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院校的扩招有利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行局面。为同步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应积极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及对策,加强素质教育、完善政策方针、转变就业观念、做好指导工作,以使就业指导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就业 就业观念 职业素质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医学生,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今中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相对滞后,一方面虽然扩大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基数,另一方面却是加剧了毕业生与社会就业的矛盾,形成了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在处于大转型时期的国内市场上去营造一种重才的氛围、去开拓一个尽才的空间,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在根本上有效地遏制突出的就业矛盾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1 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就业空间的缩小。
  1.1.1 毕业生在心理上对就业形势的适应较慢。通过与本校人文学院毕业生的交流和对在校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些学生较难适应就业中学历优势难以发挥的情况。在学历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一般认为,学历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在求职过程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会发现,人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大多是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一般是大专或中专以上,需求较多的为应用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对工作经验一般有2-3年的要求。对学历要求高的一般是大型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人才需求有限。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本科生特别是文科类学生无法发挥自己在学历优势,很多学生在毕业时一时无法接受,并出现失落情绪。
  ②对主要就业方向的改变不适应。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机构及外资企业等热门单位吸收的毕业生十分有限;同时随着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呈急剧增长之势,成为大学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但由于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民营企业职工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很多大学生并不情愿选择这样的就业去向。就我院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统计显示,2007届毕业生当中,被事业单位录用的占13.9%(其中40%为合同制,60%为编制内),升学的占15.4%,被中小学企业录用的占46.1%。2008届毕业生当中,考取公务员的占2.2%,被事业单位录用的占20.6%(其中为89.5%合同制,10.1%为编制内),升学的占6.5%,被中小企业录用的占28.3%。
  1.1.2 毕业生的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除了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用人单位还十分重视大学生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践经验、创业激情、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品质。相对专业素质而言,目前一些大学毕业生更欠缺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工作经验,这样导致他们在工作后无法及时完成角色转换,工作无法让用人单位满意。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1.2 由教育决策带来的相关消极因素。
  1.2.1 一些教育决策的偏差,导致了招生规模结构的失调,使之与未来的就业形势严重脱节。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我国,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中就业人口的比重迅速下降,这造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行格局。为缓解这一日趋尖锐的供求矛盾,降低劳动总供给量,降低总人口就业率,有关方面提供的政策措施是扩大城镇高中和高校在校生规模,发展职业培训,以延缓他们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并提高未来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从临时性治标措施看,扩招政策似乎是解决当前失业问题的一个理性选择,但事实上,我们只是按传统的计划方式并根据困境决策的迫切性来确定扩招数量,这极有可能使现在的扩招是在为未来制造更复杂的结构性失业的陷阱。而许多高校为增加学校经费,不顾现有师资、设备条件的不足,也都纷纷搭乘“扩招”这一班车。倘若工科和理科专业由于缺乏基本实验条件而无法扩招的话,便在一些文科类专业大幅度扩招。如此之下,势必造成学校结构严重失调,为毕业后学生的就业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1.2.2 传统的课程体系、教材及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拓展。分析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就课程体系而言,按课程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或称专业技术课)和专业课;按课程学习的要求,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有些专业在选修课中又规定了限修课(实际上这种课程与必修课的性质几乎相同);还有公选课,通常这类课程是指人文素质课,由于不针对具体专业只是按专业类别值给出选修要求,例如,文史类专业的学生要求选修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和经管类的有关课程,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要求选修文史哲和经管类的课程;按课程讲授方式可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如大学化学等)。
  
  2.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对策及措施。
  2.1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
  2.1.1 使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大学生已是普通劳动者,民营企业已成为主要的就业方向。为了使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更为具体的了解,可以将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公布,避免学生对就业形势仅保持一种模糊的了解。就业形势的教育应该提早进行,使学生有一个适应和理性思考的过程。笔者认为,可行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将就业形势作为低年级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部分内容;第二,若有系统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在低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安排就业形势的介绍;第三,可通过订阅或发行就业指导刊物,开通就业指导网页,制作就业信息公告栏等形式,引导低年级学生关注和了解就业形势,并保证就業信息的直观、具体及获取的便携性。
  2.1.2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学校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等具有系统性、持续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
  ①从入学开始,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已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我们应当使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真对待和参与这项活动。
  ②树立“从头开始,从基层做起”的工作理念。大学毕业生往往有很高的理想和抱负,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沉淀的过程,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自我认知和长远目光。任何管理工作,都必须精通相关的流程、工序或者环节。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有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体验和经历。只有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积蓄力量,才能成为出色的人才。
  2.2 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质。
  2.2.1 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
