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化学教育改革历程、特点与展望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0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3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指出学会30年来始终围绕我国中学化学教育改革开展活动。总结了化学教育改革有以下特点: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化学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以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以学生为本、化学创新教育为重点,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最后,对化学教育改革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化学教育改革;30周年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6-000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30年学会回顾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3年,已经整整30周年了。
  今天,理事会要求笔者在30周年纪念会上谈些体会,因为笔者从第二届到第六届连续担任5届副理事长,实在责无旁贷。
  首先是怀念。在我们热烈纪念学会成立30周年,三十而立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怀念已经仙逝的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夏炎教授。他,带领一批化学教育界前辈创立了我们自己的全国性的学会,并带动各省市也陆续成立了学会。上海市化学教学研究会就是在1984年成立的。他对学会真是功不可没。
  其次是感谢。我们要深深地感谢夏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刘知新教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健如编审等化学教育界前辈。他们经验丰富,德高望重,30年来,分别先后接力担任理事长,团结和带领了六届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尽心尽力,不辞辛劳,努力建设我们的学会,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的学会。他们对学会也是功不可没的。
  再次是成效。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是我国化学教育界群众性学术性组织。她积聚了我国高等院校、出版社、高初中学校和教学研究机构,以及《化学教学》、《化学教育》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社等各方面关心和研究中学化学教育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大家拧成一股绳,各尽所能,一年又一年地开展一系列化学教育研究与服务的活动,主要包括:
  (1)开展化学课题研究和评审活动。
  (2)开展优秀化学论文交流和评审活动。
  (3)开展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交流活动。
  (4)开展化学实验创新展示交流和评审活动,已办11届。
  (5)举办学术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研讨活动,已办15次。
  (6)举办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活动,已办9届。
  (7)举办全国初中优质课评比活动和全国高中优质课评比活动,已办4次。
  (8)举办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天原杯)活动和优秀园丁评审活动,已办23届。2011年首次举办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活动,部分省市学生参加。
  (9)举办我会“化学教育西部行”、“化学教育智力支边”等义务讲学和捐书活动。
  (10)合办“威尼尔”(Vernier)杯全国化学数字化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V杯赛)活动。
  (11)支持《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社分别举办专题研讨和培训活动。
  (12)支持省地区举办专题研讨培训和评审活动。
  (13)评审我会全国先进会员和先进教研员活动。
  (14)编印“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通讯”,已出52期。
  (15)正式出版我会研究成果的文集,已出3大集。
  通过一系列活动,我们学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服务了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全国中学化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些具体的活动和成效真是不胜枚举。大家有空的话还可以具体查阅我们学会的大事记、通讯和文集。
  第四是经验。回顾30年来学会的活动,能取得成功和受到教师欢迎的主要经验:
  (1)我们的活动紧紧围绕化学教育改革的需要。这是我会学术研究活动的源泉,我会生存的价值。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80年代末期开始的化学素质教育的需要,90年代初开始的化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90年代末期开始化学创新教育的需要,2001年开始的全国性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
  (2)我们的活动紧紧配合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会的活力所在,我会完成各项任务的动力,也是我们受到广大教师支持和欢迎的根源所在。例如:为了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组织研究和交流先进的化学教育观、化学教育方针、化学教学模式、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学习化学心理等。
  (3)我们的活动紧紧依靠各地化学教研员的组织和指导。这是我会活动的组织保障,人力支持和经费支持。学会邀请每个省市一位教研员担任理事,便于学会的各项研究和服务能够紧密配合和依靠教研室的工作,更好地得到教研室的支持。
  (4)我们的活动紧紧依靠教授专家的理论支持和专业指导。例如,教师的专业发展,专门成立“中师工委”“高师工委”,请教授研究和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请教授做专题讲座;各种课题研究和评审都请教授专业把关,提升专业水平。
  (5)我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适合不同教师的兴趣。例如:每次年会都先确定一个主题,又分成几个小专题,再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条件,选择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出论文并申报;由评审委员会评审;开年会时,分成几个专题会场,由教师自由选择会场参加交流与研讨,再开大会交流和发奖。
  (6)我们的活动由小到大,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发展扩大。例如:化学实验创新的展示交流和评审。自1986年开始在天津市召开第一届京津沪化学实验研讨会以来,至今已有27年了。27年中,先后在天津、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省市召开了十一届会议。参加交流的省市也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了22个,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实验教学专业会议。   天原杯化学竞赛。1989年先在上海市举办,由上海天原化工厂出资赞助,成功举办了2届后,1991年再扩大到全国,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3届竞赛和1次竞赛优胜者的夏令营。活动得到了全国师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的爱好。
  2.化学教育改革的历程和特点
  我会30年来始终是围绕我国中学化学教育改革开展活动的,今后也必将如此,才能永葆我会的青春活力。为此,我们进行整体回顾和把握化学教育改革的历程和特点,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根据笔者的学习、实践和研究,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供大家研究讨论和批评指正。
  2.1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
