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亮眼二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好文章,所以作家王蒙说;“写文章要敢于打破旧框框,要敢于创新,一粒沙那么大的新,一粒微尘那么大的新,也比一座山那么大的俗套子有价值。”作文要想写出新意,我认为主要是要做到题材新,立意新,而引申法和反弹琵琶法,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两种最常用、最实用的方法。
   一、引申法
   所谓“引申”,就是对某一题材进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挖掘。如同挖矿寻宝,会挖的能找到地层深处的宝藏,不会的只能在别人已经发掘过的表层捡点残渣。前不久,某报登了一篇讽刺文章《谁最喜欢过年》,这个题目,大多数人只会选取娃娃作为写作对象,去写他们的开心事:穿新衣,吃糖果,放鞭炮,收压岁钱。而作者却别出心裁,写了一个最盼望过年,最喜欢过年的局长,写他如何趁过年收大把的“老人头”和名贵物及其沾沾自喜的心情。这位作者就是运用了“引申法”,活现了一个贪官的肮脏心灵。
   一般来说,“引申法”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拓学生思路。
   1、从现象到本质。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纷繁复杂的人间万象,往往掩盖了事物的本质。作文要写出新意,立意比别人深刻,就必须透过事物的表象,去伪存真,去粗留精,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思考,去发掘事物的本质或人物的心灵。
   2、由物及人。这种方法往往由物起笔,再极力写物的神志风姿,然后歌颂它的精神境界,在引申到具有同样性格、气质的人上面,其归结点和全文主旨在后——颂人的精神品质。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风景谈》也是运用的此法。
   3、逐层深入。这种方法也是以一具体事物写起,展开相似联想,然后一步步地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来深化主题,达到创新的目的。
   4、多角度挖掘。这种方法是指导学生从一具体事物出发,去发行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引申立意,挖掘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同样一个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立场水平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
   二、反弹琵琶法
   所谓“反弹琵琶”,是指运用逆向思维,运用批判的眼光,从事物的另一面去构思作文,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一种途径。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含有一定的哲理和警策性,人们习以为常,在头脑中形成定规。而名言警句所论的事物往往只涉及事物的一个方面的属性,即就某一角度来说的。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角度,从它的反面想想它的正确性。
   反弹琵琶法从形式上来说,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散文,往往是相同的题目,而在取材、立意上表现为与人们固定思路的不同。二是以议论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往往是针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论题,异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此法又有两种方式:
   1、正面立论,争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论题。这种方式是据别人的论题,提出与之完全相反的论题,以正面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为主。如有人主张一个人要知足,知足者才能常乐。有人就针锋相对地指出“常乐者应不知足”,只有永无止境的追求,才能成功,才能不断取得新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
   2、用自己的命题否定别人的命题。即自己的命题针对别人的命题,加上“未必”等词予与否定,或用反问的句式加以否定。这种情况或以反面驳论为主,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或正面立论和反面批驳相结合,达到证明自己命题正确性的目的。
   运用反弹琵琶法创新,还必须告诉学生,写这种文章说理既要做到针锋相对,旗帜鲜明,不模棱两可,也要虑及事物的两面性,人们的“固定看法”在当时的条件下,或从事情的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对的,因此,说话要注意分寸,不可绝对化,不可妄下断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尽量用商榷的口吃,去共同探索事物的正确性。
   总之,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让学生注意扣住时代脉搏,注入时代精神,写出题材新,立意新的好文章。
其他文献
早在几年前我就听说过吕彦霖的大名了。和她相关的更多的是一些负面新闻:放学路上偷偷拨打“110”,把自己说成是迷路的小孩给警察制造麻烦的是她;实践活动时,半夜起来装鬼把同学吓得半死的是她;英语课上和老师“拍案”的也是她。没想到这样劣迹斑斑的一个让众老师头疼的小丫头,竟然在新学期分到了我们班。对于接纳这样的学生,我心里面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没有任何理由将她拒之门外。可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期刊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德育主体模式的理论,即: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养成基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而培养这些习惯的四个基本理念就是:博爱、民主、平等、自由。   一、博爱——营造师生温馨的心灵家园。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我从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入
期刊
孔乙己姓甚名谁?孔乙己姓孔,名和字早在半途上流失。姓孔,总无端地让人联想上孔夫子。儒学泽被万世,孔家子孙又历代受到帝皇的封赏,然而孔乙己却一世栽在儒学上,“终于不能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还老是偷书,最后到丁举人家去,被打折了腿,剥去长衫,在斯文扫地中死去,演了一出社会闹剧和生命悲剧。孔夫子制礼,可是孔乙己却丢名失字,仅有一个诨名行天下,没落到什么样的程度了!   绰号
期刊
语文的核心属性应该是“美”,《诗经》的“蒹葭苍苍,杨柳依依”,《史记》“凛凛生气,荡气回肠”,以至于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秦观的唯美,胡适的平易,鲁迅的深邃……语文就应该是美的,语文应该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思维的光芒,更是文化的积淀与文明传承。   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沦落成为一种纯粹的工具性的学科,沦落成为段落划和总结中心,沦落成为“死记硬背”,沦为纯粹的考点操
期刊
教学近十几年,每每回想起自己的教学生涯,从一个懵懂的师专毕业生,成长为一个有耐心的老师,其实是一路边走边悟。在工作中各种教学小事感染了我,锻炼了我,也造就了我。   一、多一点鼓励会点燃孩子智慧之火。   班里有个学困生,他经常完不成作业,我找他谈了几次话,教育他端正学习态度。同学们也讽刺他,疏远他,他情绪一落千丈。我想对于这种成绩差,有缺点的学生决不能让他们掉队。就把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期刊
一、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的良好读书习惯。   首先,要从“人的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自己品悟,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本人就是规定本班学生每个学期开学前通读新的语文课本,完成规定的寒暑假作业;又规定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要做
期刊
学困生是班级中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影响面广的一小群人。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抓好优等生,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班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辍学,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根本要求。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谈我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点滴经验:    一、建立学困生档案,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做到有的放矢。  
期刊
我所说的“绿色作文”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以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为重点的,以创新为核心的读写并重的开放型的作文教学。绿色作文就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写作理念。   一、目前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实施,引发了教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长期以来我们写作教学远远背离了课改理念。其主要表现为:   1、作文命题单一化。每次作文老师命题,几时人写一个题
期刊
掌握通假字和古今字的重要意义。清代文学家朱骏声说:“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正确认识,理解与掌握通假字和古今字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一项基本技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里有不少通假字和古今字,这对接触文言文较少,不了解通假字和古今字知识的初中生来说,确实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障碍。有些学生翻译文言文时,常常以现代汉语的词汇意义去理解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字义。例如,把“孰为汝多知乎”的“知”误解为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每个老师应该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也静心思考和梳理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小小的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中与学生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内容,一定能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在一堂课中我们要精心准备与学生生活能发生联系的内容。   比如,对于有些课文的理解,我会结合班级实际或学生生活实际,把知识点迁移出来,通过联
期刊