  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体现在责任感、主人翁意识、为做好工作而主动学习、注重细节、先付出后回报等等。在很多企业的眼里,工作能力是能够培养的,但工作态度是很难改变的,他们也十分倚重责任心强的员工。
  ②专业素质。不少企业都把大学生专业素养作为选人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胜任某一方面工作的基础,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
  ③综合素质。职业到了能否走得好,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企业用人的新特点。专业素质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对遇到的问题,能看到本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能力和所学知识,迅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订出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品行、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不错,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才真正受欢迎。
  ④实践经验。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与行业接近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担任过一定的社会职务,这些都是企业招聘人才时关注和看重的。因为这些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
  2.2.2 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训练。为实现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就必须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
  ①普遍性的训练。首先,从训练内容上看,就业技巧和一些基本素质如团队精神、沟通协调精神、良好的个人品质,可以针对全体学生,制定统一的,分阶段、连续的训练方案。第二,从训练形式上看,为保证训练的效果,应该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这些素质。例如,通过模拟招聘会,培养学生的就业技巧;通过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团体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个性化引导。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级职业目标不同,他们所需着重培养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了解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确定长期和近期的成长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寻找锻炼机会。
  就业形势的改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就业观念的引导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我们应对就业形势最根本的策略。但这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而且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更多的经验,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与同仁们进行交流,也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傅万清祥.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就业指导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7(1):93~94
  2 葛敏.大学生就业形式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7(18):5,15
  3 《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2002.第1期
  4 万美芳.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J].就业与保障. 2007(5):14
  5 俞家骅.凡事从小事做起,工作从基层做起——上海黄浦区“希望之星”汤艳小记.中国黄金报.2007.10.16.007版
其他文献
有些同学总认为数学是门令人生畏的科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数学课较为枯燥、抽象难懂。每逢上数学课,有些同学就不禁皱起眉头,心里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样,越是心里无底就越没信心,领会理解始终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往往听课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就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于是有些同学把学不好数学归咎于自己脑瓜子不灵,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很多数学较弱的同学并不笨,只不过是听课效率太差而已,而改变这种情况并
期刊
【摘要】大专院校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专业性人才。但是在大专院校教育资源投入方面,却存在着重点不分,层次不明、清晰度不高等问题,为使大专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充分利用,必须调动多种积极因素,互相配合,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使用。本文从制度、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源着手展开探索,研究各种资源的优化措施,从而促进整体大专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专院校 教育资源 优化 
期刊
【摘要】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从实践来看,对它的理解存在误区,表现为:“生活化”过于放大、过于造作、缺乏实践、流于形式。因此,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对“数学生活化”理念进行理性分析。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 数学生活化 实践误区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数学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数学通过与生活“结伴”而变得生动,让教科书
期刊
提起信息,大家都不陌生,人们常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描绘当今的社会,因为我们确实感到一张无形的信息之网扑面而来。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成为这张信息之网的撒网人,而非为之所束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开设该课程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
期刊
多年的物理教学使我不得不承认,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这严重影响了物理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我们打破“堂上尽由老师灌”的僵局,实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把学生完全推向教
期刊
【摘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把备好一堂课作为重中之重,强调教研教改的作用。作为教学就得吃透“两头”,抓好备课预习关。  【关键词】备课 精心 钻研 预习     新课程改革已成为转变教学观念的一场革命,每位教师必须把如何备好课当成一课题来研究。教学如同打仗,教师犹如指挥员、决策者,战前要摸清情况,悉心钻研战术,估计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思考对策,这是决胜的前提。作为教学就得吃透“两头”,抓好备课预习关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就业压力的增加,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毕业生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PBL教学法的应用将更有助于高校实现这一任务。  【关键词】就业 PBL    Brief talk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BL method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employment situati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理念落伍,管理模式滞后,评价机制单一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象。面对新的形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政治理念为基石,以公共道德精神为支点,以奖励约束机制为杠杆,努力创设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超越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学生管理 政治理念 公共道德精神 奖励约束机制 
期刊
【摘要】文章从第一要义观、人本思想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教学管理中,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和湖南省省情,从教师思想教育、人力资源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过程管理和实践教学改革等五个方面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