  1976年我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开始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
  1977年邓小同志指出“教材很重要,要统一教材”。教育部积极组织教材编写工作,选调200多名优秀教师和研究人员编制教学大纲和课本。1979年上海开始教学改革。
  1983年9月8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把握了时代特征和对世界未来的科学预测,确定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迎接和适应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总对策,也是当代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三个面向”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核心,是基础。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而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不抓教育不行。而教育除了要适应和服务现代化之外,还应包括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教育要面向世界,“也就是说教育改革与发展,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还要放眼世界”,这里一方面,要求教育要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自身的对外开放。“教育要面向未来”,这是由教育的超前性所决定的,讲的是现代教育与未来教育的关系。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是为了更好地面向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0年来,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了教育三个面向的无比正确和伟大。
  2.2以化学素质教育为中心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颁发,指出教育要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引起全国教育界的热烈讨论,“素质”“素质教育”自此开始逐步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和热点。1988年开始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全国经过20多年的实践,素质教育逐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化学教育改革加强了化学素质的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素质,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化学教育提升学生化学素质着重通过:化学核心知识技能,化学思想方法能力、化学实验探究实践和化学观念等四个维度获得提高。让学生获得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受、认识和具备化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以化学态度、化学意识和化学精神进行化学实验探究,逐步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的教育。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_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化学意识、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
  化学素质教育中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包括对化学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2.3以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
  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课时的矛盾相当突出,如何切实、有效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素质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88年开始,上海等省市进行了课程教材改革。
  教育改革的中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是教育的“跑道”,是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蓝图。课程是一个系统,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因此,课程改革必须是系统的立体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成功。
  我国化学教育的改革是以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中心的。
  上海市从1988年开始坚持到现在历经25年的化学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发展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全国的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从2001年逐步全面开展:(1)建构有助于中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阐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习兴趣”、“好奇心”、“问题意识”、“实践意识”、“环保意识”、“科学本质”、“责任感和使命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创新精神”、“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与人合作”、“获取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等目标。(2)将化学课程纳入“科学学习领域”,加强化学跟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之间的联系和综合。(3)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采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打好统一的基础;选修课程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要求和内容,打好不同的基础,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课程由模块构成,高中必修模块有2个(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有6个(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课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4)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既反映了现代化学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思想观念等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化进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尤其探究能力。(6)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测试和评价方式,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导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个性的发展。
  2.4以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   从课程结构来看:必修课程(基础型课程)是基础。
  从课程实施来看:课堂教学是基础。
  从上海教学传统来看:得法在课内,得益在课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它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关注地。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基本方式,还要重视培养化学的学习方法。关于课堂教学,已形成以下共识。
  (1)一堂有效课——“互动”为标志: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互动”过程是新课堂教学的核心,包括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等互动;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包括直接性教学方式和间接性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
