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师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成了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关系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乡村教师,其专业素质更加值得关注。本文首先从地区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充满内在发展动力、受外部因素制约等方面,探究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又在此基础上从组织多样化的发展活动、创作外部保障条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等方面,思考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实践
我国农村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以及农业自身的潜力挖掘。在此基础上将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并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发展机制,进而形成良性发展格局。教育作为影响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发展相对缓慢,这直接制约了我国现存经济的发展。因此,若要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就必须关注乡村教师发展。此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许多人都向往城市,乡村逐渐被边缘化,这导致乡村教育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可见,要推动乡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寻找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
首先,目前,相较于乡村女教师,男教师的发展水平显然比较高,在专业能力和知识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其次,不同教龄的教师知识储备有明显差异,教龄越大专业水平越高。而两年以下教龄的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再次,职称较高的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也比较高,不同职称的乡村教师在师德、专业理念、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职称越高,专业知识积累越丰富。此外,相较于乡镇学校的教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同时,不同学科的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英语、体育、地理等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许多乡村地区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且许多乡村教师整体水平较低。调查显示,许多乡村教师认为自己在上述三方面仍存在提高空间,此外,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也需进一步发展。可见,若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仍需要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3、充满内在发展动力
调查显示,59%的乡村教师认为自己热爱教育事业,且将教师视为一份光荣的职业,64%的乡村教师则认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是为了学生。这表明乡村教师存在内在发展张力。但当前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低、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都在消磨教师的内在张力。调查显示,许多乡村教师都认为工资待遇偏低。可见,目前我国乡村教师发展的内在张力缺乏必要的外在支持,这导致内在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4、受外部因素制约
许多乡村教师反映,社会各界支持不够、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环境较差,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不断深入,但不可否认,我国乡村教育资源仍然相对匮乏,例如,乡村学校未设立图书馆,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量。此外,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其子女多寄宿在学校,这在无形中增添了乡村教师的负担,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制约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1、组织多样化的发展活动
首先,要根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机会,相关部门也应当切实关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并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此外,还要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拔培训对象,为符合要求的乡村教师提供培训平台。调查显示,我国乡村教师参加县市级培训的人数较多,但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培训的却相对较少。其次,还要依据乡村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并设置针对性课程,要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还应当根据培训的主题设置多样化的课程项目。例如研讨性和实践性考察、文献阅读形式讲解、专家讲座、管理理念培训等。还可以用分组作业的形式促使乡村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技能。也可以运用班级文化、开班仪式、项目案例管理等形式,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再次,也可以建立乡村教师共同体,这要求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即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些目标不仅可以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还能够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乡村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教师的交流沟通,交流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识别、学习、修正等信息,还要包含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在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乡村教师之间也可以展开互相评课活动,及时发现他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两点和长处,并积极学习和采纳,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资源共享也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教师应当从不同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本校或其他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进而实现优势互补。
2、创作外部保障条件
教育资源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人力因素,主要有教育知识、教师资源、教育设施、教育经验、教育资产等。物质资源的分配既要考虑乡镇物质水平,也要参照学习的实际需求和规模。这些物质资源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因此,乡村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学校的物质投入,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创作有利条件,最大限度的缩小农村与城镇学校的条件差距。人力资源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任务,根据对乡村教师的调查表明,六成左右的乡村教师认为乡村资源匮乏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许多乡村学校缺乏媒体设备,教室破旧甚至残缺,许多学校没有图书馆。这不仅影响了乡村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制约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较于城镇教师,乡村教师没有丰富的专家资源、丰厚的收入、相应的学习经验。这无意将严重影响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并非是指让每个乡村教师和学生享有相同的教育设施。更重要的是让乡村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关怀,教师的专业程度也应当均衡发展。若要实现乡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首先要在经费投入方面向乡村倾斜,合理分配地方教育经费,促进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而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还要为乡村教师提供相应的补贴,提升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乡村学校也应当监督管理教师的教学活动,督促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指导乡村教师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作业批改和教案撰写等工作,进而提高乡村教师的工作效率,为其专业发展预留时间。同时,乡村学校还要组织教师统一进行校本培训活动、反思活动、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增强乡村教师工作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此外,还要鼓励乡村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较强自我教育和反思。指引乡村教师自主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设置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这些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乡村教师从事务性、常规性任务中解放出来,自觉轻松的投入到专业发展中。
