点查找资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如教学《狼》专题时,学生对于狼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狼生性凶猛、残忍、该杀,有人态度截然相反,认为狼不该杀,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将双方组织起来,展开辩论,让他们各自陈述理由。学生们主动分组,积极查找资料,再小组汇报。通过辩论,学生们终于明白到各自的认识都有偏差,不能简单判断谁是谁非,必须全面、客观地看问题。这堂课广泛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辩论过程中双方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使整个活动高潮迭起,不时引来阵阵喝彩。其实辩论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这场辩论中学生们语文素养得到极大的发展。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够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的双丰收,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路曼曼其修远兮”, 研究性阅读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探索,逐步完善!
本文为“研究性阅读对提升初中师生语文素养的行动研究初探”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学校(225321)
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模式,设置情境,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我所执教的语文课浅谈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朗读,调动审美情趣
語文教学要在“读”上下功夫,通过挖掘教材本身的美,使用美的教学手段,构成优美的教学活动,力求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情感打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比如《秋颂》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传统的方法是听读课文。其实,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初读时,让学生出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出文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进一步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速读全文,要求复述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之后,再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进入最关键的品读,让学生在细致的品读中,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多种形式的读,始终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情趣得到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二、角色扮演,调动学习热情
“好表现”是现代大多数中学生的一个共性,此时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老师、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文中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想所感,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
在课堂中我一般使用两种方法:分角色朗读和改编课本剧。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如分角色朗读《皇帝的新装》,学生接到任务必然对课文认真地研究,对人物的性格、语言仔细地揣摩,通过一番思考和练习,让皇帝、老大臣、骗子、天真的小孩活跃在课堂上,好像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改编课本剧。教材中有些篇目,如《皇帝的新装》《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特别是人物对话较多。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而且学生在实际演出中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采用各种竞赛,激发学习动力
孩子喜欢争强好胜,都有种不服输的念头,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开展各项竞赛,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课堂中有时采用“辩论”方式,利用文中的一些问题,设置正反两个观点,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为了各自的论点查找资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如教学《狼》专题时,学生对于狼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狼生性凶猛、残忍、该杀,有人态度截然相反,认为狼不该杀,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将双方组织起来,展开辩论,让他们各自陈述理由。学生们主动分组,积极查找资料,再小组汇报。通过辩论,学生们终于明白到各自的认识都有偏差,不能简单判断谁是谁非,必须全面、客观地看问题。这堂课广泛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辩论过程中双方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使整个活动高潮迭起,不时引来阵阵喝彩。其实辩论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这场辩论中学生们语文素养得到极大的发展。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够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的双丰收,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路曼曼其修远兮”, 研究性阅读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探索,逐步完善!
本文为“研究性阅读对提升初中师生语文素养的行动研究初探”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学校(22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