  (2)一堂优质课——“四有”为标志:
  有质——通过对话,回归学生;
  有度——活动量、思维量、节奏、负担等调节适度;
  有变——预设性、生成性、机智应变;
  有神——敢质疑、敢批判、敢探索、敢创新。
  (3)化学课堂教学的关注:学生中心,研究学情,以学定教;揭示知识背景,彰显学习意义;提高设计质量,合理创设情境和开展有效互动;注重科学理性,体现科学真谛;提倡人文渗透,注重情感真实;重视整合教学环节,强化教学成果。
  2.5以学生为本,化学创新教育为重点
  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的实践,1998年上海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2001年全国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本。化学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变为学生发展本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具体表现为: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需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以健康为第一。减负增效,努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益。
  以德育为核心。化学教育中重视渗透德育,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以能力培养为重。突出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好奇心和兴趣,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突出化学创新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2.6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
  课程改革的成败在课堂,课程改革的根本在教师。
  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和逐步提高教学能力与理论水平,全国都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笔者在上海曾经为教师设计了六级阶梯,即教案、课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基础理论。随着级别的提高,操作性越来越少,理论性越来越强,适应性越来越广。教学模式是介于实践与理论的桥梁。为了高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教学模式。
  化学教育改革将对我国的化学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它涉及的因素众多,碰到的问题会非常复杂,会给广大教师带来一系列的挑战。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各种策略,积极探索,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化学教育改革的展望
  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灿烂文明。从秦、汉时代至清代中期,中国—直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自18世纪中叶,中国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200年间,中华民族一直在封闭落后与外强侵略的苦难屈辱中徘徊。1949年之后,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奋力追赶,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上S o但某些国家却心态复杂、疑虑重重,不愿看到甚至试图阻挡中国崛起。当今中国迅猛发展,并非新兴大国的崛起,而是历史大国的复兴。作为正在复兴中的大国,中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的国家。
  “国家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和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大武器”。“科技教育的作用比自然资源更重要”。改革创新是我国不断发展的驱动力。今后,我们中学化学教育改革必然会按照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前行。笔者试图在这里提出几点展望。
  3.1化学教育改革应强化科学本质的教育
  在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将“理解科学本质”作为化学教育的目标之_,这是化学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创新。但是,在教学贯彻中仅仅简单地落实在分解式的三维目标中,这是很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科学本质,在我们的教材、教学和评价中不断地渗透科学本质教育。
  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本质观、历史主义科学本质观和建构主义科学本质观等三个阶段,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或是由科学的“客观性”向科学的“二重性(客观性和建构性)”的转变。人们一般将“真理观”称为传统科学本质观,将“建构观”称为当代科学本质观。
  建构主义科学本质观认为,科学知识的获得是科学家根据现有的理论(原有知识)来建构科学知识,建构主义强调科学知识是暂时性的、主观的、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
  科学认识活动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但事实本身并不是科学。科学认识活动包括观察和推论;科学认识的结果,并不是纯粹客观的,包含有人的想象性和创造性;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技术和社会是相互影响的。
  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是科学认识的两种形式,它们各自的产生范式是不同的:科学定律的产生范式是归纳式,科学理论的产生范式是建构式。
  运用科学本质观指导化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具体策略有:
  (1)从本质上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提出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度目标。
  教师的科学本质观会影响到对于化学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落实。科学本质观不能只简单地体现在三维目标上,还应体现在以下其他方面。
  (2)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开放的,是不断发展的,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科学知识的“二重性”,既有客观性又有建构性,暂时的、主观的和建构的。
  (3)指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教学话语;
  传统用语:“真理性”、“确定性”、“必然性”、“证明”、“发现”等;
  代用语:“观察”、“猜测”、“推论”、“可能是”、“提出”、“支持”等。
  (4)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当代科学本质观;
  (5)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内容;
  (6)培养学生化学的思维方式;
  (7)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化学的学习。
  3.2化学教育改革应强化渗透STSE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STS教育已经发展成STSE。STSE教育代表了_一种全新的科学教育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对传统的科学课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影响。STSE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在科学教育中强调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相互关系和紧密结合,促进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指导和实施学科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当前,它已成为科学教育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为适应我国建设五个文明和实现新四化的需要,我国的科学教育无疑要强化渗透STSE教育,化学教育的改革更有这方面的必要性和特殊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资源、材料、环境、健康等问题,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化学研究有关。化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与人类生活、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技术领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在其中得到广泛应用,化学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有必要渗透和加强STSE教育。STSE教育有希望成为我国化学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