关键词: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实践
我国农村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以及农业自身的潜力挖掘。在此基础上将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并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发展机制,进而形成良性发展格局。教育作为影响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发展相对缓慢,这直接制约了我国现存经济的发展。因此,若要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就必须关注乡村教师发展。此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许多人都向往城市,乡村逐渐被边缘化,这导致乡村教育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可见,要推动乡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寻找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
首先,目前,相较于乡村女教师,男教师的发展水平显然比较高,在专业能力和知识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其次,不同教龄的教师知识储备有明显差异,教龄越大专业水平越高。而两年以下教龄的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再次,职称较高的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也比较高,不同职称的乡村教师在师德、专业理念、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职称越高,专业知识积累越丰富。此外,相较于乡镇学校的教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同时,不同学科的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英语、体育、地理等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许多乡村地区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且许多乡村教师整体水平较低。调查显示,许多乡村教师认为自己在上述三方面仍存在提高空间,此外,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也需进一步发展。可见,若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仍需要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3、充满内在发展动力
调查显示,59%的乡村教师认为自己热爱教育事业,且将教师视为一份光荣的职业,64%的乡村教师则认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是为了学生。这表明乡村教师存在内在发展张力。但当前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低、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都在消磨教师的内在张力。调查显示,许多乡村教师都认为工资待遇偏低。可见,目前我国乡村教师发展的内在张力缺乏必要的外在支持,这导致内在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4、受外部因素制约
许多乡村教师反映,社会各界支持不够、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环境较差,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不断深入,但不可否认,我国乡村教育资源仍然相对匮乏,例如,乡村学校未设立图书馆,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量。此外,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其子女多寄宿在学校,这在无形中增添了乡村教师的负担,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制约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1、组织多样化的发展活动
首先,要根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机会,相关部门也应当切实关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并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此外,还要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拔培训对象,为符合要求的乡村教师提供培训平台。调查显示,我国乡村教师参加县市级培训的人数较多,但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培训的却相对较少。其次,还要依据乡村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并设置针对性课程,要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还应当根据培训的主题设置多样化的课程项目。例如研讨性和实践性考察、文献阅读形式讲解、专家讲座、管理理念培训等。还可以用分组作业的形式促使乡村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技能。也可以运用班级文化、开班仪式、项目案例管理等形式,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再次,也可以建立乡村教师共同体,这要求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即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些目标不仅可以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还能够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乡村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教师的交流沟通,交流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识别、学习、修正等信息,还要包含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在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乡村教师之间也可以展开互相评课活动,及时发现他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两点和长处,并积极学习和采纳,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资源共享也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教师应当从不同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本校或其他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进而实现优势互补。
2、创作外部保障条件
教育资源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人力因素,主要有教育知识、教师资源、教育设施、教育经验、教育资产等。物质资源的分配既要考虑乡镇物质水平,也要参照学习的实际需求和规模。这些物质资源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因此,乡村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学校的物质投入,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创作有利条件,最大限度的缩小农村与城镇学校的条件差距。人力资源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任务,根据对乡村教师的调查表明,六成左右的乡村教师认为乡村资源匮乏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许多乡村学校缺乏媒体设备,教室破旧甚至残缺,许多学校没有图书馆。这不仅影响了乡村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制约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较于城镇教师,乡村教师没有丰富的专家资源、丰厚的收入、相应的学习经验。这无意将严重影响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并非是指让每个乡村教师和学生享有相同的教育设施。更重要的是让乡村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关怀,教师的专业程度也应当均衡发展。若要实现乡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首先要在经费投入方面向乡村倾斜,合理分配地方教育经费,促进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而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还要为乡村教师提供相应的补贴,提升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乡村学校也应当监督管理教师的教学活动,督促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指导乡村教师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作业批改和教案撰写等工作,进而提高乡村教师的工作效率,为其专业发展预留时间。同时,乡村学校还要组织教师统一进行校本培训活动、反思活动、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增强乡村教师工作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此外,还要鼓励乡村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较强自我教育和反思。指引乡村教师自主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设置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这些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乡村教师从事务性、常规性任务中解放出来,自觉轻松的投入到专业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