  3.3化学教育改革应加速信息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新四化的实现,尤其是信息化的实现,必然会带动化学教育改革加速信息化。化学教育信息化又会带来化学教育许多深刻的变化。
  化学教育数字化:教学内容数字化,化学实验数字化,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评价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等。
  化学教育个性化:化学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能够达到化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也能培养化学爱好者,化学人才的好苗子,乃至化学精英的苗子。
  化学学习信息化: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有关化学的问题可以随时查找信息。
  化学思维方式将会发生深刻变化:从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到发现事物的相互关系;“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从人类一直依赖抽样数据、局部数据和片面数据进行研究,到今天收集和利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进行研究,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得到的知识,这就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即海量的、无规则的和非结构的数据,要通过“云计算”进行分析和预测。“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的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是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3.4化学教育改革应突破课堂教学
  在迈克尔·富兰等著的《突破》一书中指出: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建立新课堂教学平台,并提出3P模式:
  (1)个人化教学:学习者置于中心;可操作的,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学习动力和教育的经历;既是集体的,也是个体的。
  (2)精确化:精确到个人学习需要;力求做到正确准确;通过评估学习和反馈,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改变差距。
  (3)教师专业学习:每个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不断地学习,持续获益。
  最后,笔者写首小诗赠送给大家:
  寄语: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
  教育改革无穷期,
  化学风光在险峰。
其他文献
摘要:2012年的江苏省高中化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以“基于培养学生学科观念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主题,以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4个课题为载体。呈现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通过分析物质的构成,让学生从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探究多样的转化反应,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物质的性质;通过物质的归类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物质的性质;通过将学科知识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真实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由于化学学科观念具有独特
最近幾个月,大家回家经过小区门口有没有测体温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哦!考考你,你知道体温计是谁发明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都非常重视平时的新课和习题教学,但是对于章节复习课的教学不够重视。通过对本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教师对章节复习课不重视,都是重视知识点、操练和讲解;学生都觉得章节复习课就是习题讲解课,枯燥乏味。章建跃博士说过“注重整体性才是好数学教学”。为了改变章节复习课的现状,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性的章节复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复习策略。以“相交线与平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主的国际性节日。每年1月5日起,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便拉开帷幕,根据天气状况和活动安排,将持续一个月左右。在冰雪节期间,松花江上的冰雪迪士尼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会展出大型冰雕,在太阳岛上会举办雪雕游园会,在兆麟公园也会举办规模盛大的冰灯游园会,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东北虎林园  东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2-0054-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03年,通过美国环境改善委员会(Committee on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和绿色化学协会(Green Chemistry Institute)等多方的努力,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加入了每年4月22日举行
家里来客人了,妈妈常会沏一壶茶来招待他们,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礼节。那么,你知道茶是怎么來的吗?
摘要: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初中阶段对数学问题进行解析时常用的数学思想,并且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是当前中考试卷中常出现的热门考查题型。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解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思维品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分类讨论思想的掌握和应用,不断提高学生解题思维的严谨性和条理性,认真分析题设
摘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兴衰历程。而历史教学在德育教学方面也有其优势之处,初中历史教学要能够尽量将德育教学和其相互融合,以史为鉴,从而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德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以史为鉴;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64 
新的化学教材中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进行了情境教学的尝试,下面我特选“二氧化硫”这节课,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1流程图  确定主题——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教师点津——拓展延伸  2课堂开始  [主题]二氧化硫的分子组成及物理性质  [情境]1.农民夏天戴的草帽刚买来时很白,过一段时间,变黄,为什么?  2.取一段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